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网师周报 | “理想课堂”特刊(1)

新网师 2024-01-09


【05月26日-06月05日】

“理想课堂”特刊


新网师周报·理想课堂特刊目录

新闻

01/新网师首届“构筑理想课堂”高级研修班举行……郭良锁

图说

02/新网师首届“构筑理想课堂”高级研修班采风……刘荣国

祝福

23/我们一起学习……郝晓东

心声

23/殷德静  姜艳敏  窦智泉

师说

151/至少再奋斗十年……孙影  

收获

26/远方,光明在召唤……王珍

26/改变从今天开始……田洪强

27/遇见美好教育,朝向理想课堂出发……殷德静

31/我在归途,我在起点……198008熊英

——参加“理想课堂高研班”学习总结

33/太原之行准备篇……184206智绪丽  

——朝圣之旅  

34/“龙城”之行不虚此行……184206智绪丽

35/因点燃而出发,做勇于启航的舵手……方娇艳

38/太原“构建理想课堂”高研班之感……王辉霞

42/带上能量,重新出发……殷德静

44/心香一束……徐明旭

      ——新网师“构筑理想课堂”高研班随感

45/诉衷情……听雨观云  

45/山西太原行,唯有勤耕耘……184030陈娥  

——参加新网师首届高研班有感

51/心怀虔诚,全力以赴……173187王辉霞

52/听李镇西老师谈教育……173187王辉霞

54/做一个有信仰的教育人……173187王辉霞

55/向高人学习……183897窦智泉

57/多少次 我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刘玉香

——新网师太原之行

61/你们的眼睛就是我的星辰大海……184199郭丽丽  

63/往后余生,以学习为生命的呈现方式……184199郭丽丽

71/孙影—网师高研班的炫目极光……198097白兰

76/一日是一生缩影……198307胡兰亭

77/蜗牛朝圣记……198027王宗祥

86/构筑理想课堂……蹇东蓉

——山西太原研修班学习心得

90/向着明亮那方,扬帆远航……198127旷霞

94/寻觅一块安放心灵的圣地……史健

96/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161406卢雪松

——研修心得

102/寻路.求真.追梦 ……198072愈挫愈勇

105/构建理想课堂,我们努力追求的梦想……198171杨柏春

108/一样的培训名称,不一样的收获感悟……张延勤

109/不忘初心不负芳华……183898高芳华  

——新网师构筑理想课堂首届高研班研修心得

11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蒋良清  

——参加“构筑理想课堂”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116/与梦想相遇……智静  

118/绽放自己,活出精彩……李艳  

——新网师“构筑理想课堂”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

121/丰美的夜草……198217晨笛

131/龙城初见……183900杨霞  

132/如何上好一堂……183900杨霞  

134/教学,要目中有人……183900杨霞

135/筑梦远行……173166苗亚静  

——新网师构筑理想课堂高级研训班学习心得  

137/做新网师的追梦人……徐中兰

138/心向往之……198160裘兰  

140/龙城“思”路……184297李冬伟

演讲

154/逆风飞翔……卢雪松

——在新网师首届“构筑理想课堂”高研班上的闪电演讲

157/春泥·常春藤·火种……郭良锁

162/我的新网师“三字诀”……184364方娇艳  

——谈谈我在新网师的收获与思考

165/一路有你……穆勒滚

170/生活出生命的精彩……马增信

173/最好的遇见……苗亚静

花絮

177/高研班精彩瞬间掠影……刘荣国等

编后

198/感谢·反刍·成长……郭良锁



新  闻


播理想于课堂 种希望于并州

新网师首届

“构筑理想课堂”

高级研修班在太原举行 


由新教育研究院和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主办,山西省太原市行知宏实验学校承办,超星公司协办的首届“构筑理想课堂”高级研修班于5月31日-6月1日在太原举行。高级研修班呈现出亮点多多:一场线下共读,体验读书会魅力,彼此对话、智慧碰撞,启迪心灵;两堂名师观摩课,直观体验理想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五场名家讲座,奉献学术盛宴;六个微报告,闪烁课堂金点子;六个闪电演讲,讲述十佳榜样教师故事。

出席本次高研班的专家团队有: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院长李镇西博士,长春师范大学教授孙影博士,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执行院长、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郝晓东,河南省语文教学名师、新网师讲师刘广文,江苏省特级教师、新网师讲师孙静等。

原定限制名额100人,结果突破180人。李镇西老师的讲座是《教育:人的价值和民主的关系》,娓娓道来一个个教育故事,无不体现出他对学生“大写人”的尊重与培养。同在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平等、互助。把老师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同呼吸、共命运,一起“疯狂”,一起“踏青”一起生日,“只有当师生彼此相融,彼此能够听到对方的心跳,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心跳,能够感受到对方的脉搏时,教育才能真正发生。”李老师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更是毕生践行苏霍姆林斯基,把苏氏的教育思想活了出来。那让现场每一个人感动的发黄的手稿,谁能想到那是当年李老师给学生写信打的草稿呢?目中有人才是在做真教育、新教育、心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孩子呼唤着与之匹配的教育环境,作为同时代的教师,又怎能有不变的理由?超星创新研究院刘焕阁女士给大家带来《信息化助力名师共同体的打造》现场演示,让学员茅塞顿开。刘广文老师主讲《如何设计学生与课文的链接通道》。刘广文老师是新网师最严导师,课时多、作业难、过关率底,在新网师学员眼中是一个很“折磨人”的老师,现场的刘老师却格外的内秀。江苏名师孙静的《白鹭》上得行云流水般优雅得体,无不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学习内容着眼点、学生学习障碍处、如何搭好脚手架为孩子们突破“最近发展区”也是大家关注的核心问题。来自四川省的青年新秀何晓敏老师执教的课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则是体现小学语文的人文性,寓意写法不露痕迹,也是重中之重。两节示范课,揭示了教师文本分析的功底与课堂把控的能力。

孙影老师的《输入式——从学习到教学的一场微革命》,带来了满满的干货。她借助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力比学习本身更重要:“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么学习,没有学习力的人。”

郝晓东老师的主题报告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如何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既需要教材解读能力也需要文本解读的能力,二者取决于教师的学科素养与教研水平。郝老师给了大家如何去真教研的方法和规则:用实际问题确定教研主题——并提供本主题研讨的相关资料,明确成员任务——解决问题——分享发言——二度研讨,决定是否改变主题。对事物的认识高度取决于他阅读的广度,他的话一语中的、刻骨铭心,是多年练就的内功。

十佳叙事的颁奖仪式、新网师21所附属学校1所培训基地学校的授牌仪式、“教师·爱心·共读”活动的14家获奖单位,明年又会花落谁家?榜样学员的的微演讲、十佳叙事者的微报告可圈可点,可敬可学,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晚上有沙龙研讨、名篇共读、分组讨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密度强、容量大,反响好。

(文:郭良锁 图:刘荣国)



图  说



主持人郭小琴老师


主持人郭丽丽老师


李镇西老师在“构筑理想课堂”高研班上


超星创新研究院刘焕阁女士


刘广文老师


孙影老师


李镇西老师与太原市行知宏实验学校校长武拥军、秦利花等在一起


郝晓东老师给新网师培训基地——太原市行知宏实验学校授牌


郝晓东老师给2018年度十佳叙事作者颁奖


郭良锁、冯美娣、马增信老师分别给新网师附属学校授牌


郝晓东老师给“教师·阅读·爱心”活动中获奖单位颁奖


江苏名师孙静老师的《白鹭》课,浪漫感知、精确训练、综合运用……


青年新秀何晓敏老师给大家带来一节课《自己的花儿是让别人看的》


郝晓东、刘广文、于宁点评名师示范课


刘广文和于宁老师在倾听、在思考、在评课……




读书沙龙彼此对话、提问、互答、火花……



互动环节:拍拍手、踏踏地、唱唱歌……


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远去的童年,六一儿童节大家在太原一起过……好开心哟!


做笔记、好认真呐。以腿为桌,不忘书写理想……


讨论、记录,精彩多多。


思考,我能够做得那么好吗?


学员抓拍那精彩的镜头


网师学员美美的与讲师冯美娣老师合个影


准备好了吗?抓紧时间呦。


茶歇时间,《教育学经典解读》课程学员与讲师郝晓东老师合个影


忙里偷闲,给我的书也签个名吧?


我们准备好了,灿烂的笑容写在了脸上


茶歇就是不能亏待我们的胃口吧,想来点啥?好好补充能量。


新网师学员全家福,来,找一找,您在哪里?



祝  福


郝晓东——


老师们:

早上好!

期待已久的新网师首届构筑理想课堂高级研修班今天正式启动了。

有缘千里来相会!

欢迎大家不辞辛苦从四面八方来到山西,来到太原行知宏学校!

未来两天,我们将一起同行同学,求真求知,共读共写,真正的共同生活。

秉承高研班“朴素而隆重”的精神肤色,依照尽量为老师们节约节省的初衷,我们选择了在学校食宿学习。学校条件所限,虽然竭尽所能,但依然不免简单甚至简陋;首次承办活动,虽然已经反复推演每个环节和细节,依然不免有疏漏之处,请大家理解,并及时与会务老师联系。

高研班整个会务事无巨细主要由五十多岁的郭小琴老师一人筹备操劳。多年担任教育局领导和校长的郭老师为此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深表感谢!

对于不是特别擅长社交的我来说,朴素而真诚是一向的底色。

期待未来两天与您相遇,一起学习,一起求知。



心  声


殷德静——


人未到,心已至!

看着会务组的周到细致的安排,深深地被感动着、召唤着。从住宿条件、车辆接送、分组讨论到课程设置、场地布置,场面的宏大壮观,考虑周到详细,每一个细节,无不展示着网师人精益求精的精神,相信我一定会不虚此行,一定会在与大家的相聚中收获教育的智慧与美好,收获真挚的学友情,收获伟大的师生情!

此刻距离出发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今晚没有我的晚自习,我完全可以早早的休息一下,但是我仍然站在了教室里……看着陪伴了我两年的学生们,有点放心不下,更重要的是舍不得,想多陪他们一会儿。

记得翟老师在年度叙事里说过这样一段话:“想到《小王子》中人与人关系的互相驯养,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是的,没有做过教师的人,不会理解师者和学生一起成长的五味陈杂,也不会明白,做一次师者,经历初识的惊喜,热恋的浪漫,平淡中的喜悦,曲终人散的落寞……但是,若是身为师者的爱只是一种情感而不是一种能力,这种爱是肤浅的爱,终将流逝在岁月的长河里。我们唯有静水深流,唯有经过啃读式的学习,逐渐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的能力,才能使我们的能力配上自己的热爱。”

是的,作为新教育人,我们只有在自己的生活里、工作中活成明亮的样子,才有可能去照亮别人。所以,我能忍受在学校里繁重工作任务,也能顾得起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每一个普通平常的日子,努力去阅读、去记录,让每一天都变得充实温馨,让自己活的亮丽清新,因为我是新教育、新网师的代言人,我有义务让周围人看到我们眼中有光、有爱、有未来!

窦智泉——


五月三十日到了,这是一个久已期待的日子。

本是平常的一天,因为新网师“构筑理想课堂高研班”而不平常。

从报名开始就开始了期待,终于能有机会一睹“圣人”风采。有机会现场聆听自觉觉他的“圣人”讲解,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那些在书上,在新教育app上,在学习群里,在小打卡上熟悉而仰慕的名字终于能够和现实中的那个人相对应。

会务组的老师们效卓越的工作从群里进度通报和通知提醒可以看到。感谢你们的辛劳付出!

来了!

场线下共读、名师观摩课、名家讲座、微报告、闪电演讲……

来了!

李镇西、孙影,刘莘、郝晓东、刘广文、孙静……

来了!

新网师榜样学员、新网师2018年度十佳叙事作者……

来了!

新网师的同学们……

龙城!我们相聚!

整理好自己的行囊,开始这次朝圣之旅。


殷德静——


明天晚上就要出发了去太原了,今天下午去火车站把往返的车票取了出来,今晚回家准备收拾行李,还要安置好两个孩子的接送、吃饭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班级的班主任要找人接替,两个班级的英语课做以安排,年级事务交给陈主任负责,恰好团委也有重大活动,不允许请假,没办法,只好给区委的芦书记打电话请假,工作交给杨涛老师来进行……

这次出行,全程自费(根本没有想到找领导报销),我没有丝毫的犹豫和纠结,抱着必定出发的念头,相信一定能遇见梦想中的庆典!感谢我的爱人的理解支持,感谢婆婆的后方支援,感谢校领导给予的信任和鼓励,带着你们的期待,我必定会加倍珍惜,到太原后,我会做一块海绵,去努力吸收营养,找到力量,取得真经,回报大家!

虽然不是第一次一个人出行,但是这次意义重大,去见的人物,都是我敬仰已久的老师,我们在网师大讲堂相遇,我们在课程里碰撞,我们在打卡日记里点赞、评论互动,我们是神交已久的故人,我们的相见仿佛是久别的重逢,愿我们在相处的每个时刻里,都是温暖的、喜悦的、是彼此激励的、是相互辉映的!愿我在他们身上看到更好的自己,愿我在那里感受到的是平等的倾注所有,希望我不会感到局促不安,希望我不会因为自己的渺小无力而自卑难过……  

万千思绪里,就要启程了,我相信我追随的新教育是包容的,是开放的,包容我的无知,开放地接纳我的努力和进步!各位同学,我来了!


姜艳敏——


有一种追求叫卓越

有一种力量叫唤醒

有一种精神叫挑战

有一种状态叫学习

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那就是——“新网师”  

将小事做到极至

让细节趋于完美

将学习做为常态

让服务成为本份

感恩相遇!!!

虽不善言语

心与大家在一起

期待相聚

共话生命奇迹!

183897窦智泉——


五月三十日到了,这是一个久已期待的日子。

本是平常的一天,因为新网师“构筑理想课堂高研班”而不平常。

从报名开始就开始了期待,终于能有机会一睹“圣人”风采。有机会现场聆听自觉觉他的“圣人”讲解,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那些在书上,在新教育app上,在学习群里,在小打卡上熟悉而仰慕的名字终于能够和现实中的那个人相对应。

会务组的老师们效卓越的工作从群里进度通报和通知提醒可以看到。感谢你们的辛劳付出!

来了!

一场线下共读、名师观摩课、名家讲座、微报告、闪电演讲……

来了!

李镇西、孙影,刘莘、郝晓东、刘广文、孙静……

来了!

新网师榜样学员、新网师2018年度十佳叙事作者……

来了!

新网师的同学们……

龙城!我们相聚!

整理好自己的行囊,开始这次朝圣之旅。



收  获


远方,光明在召唤

王珍


从昨天到现在是我的“压缩时间”。  

除了上三节课、开会、值班、做高招监考的准备工作外,又紧锣密鼓着手准备网师的第七次预习作业。下午四点半,观看深圳市教研员赵志祥老师的光碟,为第三题现象学描述准备素材。夜里十一点孩子才睡着,于是起床画思维导图、做第二题。因为有强烈的目的性,所以也不觉得瞌睡。之所以这么拼命,就是想明天把作业交上,轻装上阵,心无挂碍的去见亲爱的新网师家人。

“心儿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要把我的眼睛迷住了……千声万声呼唤你……”贺敬之的诗《回延安》早就读过,最近才彻底理解他的心情。好久好久都没有期盼过一个日子了,也从来没有强烈的渴望去哪一个地方,但现在不同了。30号、山西、太原,让我日夜惦念,热泪盈眶,是新网师重新点燃了我的激情。  

这两天,伙伴们纷纷在群里表达自己迫不及待的心情;千里之外,行知宏学校也已经万事俱备,虚席以待四方宾朋。这注定是新网师人永生难忘的欢聚,是要被载入新网师史册的盛会!此行一定会见到很多卓越的同仁,一定会有震撼心灵的视听盛宴,一定会有太多的感动,一定会有触及灵魂的反省,太多的东西值得铭记,把手头的事处理完,我要心无旁骛的感受美好,见证卓越!

耳畔似乎传来了铁轨的撞击声,我,终于要启程了!远方,光明在召唤!


改变从今天开始

田洪强


因为马增信主任参加了新教育实验之新网师团队,并申请我校为“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附属学校”,我有幸参加了在山西太原举行的授牌仪式和理想课堂培训会。  

来之初,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培训机构或组织?让马主任这么痴迷和执著,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帮助?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有何好处?是正规的民间公益组织还是像打着公益旗号敛财的中介机构?带着疑问我来了。

经过近六个小时的路途奔波,来到晋善晋美的龙城太原,培训会场安排在市郊的太原市行知宏中学校,吃住都在学校食堂和学生公寓。学校就在吕梁山脉脚下,出校门便是农田,应是离闹市不远,靠自然更近。

负责安排学员食宿的都是新网师的义工,尽管学校条件略显简陋,但他们已经是最大努力了,时隔二十三年又住进了集体宿舍,回到了学生时代。

通过两夜一天的密集培训学习(说密集一点儿都不为过,早晨六点半吃饭,两晚上都是十点结束)使我对新网师有了颠覆性的认识,这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是一个为迷茫教师指明方向的群体,是一个追求理想课堂的群体,是一个为教育良知努力的群体!

今天上午李振西老师的报告是我听他报告以来感觉最精彩的一次,用自己的从教经历诠释着教育应回归他的本质。孙静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对文本的挖掘,对语句的精准,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了解,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无不彰显出一位特级教师的风采,包括对语文课堂教学及教材教法的分析,娓娓道来,语文课堂教学是这样简约而优雅。

真正改变我认知的是今天晚上的读书会,新网师学员不断向郝晓东院长和孙影教授提出自己在读书中遇到的困惑同时,又在分享着读书带给自己的成长,享受着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每位学员提出的问题两位专家都做了精彩的解答,互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对话交流,更像是华山论剑。我也号召曾老师们读书,自己办公桌上和床前也放着几本书,空闲之余或陪孩子晚上学习偶尔也翻上几页,但从未系统的给自己规划该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打造书香校园?怎样让教师爱上读书?今天,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新网师,你有种子,我有土地,所以我来了!并且我来对了!

做一个爱读书的校长,来唤醒师生共同成长,改变从今天开始!

(作者山东省武城县实验中学校长)



遇见美好教育,朝向理想课堂出发

殷德静


又是高强度,高密度的一天!

【1】上午是的前半场是四位老师的分享,首先是王辉霞老师的分享——《构建理想课堂,我在路上》,她谈了三个内容:什么是理想课堂?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构建理想课堂的依据?这些对于教英语的我来说,真的都是满满的干货。  

【2】陈娥老师在《朝向理想,寻求课堂》中的理想课堂之前奏、过程、尾声、标准,又给我们解读了理想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面纱。  

【3】徐明旭老师的《在新网师的广阔天地中寻求教育智慧》,他了理想主义的三大信念、思索与探寻、实践与反省……是我们明白了理想的课堂是思想的交汇,心灵的碰撞,得鱼往筌,得意忘言,那一种心领神会的境界,应该是我们努力追寻的!  

【4】杨百凌校长的《古诗词教学,从读学一首诗群诗漫吟》,让我们学到了“器、思、诗”,的理想课堂三个境界,还有杨校长下午的主持风格也是妙语连珠,优雅知性,我很喜欢!  

【5】接着是孙影老师带来了精神大餐,她谈了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学习:

(一)学习的本质,

(二)学习的循环:输入,内化,输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

现场学习力:

1.培训讲座现场,(转化~保存,也让学生给自己写封信,创造故事,)  

2.自己每天教学现场(问题、调整,升级,滋养自己)  

3.其他老师教研现场(转化,一招一式,细心的鼓励,)  

4.钉子,专注力。钩子,捕捉力。磁铁,转化力。  

此身,此地,此时。

(三)转化学习:

1.听的看的。2.上出来。3.说出来。4.写出来。5.发表出来。  

李镇西:上好1堂语文课。找1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1个教育问题,读书1万字。写1篇教育日记。  

孙老师:读书2小时,写作1小时,思考一个主题,听一个TED演讲,锻炼一小时。  

二.教师教学  

(一)教师的课堂话语量,

(二)输出式教学法,输入是为输出服务的,输入是为了促成输出。有输出驱动的学习更能优化学习

输出式教学法:输出,学生第一次输出。输入,输入促成输出。学生第二次输出。

(三)实施“输入驱动假设”  

输出驱动~输入

主板块,123  

主问题,123  

三.阅读输入  

四.教师写作  

“我不写,我不会死去,但是,我不写,我的生命会没有色彩。”孙老师提出了三个建议:“问题化写作,专题化写作,主题化写作”  

【6】下午,榜样教师闪电演讲中,卢雪松老师讲的是:《逆风飞翔》,她不谈自己所受的苦,只讲自己的进步,当她说到当你遇到困难,撑不下去的时候,请记得“在严寒中不屈服,在困境中能挺立”,我的眼泪流了下来。为她的执着,也为自己的坚持。我愿意和她一样:不断地超越,从容地走向卓越。  

【7】郭良锁老师《春泥·常春藤·火种》,“春泥文学社”,骑车去借书,听完郭老师的分享,我想起来看完他的年度叙事够我给他写的一段话:  

今天一口气读完了新网师2018年度十佳生命叙事(二)|与你同行,从火山到雪山。心中涌出的是莫名的担心和忧虑,别人都在赞叹你飞得那么高,我却在揪心你的累不累?  

郭老师,我与你素昧平生,只是这个学期选课时和你在qq上小窗口对话一次,你耐心解答我的问题,化解了我的顾虑。给我的感觉就是及时、高效、严谨和温和。今天来读你的年度叙事,又一次垫高了你在我心中的位置。还没有目睹你的风采,却在开篇诗中,看到了一个华发早生,却志在千里的老骥,你不诉老,有马力、还要踏万里。  

洋洋洒洒的几千字里,从读书会到种子营,再到新网师,每一处都有你的辛劳和精彩。阅读的意义是什么?你给了我答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将那些伟大的或卓越的人物纳入到自己的因缘世界,与他们不断地对话,从他们身上汲取养分。”所以你在线上线下,聆听、对话,朝向做一个智慧的教育者。你让自己从一个阅读者成为一名啃读者,不知不觉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与之同频共振,你们不一样!你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读书,是一种不断自修,让自己成为太阳,更佳,发光发热,泽惠万物。即使不能成为太阳,就让自己成为星星,成为火种,都挺好!成为光源,成为你自己!相信吧,有跋涉者,明天就有希望,脚下这片土地就一定有收获的那一天!跋涉者的自我实现,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  

我作为一名不合格的种子,看到了你们的美好,你们汇聚美好,创造美好,使更多人朝向美好、成为美好!新的一年,我也要让自己变得更好!

新网师千头万绪的工作,被你理顺,网师学员的热情被你点燃,与你相比,我突然看见我的那个小我在一溜烟地逃跑,因为与你同行在这里,看到的是高品质、严要求,吸取的是智慧和力量,获得的是丰富的营养和有价值的思想。我怎能不行动,不努力?

我要牢记你结束语的嘱托:保持火山之热情之精力,运动与阅读缺一不可。没有了健康的身体,灵魂没有可安放之所,没有了伟大的精神,再健康的身体也是一堆碳水化合物。

衷心祝福郭老师身体康健,灵魂富足!新的学期,我将与你、与新网师的伙伴们共同奔赴一场生命的盛宴!

【8】接着是女神方娇艳的分享:《新网师的三字诀》:“肯、啃、垦”,意愿➕行动➕坚持=卓越  

二.“肯”——重意愿  

《非理性的人》:重新获得信仰。

对新网师的深刻认同,追问:我真正理解新网师的文化吗?我愿意彻底改变认知结构吗?我敢于放弃,重新做学生吗?

三.“啃”字诀:重行动  

告别消遣阅读,拥抱知性阅读,

与经典为伴,持续共读共写。

榜样作用:郝老师,专家引领,学习共同体➕啃读者,  

啃读——重塑阅读方式(初读,再读,又读)  

四.“垦”字诀——重坚持  

阅读写作之垦,课堂实践之垦。

肯去啃读,肯去深垦。

方老师作为网师勇猛精进的学员代表,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次太原行,见面,交流,让我更加喜欢她,崇拜她,她就是我心中的

【9】穆勒滚老师分享的是《一路上有你》,有以下内容:  

一.全新的课程学习方式。遭遇危机,遇到帮助,得到帮助。  

二.融入学习共同体。  

陌生到熟悉,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学习家园。

三.遇见新的自己  

习惯改变,啃读方法,团队理念,教研方法,成长平台。

四.以自己的方式修行  

穆老师作为少数民族的一位教育者,学习不止,向下扎根,向内修行!值得敬仰!

【10】苗亚静:《最好的遇见》  

遭遇美好,成为美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课堂上开出一朵花来!让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奇迹成为一个光彩!

【11】马增信:《活出生命的精彩》:真正热爱学习,真正热爱教育,真正热爱生命。在教育生涯的末期,中午发现教育竟然可以如此美丽。病痛是他有了“桶底子脱”的顿悟,重新撰写人生的脚本,让阅读成为生命的常态。  

【12】接着是郝老师的讲座:《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  

(一)听讲座的感受四点感受:

提升演讲能力(结构、语言、课件、对话……)  

提升理论素养(真理、认知框架、逻辑……)  

提升教育写作力(谋篇布局、遣词造句……)  

阅读会带来气质变化。

熟知并非真知。

(二)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重点关注的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

“2➕4”怎么教?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

发现困惑,确定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运用假设来解决问题。

知识是个动词,一个有待发现的事物奥秘,以及发现这种奥秘的方法和过程。

文本解读,教材解读,

(二)如何在学校推进有效课堂框架……  

在讲座中,郝老师有理论的支撑,有课例的分析和指导,带领大家对理想课堂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13】晚上,小组的总结和分析在各个教室进行,我们围桌而坐,畅所欲言,自由而快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接近了高人,见到了榜样,对理想课堂有了新的认识,还有了意外的惊喜。  

两天的相聚,实在太快,昨天一天,大家大概还在拘谨,休息的时候,都还正襟危坐。今晚,我有了重大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放下了自己,热情地和周围人打招呼,谈心得,我也被他们深深地感染着,感动着,这次太原行,我见到了相见的人,听到了想听的课,坚定了自己的教育梦想,我相信我的脚步会越来越从容和淡定。回顾六年来,我一直按照李镇西老师讲到的每日清单来安排自己的每天工作:每天找5个学生谈心、每天进行10000字的阅读、每天写一篇1000字的教育日记、每天思考一个教育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有过困惑,有过退缩,但是,我坚持下来了,我为这份热爱而自豪!但是,这次学习之行,我看到了自己与榜样的差距,在他们的光芒之下,我有了新的目标和动力,这份动力,将是我我继续努力的源泉和加油站!  

信念在!希望在!我就一直在追求真理的路上!



我在归途,我在起点

——参加“理想课堂高研班”学习总结

198008熊英


今天早上,郝老师在校门口送我们上车离开,亲切、温馨,像亲人一样。很想跟老师说几句话,可一时竟找不到合适说词,仅仅摇摇手说:“老师再见!”那神情,竟有点像我的学生跟我道别的模样。想归,是真的想归了,住惯了四川背部山区。来到北方大平原,难以适应,空气干燥,不如我家乡朗润舒适。不舍,也是真的不舍,从五月三十号晚上抵达,那一刻起就感受同伴之间的那份真诚,感受到了导师们的深情呼唤,我怎么舍得就这样悄然地不留痕迹地离去呢?

李镇西老师以自己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做到真正爱学生,如何真正做到与学生平等,真正让学生享受教育民主。当李老师展示他给每个学生写的书信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知道自己虽然一直以来关注学生的发展,一直爱生如子,可对待学生还不够民主平等。孙静老师题为《基于发展的小学语文课堂重构》的讲座,让我想起了研课作业,知道自己在课时设定等方面做得不够科学合理。孙静老师说:“对于课堂三个思考——想到哪里去?(确立目标)怎样到那里?(导向目标)是否到了那里?(评价反馈)”我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前两个问题,备课时我有用心思考,也在努力寻求有效方法力求达到目的,可往往课后总有些遗憾。想想自己有时还是对教学对象分析得不够透彻,对他们已有的认知,应达到的目标都没有细细研究。备课重心用在了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了。孙影老师从“学习、教学、阅读、写作”四个方面阐述了我们的学习教学要以终为始,用输出的方式来学习工作。孙影老师合理规划时间,高度自律的生活方式,以及她学习工作的高效率都令我深深敬佩,更羞愧于自己的懒散与无绪。郝晓东老师,围绕理想课堂,讲述了如何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郝老师认为“课堂的中心是一个问题的提出、理解,以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他以《泊船瓜洲》为例,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讲述了,解读文本弄清楚“写什么、如何写、为何这样写”;解读教材,弄清楚弄清楚“教什么、如何教”;并在此基础上,设定具体清晰的ABC三类目标;在目标的统领下设置学生能独立研究、独立自学的预习单。这样做下来,我们的课堂就是明晰的,学生就能在老师引领下一步步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导师们慷慨授道,悉心解惑,替我们拨开迷雾。现场听课,我不敢有半点疏忽,生怕漏掉某个细节,生怕错过某个关键。开初,忙着记录,后面干脆停笔只听。当时就索要了课件,打算回去再一边看课件整理笔记,一边细细咀嚼消化,在尝试着在自己课堂教学中落实。

那些榜样教师也震撼到我了。倔强坚韧的雪松老师,老骥伏枥的郭良锁老师、马增信老师,聪慧灵秀的小学霸方娇艳老师,千里追寻教育真谛的穆勒滚老师,饱读诗书,口吐莲花的于宁老师……他们每一个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昨天晚上在快下课那一刻郝老师说:“就这样,那我们再见。”我突然有种不想离开的感觉,突然觉得离别来得竟是这么快。虽然我们住的是学生宿舍,但是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学习心情。

此刻还在火车上,再有一个多小时到站,然后转乘一个半小时的汽车,就到家了。

两天三夜的高密集学习,大量信息涌入,一时半会脑子有些转不动。我这人吃饭,食量小,吃得慢,消化也不是很好,所以长得挺瘦弱的。学习之于我来说,也是这样,需要细嚼慢咽。回去要打开电脑,对照一个个课件,整理笔记,慢慢咀嚼,慢慢地消化。一口一口慢慢咀嚼,总会吃饱的,一步一步慢慢行走,总会达到目的地的。

天完全黑下来了,可我心中却越来越明亮了。为了陪伴一个小妹妹,加入新网师,进来之后居然遇到一群真思考,真学习,做真教育的人。在我即将离开讲台之际,有这样美好的相遇,乃人生之幸。

离家越来越近了,我在归途。来到新网师,我还在起点。



太原之行准备篇

——朝圣之旅

184206  智绪丽


盼望已久的太原之行终于到了,为此次活动,我准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所需资料在校领导的把关下一改再改,临行之前又一遍一遍的检查,直到今天临行前打印出刘广文老师刚发的教案,上完早读出发。

现在终于坐上了去太原的高铁,心里反而平静了许多,思绪把我拉回了几个月之前……

一天晚上,在新网师看到了招募新教育附属学校的公告,我很激动,心里想如果我们学校能够申请就好了,但又很忐忑:就算我们校长同意,新网师也不一定能够接受我们。因为我们是新建学校,2018年9月才刚刚招生,很多条件都不成熟。仔细阅读招募条件,我们符合,并且群里很多老师都打算找校长商量,我也一定试一试。第二天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校长,校长召集学校高层领导开会,一致通过,同意我校申请新网师附属学校。这个结果既在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预料之中是因为我校领导班子注重学校的长期发展,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新建学校也很需要得到专业的引领;预料之外是因为我校只有我一人是新网师的成员,甚至是整个东营市都少之又少。大家对新教育了解甚少,不一定知道是怎么回事,甚至有人问:“新网师是不是一种培训机构吗?以营利为目的吗?”每次我都要解释一番,甚至还要搬出朱永新、李镇西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我校领导能够同意,我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原先觉得新网师离我很远,现在觉得新网师就在身边。原先学习时可以说是一种偷偷摸摸的感觉,好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再像学生一样追求自己的理想,有些另类,怕别人说三道四,又懒得解释;现在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追随新网师了,有可能还能吸纳进来更多的“尺码相同”的人。

学校领导把这项工作交给我全权负责,忽然间我又觉得压力倍大,万一因我的工作失误申请通不过怎么办?我认真的按照要求准备材料,不明白的地方一遍一遍的向负责此项目工作的马老师请教。每一次马老师都认真的解答,无论多晚。包括这次太原之行的材料准备,也是在马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真心的感谢未曾谋面的马老师!最终,我校成功入选新网师附属学校,我也积极申报了新网师专家,虽说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远远不够,但马老师说这是一个共同学习的好机会,确实如此,因为里面确实有很多老师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也因为新网师附属学校的申报,我有幸认识了利津的胡老师和东凯的李老师,我们三个组建了东营的新网师学习共同体。在报名去太原之前,忽然有一天马老师联系我说我们校长不同意申报新网师的附属学校了,我很意外,里面肯定有误会。我赶紧去了校长办公室,确实里面存在误会。马老师和我们校长通了电话,最终确定由刘校长和我去太原,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首届高级研修班,我早已经关注,觉得太远,又得请假,只敢想不敢去。没想到这次一切水到渠成,意外的收获。

报名,填报信息,交会务费,准备材料,查路线,定出行方式,与会务组郭老师沟通,最终决定高铁出行……每件事都不大,但都很琐碎。每天下班后,忙完孩子,晚上十点以后,想读会儿书,完成教育写作和暑期共读的打卡,再一点一点准备所需资料,白天再与领导沟通。虽说每天睡得晚,起得早,但很充实。虽说中间有很多波折,小插曲一个又一个,但最终今天就要赶往太原。

列车马上到达石家庄了,还有三个小时就要和大家见面。有一种见亲人的感觉,虽说我们是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我们从未谋面,却又像整日见面的熟人。此次太原之旅又像一群未成年的孩子背着家长去见未曾谋面的网友,有一种神秘和刺激的感觉。

这么多天的盼望和激动之情忽然莫名的消失了,留下的只有平静。因为一位聋哑人的家属要求换位,我和刘校长分开坐。他忙碌他的,我安心的梳理我的思绪。其实,我还有一种担忧,刘校长第一次参加这种形式的活动,不知道他能否适应?用他的话来说:“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新教育,可以说是个门外汉,我就是陪你来学习的,陪你安全到太原,再把你送回家。”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我如果不努力怎么对得起这么接地气的领导!

龙城越来越近,心越来越近,一场教育盛宴近在眼前!但也有一丝惶恐:大家都那么优秀,如果沙龙活动我插不上嘴怎么办?还有一个多小时,赶快再看看资料。

2019.5.30去太原的高铁上



6

“龙城”之行 不虚此行

184206   智绪丽


说实话,能来到美丽的龙城是个意外。其实我早就看到了此次活动的公告,但我觉得可望而不可及,因为这不是我们所谓的官方文件,一般来说教育局和学校是不会认可的,只能在心里想想吧。

可能是上天会眷顾追求梦想的人吧。在看到新网师招幕附属学校的公告时,我第一时间推荐给了我们学校的几位校领导,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没有想到他们开会研讨后一致通过。虽说有些意外,但也都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也是一群实实在在想做教育的领导。领导把申报工作全权交给了我。2019年4月16日,新网师首界附属学校名单公布了,没有想到我们这所新建学校竟然申报通过了。我当时好像中了状元一样,马上把这份喜报发至我校教师群,虽说大部分教师还不了解新网师,但都知道这是一件好事,大家纷纷转发。如果说当时我向学校推荐新网师有一点私心的话,那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网师,加入新网师,在当地能找到“尺码相同的人”。

虽说在申报的过程中有些小曲折,但我最终以新网师附属学校教师的身份获得了这次龙城之行的机会,因此我也格外珍惜。我提前一个月着手准备所需资料,所有的材料一一请领导把关,一遍遍修改,然后打印装订。学校和班里的工作我也提前安排,以便学得安心。5月30日,我和刘校长踏上了开往龙城的列车,六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踏上了龙城这片热土。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义工们的热情,见到了我们的同学,如陈娥老师、马增信老师、刘玉香老师……以及两位年近花甲之年的郭老师,还有我最期待见到的郝晓东老师和李镇西老师。

在这里,我们只追求活动的内容,完全忽视了安排的非常紧张的时间,忽视了简陋的报告厅,忽视了普通的住宿条件,忽视了宿舍无法充电的事实……

在这里,虽说时间安排很满,但每场报告都感觉很短,完全没有听够,每次都想再延长一会儿多好!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魔力,外人评价我们都像打了鸡血,比传销组织还有吸引力。

在这里,我还有另一种特殊的感觉:我们好像来到了大同社会,真是夜不闭户,也不用担心进贼,虽说条件简陋,但都睡得安心。

……   ……

虽说三天的活动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但我们的心仍在沸腾的,这片热土将会滋养更多的花朵。愿新网师之花长久不衰,开遍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龙城之行,真得不虚此行!

2019年6月2日凌晨4点



因点燃而出发,做勇于启航的舵手

方娇艳


5.30-6.2,两天三夜的新教育太原行结束了。

看到大群里的伙伴们,热烈地互相告别和祝福,我感到心中强烈的恋恋不舍——是啊,这一行,何止是丰盛的知识盛宴,我们更像家人终于团聚一般。

对于新网师人而言,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温和近人的海英姐,和蔼可亲的马增信老师,好学上进的殷德静老师,王珍老师,贾颖老师,刘永辉老师,弹奏美妙音符的何国敏老师,还有一起在星空下畅谈着教育的苦难和喜悦的旺苍伙伴们……他们待我如家人,如挚友,令我深感温暖。

我准备了浓浓的情意想要抒发,但脑子中却冒出了一个巨大的疑问,它让我立刻冷静噤声。

聆听了,感动了,苏醒了,点燃了,然后呢?

几天来厚厚的笔记,密麻麻的文字,沉甸甸的责任,在候机室里翻阅时,那些冲击,唤醒,震撼仿佛历历在目。然而,我们终将伴随着轰隆隆的火车,飞速行驶的汽车,和翱越云端的飞机,回到我们原有的轨道上——不仅是那些我们早已经习惯的学校,办公室,家庭,还有不可避免再次向我们袭来的陈旧笼罩的力量——舒适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它们或许已经主宰着我们大脑的半壁江山,剩下的,我们的太原之行,足以撼动他们吗?

1. 折磨教师教育生涯的魔咒

昨晚我在主持小组伙伴们关于两天来研修的讨论时,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深深受这次学习的震撼和启发,眼神中的诚挚和感动令我十分动容。

但是,仍然有老师(尽管是非学员)直接了当地问道,学生没有动力没有兴趣,我如何训练学生能够好好学习?

当我听到“训练”这样的字眼和她此前抱怨式的描述时,我就明白了,李镇西老师也好,郝老师也好,或者孙静老师等等一切的分享,根本没有触及她对于教育教学本质上的思考。可能只有主观一时的热泪盈眶,我想也许,这次研修,也将在她的脑海中淡化遗忘。

一个不愿意勇于打碎自己认知结构的老师,一个未曾反思教育教学本质关系的老师,一个不把儿童当做一切价值而是关心“训练”的老师,这个关于“如何训练学生好好学习”的疑问,也许永远将成为一个折磨她教育生涯的魔咒。

我问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疑问?

2. 研修结束,留下什么?我能做什么?

在飞机上,翻看这几天的笔记记录,回想起我所敬佩的孙影老师在《产出式——从学习到教学的微革命》讲座中,她提到了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现场式学习。也就是在培训讲座的现场,立刻用批注文字的方式写下自己的转化——通过这次讲座,我可以学到什么?

我可以从哪些方面转化成我自己的行动?同样是聆听李镇西老师的讲座,当绝大多数的老师钦佩于李老师的爱的教育智慧和艺术时,敏于思考的她则立刻联想到两点转化的收获:

其一,我也可以学习李老师,和学生们创造回忆,留下照片,一个学期写一封信;

其二,我怎样在自己的课堂上如何实现民主和自由?

从孙老师自己的“输出式学习”长期的实践可以了解到,这样的思考,和孙老师本身的博而厚的认知结构以及她的民主批判性思维方式密不可分。

榜样的作用引发了我对自己的扣问。如果这些感动逐渐淡去,会留下什么?

3. 我挖掘了知识的魅力了吗?

这次研修主题是“构建理想课堂”。对于李镇西老师而言,好的教育,是有意义,有意思,有效率。对孙老师来说,关注真实学习的发生是教师教学的关键,对于郝老师提倡的三重境界来说,落实有效框架,挖掘知识魅力,建立生命共鸣缺一不可。

那么我呢?

在我看来,这三者的本质一致的。三重境界是对理想课堂的精准描述。民主,平等,互助是理想课堂的精神,输出式学习,是理想课堂的一种可能性路径。而我能够转化的,是:其一,通过提升自己的解读能力,来挖掘和重现知识的魅力。

举个曾经实践的例子。在六年级(上海初中的起始年级),在首次引入现在完成时这一个复杂时态时,为了更好的在真实语用情境中使用Have you been to…,我涉及了一个游戏任务——呈现中国地图,标注若干我已经旅行过的城市,让学生用句子来猜测我去过哪些城市,当猜对时,我将小组加分。这一个带有神秘和趣味的任务,让他们自然的使用了句型。全班发言的热情几乎可以掀翻屋顶。

曾经我一直以这次设计自豪,因为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和热情。但是再次反思时,我却发现,从理想课堂的三个境界而言,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例如,如何挖掘这一处知识的魅力呢?学生此前学习过一般过去时,能够基本运用Did you go to …,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的交集点——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究竟有什么区别,难道仅仅是“已经去过”和“曾经去过”的区别吗?实际上,一般过去时,仅仅交代了发生过的事实,而现在完成时则是进一步突出了对现在的影响——假如去过北京数次,也许就意味着,我不会再去。或者北京的旅行记忆不错,我将还会再去。也就是说,通过现在完成时,我可以传达我的体验,和对未来行动的不同影响。

当学生无法理解两种时态真正的区别时,这样的活动虽然精彩,却不能帮助他们真正内化知识。假设我当初把这一个思维的过程通过“产婆术”启发他们,会不会就能有效地挖掘出知识的内在魅力呢?

……飞机安全降落在了上海虹桥的机场上,湿润的空气中,得知先生正赶在来机场接我的路上,很快就能见到可爱的笑笑,我将亲亲他们,抱抱他们,我将拥抱回家的温馨。

我想一次研修不是终点,它恰恰是我知行合一的起点。

我最喜欢阿瑟·克拉克的一句话,“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不会停止生长”。

作为年青教师的我还很稚嫩,但是我的脚步依旧坚定。因为我深信,我是掌握教室方向盘的那一个人。我也是人生汪洋的勇敢舵手!



您有过这样的培训吗——

太原“构建理想课堂”高研班之感

王辉霞


“经历了很多次培训,却从未有过这次培训的密度,经历了很多次培训,却从未有过这次培训的学习力,经历了很多次培训,却从未有过这次培训的脑动力,经历了很多次培训,却从未有这次培训的感动……因为这次培训叫新教育,是一群心怀赤诚之心远道而来的尺码相同人的心灵之约!”  

上面是我对本次高研班最深的感受,也是最真的情感。能有如此感受,绝不是无为的矫情,而是有质感的存在。

先不说这次研修班组委会前期的精心准备,细致入微的安排,单从郭小琴老师群里的互动和热情,已经让参会老师心有期待了。这次太原行知宏学校的接待老师也让我们感动不已。下车不久,就接到接待老师的电话,核实了信息,我们见到了只熟悉网名从未谋面的网师人。一个个阳光灿烂,信心慢慢,相互交流宛如老友相见,没有半点生分之感。

踏进行知宏学校大门,是网师义工的家人般的接待,奇怪的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从未有陌生的感觉。因为时间紧迫,没来得及吃饭,没来得及洗一把脸,我们抓紧赶到会场,参加网师共读活动。活动现场气氛高涨,听读时的沉静深思,研讨时的无拘无束,你问我答,你说我补充,哪里有生疏感?明明是排练好的一场头脑风暴!活动持续到10点多,如果主持人不喊停,也许大家已经忘了时间这一客观事物的存在。  

谁能想到,大半天时间没有进餐,却好无饥饿感,有的是来自闹先生的激动与兴奋。

尽管晚上入眠太晚,却因为今天李镇西老师的到来而早早醒来。7:20老师们到了操场,合影留念,不熟悉的脸却连着相知的心。

第一场报告是李镇西老师带来的《教育的价值、关系与诗意》,李老师的一字一句表达着他对教育的情真意切,李老师的一个个教育故事体现出他对学生“大写人”的尊重与培养,更重要的是李老师现场感染力,让每一个追随者意气风发、充满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只有当师生彼此相融,彼此能够听到对方的心跳,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心跳,能够感受到对方的脉搏时,教育才能真正发生。”李镇西老师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更是做苏霍姆林斯基,把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落实到教育教学实际中去。我想,我学习李镇西老师,能否落实他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呢?学习是输入,输出更重要,没有输出,输入意义减半。

最让人感动莫过于这些手稿,谁能想到这些手稿是当年李老师给学生写信打的草稿!

让学校适应学生,体现出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一个没有围墙的校园,一个允许孩子爬树的学校,一座没有楼梯只有爬梯和滑梯的教学楼,大家能想象得到吗?敢想吗?会不会担心安全隐患?可是台湾的确有这样一所学校,没有标榜的校园文化,让别人看起来是“特例独行”,其实是一所真正有着“儿童视角”的学校。李镇西老师一针见血的说“我们说一切为了孩子的安全,其实是为了管理的方便。”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尊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最为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儿童成为幸福的自己。我们要做到目中有人——有每个人,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未来几年一定会有一场职业大变革,什么样的职业容易被淘汰掉呢?李老师告诉我们要警惕互联网背景下人的失落。作为教师这份职业尽管失业可能性比较小,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应该有与时俱进的能力,更应该有善于沟通的技巧,有创造思维,更要有对教育的一片热心、对学生的真正爱心。

最好的教学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帮助每个孩子成为幸福的人而不是卓越的人,能上清华上了清华,能上技校上了技校,就是教育效应最大化。

茶歇时的糕点、水果和饮品,感动之余让我回忆起了2015年香港之行的下午茶,生活精致也应该是生命中重要色彩。

信息化2.0时代,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信息化2.0时代的孩子呼唤着与之匹配的教育环境,作为同时代的老师,怎能有不变的理由?刘焕阁老师带来的现场演示,让我好奇却不及。因为网络问题,我没能跟上刘老师的节奏,也是这次完美研修中的一点遗憾。

刘广文老师堪称新网师最严导师,课时多,作业难,过关率底,在网师学员眼中是一个很“折磨人”的老师,可是现场的刘老师却格外的内秀。刘老师带来的《如何设计学生与课文的链接》,让教英语的我收获不比别人少。目标设计两节现场示范课,揭示了教师文本分析的功底还有课堂把控的能力。孙静老师的《白鹭》的结构技巧,体现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学习内容着眼点、如何吃准学生学习障碍处、如何设立脚手架也是每个学科教师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

何晓敏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则是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寓意写法也是重中之重。

评课的惊艳不亚于两节课的精彩!

新网师附属学校的授牌仪式,让更多校园内有了新教育的影子!

晚上的沙龙研讨再次把会场推向高潮,郝晓东老师、孙影老师对任何问题都能给予满意的解惑之道。如何运行读书会?怎么激发师生阅读兴趣?读书会人数是否有限制?如何通过阅读重构自我?一个个问题接重而来,郝老师、孙影老师却能在谈笑风生中给出道与法的解释,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当时我心里想读书应当如此,这才是真读书的气魄和魅力。

6.1儿童节,参会的网师朋友也都佩戴了红领巾,像小学生一样再次进入一天的紧张学习中。榜样学员微讲座我是第一个,按照郝老师的要求,根据听众确定讲稿,但是因为电脑技术有限,自己最不满意的是PPT制作没有动感,幸亏内容还比较丰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称赞。更让我惊喜的是郝老师对我分享的高度认可,并建议我加入新网师专家库,郝老师让马增信老师拉我进入专家群,其实那一刻我却在高兴之间有点恐慌,我该怎样配的起“专家”的称呼啊?压力即是动力,相信自己接下来潜心学习的岁月会成为生命中的永恒。

陈娥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她对构建理想课堂有自己的高屋建瓴,也有接地气的气息。

徐明旭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做汇报,抓住了听众的心,牵引了大家的魂。给我最大的启示是靠近经典,领悟高人的过人之处。

杨百凌校长的“六步”古诗词教学法,让我感觉中国诗词的魅力,也让我感到做杨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于宁老师的文本解读和诗词功底,用惊叹形容我当时的心境一点不为过。

接下来孙影老师带来的《输入式——从学习到教学的一场微革命》,带来了太多的干货。孙影老师借助埃德加•沙因的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力比学习本身更重要:“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么学习,没有学习力的人。”学习需要“——intake——output”三个循环才够完整,才是学习力的真正发生。因此我们要改变学习模式,把输入式学习改为输出式学习。因为学习不是目的,是一种路径,输出才是最终的目标。学习应当具有钉子精神、钩子精神,还应该有磁铁精神。一边听着讲座,我一边添加着自己的感受:孙影老师有当今的输出,因为她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力超强,能够把输入转化成自己的认知,进行自我认知重构。这样,学习就变成了一种能力和竞争力。学习如此,教学更应当如此,一个学习以输入式为主的老师,其教学也一定不会达成输出式。有输出驱动的学习更能优化学习效果,而且,有输入促成比无输入促成更能优化输出质量。

孙影老师举例说明如何用输出式学习,特别喜欢她的思辨方式,通过“反教材”激活学生的脑细胞,让学生学会形成辩证思维,拓展想像空间。课堂上,我们一定围绕着“学习”这一个主体事物展开活动。孙影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阅读输入的重要性。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是“人与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专注时间、管理能量、暗时间,这些因素处理好了,时间也会的“多”起来了。时间就是生命,用好属于自己的时间,让生命出彩!孙老师还提到了教师专业写作,写作可以让我们成长更轻盈。

6.1下午是闪电式叙事剧汇报。卢雪松,人如其名,一个坚强的女子,不谈自己经历的人生低谷,却通过三个故事,让我们对她、对生命多了几分敬意。

郭良锁,可亲可敬的网师教务长,谦逊、勤奋、执着、乐观,他传递了很多榜样的信号:生命就当如此!“春泥、常春藤、火种”是他的坚守初心的动力,也是他“越努力,越幸运”的真实的写照。郭老师说:“你的劳动汗一定藏着你的成绩!”因为童喜喜老师的一句“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郭老师坚定了脚下的路,为点燃很多人的梦想,幸福行走!

方娇艳,一个美丽的名字,与她知性大方的气质十分吻合,更有她超强的学习力,独特的学习方式——思维导图。她通过新网师三字决“肯,啃,垦”讲述着一个年轻生命追梦的故事。

穆勒滚,来自祖国边疆——云南德宏州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龙川县,距离缅甸只有几公里,坐飞机到太原还需要两天时间,却因为新教育的召唤,来到他至今为止到过的祖国最北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他的动力,也是他参与共读、共写、共生活的初心。郝晓东老师说“不要去追一匹马,请用追马的时间种草。”是穆老师践行新教育最好苗雅静《最好的遇见》,山村支教的她带去了阅读的火种,一本本优秀的童书点燃孩子内心想要学习的欲望。“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不会停止生长。”是她内心最强声音。的方式。

马增信老师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给我们一个榜样示范的形象。他年过半百,却为了接下来后半生的精彩,选择新教育,在忙碌中快乐修行。马老师说,我们看不到太阳,就要自己成为太阳,成不了太阳,就要追随着太阳奔跑。

郝晓东的讲座,每句话都有太多寓意,真的需要坐下来认真琢磨,慢慢学习。这里,我要讲的是我现场学习的第一次浅显输出。《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如此全面细腻的讲解。通过“2+4”的小故事,让我们明白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需要有“真实的情景”,我们要打破原有的认知,形成挑战、产生困惑,然后经过启发,解码问题。换言之,这也是“发现困惑”、“确定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用假设解决问题”的连环过程。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需要教材解读加文本解读。这取决于老师的学科素养和教研水平。郝老师给了我们如何真教研的方法和规则。用实际问题确定教研主题——并提供本主题研讨的相关资料,明确成员任务——集体解决问题——分享发言——再研讨,决定是否改变主题。

郝老师对事物的认识高度取决于他阅读的广度,每句话都能一语中的、一针见血,是多年练就的内功。

晚上的分组研讨,让你我他的收获融合再加高,一个畅所欲言的活动,让我们通过别人的分享启迪自己的认知。



带上能量,重新出发

殷德静


尊敬的郝老师、两郭老师:

亲爱的网师伙伴们:

可敬的行知宏同仁们:

此刻,带上你们给予我的能量,我已踏上了归程,临别时,在校门口,身后是一群人在向我挥手,我不敢回头,我怕我流出的眼泪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从来没有一次外出的学习像这次一样,让我如此恋恋不舍,触动心灵!

下面再次梳理本次学习的收获,并结合昨天孙影老师的输出式写作要求,完成今天的记录。

一、遇见高人,被深刻唤醒。

人与人相遇的几率是二十八万五千分之一。相识的几率是六千万分之一。而在我有限的生命里,与你们相遇,这该是多么妙不可言的缘分!

如果仅仅是相遇,还不足以让人幸福,你们偏偏又走进了我的生命里,你们宛如一道光,投射在我的身上,撞击了我的内心,我被你们所唤醒,你们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不是外在的名利,而是应该沉潜到经典书籍中,啃读书本,修炼我的理想课堂,知行合一,在一间教室里,或者一个学校里,去努力开出一朵花来。

二、坚定信仰,守纯真情怀。

新教育的第一尺码就是:“虽同样身处浮躁的时代,但不肯放弃早已被许多人弃如敝屣的理想,而是始终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勇于承担身为教师的责任,在自己或者希望在自己的教室里,守护着最初的纯真愿望。”相信相聚这里的每位老师都是深爱着教育,深爱着教室里的那帮孩童。爱,是一种信仰,把我们带到彼此的身旁!但是,我想,爱,还应该是一种能力。朱永新老师说:“谁站在教室里,谁就决定着教育的品质。”所以,当我们身处某间教室的时候,我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为,在我们的手里,捏塑着几十个孩子的灵魂,是我们,决定着孩子们生长的方向,尤其是那些家庭教育不到位的孩子,可以说,我们就是他们最后的加油站。因此,此后的每一天,我都会在我的教室里,去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去晨颂、午读,去暮省,去缔造完美教室,去听课看书,去实践运用……去让美好教育发生!  

三、落实行动,让自己培养自己。

关于专业读书,要让啃读和泛读同时进行,不能让自己心理上以在啃读书籍为挡箭牌,说服自己不去更多的涉猎其他书籍。最近半个学期来,购书很多,但是我只是啃读课程的必读书籍,所以才会使自己每次写作业的时候,抓不住重点,缺乏理论支撑,所以,只有坚持阅读,才是培养自己的最简单有效方式。

坚持专业写作,之前的五年教育日记,只能算是让自己养成了记录的习惯,每天的记录称不上写作,然而却是中年的我与世界热情相拥的温暖。这样的温暖让我意识到记录不仅是孤单、独立的存在,更是丰富、利他的融化,一个人活着、写着,倘若只是风花雪月、卿卿我我、评职必需,写作承载的不过就是“一个人”的脚步而已,若是写着、唱着、和着一群人、关照着一些人,写作就会是自己心里的一团火、一个班级的一个希望…….也是我,在中年,能担责的一件武器。  

结合孙影老师昨天的指导,我明白了教师的写作要围绕三个方面来写——问题化写作、专题化写作和主题化写作。虽然现场领悟的不多,但是今后我会在实践中去改进自己,努力向这个要求靠近,争取在专业写作上,有进一步的提升。  

关于专业交往,郝老师在《教育学经典解读》中讲到了“自我实现者,都有超强的学习力。他们深刻洞悉自我,明白自身局限是什么,更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他们有自己一生坚持的根本事情,按照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优秀习惯中》观点来说,他们都是‘以原则为中心’,是自我的创造者,自我实现者从不允许其他人或事妨碍自己做根本性的事情。他们会主动选择创造学习的环境,非常谦虚,主动靠近本领域中的高人,一方面尊重日常习俗,对日常生活细节礼节不是非常计较,有时甚至给人以冷漠无情的印象,另一方面,对关乎专业学习知识十分敏感,对敬佩的高人格外敬重,一方面他们与人为善,与任何人都能友好相处,另一方面对选择挚友十分挑剔,倾向于尺码相同的深交,一方面深谙各种世故人情,另一方面又始终保持活泼的童心,童真,童趣。”所以,我们今后的专业交往,一定会以网师为圆心,以尺码相同为半径画圆,既能“充满劳绩”,又能“诗意地栖居”!  

亲爱的网师家人们,今天返程后,我们又将在祖国的不同方向播撒芬芳,相信每个人都会觉得身上有无穷的力量,胸中激荡着澎湃的梦想,因为我们不再是一个人孤单地在路上,我们的身后是网师人锻造的铜墙,愿我们再次相聚在追梦的时光!

【简介】

殷德静,女,出生于1979年,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南阳市优秀班主任, 2017年被评为“卧龙最美教师”。




心香一束

——新网师“构筑理想课堂”高研班随感

徐明旭


许多年以后,当青丝变成白发,额头刻满岁月的霜华,我一定会记得在龙城太原郊外行知宏学校两天的学习与生活。两天里,我感受到了一群理想主义者对教育的美好期待与关怀。在这个众声喧哗、众神退隐的年代,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功利主义的洪流中,他们依然在仰望"头顶的星空”,追寻着心中的道德律! 在那里,无论老师还是校长,无论中小学老师还是大学教授,无论是普通老师还是高级、特级教师,无论青春年少还是年届花甲,甚至家长、公务员……都在进行着扎实有效的学习。这让我相信,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子之后,就有春光无限,以及一树一树的花开!  在那里,我感受到新网师家人的真诚与热忱,感受到一个个网师人的成长与成熟。在那里,知识、智慧、情怀成为教育的主题词。这是一群怀着远大文化理想、富有文化想象力的人,心怀美好,肩负使命,山程水驿,踏歌而行!   两天的学习与生活,难舍新网师的家人们!  我知道,当我们回到各自工作与生活的地方,我们将要经历的依然是平凡的日子、长久的思索和寂寞的探寻。但,我们的教育生涯将因为这短暂的相逢而熠熠生辉!李镇西、郝晓东、刘广文,郭良锁、孙影、孙静、卢雪松、方娇艳、穆勒滚、马增信……一个又一个名字,激励我不断"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哲人说,"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让我们以此共勉。深深祝愿你:   各位家人,愿你此生辽阔,所行化坦途!  ——献给大地,献给天空,献给网师家人,献给自己!               

2019.6.2    17:35 于武宿机场



诉衷情

听雨观云

跋山涉水为真经,佛在我心中。今宵梦醒何处?理想定龙城。

行万里,立程门,诉衷情。鲲鹏有志,莫负芳华,无问西东。



山西太原行,唯有勤耕耘

——参加新网师首届高研班有感

184030   陈娥


一.印象山西

对山西,第一印象来自汾酒、杏花酒和陈醋,心里想着什么时候也能品尝一口正宗的汾酒和杏花酒。虽然超市有卖,但感觉到了山西喝那里的特产酒,口感会不一样。山西陈醋我倒是经常在超市买。之前弟弟到山西旅游,带回一后备箱的醋:白醋、米醋、凉拌醋,各种都有。这时候对山西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后来看新闻,了解到山西很多煤矿用童工,及至看了柴静记者写的《看见》,发誓再也不买山西陈醋吃了。至于酒更不用说了。之前的印象在我头脑里彻底掀翻。

近几年一直给报社和教辅公司写稿,接触了一些山西的教辅报刊及教辅公司编辑,才渐渐淡忘了那些黑煤矿的事。

但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么快还能真正走进山西。

二.心系山西

当知道新网师决定举办高研班培训时,心里想着一定要参加。因为我们这虽然没有加入新教育,但我们局长的教育理念正是新教育的理念——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当高研班的事项初步确定之后,郝老师在群里说让我和翟小洁老师做报告,心里除了激动、感恩,更多的是忐忑。虽然这几年暑假也外出给老师们做暑期培训,在国培项目上也做过分享,但是新网师的平台不一样,新网师里的老师都是优秀的老师,还有很多都是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有的是学校校长,主任级别,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一线老师。不过这几年我内心一直有个遗憾,这种遗憾越来越强地伴随着我,折磨着我——工作28年,仅仅参加过一次县内优质课比赛,这几年在班主任方面,在班本课程方面,在家校共育方面,通过读书,我内心已渐渐明朗,而且已经初见成效。所以我给郭老师说想上课。郭老师因为工作太忙,结果忘记了。当我给郝老师说的时候,因为上课老师已经敲定,郝老师说那你还是做榜样老师的微报告吧!后来一想,虽然做过几次报告,但规格毕竟不高,那就继续挑战自己吧!  

从四月份开始着手准备微报告的内容,虽然不曾着笔,但头脑里无时不在思考这个话题:理想课堂三境界六个维度是大家都熟悉的,更重要的是因为我还没有真正落实运用或达到这三种境界和六个维度,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所以我不能讲;除此之外,我从哪里入手比较好呢?那段时间,正好在阅读关于高效课堂的,关于优秀老师的书,突然之间内心豁然开朗——我们还没有达到理想课堂,是因为我们的备课、上课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规避了,才能构建真正的理想课堂!那我就从存在的问题,改进的策略,再加上案例和大家分享吧!  

五月份,全副精力准备这个微报告。原来想着直接做PPT,但是感觉头脑里思路不清晰,决定先整文字稿。整理好后请郝老师指导,说实话我很害怕郝老师把我的内容全部推翻,这可是我一个月的思考啊!更重要的是担心全部推翻后我得重新架构,我又该从哪里入手呢?好在是郝老师没有直接批评我的稿子不合格,只是在群里对我们这些老师做了指导。于是再次打磨,把文字稿整理之后请马增信老师帮忙指导。从内心总觉得他是一个好领导,一个好老师,我很愿意请他帮忙指点。在马老师的热心指点下,我又对稿子进行了润色加工。  

随着日子的一天天临近,心也一天天跟着一起飞。

三.情系山西

还在开学时,县里正在进行系列典型人物的申报和评选工作。学校经过讨论决定,把我定为选派班主任培训对象。原计划四月底进行的竞争展示,一直因为种种事由未能如期进行。后来得知改到五月底,还请的专家。

五月底?不是我到太原的日子么?这么一来,不是和我的时间冲突了么?但我还是在五一假期把PPT做了精心准备。其他项目的展示陆续进行,唯独我们的展示时间待定。  

我下决定到太原,已买好到太原的动车票。

临行前的周日,女儿告诉我时间定在5月31日下午。我说那只有委托校长或政教主任代我展示,女儿说不能代替,要么就弃权!我本不在乎这个,感觉有时候越是在乎名利,越是不容易得到。相反,不去考虑这些,一心读书,一心开展自己的班级活动,开发自己的班本课程,一心带着学生和家长开展亲子阅读,获得的幸福感会更强!因为前段时间参加市里的名师(班主任)评选,校长让我申报一个班主任,我也看了条件,还是符合的,就准备资料。那段时间为了准备名班主任的资料,颈椎病就犯了,结果后来在县里就落选了。一度让我很怀疑,也很沮丧。但是我马上调整心态,继续投入到我的班本课程开发中,投入到学生中间,投入到我的亲子阅读中,看家长和学生亲子阅读的温馨场景,读家长撰写的读后感,一时间忘记了那段痛苦的经历。于是我告诉校长,因为还在四月份就已经向他请过假了。校长让我把PPT发给他,他向局里说明情况。就这样,我义无反顾踏上了山西的土地。  

四.人物速描

对一座城市的喜欢和憎恶,可以因为一件事或一个人而改变。我对山西印象的改变,除了山西报社编辑的一部分功劳,可能最大的功劳还是来自新网师的郭良锁老师和郭小琴老师。

新网师里,我们隔着一个电脑屏幕或手机屏幕“说话”,我曾无数次在头脑里幻想着两个郭老师的样子。凭借着一期又一期的《新网师周报》,郭良锁老师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为网师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无怨无悔。虽然和郭小琴老师“说话”不多,但从高研班群里,我知道了她是一个比我大十岁的老师,曾经是学校的校长,教育局办公室的主任。去年的开学典礼,我还在“自我炫耀”说自己已经行走在奔五路上时,她说自己已经57岁时,我内心里除了佩服还是佩服。在我们这,一个57岁的女老师早已回家颐享天年,含饴弄孙,而她,还在新网师里,和我们一起重新做学生。  

当从宜昌到太原的飞机抵达太原上空时,我还在心里为两位郭老师“画像”。  

下了飞机,行知宏学校的老师就发来消息,随后我们和刚下飞机的伙伴们一起前往行知宏学校。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行知宏学校老师们那火一样的热情。

四十分钟后,到达学校。

门口是新网师的义工们那热情的笑脸,指引着我们签到,领取资料,随后有老师送我到寝室。小伙子比我女儿还小,工作很是热情。

达到寝室,小刘老师正在寝室。一会儿,孙老师来到我们寝室。我不用问就已经知道了她就是我们的讲师。因为那张照片就存在我的手机里,感觉是那样亲切,那样熟悉。

安顿好行李,室友也是语文研课的伙伴刘洪娥老师说带我到会议室看看,看到一个大高个,短发,热情的老师,我猜想这个就是郭小琴老师了。我赶紧和郭老师打招呼,郭老师热情的和我来了一个大拥抱。此刻,我的心就要被郭老师的热情融化了!——什么力量让我们奔六的郭老师愿意走进新网师,重新当一名学生?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的信仰,对教育的追求?还是网师的魅力太大?或许都有!  

晚上共读前,郭老师做简单开场时,我留意到中间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师,不用猜,不用问,他就是为我们网师默默付出的郭良锁老师!——我曾在头脑里勾画过无数遍的郭老师“画像”,就是这个样!  

每一位老师都是那么亲切,真正就是不曾谋面的家人们!讲师孙静老师,室友兼同学刘洪娥老师、刘玉香老师、郭丽丽老师、马增信老师、穆勒滚老师、高芳华老师、吴冬梅老师、卢雪松老师、殷德静老师、方娇艳老师……  

五.爱上山西

“心会跟爱一起走”,这句歌词很适合我们新网师的伙伴们,当然也包括我。  

第一天晚上是共读,也是彼此熟悉的过程。

晚上和室友两个刘老师畅聊,一会儿便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醒来已是清晨。

大家齐聚操场,再次和各位家人热情打着招呼。

“来了!来了!”李镇西老师在我们热烈的掌声中来到我们中间。依旧那么幽默,依旧那么有精神。  

上午是他的讲座。很多学生的名字,很多学生的故事,很多玩耍的情景,都是那么熟悉——从李老师的书中,讲座中。讲座的很多内容还来自去年我们选修他的课程中。尽管看过听过,但依然是百听不厌。李老师的讲座留给我的,是那一叠叠极其珍贵的、泛黄的信件背后,李老师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是李老师对学生的那一颗爱心;是他对工作的挚爱和不懈追求,和他的“四个不停”和“五个一”……我想,如果我们每个老师都践行这“四个不停”“五个一”,我们的专业成长可能会更精进!  

接下来是超星公司的刘老师,告诉我们如何借助信息化,来助力我们的专业成长。说实话,信息时代,真的不缺学习平台,缺的是那颗爱学习的热情。我知道超星上有很多适合我们学习的内容,比如泰戈尔诗选,“每日一书”等,只要你想学习,只要你坚持学习,只要你选择一个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每个人都可以很优秀。  

最后是刘文广老师的讲座。去年选课的时候,看到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我担心都是中学的内容,所以未能选择这门课。他的讲座,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如何去设计我们的教案。刘老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引导我们去辨析每个设计的优缺点,进而让我们知道自己在设计细节的时候如何设计更合适。虽然有老师在报告中说,刘老师的课堪称最严,合格率最低等,但我秋季还是想选修刘老师的课,哪怕就是不合格,相信总会有收获。(课程设计都很好,原来想秋季选修王子微课,又想选修班本课程,此时感觉难以抉择。)  

下午是两节课。第一节是孙老师的《白鹭》,是部编本五年级的第一课。不得不说,在新网师成长起来的老师,就是不一样!整节课的容量刚刚好,整节课的设计堪称完美,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更重要的是,孙老师的课犹如她的人一样朴素。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矫揉造作的表情,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沉稳、大气。我在想:我的课堂什么时候能达到孙老师的这种境界呢?第二节是来自旺苍何晓敏老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何老师算得上是后起之秀,看得出何老师的个人素养很高,特别是对学生的回答能做到随机应变,整堂课教师能围绕着学生转。

晚上是研讨教师如何组织读书会。由郝老师和孙影教授共同主持。在讲座中,才得知孙静老师,孙影教授都曾是新网师的学员。从郝老师、两位孙老师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才真正知道新网师就是一座炼丹炉。因为去年自己也想成立一个读书会,开始的时候老师们都能按时参加,但是到了最后,总有老师告诉我,自己有事不能来。慢慢的,我的读书会在几个月后还是“夭折”了。我很是心疼。所以想请教孙教授和郝老师。后来发现很多老师和我一样,抱着“拯救苍生”的信念去举办读书会是行不通的,他们不需要我们的“拯救”,因为他们没有深刻体验到不读书所带给他们的困扰,或者说他们没有本身不“渴”,只是我们一厢情愿认为“这水很甜”,非要别人“喝”而已。确实如此,我们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好吧,我的读书会“夭折”,说明这个“孩子”本身就不属于我。  

第二天上午,首先是我们五个老师的微报告。我们五个老师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对理想课堂的看法或操作方法。王辉霞老师重点分享了如何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以她的英语教学为例。杨校长以古诗词的教学分享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徐明旭老师旁征博引,为我们带来了几个古代教学案例,让我佩服他广博的学识;于宁老师一个高中老师,因为我自己没有读过高中,她所分享的我都不是很熟悉,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她的膜拜: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五个老师的报告,相对来说我感觉自己的报告有点端不上桌面,感觉太矮了,低到了尘埃里。接下来是孙影教授的主题报告。从孙影教授的报告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阅读量不够!这几年也一直在不停地写作,也偶尔有文字见诸报刊,从去年开始,我把精力重点放在阅读上,因为我的写作达到了瓶颈期,我必须通过阅读冲出瓶颈期。  

下午是十佳生命叙事的演讲。每个老师都是我们的榜样。郭良锁老师,从编辑《春泥》,到常春藤阅读,再到新网师的火种,一路走来,都是一路精彩。特别是他编辑《春泥》让我看到了自己,1997年——2000年之间,我也曾编过班级小报,可惜一没有坚持下来;二没有把那时的小报保存下来。这又将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大遗憾。卢雪松老师,在身体经受病魔的折磨后,活得更加光彩有力。方娇艳,是一朵真正的娇艳欲滴的花朵,佩服她整理笔记的速度和方法。马增信老师,就是山东武城的一只雄鹰。花甲之年的学习劲头,附属学校的筹备工作,专家库成员的建立,无不凝聚着他辛劳的付出。穆勒滚老师,云南景颇族,与缅甸交界。坐飞机就要两天,这样的学习劲头更是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看来我到太原,算是近的了——坐飞机只要一个半小时。早晨八点的飞机,不到十一点就已到家。苗亚静老师,虽然接触不多,但她依然是我学习的榜样!  

最后是郝老师的讲座,主要围绕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来谈,挖掘知识内在的魅力!看来我还需要对郝老师的报告,以及干老师的书进一步消化。因为我还不知道该怎样去挖掘知识内在的魅力。

这几天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有一点,就是很多老师都向我打听我的读书会是如何操作的,让我很是欣慰。如果我们都能带动学生和家长读书,这对我们老师来说,无疑是最成功的教育。说实话,每个班级的情况不同,我的方法也不一定适用。因为我的这个班级情况特殊——我是从一年级带上来的,我的家长本身就被我称为“三高”家长——热情高,素质高,水平高。我只是运气好罢了——当初三个班,这个班是我抓阄抓来的。我想,如果我抓到的是另外的班级,估计也开展不了活动,更不能举办亲子读书会。所以我一直都和学校领导说,我很幸运,遇到了一班好家长!因为有了家长的支持,才有了我们富有特色的亲子活动,亲子读书。说了这么多废话,我还是简单说说我的亲子阅读操作方法:首先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学生自然会向家长传递我的爱,这样就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这是最主要的的一步。把这一步做到了,后面的操作就简单了。我们每次读书都会签到,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五对上月的读书情况进行颁奖,评选“书香学生”和“书香家庭”,中间穿插分享,形式不限。  

晚上首先是分组讨论。因为有的老师要去参加附属学校的会议,所以我和刘洪娥两个组合并成了一个组。集中汇报时,我还是想把机会让给她,她终于战胜了自我,勇敢地走上了讲台。

因为一群人,爱上一座城。

六.魂系山西

虽然我不到十一点就回到远安,但我知道我的魂还留在山西。李镇西老师、孙影教授,孙静老师,郝老师的讲座,榜样学员的分享,十佳生命叙事的演讲,仿佛还在我耳畔回响。一个个充满激情的学员,仿佛还在我的眼前。

我已经回到家乡,我会把在这次山西太原高研班上的所学带到自己的班级,带到自己的课堂,和学生一起,挖掘知识内在的魅力,唤醒学生对生命,对知识的感知。

此次山西太原行,让我知道了唯有勤奋耕耘,才能跟上网师优秀学员的步伐。



心怀虔诚,全力以赴

173187 王辉霞


两个月前,在新网师执行院长郝晓东老师的鼓励下,我有了在新教育“构建理想课堂”高级研修班分享的动力和心理准备。也是从那刻起,心里多了一份期望,平日里也多了一些思考。

盼望着,盼望着,“构建理想课堂”高级研修班的脚步近了.....说不清楚内心是什么样的声音,但是的确让生活多了一份别样的味道——有一种孩童时期掐指算过新年日子的感觉。看着手机日历上的提醒,激动兴奋之余多了一份紧张。其实,在半个月之前,我已经把整好的课件发给了郝老师,想从郝老师那里得到建议,也为了保证自己的这次分享有真实的价值,能够给大家带去一些思考和启示。记得做好课件的时候很兴奋,没有看时间就直接发给了郝老师,当意识到已经快要十点的时候,觉得很不好意思,正想留言说抱歉的时候,郝老师发过来一条信息:“非常全面详细,下了功夫了。”得到郝老师的认可,心里有了莫名的激动。接着郝老师又给我提了一些细节指导和建议,按照郝老师的建议,我又做了修改和完善。但是,内心总觉得哪里有不妥,因为当时刚在信阳师院做过讲座分享,因此课件设计好像有一些思维定势,好像有一点做讲座的味道。

有一天,郝老师在群里告诉我们,作报告前需要想清楚三件事:谁是我的听众?他们想听什么?他们想怎样听?因为这次参会的新网师成员大多是有丰厚教学经验的老师,他们都是很优秀、有教学思想的老师,他们的认知高度、视野广度,都应该是处于较高层次的。因此,我对整好的课件反复审阅,觉得差不多的时候,又找到我们学校几个很优秀的语文老师帮我过关,其中秦晓莹老师告诉我课件结构完整、思路清晰,但是内容过多,按要求时间(25分钟),有可能出现面面俱到、实际上是主次不分明的现象,重点很难突出。当我拿出以前做过一个类似的课件让她看的时候,她欣喜地告诉我以前的那个好,层次清晰,有突出点。晓莹老师的建议和我自己的感觉不谋而合,我们的认知上有了契合点,于是,我重新构思,否定了打磨了几遍的“讲座式”课件,重新做了一个适合微报告分享的PPT。但是有点遗憾的是因为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原计划好好练习文字稿,时间把握一分不差的初愿并没有实现,因为九年级课业、考试繁多,没有太多时间练习,因此心里并不踏实。幸亏是自己实践总结的东西,又加上前期一遍遍过课件,很多内容已经熟记于心。

现在坐在前往太原的列车上,想象着20多分钟抵达朝圣地的心情,内心不由得兴奋起来。因为快要到达龙城太原了。心怀虔诚,约见太原!这种心境他人无法理解,只有真正体验了,才能明白那种朝圣和期待的美好。快了,快要见到那些来自全国各地、从未谋面却因“新教育”这条红线心灵相连的朋友们了!快要见到为这次研修,不辞辛苦的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了!此刻,我心澎湃!此刻,我激动万分!

太原“构建理想课堂研修班”,我们来了!心怀虔诚,全力以赴!



听李镇西老师谈教育

173187王辉霞


李镇西老师把苏霍姆林斯基作为自己从事教育的标杆,并一直坚守着从教的初心,全心全意做真教育。而我,曾经在一次读书分享中好不忌讳的说李镇西是我的信仰——从读李老师第一本书《做最好的教师》,到后来的《做最好的班主任》《爱心与教育》、《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等等,从在新网师选李老师的第一门课《民主与教育》到现在的《教育与写作》,对李老师的敬仰不是毫无理由的。李老师对学生爱的真切,对教学探究之深刻,对教育之执着,都是我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尽管我知道自己没有李老师那样浓厚真切的教育情怀,也不可能触及李老师至高的教育视角,我却可以像李老师一样,用心教学、踏踏实实做教育,品味教育教学独特的美。

也许对李老师有着崇敬和膜拜的情怀,今天李老师两个小时的讲座,我竟然没有半秒钟的分心,全心关注于李老师的讲授,很多触动心灵深处的观点,让我时而惊喜,时而感动,时而惊叹,足足两个小时,会场上的李老师风趣幽默、又不乏激情地叙述着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对中国教育的殷切希望。也许大家猜不到李老师因为工作冲突,是在没有吃早饭的状态下进行的,不在现场的人无法感受李老师那种认真负责的人格魅力。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李老师说教育是感染、是示范!教育的价值应该是人的价值!李老师告诉我们要做“目中有人”的教学,摒弃“分数至上”的教学。李老师以极具感染力的“穿衣”、“吃盐”的例子告诉我们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应该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却因“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字面意思而陷入理解误区,觉得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其实不然,应试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一方面,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具备最起码的应试能力。此外,我们对应试教育也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应试教育的错误不在有“应试”内容,而在于只追求应试,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什么不教什么。以“人”为核心的教育,丰富的内涵若只剩下刷题的时候,于是,“人”被蜕变成了“物”——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名利的工具等。李老师通过引用陶行知的“真教育”观点,告诉我们如何做真教育,做目中有人的教育。

什么是好课?如何上一节好课?李老师说好课应该是尊重儿童的情趣,应该让学生学习有意思(情趣、浪漫、好玩儿、身心愉悦、诗情画意......)有意义即有价值,上好一节课,需要有儿童的视角。课堂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的心灵,从儿童的提问开始。接下来李老师根据三节具体的课例《我的老师》、《孔乙己》、《给女儿的信》讲述了他自己对课堂设计的成长轨迹。从刚开始出彩的“假课”(尽管是假课,却也有李老师的教学智慧和“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执教《给女儿的信》的时候,李老师提前给学生一些思考:你喜欢哪一部分?哪一部分有问题?你希望老师如何讲?通过搜集学生的回复,李老师设计了一节真正的好课——自由开放、畅所欲言、师生对话、互动分享、讨论争辩,众说纷纭。课堂应该了解到学生的需要,并尽力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是对每一个人的尊重。

课堂上师生关系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关系?课堂上应该是民主的师生关系。好课的核心是师生共同成长,应该具有三个基本要素:情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平等(同在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互助(一节好课应该是师生共长,互助式的)。李老师展示了他给学生写的信件草稿,真的难以想象李老师怎么完成如此浩大的工作!看到历届学生在跟着李老师再上课的情景,看着李老师展示的一件件学生作品,一幕幕触动心灵,在愧叹不如的同时,心里也有一种坚定的声音:我也要做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教育,不做形而上学的假民主,要做心中装有大写人的教育!

做教育要真爱,真爱教育就要真心付出。李老师说他45岁前没有获得过任何政府机关的荣誉证书,还因为自己“私自”带学生野营被罚款60多元钱,但是他义无反顾,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初心,直到他12本著作出版的时候,他没有证件却评上特级教师。这就是他以往坚持的最好证明。全中国只有一个李镇西,就像世界上只有一个苏霍姆林斯基一样,我们不能抵达他们的高度,却可以重复他们的脚步。怀着对教育的初爱,砥砺前行!

听李镇西老师谈教育,学李老师做教育,做简单真实的教育!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育人

173187王辉霞

一个人有了信仰,就有了精神支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同行者的支持,有了前行的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要埋头苦干,还要智慧地行走:做真教育,真做教育;做喜欢学生的老师,还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也许有人说好难,其实不然,只要我们心中装着“爱”的信仰,一切问题皆有破解之道。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却因为2014年结识“新教育”,尤其是2017年加入新网师,选课学习,有了全新的改变。倘若说以前的我工作很努力,是因为一种内在责任心卯足了劲儿,也可以说是不甘落后的性格使然。那既是一种本我行为,也有外在评优晋级的诱惑。当下却全然不同,通过新网师的学习,尤其是受到新教育人的感染,当下的努力有了更多智慧和路径,少了埋头苦干的机械劳动,多了对学生的深度引领,少了对学生“压榨式”的教育,多了师生之间的默契和自然和谐,少了批评与督促,多了心灵深处的碰撞和行为上的互促与共长。为什么会有如此改变?答案很简单:我有了教育信仰——新教育!

有信仰的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从来不觉得辛苦,只因为热爱,因此就能乐在其中。新网师引领了一批又一批老师走向专业发展的路径,实现了幸福行走的初愿。来到新网师,有专题阅读,有高人指点迷津,可以让我们从日常教学的泥沼里解脱出来。线上课程学习非常系统,线下活动十分夯实。日常线上课程打卡我几乎没有落下过,除非因为大脑太忙而自然忘记,否则多么晚都会提交。因为提交的那一刻,不仅仅有学生完成作业一般的成就感,也为自己的这份坚持而感动。有时候被人称作“能量无穷”的机器人,褒贬皆有,却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不会因为身边的声音而改变初心。正是这份坚持,才有如今处事不惊、遇事冷静的生命重生。正是这份坚持,我开始变得别人眼中优秀的样子。正是这份坚持,身边的贵人越来越多,做事也变得顺风顺水,荣誉、证件也不用刻意就能获得。也许上帝总是青睐坚持努力的人,只要你做了,无问西东,终究有回报。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两次在新网师做课程组长,尽管忙了点儿,却在收集整理学员作业的时候有了更多的收获,还有来自同伴的支持和相互之间的学习力。并且因为课程组长的职务需要,有了更多与导师交流的机会,自然有了更多学习的时间。同时也得到新网师执行院长郝老师、教务主任郭老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就像郭老师所言,做任何义工都不会白做的,一定有收获。是的,因为做的任何事都是自己的生命中的一部分,都是为了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更何况有时候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这次太原构建理想课堂的分享。

这次太原“构建理想课堂”高研班上的分享,我根据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从“对理想课堂的理解、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构建理想课堂的必要条件)、为什么如此构建理想课堂(构建理想课堂的依据)”三方面进行了分享,当我看到台下频频举起相机、以及大家专注的眼神时,激动忐忑的心情平静下来,有了更多自信。尤其是分享后很多老师走过来加微信并做深度交流的时候,感动之余,我心中有了很坚定的声音——课堂研究、知识发掘仍需深度进行,正如我分享结束时的话构建理想课堂,我只是在路上。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不是短期内可以达成的,需要阅读的广度与深度,需要教研的专业化与主题化。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育人,应该有像李镇西老师对教育一样的真爱;做一个有信仰的教育人,应该有郝晓东老师对专业阅读、对教育教学的执念;做一个有信仰的教育人,应该有孙影老师广读天下书、对教学独到思考的情怀;做一个有信仰的教育人应该有刘广文老师深度的学科研究;做一个有信仰的老师,应该有孙静老师、何晓敏老师对理想课堂的践行和内化理解;做一个有信仰的老师,应该有郭良锁老师、马增信老师、陈娥老师、卢雪松老师等等追随新教育铿锵有力的脚步,还应该有网师人心怀梦想、虔诚从教的坚持与砥砺前行......

做人要有信仰,做教育人更要有信仰!心怀美好,朝着信仰,带领着学生一起共同走向诗和远方!



向高人学习

183897窦智泉


首届“新网师构筑理想课堂高级研修班”结束了,很多老师已经写了收获感想的文字,我也想写下些文字。

今天看到一部纪录片叫《徒手攀岩》,记录了一个职业攀岩者完成了一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不可能完成的壮举。他徒手攀岩,请注意是徒手攀爬一座悬崖。这座悬崖高914米,比迪拜塔还高。这在其他专业攀岩运动员来说也等于是送死。

而这个攀岩者成功完成了那座悬崖的徒手攀爬!

这让我想起了“构筑理想课堂高研班”上榜样教师卢雪松老师提到的每日的任务单,郝晓东老师的、郭良锁老师的、孙颖老师的、李镇西老师的……当时我就惊讶了,这怎么可能完成呢?一个是任务数量多,一个是每项任务都不是简单的。比如每天写几千字的文章,每天阅读多少页书,每天找一位(几位)学生谈心,每天上好一堂课……

我们看到了那些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出口成章、见解深刻、逻辑严密……

我们觉得对他们来写一篇文章,甚至写一本书都好像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就像那个完成徒手攀岩的人,他完成得好像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困难。

这不得不让人惊呼高人!

高人难道天生就是高人吗?或许有先天的因素吧,但是,仅靠天赋似乎不足以说服人。而如果真的是因为天赋就决定了一个人成为高人,那将是普通人多么大的悲哀呀!

我们看那个攀岩者是如何做到的:为了完成这样的壮举,他准备了八年。八年里他在各种条件下攀爬练习,无数次考察攀爬路线,几十次带绳子完成攀爬。每次结束,他都认真做好记录,他找到了一条最佳的路径,每一处手脚的配合,每一处的凹凸他都烂熟于心。八年里他就住在悬崖那里一辆拖车上,除了攀爬他就是练习手指引体向上,一吊就是一小时。他还锻炼自己的情绪控制,通过锻炼克服恐惧。

所有这些准备充分之后,徒手攀岩对他来说已经不是危险的事情了。

这时候,我们往往会想自己要是锻炼八年或许也能做到像那个徒手攀岩者一样。可事实上一般人做不到,也许有人能坚持一天两天……但是,坚持八年做不到。

有多少人豪情万丈定下一个计划,但坚持了没多久就草草收场了。挂在墙上的吉他,放在角落里的画架,束之高阁的许国璋英语,成为镇宅之物的长剑……

这个攀岩者和我们新网师的那些高人,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吗?

李镇西老师有“五个一”而我们的榜样教师里有人已经在日常中超过了“五个一”,郝晓东老师每天大量阅读,高质量写作,大量的教务工作,孙颖那种即刻学习的超强学习力……

他们哪一个人不是长期坚持做正确的事情的结果呢?

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啃读,一本本书堆出了他们的渊博;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坚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坚持成就了他们的优秀;他们共同的特点自律,严于律己不将就造就了他们的卓越。他们在知行合一的路上走得长久,他们成为高人是必然的。

这里我想强调严于律己。他们已经算是高手了,在我们眼里他们是那么的从容。可是他们却并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大的输入,大的输出。阅读量写作量都是惊人的。正是严于律己使正确的事情得以坚持。

正是因为这些老师是高人,他们的讲座给我们带来强大的冲击力,给我们以震撼。他们讲的使人们总是能因为那么一句话让人豁然开朗。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兴奋,因为让人们看到自己成长的希望,因为他们成为高手之路看起来是可以复制的。“如果我那样做了,我也会……”这不是很多人心里想的吗?

我猜测这些被我们成为高人的老师,他们在看到高人的时候,可能想的是“我要那样做,我要成为那样的人!”

这次太原之行,很多老师使用了“朝圣之旅”我也用了朝圣这个词。因为要见到,聆听高人的讲座。两天高密度的学习让我感到兴奋、激动……

现在,我觉得比在培训过程中更趋于理性,那么培训结束之后要怎么做呢?

我敢说“学圣人做圣人”吗?我敢说“我要成为他们”吗?

我想了想,我不敢说。

正确的事情已经有了高人的指引,严于律己尽力吧,希望我能坚持得久一些。




多少次 我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

——新网师太原之行

183978  辉县市文昌中学 刘玉香


说到眼泪,我们会想到什么?

眼泪有时候是感动、有时候是理解、有时候是相聚、有时候是震撼、有时候是共鸣、有时候是亲情、有时候是成功……就如同每一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而当我们要谢幕的时候,也将会在别人的泪水里告别一样。

今天,在一颗颗晶莹的泪水中,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

带着感动上路

一个月前新网师发布公告: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首届“构筑理想课堂高级研修班,将于5月30—6月1日在山西太原举办。我非常想参加,便和校长请假。请假时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怕校长不准假,我今年带的是毕业班,6月是中考的冲刺阶段,在这个时候请假,校长会不会怕耽误孩子们的成绩,不让我去?没有想到的是,校长很支持地说,愿意去学习是好事情,大力支持。并且还关切的问我,打算怎么去?我说出了心中的顾虑,我一个人没有出过远门,坐高铁还要到石家庄换乘。校长爽快地和我说:“太原没有多远,到时候我开车和你一起去。我们两个开车去有点浪费,你在我们学校再选择一个爱读书的老师吧。”那一刻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的网师群里很多老师都在发牢骚,说请不了假。我们校长不仅支持我去学习,并且还和我一起去学习。那一刻我激动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忍住没有让它掉下来。

每天都在期待和憧憬中度过。5月29号下午,校长忽然给我打电话,教育局临时通知他30号上午必须参加新乡市的校长论坛,可能30号的行程会迟到。那一刻我很着急,心想领导怎么可以说话不算话?早知道我自个买高铁票,独自去了。30号上午校长参加会议后,为了节省时间,我们这边去接他,他在会议那边打车和我们相约在高速路口相遇,11点30准时上了高速。在车上他说,他最近身体一直不好。空腹血糖8.0-10.0,并且脚一直麻木,不知道是颈椎、腰椎还是血糖的原因。这次学习回来后一定好好检查一下身体。看着他花白的头发,听到他的朴实的话语,我不禁为曾经埋怨他的心情而羞愧,那一刻,我扬起脸忍住没让泪水掉下来。

是什么原因让校长亲自驾车,同我一起去参加新网师的学习?用校长的话来说,是想去看一看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一个数学老师如痴如醉地爱上读书和写作。在没有任何荣誉和积分诱惑力条件下,还有满腔热情的去学习,他想去领略新网师的团队神奇。我这一个小小的火种,竟然点燃了我们校长的好奇心。我想到网师团队里的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期待美丽相遇

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穿越崇山峻岭,终于在下午6点到达了太原行知宏实验中学。风很大,坐在校门口的四位女教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迅速为我们办好相关手续。当我提着行李走在操场上的时候,两个身材有点瘦小的女教师,热情地跑过来帮我拿行李。我打趣的说:“我比你们结实多了!”两个女教师热情地说:“欢迎新网师人回家。”家是什么?家,简单一个字,能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家是每一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人最终的归宿。一个“家”字,让我顿时泪眼朦胧。那一刻我用手擦了擦夺眶而出的泪水,没有让它掉下来。

陈娥老师是我在微信里认识快一年的好朋友,她执着学习和读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我们这次早早地在网上约好住一个寝室,彼此相识。走进寝室时两个室友已经在等我,我说让我猜猜谁是陈娥?心中的激动和喜悦无法用语言来诉说。平易近人的陈娥老师,热情的刘洪娥老师,用新网师家人的温情,欢迎我的到来。握着她们温暖的小手,我忍着激动的眼泪没有让它掉下来。

我们三只叽叽喳喳的小麻雀去餐厅吃饭,路过操场,跑道上一个温文尔雅的男士和我们打招呼,“刘老师好!”我愣住了,他怎么知道我是谁? “我是马增信。”我高兴得跳起来。我说:“必须拥抱一下!”在新网师我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因为他的一篇《在兵荒马乱的年纪把自己管理成一支强大的队伍》的文章,我当时就被他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所感动。他退居二线后参加新网师,为了挑战自己承担新网师附属学校项目工作。通过网络,他经常很热情地指出我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适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一个互不相识的人,通过网络无私地指导我写作的点点滴滴一下子涌进脑海。我们高兴地站在一起合影,我悄悄地假装整理头发擦掉眼角喜乐的泪水,没有让它掉下来。

30日晚上7点30共读开始,我在微信群里给徐明旭老师留言:您到了吗?回复:刚下飞机,坐上了去学校的大巴。徐老师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我加入新网师后,每天虽然都有打卡,但是写作能力非常的差。我注意到他发表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很不错,于是便向他请教。他不仅热情地教我怎样给文章,拟定标题,润色语句,还教我为文章升华主题。我第一篇家校共育的文章《倾听花开的声音》就是他为我起的标题。《月印千江水 千江月不同》文章里有他的智慧,在他的帮助和鼓励下,我的写作水平提升得很快,他功不可没。我一直想见见我生命中的贵人,我想远在安徽的他,如果没有这次线下活动,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相遇吧?

共读提问环节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忽然,一个声音说道:“我是安徽的徐明旭,下面让我发表一下我粗浅的看法……”徐老师到了,我欣喜地向会议厅的南面看过去。那一刻,我禁不住泪眼朦胧,但是忍着没有让它掉下来。徐老师用他渊博的知识,善良的大爱诠释了新网师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友爱。

博学睿智引路人

关注郝晓东院长的微信公众号《啃读者》,新网师每周一期观察,成了我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理解阅读》《学校是道场,工作即修炼》《用追马的时间来种草》等文章,为我适时解决网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扫清了障碍。我常常想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每周都能抽丝剥茧地发现学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他的敬业精神让我惊叹,新网师学员年终要上交上千篇年度叙事,他都会利用工作之余,逐一批阅,同时在QQ群把精彩的段落和我们分享。最后他把选出的74篇优秀文章的作者组成《年度叙事评选委员会》。通过让74名作者当评委,既让学员之间互相学习工作经验、提升写作水平,又保证了评选结果的公平公正。我被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所折服。我想,他一定是位大“神”,因为他身上汇聚着不凡的才气、旺盛的精力和厚重的美德。

第一天晚上的共读结束,大家都争着和他合影。当我走到他的面前,徐老师向郝老师介绍我,他说:“我知道她是刘玉香老师,特别能写,关键是勤奋。”那一刻,我又一次被感动得要流下泪,但我忍住没有让它掉下来。我们做教师班上几十个同学,能做到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能有几个人?然而上千人中他却能准确记住我和我的特点,我为他们对学员的用心用情由衷感谢。

整整两天的时间,郝老师一直坐在前排和大家一起深度学习讲师和学员的分享。1号下午我发现他没有来,心想他可能身体原因坚持不住了。然而两个十佳叙事闪电演讲完毕,他又出现在了会场。他的报告《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里面介绍了一个数学教学案例 《“2+4”如何教?》。他解释道:本来里面是语文案例,考虑到有数学老师,中午匆忙修改课件,所以才迟到了,很抱歉。原来前一天晚上我发言时说了一句话:讲师们举的案例都是语文案例,让我们教数学的老师觉得是一场语文盛宴。郝老师听到后,马上把第二天的演讲内容更换了案例。对于学情,他是那么的有心、用心和精心,那一刻我的泪水无声地涌了出来。我仰起头,没有让它掉下来。我把感动化作学习的力量。

“一个人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汇报的精彩”郝老师精辟的见解令人回味无穷。郝老师为我们新网师人树立了治学标杆,引领我们朝着那明亮的地方高歌前进!

培训内容高大上

郝院长说,我不想把一场培训会办成一场旅游会。有的培训学习,学员第一天就走了三分之一,第二天只剩下三分之一。为什么我们两天的高强度学习,大家都坚持得很好?主要是我们拥有高质量的培训队伍和热爱学习的共同体。

30晚上的《知识 生活与生命的共鸣》到31号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价值和民主的师生关系》、特级教师孙静《白鹭》示范课都给我呈现上丰盛的精神盛宴,从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到班级民主管理中的智慧。孙老师悦耳的童音引领中回到了我的童年小学课堂。千般风景,万般感动,我们在憧憬与感叹里发誓要以他们为榜样,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好老师。

十佳年度叙事是我们相同尺码人的互相分享,徐明旭老师的《在网师的广阔天地中寻求教育智慧》、郭良锁老师的《春泥 常春藤  火种》、马增信老师的《活出生命的精彩》、卢雪松老师的《逆风飞翔》、方娇艳老师的《肯 啃 垦》等。有年逾花甲的郭老师和马增信老师在为我们树榜样,特别是马增信老师发言道“回顾走过的50多年,我感觉以往的自己,像一个喝醉酒驾车的马夫,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只是凭着老马识途的感觉,混迹江湖。加入新网师后,我感觉自己是一条鱼,在教育事业这片广大的水域里,优雅地寻找属于自己的教育幸福。而现在,我更想做的是一只鹰。鹰的寿命大都在百岁左右,跟人差不多。但鹰到五六十岁时候就尽显病态。鹰如果想继续生存的话,必须要经历一次蜕变,于是它们用喙猛烈敲击岩石,用嘴一根根拔出自己带血的羽毛。直到旧喙脱落,长出新喙。原有的羽毛全部脱光,重新长出新的羽毛。鹰不经历这样痛苦的蜕变,就无法获得重生。只有经历撕心裂肺的喙羽再生,生命才会再一次飞翔。”精彩的比喻获得阵阵掌声。还有与癌症病魔抗争不忘学习的卢雪松老师;有知识渊博,集智慧和思考于一身的徐明旭老师;北师大研究生刚刚参加工作就不停深度学习的方娇艳老师……他们的故事、思维、理念给我们一次次头脑风暴。我在他们的故事里,我一次次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但我忍住没有让它流下来。

行知宏温情永远

郭小琴老师是从教育管理战线退休的领导,她也是我们新网师成员之一。她加入新网师是想把以前从政失去的学习机会找回来。她说自己到了应该为自己学一把的年龄。她和蔼亲切的话语,谦虚低调的做事风格,令人肃然起敬。

会务组为这次培训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热情接待着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网师“家人”,为与会老师们不同时刻的接送安排、寝室的分配、会场的布局、简单的茶歇,事无巨细都浸透着她的汗水。

大家来自祖国各地,口味和风俗各有不同,但是他们的用心和用情,让我们大家都体会到了家一般的感觉。一个小小的糖角、一块小小的花糕、一份麻辣土豆丝……吃出了“妈妈”的味道。一份情不需要诉说,静静地看一眼就可以体会。妈妈的味道,尝一口捂住嘴也可以从眼里流出,感恩新网师行知宏实验中学家人的付出。那一刻我忍住没有让眼泪掉下来。

一个人走会寂寞,一群新网师家人一起走,会意气风发。在单位和社会上,常常有人笑话我“傻”,说我年龄这么大了,高级职称已经评过。应该是船到码头车到站,该歇歇了。还在拼命的研究教学、读书、写作;不停的寻找教育的智慧,折腾个啥?在新网师里,我找到了一群和我拥有相同尺码的人。我们彼此鼓励、相互帮助,一起奔向那明亮的地方。

不要问我,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常满含着泪水,因为我对教育爱的深沉!因为我在追逐梦想的大路上遇到了同行的人!

2019/6/3



你们的眼睛就是我的星辰大海

184199 郭丽丽


一群人、一件事、一个美好朝向。 因为新教育、新网师,我们相聚在龙城太原,彼此温暖与照亮。 因为新教育、新网师,我们相聚在龙城太原,彼此温暖与照亮。

我有幸聆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很幸福!近距离接触李老师,虽然有那么多的光环照耀着他,但他却那么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让我真切地感受了一位教育者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执着,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被感动、被激励、被启发。听报告的过程中,我的心一次次起伏澎湃,一次次感动震撼..... 我不断地叩问自己,教育为谁?“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让我对教育的目的有了深的思考。

教育不就是为了人吗?儿童,不就是教育的最高价值吗?我们要尊重儿童的价值,意味着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尊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需要,儿童的精神世界,儿童的无限潜能.......这一切,都指向儿童的幸福。

令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对教育要有儿童视角的解读。李老师给我们看陶行知的塑像,说这是成人视角还是儿童视角。他说有的学校的是高高在上的,目光向前,学生在下面只能仰视。而他的学校的那座雕像,陶行知先生坐着面对一个学生,和学生在聊天,人们站在雕像前,可以看清雕像的表情。

他去台湾考察,发现学校的树竟然可以爬,他说自己教了几十年书,大吃一惊,都没有想到学校的树是可以爬的。而台湾的校长对他的诧异也大感吃惊:“爬树难道不是孩子的天性吗?”如果是大陆的学生在学校爬树,后果可想而知,就会被德育处一顿批评,班主任请家长,学生写检讨,还要扣分,“那孩子犯了什么错吗?什么错都没有,他只是做了一件符合儿童天性应该做的事而已。”让大家瞠目结舌的是,“台湾还有这样一所学校,六个年级学生下楼梯是滑滑梯而下的,那是四层楼高的旋转滑梯,一下课,学生全部滑下去,两分钟。上去就是走楼梯。”他也担心地问这样做不怕出事吗?对比我们的教育现实,条条框框的限制太多了,只要下面不出事就好了,哪还管学生的快乐、天性什么的啊。我们往往不是真正为了人,而是为了管理方便。李老师再次强调:“‘人是最高价值’这句话的多么有用啊!

很多时候我们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理解性误区,实则不然,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面,应试教育是对热的智力要求最低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人”为核心的教育,其丰富的内涵只剩下两个字“刷题”!教学不可能是纯课本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信念、对真理的追求。

记得张晓风的一篇文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有一段话: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作为学校,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每天都叩问自己吗?我们能否有底气地用“问心无愧”四个字来回答?想想自己,我也有过高声呵斥、怒发冲冠,走出教室的时候,慢慢地,是一次次学习的提升,我明白了要么深爱,要么离开。我选择的前者,让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当李老师我们展示他的一届届学生,一封封泛黄的信件,一件件难忘的故事,“我每个星期天和寒暑假都和孩子们泡在一起,在溪里捉鱼,岷江边戏水,让风筝在海洋般的蓝天上优雅而自信的写诗,让歌声在似乎走不到尽头的原始森林中激荡着我们肆无忌惮的青春……”幸福真的比优秀更重要!他说:“不论我有多远,我的心永远在这里,这是初心。我一个个学生的眼睛,就是我的星辰大海!”

最美的教育生活不就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那一刻,感动得热泪盈眶,李老师的幸福感是情不自禁地洋溢在心底。是啊,这不就是真正朴素的教育吗?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我想起了我的第一届学生,那时我不是班主任,多年过去,我依然是他们心中的姐姐。不论他们走多远,依然在我心上。我生日,他们会打着节拍,给我唱歌;教师拔河比赛,我摔倒了,他们赶紧凑过来看看我;甚至,他们自发组织去城里找我完,我们去湿地公园,我们一路歌唱一路风景。那年春天,在我和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地方,也永远定格在了我们的心里。他们爬树,自由奔跑,一个个宛如风一样的少年,朝气蓬勃。对于一个季节的欣赏,一个季节的展望,还有什么比这生命的灿然开放更美呢?即便多年后回想,那年,我们曾诗意一样亲吻过灿然的花开。花在,我们的青春在。花消融,我们的青春依然踏上季节的拍子往前。我所有的浪漫情怀,只因为心里多了一个一个孩子的心灵诉求。我在乎这些心灵的呼唤,在乎童心与自然的辉映,在乎教育与人性的协调,在乎一个孩子只有一个青春!

……

昨天我整理山西的资料,有些疑惑的地方与马增信老师沟通了一下。他提起自己的儿子,工作四年,带的班级特别优秀。一次,市里抽考,他儿子的班级达到A类指标的远远超过其他老师,他问儿子:“你带的学生怎么考的这么好?”儿子自信满满地说:“我已经把中考化学题研究透了!我们班学生都屁颠屁颠跟我身后,马哥,乐哥的喊,他们很喜欢我,很喜欢学化学!”

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然而,有时候师生之间相互的感情并不一定有着明显的直接的“教育功利”目的。因为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经常想:“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那么,我们的教育已经现出成功的曙光!我想这对马老师儿子教育的故事应该是最好的诠释吧!

展望未来的路,我觉得又宽阔了许多,我决定再向前走一步,其实只要自己努力去做事,又何止只走一步呢?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也会把我的故事定格在一串串的文字中。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有柔风,有白云,一路同行,有你们在我身旁真好!

永远谨记李老师的话:

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

我们要培养的是千变万化的心灵,独具个性的人,不是一类人,是一个个的人!

最好教育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

最好的教育是向老师看齐!

把权利关进笼子,钥匙交给人民!

我要从教育获得:职业幸福和心灵的自由!

教育应该是“儿童视角”如何做?常思考两个问题?

如果我是孩子……如果是我的孩子……

创造力不是培养出来了,是给学生机会,自发出来的!

让学校和教室成为孩子迷恋的地方!

课堂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的心灵!

只有师生彼此交融,彼此听到对方的心跳,感受到对方的脉搏时,教育才能真正发生!

我没有和别人不一样,是他们和我不一样,我做的是教育本来该有的样子!



往后余生,以学习为生命的呈现方式

184199 郭丽丽


六月,是一个充满热情和希冀的季节。我们新教育人齐聚山西太原,敞开心扉,让激情的心花绽放,让生命的梦想飞扬!三天的学习之旅结束了,但学习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

——周濂

我们新教育人称课堂,是真理呈现之处;教学,是知识散发魅力之时。

一堂好课,就是教师心性和修炼的呈现,一节高效的、优质的、理想的课,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自己内心和积淀的外显和折射。

成功的课堂教学背后,是深邃的思考,是艰辛的探索,是经验的分享。听了专家和新网师学员关于理想课堂的报告,让我对如何把理念落地有了更深的体悟。

1.真正的理念是做出来。

理想课堂的探索与言说,应该属于未来,而且这一点,也还依赖于它自己在时间中的成长。理论是灰色的,一朵绽放的花里有一千个未说出的真理。放弃漫步,练习舞步,只为向世界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花。理念不只是个概念,文化也不能抽象化,唯有体现在师生的身上,落实在师生的行动中,那才是真实的,那才是最有价值的,那才是做可贵的。

2. 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身的专业精进和成长。

优秀的课堂教学,要重现探索知识的神奇过程。重现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前提教师首先要能够认识到知识内在的魅力,并参与整个知识重现的过程。教学不是重复前人定下来的知识,而是重现这个知识发现的过程,是重新经历。经历原初的困惑与探索以及喜悦。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精湛的文本解读能力,尽可能整体而深入地理解文本本身,从而显现文本的价值——这个价值可能是思想的、主题的、内容的、形式的、材料的。就是说,仅文本解读,也要“进得去”“出得来”。郝老师,拿研读诗歌来说。我们需要找叶嘉莹,她的背后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王国维的思想就会怜惜到叔本华的思想精髓,而以上最终要追溯到整个西方的哲学史,这也就是需要我们教师有专业化的阅读支撑,才能具备深度的文本解读能力。

3. 教师要设计好学生与课文的链接通道。

刘广文老师提到要找准链接点,即确定教学内容,明了学习任务。设计链接的通道,即教学的方式、方法。怎样设计学生与课文的链接通道?基本的路径有三条:唤起、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补充学生的语文经验,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

正如于宁老师所说,每节课,每个学生在成长“经验值”上提升,在老师的引领下完成“最近发展区”。 以“生活情境” 让课堂扎根生活;以“智力挑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以“交集点”促进经验重构。课堂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让所有难题都成为乐趣,让课堂散发知识的魅力。

4. 模式,不是万能钥匙。

当下流行的课堂模式,大都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操作的套路也比较熟练。但是,模式不是万能钥匙,模式也不会解决所有问题。模式只是个形式,换句话说,决定某种模式最终效果的,即一个模式能否发挥最大功效或最佳效果,还是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学识、素养、积淀乃至修炼等。

“模式”的价值在于创造“模式”的路径。干国祥老师说过:“语言塑造灵魂,教学成就大脑,”是的,“模式”是要学习的,但不是简单地搬迁或模仿,我们要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自己拿来的才好使,才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才有可能受启发得真经,然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

5. 我要追求的是知识、生命与生命的共鸣。

孙静老师所说:“我们的课堂想到哪里去?怎样到那里?是否到了那里?”实现理想课堂的三重对话,需要教师不断去叩问自己,是否出现李镇西老师所说:“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人回答!”课堂教学的是否“以终为始”,是否面对心灵,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要。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应该是超越以“亲密”为依据,超越以知识多寡为标准,学生把自己看做追寻真理的志同道合者,让学生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课堂对于教师来说,就如田野之于农人,车间之于工匠、舞台之于演员同样重要。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的生命场所,倾力打造理想课堂,不仅是教育的需要,也是师生生命的需要。这是一条无止境的路。探索无止境,行走在新教育的路上,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相信我们在追寻的过程中,能看到更加美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掌握数学、不会解应用题的人,仍可以生活下去并获得幸福;然而,如果不会阅读,则不能生活,也不会获得幸福。谁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谁就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一个不懂道德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那么同样的,一个教师专业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孙影老师,提到了“输出式阅读”“输出式写作”,触动了我。她告诉我们,输入重要,但输出更重要。让我对自己的专业阅读有个重新的剖析与思考。

1. 重现规划自己的专业阅读地图,走出自己的阅读舒适区。

这学期,我选修的《教育经典解读》是我挑战自己的开始。以往的阅读史,都是些感性的阅读,知性的阅读有些匮乏,我需要反思自己的专业结构,努力构筑合适的知识结构,我需要这种带有咀嚼性质的研读。通过对书籍的选择、聆听、梳理、批判、在反复对话中,将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自己阅读的结构中,从而使自己的原有思维认知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重建。

2. 学习“啃读者”的精神,重塑阅读方式。

学习当如“方娇艳”,娇艳欲滴的方老师,我称她为“网师女神”。她似乎是为阅读经典而生的,让我仰慕。方老师分享的“肯、啃、垦”三字诀,意愿+行动+坚持=卓越。初读:力在读懂,以更加精当的批注来将理论纳入到我的理解阈中。再读:力在读通,用越来越规范的思维导图来厘清章节的理论图式和整书框架,达到“一览众山小”。又读:力在读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体验、感悟相交融。完成一次有意义的串连,有联系的互动,在思考和检验中用文字书写。

3.啃读的基础上,努力提升“三大”能力。提升演讲能力(结构、语言、课件、对话……)提升理论素养(真理、认知框架、逻辑……)提升教育写作力(谋篇布局、遣词造句……)

4.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孩子的阅读。我深知没有教师对阅读的热爱,便不会有学生对阅读的热爱。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也是我的教育信仰。只想书伴着孩子们,一生伴着我们!在我的班级,我把阅读当做美好的事情。我们一道共读,成长日有所进,成长我们一道。

5.始终把阅读与写作当做人们的必修课。如果说,阅读是“骑着别人的文字,欣赏世界”的话,那么写作,就是“骑着自己的文字,创造世界”。如果说,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只翅膀的话,那么写作就是另一只翅膀,只有左右平衡才能飞得更远。只读不写,只完成了读书的一半,只是浅层次的阅读,难以把所读到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边读边写,大量的写,反过来对读又是一个促进,读与写就相当于教与学,教学相长,读写相长。除了读书、写作,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深入的思考,在写作与思考中不断发现自己、超越自我。

北大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强调“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弓和箭的关系”。他说,离开阅读谈写作,基本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话题。阅读是写作的一个前提,写作是阅读的一个结果。要把箭射出去得有弓,要把箭射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这把弓得很强劲。箭能不能射出去、能射多远,弓的强劲、积蓄的力量非常重要。只有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的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

阅读,是远方的光亮;写作,是向上的天梯;改变,是勇敢的跨越。只要借助阅读的光亮,登上向上的写作天梯,不断改变自己,实现一次次的勇敢跨越。也许,这条路艰辛与漫长,但是我坚信只要梦想,努力做,一定会到达教育的诗和远方!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泰戈尔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你靠近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新网石的精神,是勇猛精进的态度,是向下扎根,成长的姿态,是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的啃读者精神。我是多么幸运在新网师的大家庭里,这里,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敬畏,对理想的追求,对行动的坚守。

冯友兰在论佛教的顿悟:“ 按照佛教的看法,人的修行,无论多久,就其性质说,都只是心灵的准备。要想成佛,必须顿悟,这是一个类似跳过悬崖的内心经验。禅师们用一个比喻说,‘如桶底子脱’,当桶底忽然脱落时,桶里的东西,在刹那间都掉了出去了。人在参禅的过程当中,到一个时候,心里的种种负担会像忽然没有了,各种问题都自行解决了。”这是新教育、新网师对马曾信老师的顿悟,我又何曾不是呢?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如此,如果你总是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而自我成长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笔投资,而自我改变则是一场心灵的风暴和革命。

一颗流向有它的去处,我自有我的方向,往后余生,让学习成为自己生命的呈现方式吧!

与新网师家人们一起朝向阳光,互相砥砺前行,在新网师的广阔天地中寻求教育智慧!这样,有一天,当我们终究要离开的时候,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这一生,我经历过真正的教育。”


未完待续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