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师作业 | 怎样有效地发掘优生潜能

199570 何刚 新网师 2022-04-17

【新网师作业•《给教师的建议》课程】

怎样有效地发掘优生潜能

苏氏在“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谈到了培养优生。

苏氏说:“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这个常识,对于老师们都熟知,但知道这个规律只是教育的起点,我们必须让每个孩子得到应有的发展,否则,几年后,孩子的美好的前途被葬送,如果是一个优生被压制了发展,那么国家或人类就损失一位非常杰出的人才。我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只是没有人对此作几十年的长期跟踪调查,也没有数据得以实证。正因如此,每位老师都可以安安全全的过一辈子,没有追责,也没有问罪。长此以往,都会认为,孩子的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是他自己的努力。我们常常这样打个比方:“我们喂鸡,在地上撒一把米,如果把鸡的头死死地往地上摁住让它啄,鸡一定不会吃的;如果给鸡自由,鸡一定会吃得饱饱的。”于是乎,我们就说,人的成长靠自己。但是,学生不是鸡,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鸡吃米是生存本能,学生学习是人的精神成长。

教育现实常常这样:教师的专业指导和策略,要么被人成长的内因所排除,要么被模糊的责任、爱心所掩盖。我们在学生学习的专业指导方面应大有所为,至少可以尽到师者最大的专业努力,从而达到学生最大的发展可能,尤其是培养未来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才,教育应该怎么做呢?


一、教学标准必须达到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不是课程标准。

苏氏的原则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应当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怎样理解?我们现在的教学是否被一个“紧箍咒”束缚——我们的教学要依据课程标准。当然,这是没错,也是必须的。但这只是一个教学的底线,不是一本《圣经》。比如,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让所有学生最高水平达到课程标准,那么可以想像,从学校毕业的学生,肯定能读会写,从事社会90%的职业都能胜任,但是,你发现没有,可能这些学生都是统一公司生产的矿泉水,他们的表达都是“公文版”“通知式”。我们是不是希望自己班上的学生就像沈从文班上出一个汪曾祺?

所以,我们的教学标准必须科学制定,课标是底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是课堂的天花板,比如教学《春》、《济南的冬天》《散步》等散文,我们只让学生找到朱自清写的哪些春天之景;老舍写冬天的济南哪些景点,有什么特点;莫怀戚一家人散步有哪些人,看到了什么景。这样的课堂,学生能得到什么?可以想象,这些问题,学生一读而知,一望而知,你还郑重其事,合作讨论,小组学习,纯粹瞎折腾。孙绍振先生说过:“在语文课上重复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我们是否可以让学生读出“春”中的一个独特的朱自清,“济南的冬天”中的一个独特的老舍,“散步”中一个不同于“你和我散步”的莫怀戚。让学生知道,读散文就是如何读出“文中的一个独特的‘我’”。如果没有这样的标高,学生又如何能学到品读散文的方法和策略。如果学生学会了,尤其是优生,老师就把朱自清、老舍、莫怀戚的其他最有代表性的散文推荐给他们,以此给他们一个散文的大海,让他们自由在其中畅游享受,他们的文学鉴赏力、文学审美情趣、人文素养也就这样涵泳而出,也许学生学得不过瘾,试着写一写,写,写,写……写出一个作家也是有可能。苏氏说:“我们不允许那些天赋高、有才能的儿童在低于他们的能力的水准下进行学习。如果我们让一个本来应当成为大自然的研究者、少年自然科学家、未来的学者的学生降低到一个平庸的书呆子的水准,那么那些还没有明显地表露出其天赋和才能的苗头的学生就更加不可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能力了。我们认为,要防止差生的学业落后的现象,就必须让那些天赋高、有才能的学生在他们有能力的那些学科上和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超越教学大纲的界限。”


二、给优生制定第二套大纲

苏氏的“两套大纲”大家比较熟悉,一个班级应该有,其实,每个孩子也应该有,尤其是优生。课堂教学,优生已轻松达成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课外作业,也轻易而举地完成。其他时间让他喝茶聊天吗?苏氏举例:“一个七、八年级学生对植物学有爱好,我们就不让他局限于读中学的教科书,而让他学习生物化学,研究土壤的微生物区系。”又举例:“在课堂上学习电学和原子分子理论时,一些最有才能的学生在研究如下的问题:电流的无发电机生产,热核反应,原生质的属性,水电效应(苏联学者п.A.尤特金的发现),半导体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现代科学已知的基本粒子,宇宙光的起源,等等。”

我记得我教的学生,2013级致远轩的张家杰、张家豪双胞胎兄弟,在2019年高考,弟弟张家杰以718分获得四川省状元就读清华大学交叉学院智班,哥哥张家豪以705分优秀成绩考取清华大学信息技术学院。他们兄弟就读高中三年,只读了高一上学期,其他时间都在外参与计算机和物理的竞赛,到了高三下期才回校准备高考,高三上期期末考试成绩都是500多分,学校排名近两百名。他们是如何成就自己。

我现在回忆教他俩初中时,他兄弟俩常常在每天晚上七点半之前(每天晚自习是18:30-20:20)非常认真并且完美地完成了所有家庭作业,每晚十点前准时睡觉,从没有补课。刚读初一时,从小学刚升入初中,他们俩兄弟在晚上七点或七点半完成作业就不知做什么,要么就看教科书,要么就无事可做。当时班级刚成立,我们的班级图书还未请进教室。不久,以新教育“中国初中生基础阅读书目”为蓝本的书籍全买回放进书柜,我就给他俩兄弟制定任务,初中二年之内读完书柜的所有书,于是,每天晚上7:00或7:30之后,就是他兄弟俩的快乐时光,从金庸的书读到《平凡的世界》,从三毛、张晓风、毕淑敏、余秋雨、张承志、周国平等人的散文随笔到《哈利波特》、《魔戒》系列……影响他们最深的还是《南渡北归》,民国的大师梅贻琦,傅斯年,梁思成、赵元任、闻一多……深深地烙印在他们心中。他们初一看完的视频资源有:“奥巴马的开学演讲”、央视节目《静观伦敦·剑桥的细节》、《世界著名百所大学》(一部分),人物节目:《人物》 (时代先驱:乔布斯、王石、李安、马云、朴槿惠等:民国伟人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傅斯年;科学家:陈省身、杨振宁等),励志演讲《开讲啦(刘德华、周润发、科比、李健、王澍等)》,经典电影:《高考1977》、《活着》、《少年PI的奇幻漂流》、《疯狂原始人》、《勇敢的心》。

初一下学期,我便给他们介绍成都的高中名校——石室中学、树德中学、成都七中,我一一详细介绍这三所学校的独特优势与特点。他们都非常向往,怎么办?我给他们指路,你们除了完成当天的作业,必须去买这三所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的资料和试卷进行自主学习与练习,于是,他们兄弟,就读初二开始的每晚,除了看书,还要为了自主招生不断地学习或刷题,兄弟俩初中三年一直稳居全区一二名,中考还没有开始,就被石室中学火箭班免试录取,就这样,他们俩在石室中学就读三年高中后都顺利考上了清华大学。张家杰回来说起他的高考成绩,语文133分,英语148分,数学150分,语文、英语成绩归功于大量的课外阅读,数学除了老师的指导,归功于初中的超纲的自主学习和高中远远超过教材难度的数学竞赛,尤其是数学,在高考前刷了全国近二十多个省的历年高考题或模拟题,在高考数学时,他只花了1小时,觉得就像做小学加法题。


三、设计丰富的智力活动

优生往往是精力充沛,信心十倍,从表象看,上帝仿佛给他们许多时间,他们一会儿在学生会开会,在各班级检查工作,一会儿在学校的大礼堂主持节目,一会儿在学校的卡拉OK大赛中激情高歌,一会儿在学校新年晚会来一段让全场嗨起来的街舞,一会儿又在运动会上夺取冠军……是的,他们已经走向了苏氏教育学的“好循环”,让自己的学习生活走向了一个可持续的最佳生态样式。还有什么担心的呢?我们教师和家长是否可以坐等他们成功,静候佳音呢?我们还应该多多专业地研究这些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他们的特长与爱好在哪儿?他们的潜力在哪儿?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儿?然后,除了给他制定第二套大纲,还要设计许多专业的舞台,让他们得以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平台。擅长写作喜欢文学的,就把学校的文学社,校刊给他们,把图书馆给他们,把学校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给他们;对物理化学感兴趣的,就把实验室给他们,把学校的科学报告会给他们;把每年一周科技展活动给他们,把教育届非常优质的讲座、训练营给他们;擅长音乐的,就把学校的琴房给他们,把学校的音乐社团给他们,把学校的卡拉0K大赛和新年晚会给他们;喜爱生物擅长生物学习的,就把学校的实验基地给他们,把学校周边的大学资源利用起来,让他们走进大学生物研究平台……这样,丰富的智力活动就像给他们到处建设了不同的成长舞台。如果我们专业地研究、专业地设计,就一定能回答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我们千万不要小瞧了在我们手中那些懵懂的孩子,虽然只与我们相处三年或六年,但是,我们手中却握着他们的未来和民族的未来!如果我们想到此,就胆战心惊、如履薄冰,我觉得这是卓越教育的起点,我们怀揣着这样的敬畏与使命往前走,就会越走越稳,越走离幸福越近。

我们牢记苏氏的话:“在每一个班里,在每一届入学的学生里,都会出现一些天才的数学家,天才的机械师和模型设计师,天才的植物栽培家,以及天才的化学家、语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点评:

201114赵凤金:

优生是需要培养的,他们需要我们站到更高位,才能给予他们帮助,您做到了!

200827刘彬莉:

拓展拓深了我的认知,理论与实践结合,受教。请教:教师的专业指导和策略,要么被人成长的内因所排除,要么被模糊的责任、爱心所掩盖。"这里被成长的内因所排除怎么理解?


作者简介

何刚(成都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水穷先生,己亥初秋,新入网师,
蓉城温江,语文教师,余之从教,
尔来廿四,勤勤恳恳,如履薄冰,
手握未来,肩挑责任,不敢懈怠,
专业精进,迫在眉睫,拜师广文,
埋头啃读,孤灯把盏,且行且思,
一字一句,笔耕不辍,坚守麦田,
课堂大赛,与我无缘,小文日记,
时而获赞,不为奖喜,不为己悲,
文字行走,抒写生命,小乐大福,
支撑灵魂,脱离平庸,超越平凡,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编辑:杨茜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