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作业 | 悟专家之智,知未来可期——《人是如何学习的》第三次作业
【新网师《人是如何学习的》课程】
《人是如何学习的》第三次作业
1
思维导图
图1《人是如何学习的》第2章思维导图
图2《人是如何学习的》第7章思维导图
2
作业正文
悟专家之智慧,知来者之可追
“教师必须带着他们自己对学科领域深度研究的经验来教学”。教师只有“深入”才能“浅出”。新手教师在教学中总是难以“深入人心”。新手教师只有像专家那样把专业做深做实,才能有意识有能力去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才能有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有空间去倾听学生的声音而不是被教参和指标所役使。
第一部分
专家与新手的差异——以历史教学为例
伊丽莎白·詹森老师富有创见的历史教学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让11年级的学生就“英国政府拥有对美国殖民地征税的合法权利”这一决议进行辩论。伊丽莎白·詹森老师只是作为旁观者作观察和记录。必要时维持纪律,大部分时间课堂的主角都是学生,而她则保持沉默。不得不说,作为学生,能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是自由而兴奋的,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以自己的理解参与了历史的讨论,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探索着历史的无穷魅力和趣味。作为教学新手,我深感敬佩。我问自己:我可以驾驭这样的课堂吗?我和专家的差异在哪里呢?
专家掌握历史课程教学论
提到课程教学论,我就很容易被理论吓到。而对于专家来说,丰富的教学理论和扎实的课程理论是他们了解学生,把握课堂节奏的重要法宝。
掌握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科学习知识的专家教师更能从宏观上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专家型教师能够有信心从大处入手,放过教学中一些不必较真的细节。而新手却很容易被细节束缚,无法从整体上顺利地推进教学,也无法创造自由而开放的课堂氛围。这种情况下,新手越努力越被动。因为他们偏离了教育教学的规律。
唯有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以及“学生是如何学习的”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新手教师才能避免坐井观天,走向专家型的有效教学之路。
伊丽莎白·詹森老师正是对所教历史学科的结构、对学科认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有效组织历史知识的辩论活动,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詹森老师是围绕历史的核心概念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她能识别历史学习领域的问题类型,了解学生的困难类型,她能弹性处理历史学习情境,通过辩论和研讨会的方式挖掘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历史学习的意义。
开展基于历史问题的讨论
课堂讨论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我在参加很多类型的听课活动后发现,同样是讨论,专家教师能云淡风轻,化腐朽为神奇,连听课老师也能被深深吸引,瞬间成为了学生参与问题的思考。而新手教师组织的讨论往往让人略显尴尬,教师也常常以自己的讲述和总结收场。
专家型教师是如何组织讨论的呢?从伊丽莎白·詹森老师的历史课堂中,我们能发现一些课堂讨论的技巧。
讨论前,教师先营造良好的开放的讨论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激发学生跃跃欲试地想要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
同时,讨论的主题很重要。伊丽莎白·詹森老师基于对历史学科知识结构的理解设置了“英国政府拥有对美国殖民地征税的合法权利”和“人性的研讨会”的主题。这些主题既能帮助学生体验将要学习的领域又能理解学生已经清楚的内容,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讨论中,老师把学生分为三组:反抗组、拥护组、法官组。“32个学生几乎在同时说话”可以看出,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和权利。“主持法官”可以想见,每位同学在讨论中各司其职。也就不难理解伊丽莎白·詹森老师的课堂讨论活动为何开展得如此激动人心而又指向历史教学的核心。
组织合适的智力背景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专家型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往往不局限于教材的内容,他们往往能创造丰富的智力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更顺畅地理解教学内容。
伊丽莎白·詹森老师“没有像教科书那样从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和探险开始学年的教学,而是以主题为人性的研讨会开始。”“在11年级的历史课上,学生们阅读一些哲学家(休谟、洛克、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国家领导人和革命者(杰弗逊、列宁、甘地)还有独裁者(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作品摘录,把不同观点呈现给学生而且支持这些观点”。由此可以看出,专家型教师的知识储备之丰富、提取知识之顺畅、适应性专门知识之灵活。
新手在导入新课时总是难以达到自然而富有吸引力的艺术境界。因为新手教师在组织知识时往往是支离破碎的,脑海中无法建立有意义的信息模块。新手教师一团浆糊地教授知识,学生更是一坨浆糊地低效学习。
记得在大学时,听到一位教授说,如果只是阅读趣味性的知识,无法啃读理论性的著作,往往难成大器。
那时,我听到并记住了这句话,然而在往后的很长时间里捧起理论书籍时却无法耐心咀嚼。这就是“新手已知的决定他们要学的”吧。“新手和专家的差异”启示我从现有的“已知”出发,耐心啃读经典教育理论书籍、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认真学习“人是如何学习的”方面的知识。须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小处去行动,不间歇地勤勉耕耘其中,相信就能寻得化难为易的学习之道。
第二部分
专家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关于什么是有效教学,书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结合第二章和第七章的细读所得,我认为“有效教学”顾名思义有效率有意义的教学,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和学习者。研究有效教学对于日常的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有效教学是指向教学结果而言的,我们要了解有效教学需要从结果倒推过程,看看过程中都做对了什么,以期寻得有效教学的方法。
科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学离不开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教育方法科学,学生的学习方式科学,那么,结果有效也是必然的。因此,有效教学的前提是科学教学。科学教学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心态和决心,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科学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主动参与课堂,深度参与教学活动,收获真知。
新学习科学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共同体为中心、以评价为中心。教师除了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也需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让学生乐于提问、善于探究、勤于思考。
学生的真问题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杰出的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和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目的是要学生具有提出探究性问题的能力。”巴布·约翰逊在开学第一周先问学生两个问题:你们对自己都有些什么问题弄不懂?对这个世界有哪些问题弄不懂呢?最令人感动的是,有学生问道自己可以提一些傻傻的问题吗?巴布老师的回答非常具有教育智慧:如果这些问题是你的问题,你确实想得到答案,那么它们既不是傻问题也不是小问题。
巴布老师把学生按相同的问题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自己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小组讨论后,就自己的问题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她引导学生向身边的大人请教,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开启学习的旅程。
巴布老师的教学需要广博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的知识、学生是如何学习的知识,否则简单地学习巴布老师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很快陷入无序和茫然之中。
令人激动的活动
是有效教学的中间环节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事件和时间一般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学生往往在庞杂的历史时间和中外历史事件的事实记忆中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对历史不同的看法影响教师教历史的方法。具备丰富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的教师会选择用令人激动的方法教历史。
巴恩斯先生和凯尔西女士两位历史老师对同一篇学生论文的不同反馈可以看出,凯尔西老师不局限于事实层面,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帮助学生理解基于史实的解释和所分析的问题本质,帮助他们懂得历史与现实生活的重要关系。可以想见,凯尔西老师的课堂氛围是比较宽容而开放的,允许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时有自己的观点,不过也建议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这让我想起自己在学生时代学习历史的现状,教师讲解事实性的历史事件,要求学生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和意义。学生在机械地学习中可能并没有理解历史的真正意义,也失去了研究历史的兴趣。
我最近对王阳明的心学很感兴趣,王阳明自己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心学的研究也让他“心有光明”,宠辱不惊。而中学时代,只记忆心学的基本内容和局限性,错失了对人物及其思想的全局理解,自己也是一知半解,如今,很多年后,才发现历史和现实的紧密联系。
没有心动便没有全身心地投入。伊丽莎白·詹森老师让学生进行辩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自由辩论中学生深化了自己的理解,深度地参与到对这一历史观点的讨论中,这种充满激情地体验会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会让教师理解了学生的已有经验。
这两章的的学习让我明白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教育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关于学生是如何学习的知识是我需要终身学习和实践的;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组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活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第三部分
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学什么
刚刚工作时,我买了一些名师的教育书籍阅读,消遣式的阅读让我沉醉于细枝末节,也被细枝末节所迷惑。不同的名师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而我好像也什么都没学到。
也许,新手向专家学习的方向和思路都不够准确,也就无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通过啃读第二章,作为新手的我对专家的学习方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思维的方式:大道至简
“专家就是指在特定领域中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他们能够有效地思考该领域的问题”。专家心中有大量有意义的信息模块,新手却注意不到这些信息背后的意义。专家的思维方式是删繁就简的,而新手却很容易为各种眼花缭乱的信息而兴奋,以为自己收获满满,需要提取时大脑却一团乱麻。新手的思维方式没有结构化,认知便容易陷入无序和混沌的状态。其实,大道至简。新手唯有学习到专家以简驭繁的能力,方能在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将信息模块化间游刃有余。当务之急,新手需要去伪存真,专注一点,刻意练习,形成自己的有意义的认知模块,不断升级自己的思考问题和认知问题的方式。毕竟,真正重要的东西一般是看不见的。
解决问题:在情境中拓展深化
专家之所以称为专家在于专家的专业知识能够洞察思维和问题解决的本质。“专家的知识不能简化为一些孤立的事实或命题,而应反映应用的情境,也就是说,这些知识受一系列环境的制约”。新手害怕遇到问题,更怕遇到新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无证可循,无法可依,只能看到表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从全局的高度解决问题。而专家乐于研究问题,“专家根据解决问题的原理对问题进行分类”。
向专家学习,新手需要围绕核心概念学习教育原理,以开放的心态面对问题,将新的教育案例看作是学习的新考验而不是困难和阻碍,在接受挑战中完善对原理的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意义模块。
不竭的热情和动力
专家会主动寻找问题,把问题看作研究的新起点。没有一个专家是被动成为专家的。纵观教育方面的专家,无一不是在教育事业上倾注无限的热爱,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而乐此不疲。这股不竭的热情和动力与新手的热情其实大不相同。新手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好奇和希望想要大干一番,而教育事业必然要经受各种历练和苦难。“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语)”依然痴心不改,依然怀着赤诚之心直面教育问题,执着地追求理想教育境界是新手成为专家的必经之路。
新手需要怀揣着最大的最长久的热情,在阅读和写作中思考教育的原理和本质,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升级自我的认知方式。同时,不急躁,不功利,以终身学习的姿态,勇敢地走上自己培养自己的道路,以深潜十年的决心走向教育专家或学科教学专家的无我之境。
第四部分
“专家与新手的差异”带给我的思考
知识的组织
“专家的知识是围绕重要观点或概念来组织的。这意味着课程亦应该按概念理解的方式组织。”
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上,我也发现教师和学生对于概念的讲解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宁愿去背公式也不会去认真理解概念。概念虽然凝练简短,但是其中的每一个字其实都必不可缺。
这让我想起,我带的理科班的学生中数理化学的比较好的同学反而是学的最轻松的,我问他们是怎么学习的?他们中的优秀者告诉我,他会把书上的定理或公式自己推导一遍。我们知道数字物理等课本上的公式定理都是直接给出来的。有的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上第一次讲解的时候给学生推导一遍,但是学生自己仍然没有获得这一能力。甚至有的勤奋的同学会把定理公式背下来。一条两条还可以,几本书一起考察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张冠李戴,所学知识也都乱作一锅粥。他们学的知识越多,脑袋里的东西越乱。最后只能放弃挣扎。学生只通过听讲或者刷题只是表面的勤奋,其实是一种麻木的学习状态。长此以往,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只觉得疲惫不堪。而那些从概念入手自主去推导过程得出结论的学生会觉得科学非常有趣,也学习得很轻松。
即使我让学生把这一经验告诉其他同学们,他们也不能体会这一乐趣,因为他们无法坚持去做到这一过程,好像背公式定理看起来更简单一些。而其实他们是把简单的学习变得复杂了。因为他们高估了自己的记忆力,也低估了知识内容的多样性。我认为学生中也是有“专家型的学习者”的。他们能把看似简单的知识先复杂化,然后再复归简单,并把这一知识归纳进他的知识系统中去储存。
情境与知识提取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重要的问题是在帮助人们对新情境保持弹性和适应性方面,某些知识的组织方式是否比其他更佳。”还拿概念的讲解方式来说,教师设置情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理解概念的方法会更科学有效。拿小说的概念来说,很多学生甚至是高三的学生,如果你问他高考小说的考点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小说?他可能会语无伦次。甚至有的同学能背出小说的三要素,却无法把这几个问题统一起来。脑子里的知识是独立而割裂的。我在讲解小说的开始,会让学生先尝试回答你认为小说是什么?学生此时会绞尽脑汁去想有没有背过这一定义。此时,我会提示他先不用去想有什么标准答案,我会问他读过的小说,给他留下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读这本小说。学生一般会零散的回答某个人物,或者故事情节比较精彩。这属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范围,学生有话可说。此时我们再引出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并自然提炼出三要素。在遇到小说的试题中也会把问题转化为三要素中的某个知识点。那么教师平时的总结便是帮助学生完善小说的知识系统,学生的每一次学习都会有效。学生对于小说以及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
元认知,
监控解决问题方式的能力
元认知这一概念我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理解。只是强化记忆,这一知识无所依附,脱离真实情境,不久便忘记了。而我今天在阅读第二章的时候,脑海里一直思考怎么样成为专家型教师。带着这一问题,我在阅读内容时会联系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经历,着眼于我已有的经验,批判性的看待自己的做法,并想着如何获得更高的认知方式。可能我的理解也非常有限,但是我感觉到这可能就是元认知的方式。并且我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愿望。我会从学生身上去学习,也会从阅读到的文章里学习。
追求教育理想
新手型教师可以做什么?语文学科方面的专家李镇西和吴非老师的交流给予了我方向的引领。李镇西老师的《返璞归真说教育》作品序是吴非先生写的。我从他写的序中强烈的感受到他和李镇西先生就是“尺码相同的人”的典范和代表。吴非先生很关注教师的踏实,他说:“教师的教学水平,往往在于他对常识的态度,在于他个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看那些合格的教师,无一不是自己学出来的,无一不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前段时间,我在“语文学习”的公众号上看到了曹勇军老师写的一篇文章《语文老师如何进行专业阅读》。他提出,教师要坐得住,板凳要坐十年冷,得有定力。并且教师要有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的能力。一个教师要有发展,必须要进行专业的阅读。李镇西老师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每日做到五个一:上好一堂课,找一个孩子谈心,思考一个教育问题,阅读一万字的书,写一则教育随笔。多年如一日。令我汗颜也振奋人心。正如流沙河现先生在《理想》一诗中写道: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启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我愿坚定教育理想和信念,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刻意练习,持续精进。
参考文献
[1][3][4][5][6][7][8][9]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M),201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1984,教育科学出版社.
[10]李镇西.《返璞归真说教育》(M),2014,漓江出版社.
199282石薇点评员点评
自从踏进《人是如何学习的》这个学习群,就发现老师们大部分都是资深的啃读者,他们对书籍的啃读理解,对相关书籍的主题性阅读都让我很佩服。孙利娟老师是一名优秀高中语文教师,知识渊博,把《人是如何学习的》《给教师的建议》《返璞归真说教育》等书籍通过啃读后打通,结合自己的读书感悟以及教学实际对本次作业做出了很好的阐释。
孙利娟老师专业理论水平高,光看题目就知道不一般,《悟专家之智慧,知来者之可追》,既精准地点出出专家型教师是充满了智慧的人,也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新手教师要努力学习,朝着专家的方向追随着前进。
孙老师的作业内容围绕四个问题进行:一、专家与新手的差异——以历史教学为例;二、专家如何开展有效教学?三、新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学什么?四、“专家与新手的差异”带给我的思考?层层递进,结合实际不断反思自己,值得我好好学习。而我的作业大多数是理论性知识居多,结合知识反刍自己实际的比较少。
孙老师首先以伊丽莎白·詹森老师历史教学为例,深刻地阐述了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首先专家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科学习知识,他们更能从宏观上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新手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以及“学生是如何学习的”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新手教师才能避免坐井观天,走向专家型的有效教学之路。接着孙老师结合自己大学时候教授说过:“如果只是阅读趣味性的知识,无法啃读理论性的著作,往往难成大器。”但是她原来也没有能够啃读经典书籍,现在从学习《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明白了“新手和专家的差异”,让她明白要从现有的“已知”出发,耐心啃读经典教育理论书籍、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
接着她总结了专家教师上课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那就是必须有科学方法、解决学生的真实问题、有趣的活动设计。孙老师也明确了自己的需要朝着这三个方向来努力构建有效课堂。
最后提出了自己应该向专家教师学习什么?思维方式、学习的不竭热情与动力等等。并提出了对自己今后的要求:往者不谏,来者可追。我愿坚定教育理想和信念,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刻意练习,持续精进。
专家型的教师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俗话都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正如孙老师提到的教师要坐得住,板凳要坐十年冷,得有定力去学习,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也是一个学习的新手,很多东西都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我愿与大家一起不断啃读经典,乘上理想之马,挥鞭从此启程,朝专业型教师的方向努力前进。
最后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后面那两点是不是可以合二为一进行书写,专家带给我们思考和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都属于同一个内容。当然仅仅是我个人观点,未必正确。
作
者
简
介
孙利娟,安徽省滁州市实验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安徽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读;从教第六年,终身学习者。愿在新网师这片新天地中沉潜学问,啃读经典;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审核:杨茜
编辑:任思颖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欢迎新网师学员踊跃投稿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