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啃读经典 · 照亮生命 | 郑州深度共读营第一期简报

新网师 2024-01-09

作者 | 于红澎 殷德静

采编 | 马明洋

审核 | 杨茜 李勇

编辑 | 张明坤


编者按:
在这个美好的五一假期,我们相遇河南郑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彼此“豫”见,共赴一场春天的约会。打开一本慕名已久的书,在彼此的交流碰撞中探寻教育的真谛,去思考我们教育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郝老师带着我们先去漫步自己的教育心灵,去反思我们是否具有自我认同,是否愿意去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然后期待我们再像火种一样,将思想的火花、共读经典的启迪带回到各自的学校,将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照亮身边每一个活泼泼的生命。


共读纪实


去赴一场春天的约会

151178殷德静

我们来自人海 ,

我们各有风雨灿烂。

我们从祖国的大江南北,

奔赴一场心灵的约会,

这一路,

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一、一瓣心香不染尘

上午开场的报告,来自李末校长的精彩分享,李校长是资深的网师学员,他的发言语言凝练,诙谐幽默,充满智慧,每一个教育现象背后都包含着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重要原理,而这些原理,正是我们网师这个精神部落相同的语言密码。

在李校长发言过程中,不由得心生欢喜,心悦诚服,如加谬所言:“我们与启迪心灵的理智之光不期而遇,那一瞬间即为永恒。”

二、如星子划过夜空

共读正式开始后,郝老师久违的熟悉声音响起,他从目录谈整本书的的内容:我们要“找回教师的心灵,”,需要“克服恐惧文化”,需要用“悖论”来理解自我与世界,通过“建立共同体”,从而达到“不再分离”。

在导言部分,郝老师针对教学困境——“生命与知识的分离”、“老师与学生的分离”、“教师与自我的分离”,引领大家围绕作者的观点,进行思考“认清自我什么?”

理智的我,是“为什么”和“怎样做”;情感的我,是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和家校关系;精神的我,是对教育、对生命、对自我的热爱。

帕克•帕尔默告诉我们“向内追求和善的心灵会变成向外追求和睦的关系,我们自己的心灵舒适自在,与人交往就会亲密无间。”

“我们如何为人,也就如何教学。”

“最有普适意义的是,可参透教学是自己内心活动的自我洞察力,我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越是熟悉,我们的教学乃至生活就越踏实。”

“无论在哪一个教育层次,教师的自我状态都是关键。”

所以,我们要研究教师自己,因为教师不懂自己,就不懂学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教师不懂自己,就不懂知识(自己从来没有学会的,也无法教会学生)。

三、一轮明月照天心

下午的共读继续精彩,郝老师继续带着我们穿越经典,“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

“我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的能力,与其说是依赖于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依赖于我在多大程度上对自己的认识和信任——亦即是否能将自我抒发自如的服务与学习。”

“优秀教师是能将人、事、物连成一片的编织能手,他们能将自己、学生、学科编织成相互联系的网络,学生从这个网络中也可以学会如何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教学勇气就是教师在面对强人所难的苛求时,仍然尽心尽力的坚持教学的勇气,凭着这股勇气,教师、学生、学科才可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之中。”

由此我想到了《小王子》里,小王子的一段话“你们很美,但也很空虚,没有人愿意为你们而死。你们是如此的孤独,没有人陪你们看日出日落,没有人陪你们数天上的星星,你们始终都只是最普通的玫瑰花。但我的玫瑰花不是,她是被我浇灌的玫瑰花,我每天都在守护她,她冷时我愿意为她挡风,她生病时我愿意为她除虫,她开心时我愿意陪着她开心,她不开心时我愿意唱歌给他听。因为,她是我的玫瑰,独一无二的玫瑰花。

师生之间,何尝不是一场盛大的相遇,“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帕克·帕尔默如此浪漫地界定我们的教学。

当我们去思考这种教学实践时,我们不得不感谢每一次教学都汇聚了领导、教师、课程和学生的盛大相遇,这种相遇不仅让教师感知教学的幸福,而且让教师在教学中保持自我完整和自我的认同。

四、流水高山心自知

“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召唤我们矢志从教的契机,不仅是与某位导师相遇,而且还是与某门学科相遇。”

我走了那么久,才遇到了你们:郝晓东老师、郭小琴老师、马增信老师、刘广文老师,王辉霞老师、王小龙老师、冯美娣老师、贾颖老师……

真正打动人的不是语言,而是我在追光中遇到你们,你们让我明白:逐梦的机会会降临给每一个人。

原来,向上的大门永远都不会关闭;而阅读,就是那块垫脚石。

我与你们,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如果我能“逆袭”,一定源于强大的网师,如果我有“获得感”,我定会回馈社会。

五、书卷多情似故人

一场共读活动,许多未曾谋面的朋友聚在一起,竟然毫无违和感,因为“家人是精神上的朋友,而朋友,是精神上的家人”。

我们丢掉了“恐惧”,不再害怕“与异己的‘他者’交锋,没有了自我否定的声音”;

我们接受了“多样性”,承认了“我们的观点不是唯一的观点,我们的经验不是唯一的经验,我们的方式不是唯一的方式”;

原来恐惧的意义是——

“证明我正在冒着优质教学所要求的风险。”

“它能提升教育的功效。”

“它能促使我们开拓思路,充实自我,扩展生活。”

六、钟鸣鼎食亦乐哉

这次共读,李末校长安排了舒适价优的酒店和营养丰富的美食,还有会务组精细的服务,体现了新教育人追求卓越的品质。

毕淑敏的话:“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你必须赋予它一个意义。”

这个特殊的五一劳动节,我们用书籍一点点填满心中的梦想,一点点照亮酝酿已久的生活,这本书,会化作了一条结实坚固的路,这条路,愈加宽广,也愈加平坦,一直通向遥远的未来……

共读第一天,书本如花,芳香四溢,书的芳香弥漫了我的世界,完美了我的心灵。


学员心声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看见

199563朱秀娥

借用“知教师”的一句话,有感于李校长的“末言”,思索自己与学生的关系。

曾经是这样“你不行。

不行你还不努力?

我是个很行的老师,前来拯救你的。

我咋就救不起你呢?

那是因为你太不行了。

不行也就罢了,还不听我的话”

我当然也知道应该鼓励学生,但是你确实也要拿出点进步来让我看到呀,要不,我怎会昧着良心说胡话呢。

帕尔默说,教师要“教如其人”,因为教师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会通过学生,学科投射给学生。我们心底里认为他是优秀生,我们会给他以优秀生的眼神与举止,这与他是否是优秀生这个事实没关系,是我们的一种感受,传递给孩子的就好我认为他行,孩子也认为他是成长中的凤凰,这就是魏老师所说的“优秀生的自我镜像”,我们如果心底里认为他不行,反而说漂亮的话“你能行”,孩子会读懂我们的体态语,会识破我们的技俩,“露馅了吧,狐狸的尾巴出来了吧”,无论我们为学生做过怎样的努力,写信,谈心,批作业,都不能够打动对方,这也就是我们感觉“那孩子咋无药可救,软硬不吃呢”的根本原因。

如何做到教如其人?要教师先要自我认同,更要自我完善,郝老师解释说是要教师职业与生命打通,与知识统一。而往往我们因为“职业”而不是“事业”参加教育工作,分离成为了常态,自我认同都有难度,不好谈自我完善。帕尔默告诉我们要开展“源自心灵”的教学,教师不懂自己就不懂学生,不懂自己就不懂知识,自己没学会如何教好学生?

如何开展源自心灵的教学?帕尔默说,要认清自我的理智,情感,精神。郝老师解释,教育是一种关系,师生,同事关系,教师应该有一种对教育,对自我的热爱,不虚此生,以此为基础有理智的我与情感的我。教师的喜怒哀乐都在教学现场,师生内心都急于表达与外界的心心相通,而不是隐藏与恐惧,心内心外都追求和睦与自在。“灵魂可照亮一生”“唯有学生所得,才能说教师教有所成”,向内求,找到那个“谁是教学中的自我”。

当然,课堂上的收放自如依照与教师的自我警醒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生发意味着教师要与知识与生命统一,职业与生命统一,统一就会痴迷,痴迷就会专注,专注就会有意义感,有意义感就不会倦怠,在推心置腹的交流中开放自我,找到自我,这也就是郭小琴老师与马增信老师成为我们学习榜样的力量吧。

当然,恐惧也会成为我们进步的动力,因为“对课堂未知的恐惧”,也因为面子与地位,亦或是所谓的师道尊严,我们试图走出自我局限,听到更多与自我相反的观点,开放了自我,也就促进了自我完善。

由此,真学习,真对话都得以在课堂上发生;班级管理中的需要层次,纪律与自由的边界,师生的有限信任与无限信任,文化在班级的扎根;真教研,真合作,教学共同体的建立都不再是梦想。

现在该是这个样子

“你遇到了一个问题?

我帮你,让我们来一起面对吧”

啃读《教学勇气》与帕尔默对话

苏天平

“谁是教学中的自我?这是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今天郝老师带我们围绕问题共读了《教学勇气》前两章,共同漫步教师心灵。

直面教学困境:帕尔默在导言中讲到了教学困境的三大原因:

第一,对广泛而复杂的学科,认识不全,对教学方式方法的过渡追问,我们会在“教什么?怎样教?为何教?”上面投入过多,从而把知识客观化,丢失了心灵,将生命与知识分离。

第二,我们会把清晰而全面地认识学生作为精进教育的技术手段。将教学单纯的降低到方法的层面,一旦学生出现问题,就开始埋怨学生,把学生与自我割离,造成教师与学生的分离。

第三,是最为根本也是最被忽视的----教师自我的分离。我们如何为人,也就如何教学,教师会把自我的内在状态投射到学生、学科以及我们三者之间相处的方式上。如果我们不认识自己,忽视情感的力量,就失去了心灵,我们就会过分注重方法,技巧,无法全心投入教学,教师教学的意义感则会消退,教师工作将变得机械而无趣。

激发内在力量: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好的教学应该来源于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认同自我的任何优缺点,形成和谐统一的自我,在浑然一体的自我中,人生中每条重要的“纱线”都受到重视并相互交织,用它们编织出将学生、学科和自我安放得错落有致的织品。这种向内整合一致的自我,才能向外建立优质教学所要依赖的各种联系。也就是教师教学中的自我,来源于教师的心灵,来源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有了这样的自我意识,我们才能够在教学中将知识与生命打通,将教师与学生、他人打通,将教师与自我打通,教学也就拥有了生命的意义,拥有了抵达自由的核心稳定性。这份核心稳定性是自信的源泉,教师将带着这份自信向内追求和善的心灵,向外追求和睦的关系,形成和谐统一的自我,最终走向优质教学。

教师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当教师丢失心灵时该怎么办?

与导师相遇:当我们失去心灵,我们将会遭受痛苦与冲突,我们怎么样才能走向内心的和谐,唤醒我们的导师?我们要结合自己的本能、本性和天赋来追求自我的教学,唤醒我们的导师相遇,当遇到导师,我们要用信任、尊重和努力促使自己得到导师不同凡响的指导,当遇不见导师,我们要成为自己的导师,从而联结进一步成长的资源,不断拔节,走出困境。

与学科共生:选中我们的学科相遇,当我们在学科中沉醉后,学科也选中了我们,我们会在自我与学科之间相互驯养,当我们发掘出学科内在的意义时,我们自己的生命得以涌现,学科也就融入教师与学生的生命中。

与内心对话:心中的教师发出的呼声不是召唤良心的呼声,而是召唤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的呼声,它要告知的不是我们应该如何,而是什么会与我们情投意合。如果我们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人生中鲜活的核心智慧,即学生的心中教师互相联系,学生就绝不会“吸收”这些内容。唯有当我们能够与自己的心中教师对话时,我们才能与学生的心中教师对话。

与恐惧面对:在剖析恐惧的章节中我们理解到,作者所说的恐惧分为现实的恐惧和自我制造的恐惧,恐惧无好坏之分,我们要辩证的来看,打开心窍还是关闭心窍决定恐惧是否有价值,我们应该勇敢的面对恐惧,将恐惧转化成向上生长的力量。

教学勇气就是教师在面对强人所难的苛求时仍然能尽心尽力地坚持教学的勇气,凭着这股勇气,教师、学生、学科才可能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之中。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线上直播观看链接。)

相关推荐

活动预热,彰显卓越品质 | 郑州深度共读营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