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随笔 | 改变我课堂的三本书
改变我课堂的三本书
郭建珍
和很多老师一样,我是在一节又一节公开课上成长起来的。我曾被很多同事羡慕,我也曾为自己感到骄傲。可读了《新教育的理想课堂三境界》后,我骄傲不起来了。因为,我的课看似精彩,却没有让知识与师生生命发生深刻的共鸣。我隐隐觉得,我的课堂缺失了什么,但究竟缺失了什么,我不知道。
01
第一本:《小王子》
2017年2月,陈志峰校长到我校任职。新官上任三把火,陈校长点燃的第一把火,就是推进师生共读童书。虽然我一直爱读书,但我从不读童书。因为那时候的我,肤浅地以为童书是小儿科,不值得我为此花费时间。
陈校长很霸气地把一本童书硬塞给了我。身为教科室主任、新教育负责人、语文老师的我,不能也不敢违抗校长的旨意。就这样,第一本深刻地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课堂的童书,与我相遇了。
这本童书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书中有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这本书,我一连读了3遍,才渐渐地看见了重要的东西。我看见了童年的孤独,看见了真爱的可贵,也看见了成人的虚伪与荒谬。
读完《小王子》,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我终于知道,我的课堂究竟缺失了什么。我的课堂缺失了儿童、也缺失了真爱。所以,尽管看似我教得很精彩,其实只是我个人的演绎。
从那以后,我近乎疯狂地带着我的学生阅读童书。共读,让我与儿童有了共同的语言,让我的课堂设计有了儿童的视角。渐渐地,我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
02
第二本:《静悄悄的革命》
我喜欢儿童,喜欢与儿童在一起。
一次听课,我坐在小A身边,小A一个人坐在教室的最后面。课前,我与小A交谈,小A开心地笑了。然而,上课后,小A就像换了个人。整节课上,小A表情木讷,没有举过一次手,没有说过一句话。与其说他在孤独中度过了一节课,不如说这节课他就没有在场。不过,一下课,小A又活跃起来,笑着与我说再见。
看着他纯真的笑容,我的心隐隐地疼。我不禁想起我的课堂,也有很多“身在课内,心在课外”的小A。观别人的课,反思自己的缺失。我为自己没能关照到小A们而羞愧不已。
人文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教育,是保障一切孩子学习权利和生命尊严的教育!
怎样在课堂上保障每个孩子的学习权呢?
带着困惑,我阅读了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等系列著作,并于2017年的秋天,开启了“学习共同体”实践研究。然而,这不是一条充满光明的坦途。
实践初期,困难重重,我常常为此焦虑乃至失眠。当时,我任教六年级,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由于习惯了听老师讲授,习惯了个别优等生发言,也就习惯了保持沉默。他们不会提问、不愿倾听同伴、更不会有效交流。
佐藤学认为:学习,从倾听开始。要让儿童学会倾听,就要先从教师倾听每个儿童开始。道理易懂,实施很难,要改变过去滔滔不绝讲授的习惯,更是难上加难。
我把自己的微信名改为“惜言”,以此警示自己做个“忍者”,管住爱说的嘴巴。起初的每节课于我而言,几乎都是忍无可忍时还需再忍的煎熬。在煎熬中,我学会了倾听学生,我的心中有了每个学生,我也渐渐摸到儿童学习的真相。
一年时间,我的课堂风貌变了。尽管不再热闹,但每个儿童都能沉浸其中,静静地倾听、思考、真实地生长。毕业联欢那天,一名腼腆的女生突然走到我的跟前,轻声说:“老师,我想抱抱你……”。在我们紧紧拥抱的一分多钟里,她流泪了,我也流泪了。要知道,曾经的她也是“身在课内,心在课外”的小A啊!
真的,我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让我从一名菜鸟级的学共研究者,成长为学习共同体领航教师。2018年底,我被聘为学习共同体研究院江苏分院秘书长,多次应邀到上海、山东等多个省市做培训讲师。
03
第三本:《儿童的人格教育》
在做学习共同体实践研究过程中,给我影响和支持最大的一本书就是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2018年的春学期,我报名学习了新网师学院郝晓东院长讲授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这门课程。我自以为学得很好。可是,期末公布成绩时,我傻眼了——我不合格。
不过,我很快释然。因为,郝老师讲过,我们如何理解事情,比事情本身更重要。虽然考核成绩不合格,但我已经懂得儿童的心理,这就足够了。
2018年的秋天,我接手了新班级,又开启了新的学习共同体实践之旅。开学第一个月,我费尽心思培育学生相互倾听和协同学习,可是,收效甚微,还是有一大把的小A以各种方式逃离课堂。新的班级,让我困惑、茫然、沮丧。我这才发觉我对儿童心理的认知只是皮毛。
学生究竟为什么在课堂上精神逃离?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回到课堂,投入学习?
带着困惑,也带着解决班级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再一次跟随郝晓东老师学习了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虽然我是“留级”生,但我丝毫不敢怠慢。每次作业,我都当成论文去做。每次老师授课,我都唯恐错过。
在郝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尝试从心理学的视角,去剖析班级中的学困儿童。一年来,我活生生地把自己逼成了学困儿童研究者。功夫不负有心人,越来越多的学困儿童回归了课堂,投入真实的学习中去。学困生的转化,让我深切体悟到教师职业的理想意义——不仅要把学优生教好,更要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的困境!
我的努力赢得了郝老师的肯定与赞赏。我从考核不合格的“学困生”,华丽转身为新教育网师学院的讲师。今年秋季,我将讲授《儿童的人格教育》这门课程。
04
结语
朱永新先生说:改变,从阅读开始。《小王子》、《静悄悄的革命》、《儿童的人格教育》改变了我对儿童的认知,改变了我的课堂风貌,改变了我对教师职业意义的理解。我认为,新教育,是人文性的教育;新教育的课堂,是关照每个生命成长的课堂。今年,我的新生命叙事“创建共同体:为了每个儿童的‘新’生长”荣获特等奖。
坚持,才有奇迹。为了保障每个孩子的学习权,为了帮助更多的学困生走出困境,我愿做终身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为达到“知识与师生生命深刻共鸣”的伟大境界,而不懈努力!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