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郝平彩:为了你,我愿意用全部的生命来热爱 | 职业生涯叙事

郝平彩 新网师 2024-01-09


欢迎扫码关注新网师视频号↓↓↓


作者 | 郝平彩

审核 | 李勇 刘悦

编辑 | 张明坤

               

郝平彩,女,1974年出生,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在一所村小任教。喜欢读书,平时也写一些教学随笔。在教学中,倡导学生多读书,开展师生共读活动。这几年尝试进行了班级晨诵,和学生们进行了“古诗接龙”,现代诗的诵读等活动,效果不错。座右铭是:只要上路了,总会遇到隆重的庆典。

潜意识如果没有成为意识,它就会引导你的人生而成为你的命运。

                                                         ——荣格

转眼间参加工作已经28年了,也是快奔五的人了。回顾这多半生,尤其是职业生涯,喜忧参半。虽然职称也评上了,在周围的圈子里也算是重量级的人物,但细细数来,总是遗憾多于收获,困惑多于明了。“职业上的幸福才是真幸福”,我认同这句话,也认同我在做的教育。但它屡屡给我以不同的感受,让我品尝了百味人生。我想用“迷茫期”“求索期”“上路”来总结和记录我的教育生涯。


迷茫期:想说爱你不容易


读,吃饭读,晚上点着灯也读,把自己身边能搜集的书都读了,以致于把眼睛也看近视了。因为读书多,理解力强成绩优秀,考入了县中。在县中,接触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读了许多青春小说,还伴随着躁动的青春和嬉闹。直到毕业,我才清醒过来,有点荒废学业了。还好,考上了师范学校。

1993年中师毕业,分配到了村小工作,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动地方。农村的局限和狭小,影响了我的多半生。但一个热血的理想并没有因为这种局限而改变。

刚到学校上班,我热情似火,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上班第三年我歇产假,产假还没有到时间,我歇不下去了,去上班了。进入教室,学生一片欢呼,一个男生大喊着,老师,你可来了,你都走了113天了!我很惊讶,他竟然还数着日子。

2000年,不知论文是何物的我,对校长开会时说的一个通知很感兴趣,就试着写了起来。手边资料有限,我把能找到的书翻了又翻,知道了论文的大致格式。我偷偷地躲到办公室里写啊写,很顺利地交到了教育局,竟然被评为了市级教科研论文一等奖,这真是意外之喜。

对于考试成绩,我这个学霸级的人物从来不放到心上。刚开始带班时,一次校区抽测考试。一班的班主任找我说,学生人数不怎么合适,让我班多去一个人吧。我满口答应,根本就没有想考试成绩会和老师的利益有关,只想着这是学生锻炼的一个机会。结果可想而知,人数和平均分有直接关系。结果奖金也是落入了一班手里。和我搭班的老师一个劲地抱怨我,就不该多去学生。这让我很是懊丧。也是第一次知道了,教育并不仅仅是教书育人,里面还有许多的小伎俩。

最惨的一次是2003年,那时我们那里的私立学校刚刚兴起。家长们对私立学校充满了好奇与向往,纷纷让孩子转学去私立学校。我带的一个班,就走了好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即使拼命地做家长的工作,还是挽留不住。正好三年级要参加县里的统测考试,我说话耿直,校长也不怎么照顾我这个班,一直也没有给三年级再添老师,我一个人担任全部学科。我也挺生气,考试全员参加,也不想搞什么小动作。结果可想而知:有三科成绩全县倒数二十。那个寒假我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当时我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几乎想自杀。我堂堂一个正规院校毕业的师范生,竟然连普通老师都比不过,这让我情何以堪?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失败的原因。也是那个时候的煎熬,让我看淡了许多荣誉之争。也使我不断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仅凭一腔热情行不行,我该往哪里走?


求索期: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尤其不能释怀的是,每当我带着学生在书本间穿行,阅读、写作、讲故事,尽情享受文字带来的愉悦的时候,考试成绩就陡然下降,连平时我根本瞧不上眼的老师带的班都不如。每到此刻,校长也找我谈话,让我少搞素质教育,让学生多刷题。我是一个比较倔的人,这一类的话我根本听不进去,但现实时不时地打脸,我像是患上了考试综合症,每次到了公布成绩的时候,我都几天不能安静。我不断地质疑自己:对教育投入如此多的时间,教学成绩不能遥遥领先,我的专业性有问题吗?

我利用一切机会,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希望能从教育方法上进行突破。我最先安装上电脑,开始上网学习。我把找寻到的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形式上地模仿,学生累,我后续也没有动力了,尝试多种方法后,我发现,无论什么样的方法,都不如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提成绩快,大量操作练习,效果很快就出来了。但这样做又非我所愿,因此又常常很矛盾、很自责,觉得自己破坏了语文之美,不是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

学校进行教研活动,校长们经常讲的是少讲多练、多刷题。我对此言论嗤之以鼻,但我的教学成绩起起伏伏的,没有说服力,即使心里不赞同,嘴上也说不出什么。我没有杠杠的证据呀。魏智渊老师讲,我们现在的教育没有专业性,像医生、律师等等行业,都具有极高的专业性,且年岁越长,越受追捧,教育则恰恰相反。每每此刻,我暗暗问自己:教育的专业性在哪里?何以让我用专业性来引领教学,以学生的成绩证明专业是一切胜利的保证?

也许受过教育,人就变的较真了,跌跌撞撞的我还是不服输,不想一头栽进应试教育里,还是想着改变教育路线。我这些年大致走的是这样的路线:

1.提倡学生多读书,开展班级共读。

2.坚持写日记。

3.学习单元推进,小组合作。

4.班级事务人人有责。

坚持的这些东西,让我的每届学生综合能力都比其他班优秀,但教学成绩并没有特别得高出一大截,现在想想,我所努力在这些应该是给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浪漫期。

这么多年基本上是凭借着对教育的热情在教学,专业性谈不上。自己跌跌撞撞,既不服输,又找不到根本的解决之策。课堂多数是激情加空话,简直就是对时间的浪费。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得不到有效地锻炼,死板记忆背诵。教学管理也是情绪化的,高兴一个样,不高兴就高压政策。回首过往,整个教学经历中没有几条可以值得总结和借鉴的经验,没有一个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对教育的喜悦之情。

《教师阅读地图》上说:经历浪漫时期之后,如果发展顺利,或者因为某种契机(危机、遭遇、外在压力等),教师会步入专业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即精确时期。步入精确时期以后,他可能需要进一步理解任何一个活生生的儿童究竟意味着什么。例如他可能涉猎儿童发展阶段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格式塔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等),并反复演练,力图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解和解决儿童问题的方法。如果他同时是一位语文教师,他也将不再只凭借着自己对于教学的热爱或者文学青年的背景去教授自己的学科,而是要系统地阅读学科课程理论和学科教学理论,从王荣生等专家那里去汲取营养,更好的理解自己的学科以及教学。总之,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要努力进行精确的理解与把握。

因此专业发展,是一个辛苦的修炼过程。渴望专业发展的教师,必须穿越许多理论,才能够最终清晰而深刻地把握教育,理解自己的学科。

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意,使我不断地向外寻求新信息,接受新理念,努力改变自己。我读“镇西茶馆”的文章,读魏智渊老师、干国祥老师的文章,知道了有这么一群在新教育里摸爬滚打的人,从“镇西茶馆”知道了新网师招生的信息,我被“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句子打动,我要参加。于是,认真的写了自己的阅读史,提交,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收到录取通知的时候,我激动异常,仿佛又重新回到求学的校园了。

在网师,我最想解决的是教学上的问题。我选的第一门课就是刘广文老师主讲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后来又选了孙静老师主讲的《语文研课》,渐渐的,思路由混沌一片到逐渐清晰起来,弥补和发展自己短板的路径也清晰起来。

一个习惯的更改不是容易的事情,刚开始学习一直希望老师能讲一些方法和窍门,然后我拿来用。前两门学习成绩一直是合格状态,学到最后,我几乎是在挖空心思地做作业,后来几乎想放弃。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曲折的学习之路使我明白,如果没有原理做支撑,做事情就会很死板,一套方法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而不能应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原理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逻辑。于是,我调整了学习思路,从教育原理类方面突破。后来就选修郝晓东院长讲授的《静悄悄的革命》和《人是如何学习的》,我的眼前豁然开朗。

我尝试着用学到的方法来处理工作。备课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应该怎么去上这一课;阅读如何分阶段去实施,为学生的浪漫期助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我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行为习惯有了清晰的认识,我会巧妙地释放学生的不良情绪,并且帮助家长协调和孩子之间的矛盾。疫情期间,我主动去做心理热线援助志愿者。因为对事情的洞察力越来越强,我的脾气明显的越来越平和,同事们也喜欢和我聊天,说和我在一起,心情特别好,一些事情也能有一个理性的看法。


上路:一切才刚刚开始


专业发展离不开环境影响,离不开高人的带领。这是我近日来多次听到的话。在网师两年了,由一开始的热情高涨到现在的冷静或者说是不断质疑,我知道,这是在接受新认知过程中正常的一个排他现象。我多年的认知怎肯轻易退出呢,情绪上出现反复,质疑这是正常的现象。现在的状态是我知道我不知道,对于教育,仅凭一腔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有教育的专业性。

就拿我在网师参加的活动来说吧。我是一个诗词爱好者,但水平仅仅停留在欣赏的水平上,虽然也参加了网师的晨诵团队,但水平一直是较低的一个状态。于宁老师和徐明旭老师的批评帮助,让我的赏析水平显著提高了。说到批评,一般是不愉快的事情,但在网师,批评往往是助人上进的,我倒是希望多得到批评。诗歌赏析,我惊诧于干国祥老师的解读。一首诗在他的笔下,精髓毕现,语言是那样的优美,诗歌导读的文字简直就是流动的歌。如果诗歌能说话,必视甘老师为知己,干老师仿佛就是为诗歌而生的。

“谁不曾痛得死去活来,谁就还没有资格领会最伟大的诗歌与哲学——虽然痛苦是被迫的,但它总也潜藏着奖励。要不要,随你。”这是干老师在“农历的天空下”教师联盟微信群里的一段话,这也正是我现在正在经历的感受。

这个假期很忙碌。书要读,魏老师的讲座要听,共读要参加,还有网师的晨诵要写稿。现在还参加了“农历的天空下”晨诵。事情很多,都很重要。有时一天要同时完成两件事情。就拿写“农历的天空下”晨诵稿子来说,一入群的时候,就被陈美丽老师告知,写梅花课程的稿子,还要录音频。我先写稿子,稿子由诗歌、晨诵导读和我读此诗三部分组成。我手里没有晨诵课的书。网购,因为是疫区,根本就发不了货。我踌躇半天,还是给陈美丽老师说了一下我的特殊情况,希望能有老师给我拍一张晨诵课导读的照片,我再编辑成文字。陈老师很快地把《山园小梅》的晨诵导读发了过来。一股暖流在我心里流淌,这是尺码相同的人才会有的帮助啊。

我反复读,酝酿,写好了“我读此诗”的部分。检查了一下没有什么纰漏了,就发到了群里。然后我又准备新网师晨诵团队的任务——杜甫诗歌解读。

诗歌选哪首呢?我百度,看书,选来选去,最后确定了《旅夜书怀》。这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我的腰又痛起来,赶紧走一走,活动一下。然后继续构思,梳理。大致的写了一下框架,做好这些已经是晚上11点了。

第二天早上,我打开手机,看到陈老师发过来的信息,她先是肯定了我写得不错,又发给我一篇干老师解读这首诗的一篇文章。让我读一读,感受一下。我把这篇文章反复的读了好几篇,我惊诧,文字怎么到了干老师哪里就如此细腻动人呢?同样的梅,他的笔下怎么就这么美,有神韵?深深的浸润到文字里,花背后的那个诗人心也能触碰的到了。我赶紧起床,重新的修改了我提交的文稿,很快,陈老师回复,写得有灵气。受到表扬,心里美滋滋的。谁说成人不需要肯定?

我开始准备录音频。先是向新网师晨诵团队的朱婷老师请教如何录音频。她告诉我用荔枝APP录。我下载了软件,选音乐,尝试录。哪件事也不是好做的。单单是选音乐这一件事,我就查找了好久,试着录了一下,马马虎虎的还可以。我的音质不太好,也没对自己抱多大信心。我硬着头皮,录了一遍又一遍,不是声调错了,就是停顿不对,或者音乐停了。手忙脚乱的,整整的录了一天。到最后,我的心情烦躁极了,听来听去,声音都是老样子。清脆悦耳富有韵律的声音天生就是我的恶魔!我有些要发狂了。哎,就这样吧,挑了一个还算可以的发到了群里交差。

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出去走一走,放松一下。一会儿,陈老师发来信息,说我的声音很有特色,但需要再完美一些。我的头都要炸了。我回复:我都录一天了,我的音质实在是不行,请找一个音质好的老师来录吧,不要因为我的声音而影响了课的效果。陈老师不同意,说如果找人,需要重新写稿子,因为这是自己的感受。又连发几条信息鼓励我,让我放松一下,明天再录。接着又有老师也发信息来鼓励我。我走了一公里,心里的懊丧渐渐也消失了。做这件事不是在挑战自己吗?况且又有这么多人在帮我,我不能放弃。

晚上,我调整好状态,调整了语速重新录起来。这次很投入,进入了诗歌的境界。再听录的效果,果然不一样了。心情一下子高涨起来。这么好的心情,赶紧改昨天写的稿子。

第二天一起床,我接着录。最后把新录的发给了陈老师,我做好准备了,如果通不过,就接着录。让人高兴的是,通过了。陈老师发了一条信息“看似轻松的美好背后,实则都是努力的付出。感谢每一个朗读者”。

像这样的经历,在新网师的晨诵团队里,也是如此。于宁老师也是不厌其烦的一次次的指导诗歌的赏析。跟对了团队,找到了发展的共同体,幸福,就酝酿在一次次的努力超越中。

在牛人的带领下,必定也会不一般。干国祥、魏智渊、李镇西、郝晓东老师等都是教育界的牛人,跟随他们走,必是教育界最光明的出路。而我,也最终知道了,教育是发展人,而不仅仅是应试的成绩。不能用自己的好(对学生的无怨无悔)来弥补专业的不足。要真正的用专业的眼光和手段来改变自己的和孩子们。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现在能懂得教育发展的真谛,也不算晚。现在的选择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的一次选择。因为我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了。

已上路,未来可期!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