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村小教师到校长,拔节成长的秘诀是…… | 2021阅读史

新网师 2024-01-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蓝竹教苑 Author 蓝竹

作者 | 陈开伍

核 | 李金艳 刘玉军

编辑 | 杨茜


三十多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天,在四川南部一个偏僻的农村,我来到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当时家里很穷,一大家子人常常在为解决温饱问题而焦头烂额,父亲是家中的长子,带着两个叔叔,一直过着困顿的生活。父亲年少时读书很有天赋,却因为家庭成份的原因,刚念农中就辍学在家。 
从刚能记事的时候起,印象中父亲常常在闲暇时拿着一本“闲书”在看。那时候大我两岁的哥哥已经上小学一年级,哥哥很聪明,常常在家里把我当作他的学生,和我玩游戏。看着书上美丽的插图,听着哥哥大声地朗读,耳濡目染下,我渐渐地对读书有了兴趣,经常缠着大哥给我讲故事。
就这样,刚过6周岁,没上过幼儿园的我就缠着父亲要去上学。可那时距离我家比较近的一所村小没有那个年级,只得去离家很远的地方试试运气。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丛丛翠竹掩映着三间瓦房。父亲带着我去学校报名,但由于我岁数不到,离家又远,虽然老师和我们是本家,但开始还是拒绝收下我。最后,经过父亲的一番软磨硬泡,保证我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老师这才勉强答应收下我。 还好,我还算争气,没有给父亲丢脸,成绩一直还过得去。
大概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了课外书——一本本黑白版的小人书——《杨家将》《岳家将》《呼家将》。我和班上的同学硬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得以看完,之后又看了《三国演义》《西游记》和一些革命题材和武侠题材的小人书。那时候常常在精彩的故事情节里面,如痴如醉,急于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小人书中的英雄一般勇猛,常常组织同学们舞枪弄棍,殃及学校周围的庄稼、教室旁的翠竹、树林里的蘑菇……
小学毕业了,在大哥的影响下我也考取了他所在的那所区重点中学。衣着破烂的我像大哥一样每周走大约30里的青石板路。我那时怀揣着不知是我的还是爸爸的梦想,背着重重的一袋米,口袋里装着几块钱零钞,走进在当时的我看来繁华得不得了的区里。耳闻目睹班上同学家境富裕、学习优秀,我原本在村子里的那种小骄傲荡然无存,我像一只泄气的皮球,实实在地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但值得欣慰的是学校里有一个阅览室,那里就成了我封闭自己的地方。在那里我看到了《科技博览》,知道这个地球之外说不定还有外星人的存在;在那里我知道了有一种爱好叫做文学;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和书里的世界原来真是那么丰富多彩……

还有值得宽慰的地方——遇到了一个值得我感恩一生的语文老师。老师姓郑,穿着很土,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严,在语文方面造诣很高。我很快能够安静的学习,成绩渐渐好起来,才不至于像刚来时那么自卑。老师还让我了解了文字,爱上了语文,也知道了唐诗宋词,陆陆续续读了一些毛泽东的诗词。课外我和其他同学一样迷上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到后来把“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剑倚碧鸳”系列14部小说全部看完,至今还记得里面“碧云天,黄花地,白雁南飞”的词句。在初三的时候我写了自己生平第一篇有印象的文章,我在里面引用了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从那时我渐渐觉得文字是有魔力的。
就这样,初中毕业的时候貌不惊人的我居然考了全校第一名。为此,我第一次感觉自己不再那么自卑,可以扬眉吐气一次了。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的,我很快又发现自己又变回丑小鸭了。因为我到了一所更大的城市——宜宾,就读师范。
坦白说迈进师范那会儿,我还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怎样,我看着这个光怪陆离的城市,摸着自己口袋里的零钞,我再次陷入深深的自卑中。还得感谢学校图书馆里的书籍,让我忘却了这些不愉快,在《家》《春》《秋》的世界里,我常常激情澎湃地认为自己是觉慧的影子,又觉得鸣凤的命运太凄惨了;在路遥《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让我明白了“要想有所成就,必定会经过一些痛苦的波折和考验”。高尔基的《我的大学》是我生平自己掏钱买的第一本书,那本书我一连看了六遍,还在上面作了密密麻麻的勾画,许多里面的段落还耳熟能详。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里面有这么一句:“我并不期待别人的帮助和偶然的幸运,我发现自己越发坚强起来了……”现在回想起来,师范三年,给我最大的帮助是让我喜欢上了阅读。

很快我第一次拿了工资,虽然是在一个极其偏僻的村小上班。那时内心狂喜,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于是学会了酗酒、赌博。但三年之后,我却感觉生活中缺少了很多东西,出身低微,没有贵人相助,又没有许多拿得出手的东西,想要实现当初那些伟大的梦想看来没可能了。
一个清冷的早晨,走进教室,我看见门口的花坛里一棵光秃秃的树干上居然开满了满树香气四溢的栀子花,我凑过去闻了闻,这才发现不知不觉中有几滴冰凉的泪滴在我脸颊上肆意流淌,我欣然顿悟:“我要做得比植物更好,不管怎样,我要开花!”慢慢地我开始变了,我开始把自己掩埋在古代和现代的故纸堆里里,读了许多关于文学的书籍,也写了许许多多的随笔和不知道算不算诗歌的短句子,也顺利拿到了汉语言文学自考专科毕业证。
再后来,我换到了现在所在的乡镇中心校。因为喜欢阅读,喜欢写作,我迎来了一连串的好运:有论文在各级获奖,学生的成绩也渐渐开始优异起来,也有姑娘开始垂青于我。我有了生平的第一个梦想:我要做这个地方最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去新接别人不愿接手的班级。直到有一天我觉得要做好教书这个工作也是一个很简单的事,那时候又由于种种原因,感觉自己无用武之地,我又开始迷茫和自卑。
这时候,很感谢一个人救了我,他的名字叫余华,他写了一本书名字叫《活着》。记得在那个漆黑的夜晚一个人盯着一闪一闪的电脑屏幕,一边情绪激昂,一边眼泪在不停地流淌,读到最后,富贵看着自己身边的一无所有还是毅然决然地坚强生活下去,我已经泪如滂沱了……
又过了几年,我依然那么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在一次偶然的培训讲座上,老师讲自己“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又讲他和自己学生一起阅读的故事,我受益匪浅。从那以后。我开始在班上陆陆续续地买了一些书,我和孩子们一起拿起《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的教育》开始阅读起来,慢慢地我和孩子们都变得更文静了,而我们也成立了班级图书角,杨红樱、曹文轩、郑渊洁、沈石溪开始成为我和孩子们时常交流的重点,我和孩子们 一起阅读,一起写了许多心得和读后感,我们一起幸福着,我感觉自己又过了一次全新的童年。几年下来,孩子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却越来越多。而借书与还书的美好时光,也成了我和孩子们(在我身边以及不在我身边的)最值得回忆和最幸福的时段了。慢慢地,儿子大了,我也带着他一起阅读,《爷爷一定有办法》《猜猜我有多爱你》《小黑鱼》等等绘本放在了我们家的床头,陪伴我和儿子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2007年11月,作为一个“善教”且能“教优”的普通教师,我参加了宜宾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在培训中聆听了特级教师郑白关于“智力等于阅读能力”的相关论述讲座,回去以后开始我学着把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外阅读当作自己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陆续通过自筹资金购买了杨红樱、曹文轩、郑渊洁等许多作家的名著,并且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起写读书笔记,一起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每年都有新的孩子毕业,前一届学生的阅读的图书,自动流转到下一届。在阅读中,我和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都乐在其中,兴趣盎然,我的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直到现在我们仍在坚持。

2009年8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宋庆龄基金会乡村教师培训,在培训期间聆听了特级教师叶俊芝讲述关于她和孩子们一起随堂习作的经历。回到学校我开始了进行了下水文的尝试写作,并和学生们一起坚持写日记。开始通过批语在日记和习作中和学生进行交流,我开始慢慢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使得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都做得风生水起。并且,我慢慢开始了教育阅读,开始接触了朱永新老师发起的“新教育” ,开始爱上了“晨诵、午读、暮省”的教学实践,开始在QQ空间和教育博客上呈现自己的教育教学心路历程。一开始觉得文字晦涩,动笔艰难,但慢慢成了一种习惯,几年下来留下了几百篇教育随笔和反思,而我也逐渐成为了县内外一名善写善思的教师。
2011年,时任学校教导主任的我在 “伯乐”们的极力推荐下,被破格推荐为四川省“十二五”期间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在之后三年共计30天的集中培训中,无论是在做人做事,还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成都师范学院杨东老师对我影响很大。我至今记忆犹新,并在认真践行。
还记得杨师第一次上课,就跟我们提到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想清楚的三件事:永远缺钱花,不可能每一个都说你好,听别人的想自己的。在做人方面,我开始变得平和、淡定,开始理智地看待别人的看法,开始毅然决然地在生活和工作中做自己,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基于这些,我在培训中积极主动,2013年春期,先后组织了参与培训的32名省骨干到了宜宾四个区县进行送教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作文课《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杨老师的评价是个人表现太多了,抢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提出了“无活动不作文”的作文教学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把课堂教学板块化、任务化,力求简单有效,并要求我们要在博采群芳之后努力锻造自己的教学风格。
此后,我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开始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参与,开始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体验。无论在日常教学和公开课教学中我都牢记学生才是最重要的,慢慢地我学会了欣赏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慢慢地孩子们开始喜欢我的课堂。我的课堂呈现的是才华横溢、声情并茂。
与此同时,我所在的江安县引进了孟照彬教授的“MS-EEPO”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里面的很多思想和杨东老师不谋而合,于是,在教学设计中我学着把教学目标简单化、任务化、板块化,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开始关注课后作业的达成度;习作教学中,我升级了自己以前的下水文引导策略,开始关注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开始了活动作文教学实践探索和学生自主批阅探索。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不但游刃有余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还学会了指导学校年轻教师准确把握目标、构建课堂结构并较好的实施课堂教学。

2013年9月,我开始担任学校负责人。学校发展和个人教学成了我生命中的“鱼和熊掌”,但我总想兼而有之,但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虽然学校的发展还算蒸蒸日上,但我个人却遇到了瓶颈。2017年,我参加了省特级教师评选,虽基本条件符合但不幸成了被淘汰者。之后,我痛定思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觉得自己是因为不够强大,理论水平不够,在教育教学中精准研修层次低,教学艺术不够精湛。于是,我开始在四川省陶研会杨东导师、特级教师周兴琼和县教科室主任罗益成的指导下,开始学着向课堂回归,向科研进发、开始阅读大量的教育专业理论书籍。
三年多来,我对陶行知教育思想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深刻践行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得一方教育生态呈现勃勃生机。与此同时,我先是参研了“生活味作文”省课题,然后主研了县教体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设计”省课题。前不久,我作为负责人申报了“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学校五育并举实践研究”省课题,目前正在评审中。深入的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实践,使得我对教育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建构。
感谢书籍,也感谢让我爱上阅读的那些人、那些学校!

陈开伍,江安县大妙乡中心小学校支部书记、校长。从教23年以来,一直奋战在小学语文教育的第一线,先后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县师德模范、县优秀教师、县首届小学语文名师、橙乡十大名师、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个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往期回顾

精选 | 优秀阅读史荟萃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