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获奖征文选刊 | 新网师10年,重塑了一个新我
新网师10年,重塑了一个新我
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孙影
种一棵树的最好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感谢十年前,在新网师埋下了一颗种子,如今坐在这颗大树下,抬头看枝头红艳艳的果实,心里充满了对时间的敬畏和对新网师的感谢。是啊,很多事情的意义和内涵,需要经过岁月的沉淀,最终才能浮出水面,成为成就自己生命的关键事件。
新网师10年,于我,不是简单的学习之旅,而是生命重塑和升级的10年。
1.网师回忆
10年前的2009年,我正读博士二年级,每当专业书读累了,就会跑到教育在线看几篇文章透透气。那时,结识了新教育和网师。最喜欢里面有着蓬勃生命气息的文字,文字后有挫折中的奋进,成功后的泪水,课堂扎根的精进。当时我就想,这是什么神奇的地方,可以让如此多的老师醉心于此。一篇篇文章看过去,一个个真实的人在我心中也丰富立体起来,更看到了一批批的中国教师是如何在这里驻扎、栖居和创造的,他们本然的真实、挣扎和痛苦,实实在在地撞击着同为教师的我。
2012年博士毕业后的7月,就迫不及待地在郝晓东老师的推荐下加入了新网师。于此,开启了5年的筑造栖居之旅,戏称自己读了个“博士后”。5年中,选修过的课程包括《苏菲的世界》、《中国哲学史》、《非理性的人》、《论语》、《中庸》、《心经》、《庄子逍遥游》、《教育学经典研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从学习到教学》、《静悄悄的革命》。
选课容易,完成作业可要脱一层皮的。平时都是小作业,最后要完成课程大作业。小作业也都必须建立在深度阅读基础上才能完成,但我更注重每门课程结束后的大作业书写,因为那是将琐碎知识凝练成珍珠的过程,更是对下一步阅读方向的明了和清晰。例如在书写《中国哲学史》作业《探析儒家的生命之光》(良好)的过程中,就在1月初认识了新儒家的各位人物(杜维明、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钱穆)。接下来的一年中,牟宗三和唐君毅成了我阅读儒家的重要他人,钱穆则成了我此生的最爱。在书写《苏菲的世界》作业《存在主义哲学---非理性的人》(不及格)的过程中,很早地认识了基尔凯戈尔、尼采、海德格尔、萨特,所以一激动竟然以存在主义哲学完成《苏菲的世界》的大作业,结果来了个不及格。想想写跑题了,也就释然了。不过后来翻看《中国哲学史》成绩时,发现及格里也没有我,头一下就大了,心咣当一下就下来了,后来看“良好”里冒出自己的名字,顿时心又升了上去,这一下一上的感觉真是让人难忘啊!书写《非理性的人》的作业《海德格尔的语言之思》(及格)是在暑假,把一个多月的时间都献给了这位诗人哲学家。记得暑假里办公室只我一个人,食堂也不开,泡了一袋方便面后发现没有筷子,怎么吃呢?两支笔看起来还不错,只不过一长一短,将就吧,吃完后接着写作业。写这份作业的过程中,海德格尔对我还是敞开了大门,读了他很多书。教育学选修了《教育学经典研读》,作业为“良好”。《静悄悄的革命》的作业是打通了两本书写出来的,成绩是“优秀”,后来直接成了这门课程的讲师。
网师学习中发生了最尴尬的一件事就是在提交第5次《中国哲学史》作业时,因为西安出差,我房间网络的不好用,就去杨老师的房间上传,可是进了房间后才发现杨老师的老公还在被窝里没起来,我就像一个被抓在现场的小偷一样,不敢回头直着脖子把西哲作业上传后,脸红脖子粗地又直着走出了人家的房间。
5年后,本以为和新网师的缘分就是如此了,但今年在郝晓东老师的邀请下,于2019年6月参加新网师的太原讲座,做了一场《输出式---从学习到教学的一场微革命》,受到好评。今天的12月,又要去山东武城做一场关于 “教师专业阅读和写作”的讲座。看来与新网师的缘分,越走越是绵密。
2.阅读,为生命建立中枢
感谢新网师,10年中让我重塑了自己,从内到外。
一个教师想要优秀,至少要有两次成长。第一次多是基于生存意义上的被动式成长,第二次成长才是教师的自我抉择,才能决定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甚至卓越。当然,很多老师止于第一次成长,是“英年早逝”的,他们极有可能不是教了30年书,而是教了一年,重复了30遍。正如一个教育局长所说:“有的老师做了一辈子教师,只是重复一种了无生趣的教学模式,自己没精打采,学生如坐针毡;自己身心疲惫,教学质量平平淡淡,他们把智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教师第一次的成长经验和路径,对第二次的成长几乎不太起作用。教师的第二次成长必须有所突破,不破不立。
我最为关键的是第二次成长,是在新网师里修炼完成的。十年修炼,新网师给了我教师专业发展的两个秘密武器。
一是阅读。十年潜心阅读,修得了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当看到有的老师和我说花一两个月才能读完一本书时,我为自己在网师中的修炼而庆幸。几年来,都有阅读记录。2012年下半年加入网师,阅读没有精确统计,2013年阅读114本,2014年阅读109本,2015年阅读56本,2016年阅读30本,2017年阅读31本,2018年阅读50本,2019年到现在已经阅读58本。现在一两天读完一本书是常事。没有阅读速度这把刀,又如何在余生砍更多的柴呢?
10年中,打造了几块“阅读中枢”。加入新网师后,自觉摒弃了原来有关励志类的“舒适区”阅读,开启了不同学科的啃读之旅。一个学科聚焦一两年,攻下某个“阅读堡垒”后,再换下一个“阅读中枢”。不知不觉间,拥抱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理想课堂、文学、以及自己专业的英语语言学、认知学、跨文化交际。渐渐地,这几块“阅读中枢”相互链接起来,学科间彼此融会贯通起来。如同几条小溪一起汇聚,那一刻,似乎成了一片海!虽不大,却是自己汇聚的。虽渺小,却是自己创造的。在那片海里,我终有了自己的发言权。在那片海里,我看到了自己未来壮阔的可能性。在那片海里,“阅读---思辨---表达---写作”,具体来说“思辨式读写”和“整本书阅读”,将是我要扬帆的船,旨在抵达改变大学生阅读量少,质次,思维能力弱的彼岸。
3.写作,为生命润色
网师给我的第二件成长的秘密武器,就是写作。
曾在太原给新网师学员讲座时说,像里尔克问青年诗人一样,我也问过自己“不写你会不会死”,当时我回答“不写我肯定不会死,但我的生命会失去色彩。”现在,我要修改我的答案,“不写我会死,因为我失去了存在的证明。”
曾三次蝉联新网师十佳年度叙事,由此打开了我的写作热情和自信。从此,拿起了手中的笔,敲起了电脑上的键盘。2012年到2017年,认真书写网师的大作业,也多数成了发表的文章,因为一开始就是以论文的格式来要求自己的。
2017年开始,开始聚焦于写。如果说阅读是输入别人,写作则是输出自己。阅读,是走进他人的精神空间;写作,是营建自己的精神空间。在阅读与写作之间交替,就是在不同的精神空间行走。2017年,写了20万字。2018年,写了15万字。2019年,不少于10万字。字数虽在减少,但却开始清晰地显现了自己独特的方向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路径,由此也知道自己走在了一条名叫“自我”的少有人走的路上。
写作于我的意义,首先是一座堤坝,让我不被冲走。日子总是琐碎,人渐如鸵鸟,被埋在日常的流沙里而不自知。渐渐地感觉也许我们生命里最大的敌人不是饥饿、困顿、疾病、苦难、甚至死亡,而就是这样如水一样的日常,人一滴一滴地老去,死去……如何抵抗这繁杂庸常的琐碎和重复,如何过有反思的生活,写作是我目前遇到的最好方式。如卡内蒂:“记日记决不是因为自身存在得太少,而是因为存在太多,以至自己一直处于被无穷小事辗倒的危险之中,于是他只好在自己四周建起一道堤坝,以免自己被冲走。”要活得长,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威胁。生活总是有所觉察,而这些觉察得加工成思想,要是这些思想遗失了,那么生活也就遗失了。
写作,让我换上了新鲜的眼睛和心灵,不再抱怨日常的贫乏,而是开始挖掘生活的宝藏。如里尔克所说:“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它,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作一个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不关痛痒的地方。走向内心,探索你生活发源的深处,在它的发源处你将会得到问题的答案。”
写作,是存在的证明。写完一篇文章,发在公众号里,有人点赞,评论,转发,就是认可,感觉自己被看见。被看见就是一种鼓励,一种支持,一种存在的证明,因为被人看见和欣赏是人心最深处的渴望。
写作,是生命的润色。我在新网师的名字是“绚之平淡”,这是除父母之外自己的命名,也是自我的宣告。来到这世界,还是要绚烂一次,或是多次的,最后归于平淡。每一次作品的发表,都是生命礼花的绽放。当作品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中发表,都是我开心的一刻。当然,还有一个梦想,哪天拿着一本自己写的书送人,也是一件很酷的事吧。
写作,是一次次清晰自己,反思自己,超越自己。一些不好的习惯竟然在写作中改掉了,一些好的习惯养成了。每日阅读、写作、授课、锻炼、思考,生活越来越简洁、丰盈,生命越来越简单、纯净。
余生,有了写作,就有了家园,有了色彩,有了希望。慢慢写,不急,活到80岁,还可以写将近40年,在写作中学会写作,我要捧着自己的作品对这个世界微笑!
4.读写,成就教育人生
新网师10年修炼中,最开心的不是重建了自己,而是重建了自己课堂。作为老师,阅读和写作都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成全学生。每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一个老师,课堂是他(她)幸福的主场。如徐飞所说:“一节好课几乎就是一个人素养的全部呈现。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当你站到讲台上,你就不得不将自己全部交出,包括学识、眼界、情怀、思维、审美、节奏感等。你的眼里蓄满绿意,你的课堂才能春风十里。”是啊,哪怕是一节课,也是教师整个知识结构在起作用。小小的课堂,是大大的世界,包含着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学、社会学、甚至伦理学,教育是复杂而多变的,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到高高的山岗上呼吸自由清冽的空气,最后培养出优秀甚至卓越的人,是一种能力。
2012年开始,我开始重建自己的课堂,因为不想成为教了30年,但实际上只教了1年重复了30遍的老师。事实上,早就于去年教育部发布创建大学金课前,通过新网师的专业阅读和课外阅读,我开始打造“英语分析性阅读金课”、“跨文化对比金课”。在课程建设中,学会了多种教学法,例如输出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问题链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在课程建设中,也不断升级着自己的教育理念,通过学科教学达至学科教育的目的,真正以“人”为出发点、核心和落脚点,给学生爱和方向。此外,打造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从开课、导入、中间、评价、到结课,用心升级原来的教学版本。
同时,以“大学生读书会”的形式开展了“整本书阅读”。在课内英语阅读教学,构建起“思辨读写”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外阅读中,从2012年开始,我组建了7年多的“大学生经典读书会”和“教师读书会”。7年中,带领大学生阅读过的书籍包括:雨果《悲惨世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论语》、《中庸》、《大学》、余华的《活着》、莫泊桑的《羊脂球》、杰克伦敦《热爱生命》、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周国平的《人与永恒》、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干国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等书籍,为大学生的“精神成人”搭建了东西方文化的底座。学生多部阅读作品发表在“中国教师报”、“读书”和“美文荟萃”上,读书会成员刘宇婷同学获得吉林省“我是讲书人”一等奖。于2017年,我获得了“阅读改变中国年度点灯人”提名奖。
此外,10年新网师的修炼,女儿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随新网师推荐的阅读书目,我和美美踏踏实实地读了10年。从出生到小学初段的阅读浪漫期,到小学中段的海量阅读,再到小学高段的经典阅读,我们一个也没错过。小学高段时,艰难中完成了中国四大名著和国外一些经典阅读。小学毕业时,美美的阅读书单上有了2000多本的中文阅读量和快1000本的英文阅读量,我相信书籍浸润过的童年会为她的一生奠基润色。于2016年,我被评为“新教育年度新父母人物”。
新网师10年的修炼,受益人最大的是自己。在新网师申请时,我写到“这一季,不为成果,不为成功,不为成名,我为成就自己的生命而来。”现在,在书房里我静静地问自己,是否成就了自己的生命?答案无疑是肯定的!自己的阅读和写作都已经聚焦到教育上来,点亮自己的“教育人生”将是我这辈子的大事。一如歌者以歌显世,舞者以舞在台,天空以高深远,大地以博为厚,人也要世间留下什么作为活过的痕迹,教育和课堂将是我的生命半径。开始就有收获,2018年被中国教师报评为“非常教师”。2019年,被评为十大“科研育人”称号。
5.自己的经验
走过来,回头看,还是走了一些弯路的,借此写下。
及早转换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从输入式学习转到输出式学习和教学。
要有自己的研究点和自留地,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找到自我和超越自我,包括新网师。在不断选课的同时,早日确立自己的教学点和研究点,最后形成自己的研究焦点和教学特色。
读书并不是目的,新网师学习是为了要解决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不可沉浸在读书中不能自拔。其实大多数书籍,原本不必阅读的。真正值得读的书,并不太多。
人到中年,不可过多榨取自己,生命可以走得更从容!网师人,要有可持续性的发展。
愿在新网师中,所有教师都有第二次的成长,从而更幸福,更完整!
相信中国教育的明天,会因为新网师的存在更明媚,更闪亮!
2019年10月22日
作者简介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