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演讲实录)
作者 | 李镇西
审核 | 王小伟 李勇
编辑 | 张明坤
壹大家上午好!我非常同意刚才傅国亮先生的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家庭教育培养不出正常的儿童?”他这个问题是由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申出来的。但我要说,“钱学森之问”依然是有问题的:“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把“人”当成了纯粹的工具,因为“人才”是供人(国家)使用的。作为社会人,当然有“工具”的属性,培养人才也是教育的功能之一,但教育不能仅仅培养工具,还要着眼于“人”本身。已经有人提出,我们应该问:“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而“培养杰出的人”首先在于良好的家庭教育。说到家庭教育的弊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一句曾经流行的话提出了质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如果我们对“起跑线”赋予新的内涵,这话便是站得住脚的。我认为,孩子的“起跑线”不是他学习的第一个台阶,而是他最初的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主体则是其父母。因此我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谁更重要?这个问题今天提出来,答案已经基本上没有争议了,当然是家庭教育。我曾经对我的学生家长说过,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长教育的重要补充。
第一,做孩子人格的榜样。
我做校长时,对老师们说过一句话:“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这话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你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就先做那样的人!想想,我们给孩子讲的,我们信吗?我们要孩子做的,我们做吗?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些我们都不信的话,怎么指望孩子真诚;如果我们给孩子提出要求而自己却不愿去做,怎么指望孩子也言行一致?网上有一句话很刻薄,说一些家长明明自己一滩污泥,有什么资格“恨铁不成钢”?这话难听,有些刺耳,但不无道理。这句话是我说的:“如果以对孩子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我们就非常了不起了!”我曾给一些老师和家长讲:“你要孩子善良,你善良吗?你要孩子正直,你正直吗?你要孩子阳光,你阳光吗?你要孩子坚强,你坚强吗?你要孩子有毅力,你有毅力吗?等等。我们好好想想我们给孩子们提过哪些做人的要求,然后我们认真把这些要求做到,我们简直可以称为‘圣人’!”所以我说,所谓“教育”,就是你想要孩子有的,你先得拥有。看看这几张照片,这是我出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不久,在升旗仪式上看到的一幕:孩子们队列整齐、表情庄严,多可爱啊!那老师们怎么站的呢?是这样站的:没有队列,东站一个西站一个,有的还在学生队列后面聊天。第二天下午有例行的教工大会。我给老师们看了这几张照片,说:“老师们想想,难道参加升旗仪式可耻吗?如果不可耻,为什么我们不认真参加呢?如果可耻,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去做可耻的事呢?我们给学生进行过多少爱国主义教育啊!说过多少升旗仪式的意义啊!也告诫过学生要认真对待升旗仪式,要站端正,不要说话,要庄严肃穆,等等。可这些给学生说的话,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什么叫教育的良知?让学生做到的,教师也能够做得到,而且该做得更好。”大家看这张来自网络的图片,一个小孩子搂着一条大鱼在亲吻。我不知道这谁拍的,也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大家可能觉得这张图片很有趣,但我却读出了教育。你们看,这孩子多爱这条鱼啊!又是搂抱又是亲吻的,可他了解这条鱼吗?显然不了解,如果他了解这条鱼,就应该知道鱼需要的不是吻,而是水!在不了解鱼的情况这么深情地爱着鱼,鱼会很快死去的,因为没有水呀!这个孩子不正像我们有些家长吗?每一个家长不真诚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为什么却常常和孩子发生冲突?极端的甚至闹出人命。明明爱这孩子,却适得其反,为什么?因为虽然你爱孩子,却不懂孩子。你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孩子的个性,孩子自然也不会接受你的所谓的“爱”。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无论教师还是家长,一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这个观点不是我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我们要做有童心的教育者,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儿童视角”。
伍第三,和孩子一起阅读好书籍。本来我想搞个调查,但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调查了。但我还是想把问题抛出来,各位家长可以想想,或者问问自己——“我”最近读书了吗?“我”最近读的一本书是什么书?如果你没有读书的习惯,你就没有任何理由要求孩子读书。北大教授陈平原有一句话,可能会让一些父母心惊肉跳:“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请大家问问自己:“我”堕落了吗?所谓“和孩子一起阅读好书籍”,不一定是说要孩子读同一本书——当然这也需要,但不是我们阅读的全部,而是说我们应该和孩子同时保持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我女儿现在已经参加工作,可她至今还保留着阅读的习惯,经常买许多纸质书来认真读。其实,我很少对她说“要读书要读书”,但我本人就是爱读书的人,这对她是一种示范和影响。上个月受“老牛基金会”赞助,我去了一趟丹麦安徒生国际幼儿师范,呆了两个星期。回来后,一位同去丹麦的老师对我说:“李老师,这是我们去丹麦时,在莫斯科机场转机时我给你偷拍的照片,发给你。”我一看,全是我在机场候机时阅读的情景。当时我纯粹出于习惯,反正五个小时比较长,又没啥事做,我便拿出一本书来读,专心致志,完全入迷了。这本书叫《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和我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是纯粹的阅读,没有功利的阅读。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常态。每次外出,我肯定要带一本书,以备路上阅读。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这样手不释卷。
这是我现在的书房,前几天我还在我的微信公众号“镇西茶馆”中发文说,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书房,或者至少应该有书橱,也就是藏书。家长们也应该有自己的藏书。那么,父母们应该读什么书呢?我提倡读三类书——
第一类是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孙云晓的书,朱永新的书,尹建莉的书,卢勤的书……它们关于家庭教育的著作都值得大家读。当然,我也写过家庭教育的书,也可以去找来读读。第二类是和你职业相关的书。你是会计的,你经常拿着财会方面的书读;你是医生,你经常拿着医学方面的书读;你是律师,你经常拿着法律方面的书读……想想,如果孩子看到爸爸妈妈都四十多岁了,还捧着自己专业的书在学习,那是怎样一种影响?第三类是孩子喜欢读的书。通过读这些书,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可以和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其实,还有第四类,就是人文书籍。哲学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学的等等,这能够拓展你的胸襟,开阔你的视野,丰富你的内心,饱满你的灵魂,至少能够让你在孩子面前,有一种源于“学识渊博”的魅力。
陆第四,和孩子一起养成好习惯
父母应该养成的好习惯很多,比如刚才说到的阅读,还有健身,等等,但这里我特别想重点说要养成反思的好习惯。没有反思就没有成长,孩子如此,父母一样如此。
但这里所说的“反思”不是静止的冥思苦想,而必须有一个载体,就是“写作”——可以每天给孩子写几句话,或鼓励,或表扬,或建议,也可以给孩子说说自己犯的错误以及认识;可以和孩子一起写日记,记下自己的点点滴滴想法,尤其是对自己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得失;可以和孩子一起写阅读笔记,包括直接在书上批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和孩子共同阅读、分享思想的方式;可以和孩子一起写作文,不一定是孩子写的命题作文——如果愿意也可以和孩子写同题作文,但更多时候是写家庭教育案例,即蕴含着自己智慧与教训的故事。
我特别想说的是,其实重要的不在于你写什么,或写了多少,重要的是你写本身,就是在用行动对孩子说:孩子,爸爸妈妈很在乎你,愿意陪着你成长!
说到“和孩子一起养成好习惯”,我想到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题目叫《三个好习惯,幸福一辈子》,我在文中提出,一个人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有很多,但至少应该养成三个好习惯:健身的习惯,这让孩子有一副好筋骨;礼貌的习惯,这是让孩子与人相处时,懂得礼貌和尊重,这是一种必须的教养,或者说“修养”;阅读的习惯,这是让孩子终身学习。孩子有了这三个好习惯,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这一生肯定会是幸福的。当然,这三个好习惯,家长也应该养成。
好,大家回顾一下我提的四条建议:第一,做孩子人格的榜样;第二,做孩子知心的朋友;第三,和孩子一起阅读好书籍;第四,和孩子一起养成好习惯。关键词就是“榜样”、“朋友”、“阅读”、“习惯”。
父母做到了并做好了这四条,就是无声而有效的家庭教育。所以父母的确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因为——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谢谢大家!(全场掌声)
往期回顾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