网师2018年度生命叙事 | 做一缕阳光,促学生成长
【网师2018年度生命叙事】
做一缕阳光,促学生成长
提交人:161551周敏
记得,我是在2015年冬,加入的新网师学习。
那年的冬天虽冷,但却挡不住我对新网师学习的向往与憧憬,因为我们镇王校长告诉我们,参加新网师学习,这是一次锻炼与提升自己的很好机会,并且,新网师在网上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新网师的口号是:共同成长,成为那片郁郁葱葱的红杉林!而且,这种学习形式,是无功利性的,纯粹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成长和自身素质提高,这样高水准的学习平台,怎能不让人兴奋和期待呢?
自15年学习以来,共参加了新网师的这样几门学习课程:李镇西老师的《班主任管理》、余雷老师的《文学鉴赏课》、彭文学老师的《夏山学校》、郝晓东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蓝玫老师的《家校共育》、彭学军老师的《儿童文学》、李西西老师的《童书与电影》、童喜喜老师的《教育写作》等十几门课程。
通过学习,让我明白了班级管理需要爱与耐心,感受到李镇西老师在自己的教书育人过程中的那份热忱与细心,李镇西老师说: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当我再次看到学生那调皮的嘴脸和说两三声都停不下来的可气劲时,不再拍桌子瞪眼,而是从心底想到他们不过是孩子,我再想想办法让他们平静下来吧。是《班主任管理》让我的性情有了如此的改变,当我变得有了耐心后,我发现原来调皮的孩子也有他们的可爱之处,有时他们的调皮,不过是想引起老师对他们的更多关注罢了。孩子们是有灵性的,当你不再用挑剔的眼光给他们贴“不可爱”的标签的时候,他们反而变乖了,变得真正可爱起来!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在导师的引导下,也让我阅读到很多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彭学军老师的《浮桥边的汤木》、《戴面具的海》、《腰门》、《你是我的妹》、《只有华夫饼知道》等。还有彭老师推荐的亲子共读作品:《等了一整天》、《不老泉》、《大象的算术》、《獾的礼物》、《等一会,聪聪》、《小猪唏哩呼噜》等多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每读完一部作品,我都迫不及待地把作品赶紧分享给孩子们,孩子们读着这样的作品也很兴奋,并且,在孩子们共读后,我们还进行谈读后感,写读书收获。因此,孩子们的眼界更宽了,感情更丰富了,也越来越会说,越来越会写了。这也是教育的力量!
亲近这些作品,也让我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回忆起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也让我再次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生命是美好的,美好不是只看结果,更在于成长与经历的过程,攀上高峰固然令人羡慕,但更让大家感动的是攀登在山崖上的那种坚毅之美。我这样来理解、感受着作品,也把自己的感受、理解融入到教学中去,教学中便多了些从容与淡定,少了些烦躁与无趣。
坚持着,收获着馨香,庆幸自己一直在行走的路上。
接着在导师的引领下,我参加了《萤火共读》,在“萤火”这个大家庭里,我体会到了和大家一起读书一起成长的快乐,让我领略到很多有才华的老师,他们的文采可真好,如三月的春风拂过脸庞,让人清新惬意,滋润心灵,让心灵成长!正所谓取百家之长补己之短,更何况还有导师在指导、引路。“萤火”每月共读之路,因为有大家的相拥陪伴,让我们不再孤单,前行路途上的风景一定会更美更香!
后来,我又加入了新教育种子计划群学习。
让我震颤的是,我看到了童喜喜老师的“帮教师成为人——新教育种子计划项目介绍”,看到这个标题,我一下子明白了童喜喜老师对我们普通教师的期待和培养目标。不学习而教书的老师,只能算是教书匠,不断通过读书来教书,才算是“活”教书。要想保持学生心中永远的“新鲜感”,教师应是一汪清泉,而不该是死水,怎样保持清泉的甘甜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呀!
很庆幸自己又跟着童喜喜老师的步伐来到了“喜阅教师公益行动群”参加说写课程学习。参加学习,收获颇丰,让我明白了说对于写的帮助,写反过来又促进说的进步,以及读写之间说为桥的重要。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不再责备孩子们老是写不出好作文,面对孩子作文水平低下的状况,我想了几个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首先,让学生建立自信,敢于去说,去表达。第二,在敢于说的基础上多读课外书籍,储备内在知识含量。第三,在多读书、多表达说的基础上一定要充分地实践去写作。这也符合童老师《读写之间说为桥》规则。
在班级中,我努力地实践着。我感觉,只要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一路上就会有惊喜与芬芳的收获,让老师和学生间心情愉悦,兴奋而行......
学生的变化更是可喜的,记得,我曾经教过这样一名学生,她叫小华,原来她是内向的,不爱说话,作文水平很差。
记得,一次上完英语课,英语老师无奈地对我讲了这样一件事,老师提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同学们都踊跃地举手,但为了给班上一个叫小华的一次机会,老师叫了并没有举手的她,小华站了起来,却一言不发,老师降低了难度,要求她用“Yes”或“No”回答,小华还是不言不语,老师又说:“点点头或摇摇头也可以。”小华还是一动不动地站着,看着她局促的样子,老师没有再勉强她,让小华坐下了。
平日里,小华也是特别不爱说话,每天都静静地来,悄悄地走,不声不响的,班里好像就没这个人一样,多她一个不多,少她一个不少。学习上小华一直很努力,从来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但是成绩却是很一般,在班里不算是好的。上课的时候,小华很少举手回答问题,即使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她也没有想要回答的意思,课堂上无论大家讨论得多么热烈,她却始终像一个局外人,从不参与。
与家长沟通后,我了解到,小华是一个乖巧的女孩,爸爸妈妈工作忙,还经常上夜班,小华从小就习惯了一个人独立在家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平日里,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话还挺多的,但就是一见到外人,就不爱说话了,即使是熟悉的亲戚朋友,从来不主动打招呼,有时候饭桌上大家都热热闹闹、有说有笑的,小华却默默地坐在一旁,既不听别人的谈话,也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完全是个局外人。
为了帮助小华,我和他的家长及小华一起分析原因:小华是个性格内向同时又缺乏自信的孩子。在课堂上大多不善于表现自己,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怕说错,在意老师、同学的评价。家长疏于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久而久之,小华的话就越来越少了。
为了让小华“开口说话”, 我要求从一件最简单的事——大声朗读课文做起,上课回答问题,如果是发表自己的意见,则需要思考、整理自己的语言,然后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这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我建议小华家长提前在家带领孩子把课文读好,读得熟练。鼓励孩子在课堂上大声地朗读课文,因为,读课文相对回答问题来说,简单一些,同时,还可以锻炼胆量。这样循序渐进,孩子就不畏惧上课发言了。于是,通过读课文这种方式,我在课堂上开始听到小华的声音了。
接下来, 我利用表格对孩子提出要求。我专门为小华制作了一个小表格。请她在上面记录自己发言的次数。刚开始的时候,要求不太高,比如,语文课数学课各一次,英语课2次,以后再慢慢增加, 只要孩子肯发言就会好,发言的次数也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决定。
与此同时,我建议小华观察班里发言好的同学。善于表达的的孩子都有一定的方法:声音要清晰,音量要适中——发言要让老师和同学都能听到。说的内容要简洁,要抬起头来而不是低头看着书说。发言结束后,如果同学或老师提出不同的意见,也能平静地对待。小华是个认真而又细心的孩子,平日里她留心观察这些同学,自然而然地学到了发言的方法,这个过程还让孩子明白,可以从同学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我一边在学校帮助小华,也对小华的家长提出了要求。
首先,家长学会听孩子说。孩子不愿意表达有其本身的原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不会听。当家长听孩子说话时,如果态度是真诚的,倾听是认真的,那么孩子就愿意和家长交流。所以家长在家里要营造一个自由随意的谈话氛围。不论孩子和家长说什么,家长都要全神贯注听,如果家长是敷衍的态度,似听非听,心不在焉,或者干脆打断孩子的话,会让孩子感到气馁,以后就没有说的愿望了。
其次,当孩子描述他的见闻时,家长以关心的态度,用“哦……”、“嗯……”、“这样啊……”这样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
再次,家长要养成和孩子的沟通习惯、交流技巧,这不仅仅是父母了解孩子每天经历的事情、心情、结识的朋友甚至是学习情况的通道,而且更是父母与孩子双方的信任和亲密感的建立基础。
我向小华的父母建议,每天家长都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最好是固定时间,每个家庭成员都说一说自己的见闻,如果孩子不想说,家长可以巧妙的引导,有时也不必勉强。同时,鼓励孩子和伙伴交流,打电话、一起游戏、一起读书都可以,。一段时间以后,可以鼓励孩子和不太熟悉的人交流。比如,和邻居打招呼,打电话要外卖等等。
除了在课堂、家里引导小华从读和说上改进自己,我们还特别注意激发小华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让她从书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并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我们还让小华天天练习写日记,每周写一篇读后感。
就这样,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小华变了:课堂上能听到她清脆而洪亮的声音了,她变得爱交流,完全融入了集体之中,最可喜的是她的作文有了很大的长进,有些作文还在班上作为范文朗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自信的小华,一个经过“包装后”脱胎换骨的小华,一个充满了朝气而又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小华!
小华的改变,班级孩子们的进步,都要感谢童喜喜老师,感谢“喜阅教师公益活动”啊!
在新教育中,像童喜喜、朱永新教授等这样的导师,他们正是这一眼眼奉献之泉啊!谁能想到,在这泉还未流出水时搏动的艰辛,这眼泉是怎样冲破周围泥沙的阻力,一层层朝外流,最后,又是怎样破土而出?
通过新网师的学习,给我带来最大变化的应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的课堂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16、17两年的一师一优课中,分别获得邳州市一等奖和徐州市一等奖,《阅读史》荣获徐州市教研室论文评比一等奖,教学论文也分别在省级、市级刊物上发表。
有人说:给镜子一缕阳光,它能反射出一片天空;给心灵一缕阳光,它能反映出一个天堂。如果学生是一面镜子,那么教师就是那一缕阳光。
我想说,新网师学习让我成长,让生活变得简单充实而又快乐;遇见名师,如同遇见一盏明灯,照见更好的自己!
让我们大家走进名师,也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那盏明灯!
让我们都来成为一缕阳光,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美丽的天堂!
2019年2月10日
作者简介
周敏,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燕子埠镇中心小学教师。1999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热爱读书、写作,深知:要想给予学生更多,教师自己首先应是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甘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学习着,收获着,努力成为照亮学生心灵的那缕阳光!先后被评为“邳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邳州市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课例被评为“徐州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多篇论文在省市刊物上获奖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