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霞:艰难岁月也有花开 | 2020年度生命叙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咂读生活 Author 王辉霞
作者 | 王辉霞
审核 | 杨茜
编辑 | 张明坤
如果你生活在一种无法抗拒的、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幸福!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 ——黑格尔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都慌了脚步。大年三十回老家过年,突然封村,始料不及,每天关注最多的是疫情,谈“疫”色变,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带着焦虑与恐慌。幸亏携带了两本书,等慢慢回过神,一头扎进书里,安神定心,开始在阅读学习中寻力。
读经典书,少有的啃读深度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程颐
一.上半年勇猛精进,读书有厚度上半年因为疫情,在家办公时间长,反而腾出更多时间阅读。书犹药也,读之可以祛除烦扰,增加智慧与力量。1.专业阅读,触及教学底层逻辑因受新网师执行院长郝晓东老师无限信任,2020春季主持“新网师构建初中英语理想课堂研课磨课”课程,为抵达新网师课程高规格要求,开课之前,寒假里召集部分新网师英语教师开展线上共读。批注细读了《英语新课程标准》《改什么?如何教?怎么考?》《任务型语言教学》《英汉翻译教程》《英汉对比研究》等英语专业书目。并按照一周一分享的约定,做了三次线上共读分享。“承担任务”是学习最大的动力,这段时间的专业阅读,对英语教学的指向更清晰,解读文本的思维能力明显提升。英语课“教什么”“怎么教”有了理论基础,并与实践经验打通。此外,还阅读了课程辅助书目,如《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等。这样有深度、多角度的专业阅读,就职以来是首次,第一次感受到专业教学领域的荒芜。如马克思之言:“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的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画外音】遭遇“新网师构建初中英语理想课堂”课程,注入很多精力与时间,引领学员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价值感。但是,这次课程的代价,前所未有。这次课程承担新网师的课,不仅要讲,还有作业批改,规格高、压力大。为了一次课程讲义或教学设计,需要多本教材融会贯通,还要搜索很多材料,每次授课都要多天准备。因为白天还有自己的网课上和生活,往往是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坐在书房整理,一旦进入课程设计,会沉浸其中,忘记时间,记不清楚有多少次过于劳累而倒头而睡,也记不清楚有多少次伏案看书却兴奋不已。这次“遭遇”英语课程,是对英语学科深度学习的契机。幸亏有贾颖老师无限信任与支持,有杜建梅、殷德静老师鼎力相助,以及许多优秀的学员一路同行,否则,不可能对自己有如此大的促力。同时,课程高质量进行,认真参与的老师都有显著的进步,我也体验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真正含义。2.导师引领,阅读有深度
春季选修了郝晓东老师《人是如何学习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攻克两本难读的书《人是如何学习的》《刻意练习》,的确不易。任何经典书目阅读,都不可能读一遍便能理解其要旨。
阅读《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初读时圈点标注,写出疑惑与反思,小打卡分享阅读感悟。为了完成章节思维导图,再次精读梳理,预习作业还需再度细读并与实践打通。就是这般精耕细作式阅读,加上郝老师授课分享,对“什么是表征”“学习的三条原则”“学习中心环境”等核心概念有了透彻理解。
春季,还加入了“追随杜威共读部落”,跟随者马增信老师、冯美娣老师和韩永霞老师,一起阅读了《我们如何思维》与《教育的目的》。但因时间不充足,读的不够精。
暑期,跟着王小龙老师阅读了《教师阅读地图》,加深对“教师阅读”的理解。后来,跟随徐明旭老师共读了《圣经的故事》《犹太王国》,读这两本书,对西方历史增加了理解,也对英语教学有很大帮助。
上半年的阅读量,超出了任何时期。与之相比,下半年阅读的阅读,堪称惨淡。
二.下半年阅读指向性比较强,多为任务而读下半年因学校岗位调整,时间不如上半年充足;有因新网师课程重组,所设课程大多已经选修,自我促力不大,没有挑战阅读新领域。阅读目的明确,朝向任务。
为了更好适应管理工作,轻松与人相处,阅读了卡耐基《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马歇尔《非暴力沟通》;为了新网师课程分享,重读《论对话》与《静悄悄的革命》,这次指向任务的阅读,对这两本书的理解,有了质的提升。
下半年,自2020年9月22日起,还参加了历经56天的“儿童阅读指导师”初级培训班,共读了《犟龟》《影子人》《青鸟》《火鞋与风鞋》《哈利波特》等十本童书,参加四次集中研讨,八次阅读讲座学习,56天学习打卡。这次阅读学习,聚焦如何阅读指导上,对解读文本有很多新启发。
这一年,除了教育教学书目,我还读了自己比较喜欢的哲学小说和散文。随性阅读,丰盈心灵。比如《重遇未知的自己》《谁在我家》《内在的从容》等书,读这些书目,会让我思索人活着的存在意义。
专业写作,少有的精确训练
写作是一条认识自己,认识真理的路,你只要喜欢写,应该随时动笔去写。
——罗兰
写作是提升思维的最佳路径。《为人文教育辩护》的作者法里德﹒扎卡里亚认为“不管做什么,清晰、简明和快捷的写作能力都是无价之宝。”“写作一篇文章的初稿本身就是一种求知的过程:了解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发现我的想法之间的逻辑关联,看我的结论是否基于事实。”
以前写文章,大多在“简书”上记录,随意性强,对标题、文章布局等写作要求思考不够。今年春季,参加了“啃读者写作营”训练,郝老师从如何选材立意、拟定标题、写作方法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并指导如何创立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要求比较高,文章必须有干货,题目要“诱人”,内容要契合确定人群口味。因此,每一篇公众号文章都需要修改多遍,方能成文,编辑更需精力,很磨炼人。但是每次完成推文,总会有莫名成就感。自从创立微信公众号以来,已发表“原创文章”73篇,收录在“英语教学”“教师成长”“学生管理”“家庭教学”等不同专题中。公众号也从刚开始无人问津,现在吸粉近千人。除了精确写作训练,上学期两个课程打卡共200多天,每日千字文是底线要求,写作量也有20万字吧。此外,准备《英语新课程标准》和两次《任务型语言教学》共读,每次讲稿7000多字。主持新网师“构建初中英语理想课堂”课程,第一次讲义一万多字,其他七次课程次讲义8000字左右。这样看,课程讲义有7、8万字吧。上学期选修的新网师《人是如何学习的》课程,8次预习作业分别写了8195、5011、4926、6335、7871、6509、6604、5992字,过关作业8914字,共51453字。下半年课程作业共有7次,分别写了4595、3326 、5670、3318、 6224 、6583 、4386字,共34102字。数字背后,是一份孤独执著的坚守。如柏拉图所言“成功的唯一秘诀——坚持最后一分钟。”数不清有多少次,为了一次预习作业,几天不可安宁。“念兹在兹,无日或忘”,数不清多少次对自己说,不要太逞强,真的累得不行,就放下吧。说放弃不放弃,是因内心有信仰,每次在坚持不住时,自我加油,硬是活成了“小强”。2020年12月以来,为了凝练语言,训练思维,提高写作力,我主动承担新网师“一周观察”任务。这是又一高度的写作训练,接受任务以来共写了两篇文章,每篇文章都需很长时间修改完善,第一次体验到写作瓶颈与畏难情绪,也感受到阅读的狭隘。郝晓东老师说:“文章肤浅,往往源于三个原因:缺理论高度,历史厚度,信息广度。”也理解了钱钟书先生这句话:“我们常把自己的写作冲动误认为自己的写作才能,自以为要写就意味着会写。”精确训练写作,刚刚起步,我还是一个写作小白,惟有不放弃,才会有他日的惊喜。因为成长就是妥协与坚持的两难。分享是一种生活的信念,明白了分享的同时,明白了存在的意义。 ——佚名
2020特殊的年份,不同的尝试,带来新收获。网络分享,即是一种新体验。因为“停课不停学”开始了网上学习与培训,雨课堂学习,钉钉直播,学乐云运用,Cctalk尝试等,一些以前不知道的平台与APP,居然慢慢变成为教学与分享常态。1.网上教学,被逼学习从技术学习到主播,从主播到主持,特殊时期的一段珍贵经历。2月10号是正式开学的日子,经过前期系列培训学习,正式使用钉钉直播上课。在这之前,我们采用过AIclass,学乐云,腾讯会议,我自己还学习了雨课堂。这一段时间的信息技术学习与实践,刻苦用心,虽经历很多技术难题,却很有效。常常因一个小问题解决不了,急的头冒汗,或者是百度,或者是向他人请教,因为是特殊时期的硬性学习,才能坚持下来。刚开始,对信息技术运用不熟悉,直播课的时候,讲解太多,恐怕一不说话,学生就会“跑”出去一样。当时运用最多的就是点名、数据监督。手里拿着班里的画名册,每节课(我们上的是大课,共90分钟,中间休息十分钟。)几乎要把学生提问一个遍,想把学生牢牢地“栓”在课堂上。课后查看数据,时长不够的电话联系,询问原因,确保学生不是无故缩短上课时长,感觉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为了把学生牢牢地“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更多关注,我还会精心装扮,“露脸”给学生。露脸的时候,学生也会变得很兴奋,互动积极,课堂气氛更好。慢慢熟悉了钉钉的各项功能,也尝试着多样的教学方式。讲太多,自己感觉不爽了!怎么把课上成这个样子了?改变教学策略,把预习当作业,提前布置第二天学习的内容,根据预习单提示,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内容,然后在钉钉小组群研讨,组长总结组内错误最多的“top questions”,并发到组长群。结合小组长发的组内大问题,课堂上有侧重的组织教学活动。这样,“谁的问题谁连麦”,通过连麦,追问学生,让学生潜意识里认知的意识化,并由其他同学在对话框互动补充。这种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实体课堂,甚至有时候比实体课堂更高效:比如,这里不用举手,不说重复话,会要求学生在确定的时间内给出答案,或者是确定的学生给出答案。这时的课堂,主播变主持,用大问题串联课堂,我问学生思考作答,学生展示分享。除直播课外,还在“河南大学送教下乡平台”录播了一节微型课,分享了一节“七说”教材。这是一段特殊的经历,是信息技术水平拔节提高的时期。现在无论电脑出现什么问题,不会像以前一样无所适从,较少请教他人,而是通过“百度百科”自我解决,很有成就感。2.公益讲座,分享升级使用钉钉直播,进行了《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和英语“听说课”课例分享。对这两次分享,感觉都不很满意。因为课前没有打磨文字稿,导致分享时语言不精炼,口头用语多,多次重复使用“然后”二字。看回播的时候,有点尴尬,下决心打磨文字稿,宁缺勿滥。(通过回看自己的直播课,能够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课堂口头禅、语病等,让潜意识里的认知系统意识化,对自我反思、改进,很有作用)受新网师郝晓东院长推介,参加了CCtalk“新网师云大学公益课程” 《构建理想课堂的思与行》分享。这一话题曾多次线下进行,内容熟悉,效果不错。但每次分享都会增加新内容,这次植入《静悄悄的革命》《论对话》《倾听着的教育》《人是如何学习的》等理论,并与实践打通,内容有颠覆性改变,挑战也很大。分享之后,我写了以下一段话:“这次新网师公益课,面向全国观众做直播,我是第六讲,前五讲直播,最少的直播参与人数也有几千人,对本来不自信的我来说,徒增了压力——这么多人听,讲不好怎么办?电脑有问题怎么办?信号有问题怎么办?又第一次使用CCtalk,精神有点紧张。为了熟读文字稿,一遍遍的练习。又在女儿的电脑上也安装了CCtalk,信号问题也有了应急方案——热点分享,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真正开播的时候,却出现了突发状况!先是PPT课件没办法分享,接着分享屏幕太小,怎么办?分享之前试播练习的时候,并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啊?急得脸通红、手心冒汗,一边联系着技术指导老师——老师不在线!又联系了刘丽赏老师——没有在电脑旁!又一边与大家互动,不让大家着急。慌乱之中,不知道点击了什么,屏幕上出现了重叠影像,知道当时的心情吗?想哭!心里一直埋怨自己:我怎么这么笨?前面五讲都没有问题,为什么到我这儿要出现问题?为什么提前没有多尝试几遍?为什么要接下这个任务?就在那一刻,我看到下面互动的老师中,一条信息让我瞬时泪目:“老师,您别着急,慢慢来!”慌乱之中,不知道又点到什么,画面正常播放了!(至今我也不知道自己点到了什么——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开播了,刘丽赏老师发来一条信息“声音特别好听”,这条信息,是当时的一针镇静剂。直播结束,两个躲在一边的孩子,不敢出声,听到我说“谢谢大家,今天晚上的分享到此结束。”儿子没忍住,问我“妈妈,直播结束了?”“嗯,结束了!”谁知道这时候并没有关麦,有老师提醒,“王老师,您麦没有关!”又尴尬了一次。整个直播还非常顺畅,并且能够和在场的老师互动,深受大家的好评,一下子“涨粉”90多人,直播后,好几个老师加了好友,针对理想课堂话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参与直播的老师有一万多人,加带上回播数,共1.4万多人次)我想,也许是为了考验我心理,故意来了这样一个开场和结尾。每次尝试,都是一个新领域的学习,每次经历,都是自我成长的礼物,从尝试和经历中,收获“如何做的更好?”的思考。”这次经历,对我网络教学水平有了历史性的促进。“最清晰的脚印总是印在最泥泞的路上。”大抵就是如此吧。3.多次练习,网上分享驾轻就熟暑假期间,参加了一次线上授课活动,每周一节课,共八节课。这次活动,是露脸展示,从刚开始的拘谨不适应,到后来慢慢习惯,不仅增加了自信,又是网上授课“质”的提升。下半年,在钉钉群又进行了三次网课分享,分别分享《论对话》《静悄悄的革命》,其中一次网络不好,但却能坦然自若,积极应对解决。朱永新老师在《未来学校》这本书中说,未来的学校将被学习中心所代替,学习形式将更丰富化。学习中心不是一个孤岛,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一个共同体将与多个网络学习中心和实体学习中心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构成一个学习社区。倘若我们不懂信息技术,不会运用云平台操作方法,那么,将会被自己淘汰掉。朱永新教授说“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未来总要来,不请他自来;未来正在来,现在有未来,美好未来是由行动做出来。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认清未来教育的方向,认清未来学校的方向,我们才能创造更好的教育。”线上教学,势不可挡,线上线下结合,将会是未来学校教学的常态。唯与时俱进,才能让生命不落伍。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onger.”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尼采因为学校岗位变动,我被任命为七年级年级主任。年级主任官不大,事不少,责任也大。一.经历军训,身心透支三年的学部管理,已经轻松自如,又不耽误自己阅读学习,本已怡然自得。突然扩大职责范围,24个班,1233名学生,没有全身心投入,何以担当?因为我们学校级部管理模式,接受这一挑战前,我能想象做年级主任需要付出什么。七年级刚入校,行为规范,学习习惯,都需要一点一点的教,一点一点的培养。七年级入校第一个月,是段非常艰难的时期,尤其是军训一周,有四天住在学校。因为与教官协调早训时间不力,每天必须早起,替教官早训。晚上,学生熄灯息声后才能休息。嗓子起泡,脸晒黑,腿酸痛,是身体上的影响;教师岗位不到位,班主任无着落,是精神上的煎熬。那段时间校长有事不在校,一次打电话问及工作状态,因太多委屈与艰辛,禁不住呜咽失控。学生军训的同时,又组织全体七年级老师和班主任进行了《如何构建理想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与《做智慧老班》等专题讲座分享。因为这段特殊的岁月,脆弱的心逐渐强大。再回首,经历变财富。二.左手付出,右手收获很多时候,付出与收获是等量关系。1.七年级学生习惯逐渐养成七年级学生重点要培养学习与行为习惯,需要反复教。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我们确定年级口号为“让努力成为常态,让优秀成为习惯”,并着力落实。本学期,除了经常在操场上对学生进行演讲教育,还做了几场主题报告,分学部召开。如《如何做英民合格生》《男儿当自强,自强应有道》《做英民标兵生,我能行》《做英民好学生一日常规汇演比赛》等。期中考试后,对四个实验班进行了《做英民先锋生》专题讲座。通过不同内容分享,经常给学生注入向上向善的养分,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行为习惯。2.会议模式改革巡课发现,很多老师课堂上讲的多,学生练的少。为了扭转老师们的传统教学观,我结合“课堂三重对话”理论,改革年级会议模式。不再一味地上传下达,而是结合学校与年级事物,以及平时发现的学生问题、课堂教学问题、教研问题,会前编辑成会议纪要,提前发到年级群。开会时,首先让老师们自行阅读“会议纪要”,接下来用不同的方式让老师们分享自己对会议纪要的理解,我追问并点出要旨。用这种方法,老师们可以体验到“三重对话”的意义与价值,促使老师们逐渐改变课堂讲太多的现象。岗位调整通透,是2020下学期最大的挑战,举步维艰,但终归走下来了。期间,还学会了很多与考试分析相关的表格制作,也许“撑过来的不易都会是资历”吧。但是,岗位责任工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中国教师报板块主编褚清源老师说:“中层何以赢?对上级:三观一致,不跑偏 ,及时汇报,重执行, 结果导向,成果化;对同级:重在配合,不找借口, 敢于担当 ;对下级:率先垂范,贵在服务,善于激励 。”达成以上标准,还需努力,我告诫自己,艰苦攀爬,继续走下去!
"Not all the efforts will be harvested, but all the harvest must be paid.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所收获,但所有的收获都必须有付出。"
——佚名
1. 站在大师的肩膀眺望远方上半年疫情期间,学习了很多大咖名家线上直播。朱永新,郝晓东,魏智渊,郭明晓,鲁子问,程晓堂……教育,教学,学科素养,课例分析等。从教育观念到教学原则,从教学原则到具体课例,每个讲座都视如珍宝,来之不易。能做讲座分享的专家名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对教育教学有自己独到解析。跟着专家名师学习,重要的是结合教学实践做反思,破除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教学。2.站在自己的肩膀飞翔2020,艰苦岁月亦有收获,无论是阅读,写作,课程设计,都是以往不可及。读的书,写的文,上的课,分享的经验,都会刻在记忆中,并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书更易读,文更易写,课更有味。4月份,经历层层评比选拔,荣获2020年县劳模奖,是对自己一切努力最好的见证。但是,收获的同时也有遗憾。3.遗憾也是生命本色
生命不仅有成长,还有遗憾相伴。2020憾事有三。
一憾为自己。我是一个喜欢背着包看世界的人,游走四方也是学习。每年我都会领着孩子到不同景区转转看看,今年只去了云台山。
二憾为父母孩子。因过于忙碌,今年少回老家,每次回去,总是来去匆匆。对孩子的陪伴一样少,以至于儿子经常问:“妈妈,你天天在学校忙什么?”对父母与孩子的亏欠,无法言表。
三憾为工作。阅读是我感觉最轻松的事,作为学校“阅览读写社”负责人之一,2020年的读书引领成为“空头支票”,有名无实,很有愧疚。
2020,艰苦岁月,也努力开出一朵花,的确走了一段少有的路。2020已逝,每段历程都不可能被复制,唯有珍惜,才能放大价值。回首走过的路,总结做过的事,为明天积累一些财富,准备一些经验。2021已至,我在郝晓东老师“啃读者”公众号“每周一问:新一年,您有哪些新的计划或愿望”这样留言:1.2021,希望忙中有序,做事有效。遇到任务主动做,而不被迫完成。
2.2021,希望聚焦英语教学,抵达课堂根本处,在公众号上多发表一些有关英语课例解读的文章。能和同伴一起,做一些有关英语课堂的事情。
多读英语专业书目,有规律的练习英语口语,提升英语专业素养。
3.2021,继续以读写为径,在新网师课程中修炼内功,做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4.2021,规范学校“悦览读写社”,弥补2020因为特殊情况读写社开展不理想的状态。立己达人,让更多老师加入读写共同体。
5.2021,多给自己身体一些时间,有更多的锻炼,瑜伽练习更有规律。
6.2021,多一些时间给亲人,多回家看望父母,多陪孩子。
2020,努力开出花,2021,期待也有花开。
王辉霞,河南滑县英民中学年级主任兼英语教师,新网师课程讲师,河南师范大学、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国培专家”,河南滑县名师。作为中原教育田野里一位朴实的农人,致力于课堂建设,深耕不辍。“根植于课堂,潜心于教学,师生共长”是坚守21年的教育信条。
往期回顾
明早五点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