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阅读史 | 遇见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353汪海波 新网师 2024-01-09

遇见阅读,

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353汪海波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翔宇小学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位教师的阅读史,不仅是他的精神底色,也是他的教育蓝图。

——朱永新

老师让我写写自己的阅读史,说来惭愧,小时候我没有在书籍中浸润;初中懵懂无知,因为贪玩,挥霍大把的时间;高中情窦初开,未领略到书籍的芳香;大学血气方刚,无法静下心来,在书海中遨游……唯有,唯有,工作之后,出于自身的需要,迫于领导的压力,更是精神的匮乏,让我开始走进书籍,真正开始去大量阅读,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我没有夸大其词,只是有感而发。因为新教育有句话一直激励我: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下面随着我的思绪走进我的精神世界。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自己去悟;自己不悟神仙也难救。

先谈谈名师指路。

工作之余,因为要上课,总要找自己喜欢的文章去上,本人是感性之人,有浪漫的情怀,却没有广阔的视野;有一飞冲天的志向,没有展翅高飞的双翼。所以,就要上网去寻找哪些名师上了这些课,哪些风格适合我,我适合哪种风格。寻觅,寻觅,有一位老师上课的风格,我眼前一亮,很是喜欢。他就是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诗意语文的创始人王崧舟老师。我的天啊,以前没有听说这样的名师,是因为是我生活在围墙之中,头顶那四角的天空,就像一只井底之蛙,自己是那么的渺小,不知鲲之大。以后就疯狂迷恋他,亲其师而信其道,就会去看的一些书籍,了解他一些言论。只要是他的书就会去买。《王崧舟与诗意语文》、《听王崧舟老师评课》、《语文的生命意蕴》、《诗意语文课谱》、《美在此处》、《美其所美》等等书,我都把它们放在我的床头,时不时去翻阅,感受老师的教学智慧和人生感悟,以及对语文教学的独特解读,而且会一读再读,真是常读常新。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他参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时所写的一本书《爱上语文》。王老师讲语文的重要性,现在还记忆犹新。他说,对孩子来说,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任何一个普通人说,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没语文,我们可能寸步难行;对民族来说,语文是三千年中华文化的传承,是重要的载体,而语文本身是文化中最重要的结晶;对每个中国人来说,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说得太好了,这是一位语文大家对语文的诠释。王老师通过十二讲带领我徜徉在古诗词的历史长河中。此时只能用司马迁对孔子的赞誉来代表我的心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再谈谈贵人指路。

因为自己工作的缘由,我从江苏的淮安来到浙江温州工作。本来是正常的工作调动,对我来说,却有很大的改变。在曾经的学校,我奉行中庸之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自己虽然常年任教六年级毕业班,但是工作中总是力不从心,或者说,不愿意去多做事,更不愿自己快速成长。但是到了温州以后,董静校长常常督促我们去学习,去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让自己能快速成长。董校会时不时给你几本书,让你几天读完,还要和你交流阅读感受。怎么办?不能不读,不能不看。慢慢地,静静的,缓缓的,你就阅读大量的书,让自己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满。

还记得从校长那里拿来的第一本书是余华的《活着》,我的天,两天就看完了。以前抱着手机不看书的人一下子就被这本书所吸引。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实上,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这朴实的话语所表达的,不正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情感吗?其实很多时候文章催泪不一定要那种浩大的抱头痛哭的场面,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竟能表现的淋漓尽致。“凤霞是个好孩子,到了那时候也没哭,只是睁大眼睛看我,我伸手去摸她的脸,她也伸过手来摸我的脸。她的手在我脸上一摸,我再也不愿意送她回到那户人家去了。背起凤霞就往回走,凤霞的小胳膊勾住我的脖子,走了一段,她突然紧紧抱住了我,她知道我是带她回家了。”就是这样一个摸脸的动作,彻底的打动了福贵的心,也打开了读者心灵的缺口。这个场景在我脑海中深深的定格了。

人为什么而活着?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众说纷纭而没有结论的话题。但是,我却觉得作者余华说的更有道理。余华这样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或者我们每个人都在寻觅一个答案吧。

正是因为董校长一次又一次的“压迫”,让我一次又一次徜徉在书的海洋里,看了很多想看的,不想看的。现在想想,这样的“压迫”真是给我一个全新的认识,自己人生有了新的追求。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吐露。我也会去写一写,从2018年5月份就开始给儿子天宇写下其成长的过程,每个星期天会整理思绪,记录下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这是为天宇在写,也是为自己在写。总是憧憬有一天,我手捧自己的曾经年华,或会意一笑,或潸然泪下,或思绪万千,或……

再说自己自悟。

自己心中装着魔鬼,你就是魔鬼。自己心中装着书籍,你就是阅读者。记得知名心理学博士陈海贤老师在《了不起的我》一书中说过,一个人根本的改变,除了一些重大的环境变故外,只有自己内心想改变才能有真正的改变。我应该属于后面一种吧。因为知道自己的无知和浅薄,才更应该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又会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和浅薄。用特级教师薛瑞萍老师的话来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就是二百五。说得是如此的直白和一针见血。我不会去在意被人怎样去评价我,我努力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图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前半句是专注精进,后半句是顺其自然。

自己在这一阶段读了很多类型的书。大体分个类,也自己充当一回文人墨客吧。(其实就是一个站在书籍殿堂外的彷徨者)

一类是自己专业成长的书,因为这是立命之本,这是我作为老师的宿命。《给教师的建议》,这是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一直指引我前行。《让课堂说话》,这是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朱煜写的。坚持每天与孩子交谈,坚持让孩子每天大声流利地朗读课文,坚持积累,坚持写日记。我也一直在坚持,不知能坚持多久。嘿嘿。《语文课堂变革的创意策略》,这是全国特级教师,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周一贯写的。它让我知道“课改”必须落实于“改课”,因为课改的决胜环节在课堂。管建刚老师的《后作文教学》系列、《一线带班》、《管建刚随笔》等等。《一线带班》这本书很实用,操作性强,我在自己班级也在实施,接地气了。何婕老师的《游戏作文》,张祖庆老师的《电影作文》,于永正老师的《我是怎样做老师》等等,其他老师的著作就记不清楚了。而且这些书,我觉得有必要去多读,静下心来。用王崧舟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要沉下去,要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那换句话就是,我们要在这些大家的作品中走过来回,有的时候还需要多走几次,你才能看见自己的模样和足迹吧。

第二类书:新教育的书,就是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相关著作。因为我校是创建新教育全国示范校,自己又是教务处助理,不管怎样都要去了解新教育,要了解新教育,就要去读相关的书籍。没有比行动更好的语言。新教育有“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

第三类书:名人传记。鲁迅的《呐喊》、《彷徨》。很喜欢他的书,很佩服他的为人,很需要他这样的精神。虽然看不懂,但是我就是想读,从内心深处去读。史铁生的《我和地坛》,无法想象史铁生在遇到那样一场飞来横祸是怎样度过的?常人无法想象,我觉得我很难坚持下去的。蔡崇达的《皮囊》,是位天才作家,家乡的人和事,自己的父亲,母亲给他留下深深的烙印,自己对人生的顿悟很透彻,很有思想。老舍的《骆驼祥子》,祥子的一生是不是就是旧社会的折射呢。最喜欢的就是林语堂写的《苏轼传》了。我又要像佩服鲁迅一样佩服苏轼了。林语堂说,这是李白之后又一位天才级人物,北宋大文豪,北宋文坛盟主,精通多个领域,并且都有造诣。其实对他的敬仰之情不仅是他的文化创作,更是他的人格魅力。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论我一生功绩,黄州惠州儋州。一直在贬,却从不放弃;一直在走,却从不退缩。用他的话来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佩服!

第四类书:中国经典。《论语》、《道德经》等经典书籍也常狩猎,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第五类书:外国名著。《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这些书让人读起来,真是让人心里越发通透,越发感叹我们只关注别人飞得有多高,不去关注别人飞得有多累。

第六类书:儿童文学。曹文轩的《草房子》,中国现代童年创造的拓荒者叶圣陶的《稻草人》,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等等,这些著作,我会和小汪一起去看,感受童年有趣的快乐时光。《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这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写的一首小诗。我很喜欢,送给各位老师。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它们看起来灰蒙蒙。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因为那些八哥、海鸥和老鹰

都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想要个新的,我们没有。

所以还是带上水桶和抹布,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说到这里,我基本上把我的所谓个人阅读史讲完了。可能浪费老师们时间了。对于你们来说,这不是什么,但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次回顾,是一次再出发。我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看更多的书,像王崧舟老师一样,有一天也可以说出那样的话。

明月一帘无心照;诗书半斋随意读。

最后,让我用一首诗来表达我的心境吧。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愿我心中的这苔,永远成长。


作者简介

汪海波,中共党员,浙江省温州市永嘉翔宇小学语文老师,学校教务处助理。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十五年之久,感性,诗意是我的追求;努力,勤奋是我的标杆。

教育愿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阅读追求:明月一帘无心照;诗书半斋随意读。人生追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编辑:杨茜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