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心鉴明月,幸得明月照我还 | 新网师2021年度生命叙事
可以这样说,从2021年8月份成为新网师学员的那时起,我才可以称得上一名真正的教师。
我是一个理性的人,也是一个学理科的人,我没有细腻的情感,没有华丽的辞藻,而且疏于表达,写作能力极差,总是有话说不出,想表达嘴里没有词。
我知道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不够,却不知道看哪本书可以帮助自己,即使买了几本书,但因为自己意志不够坚定,或者说自学能力较差,很多书都读不下去,即使勉强看了一点书,却也不知道该怎样指导自己的实际教育工作,这令我既空虚焦虑又无力改变现状。
我的内心一直在追问:我要怎样当老师,我要做怎样的老师?我渴望得到答案,渴望得到帮助。
我又是一个非理性的人。因为我的角色是先做了10年“孩子的家长”后再成为了一名“教师”,我给自己的定位一直是“一名代表着家长的教师”。
所以,在跟同事们讨论家长和学生的话题时,我总忍不住替家长和孩子们“发声”,然后同事们就调侃我:“别忘了,你现在可是个老师,哈哈哈!”但我在心里说:可我首先是一名家长啊!
我总觉得国家赋予我们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况且还会经常给予我们免费的专业培训,帮助我们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目的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多更好地服务家长和学生吗?
我不以自己是专业的教育者为荣,因为每一份职业都值得被尊重,我却以自己不能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成就更好的生命状态为忧,因为我们学校是一所乡村完全小学,家长们的家庭教育水平不容乐观,怎样不辜负家长的托付和孩子们金子般的童年,是我心里最重的负担。
因为我的教龄不长,还是个新手老师,在加入新网师前,我也很努力地学习教育教学本领,我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向学校领导请教,向身边的朋友和同行取经,但每个人的经验是零散的,而且不具有复制性。因为我所在的学校规模小,教研能力有限,没有有效的教学模式,成了令我最头疼的问题。这么多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我的专业成长问题。
2021年7月初,正值暑假来临,本就打算在假期多学习充电,正好看到一个群里发布的山东省“阅贤思齐、读教相长”的共读活动,我迫不及待地报了名,选了一本储朝晖老师的《回归常识做教育》进行学习。
从7月12日至8月20日我每天坚持阅读打卡和讨论,认真阅读这本书中关于教育常识的思考,令我对我国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最终我获得得了山东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颁布的电子版“成绩优秀”的荣誉证书,我把它打印了出来,放在办公室的抽屉里,以此来鼓励自己坚持读书。
2021年7月11日,我们校长在学校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是新网师公众号的招生简章。此前,我从未听说过“新网师”,我点开公众号浏览了一遍简章,顿时被“尺码相同的人”这个美好的词语所深深吸引。这不正是我心心念念的理想的教育吗?这不正是能帮助我解开职业困惑的重要他人吗?
我当时激动极了,立刻就下了决心,一定要加入新网师!我先关注了“新网师公众号”,初步了解了一下,我被老师们线上和线下的读书活动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也是一线老师,工作也很忙碌,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地读书和学习呢?我知道,答案就在“新网师”中,我必须加入他们,才能找到答案。
我看到申请加入“新网师”并不难,只需写3000字申请即可,第二天,正好是我到学校值班的日子,我打算利用这一天的时间把加入新网师的申请书写好交上去。打开电脑,准备写的时候,才发现由于好久不写文字,脑袋里竟然空空如也,每敲几个字都像挤牙膏一样困难,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写到3000字啊?
我的职业生涯史很简单,前15年在工厂上班,现在又做了4年乡村教师。我的阅读史也不丰富,走出师专校门后,只是在参加自学考试的压力下才认真读过书,在拿到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后,就没有认真读过书了。
当了老师后,也下过决心学习专业书籍,因为我的梦想是做一名真正学生和家长需要的老师。可是,新买的书总是翻上几页就被束之高阁了,有的是因为专业性太强读不下去,有的是因为跟自己的教学实际相去甚远,更重要的是自己不够坚持。
一上午过去了,我也没有写出多少字来,我不得不从百度上搜索,但很少有关于职业生涯史和阅读史这样的文章,即使有,也不适合本人。眼看就要下班了,我抱着侥幸心理从百度上摘抄了一些文字来凑字数,就这样,东拼西凑,终于凑出了三千字。但是,我自己读来都索然无味,只是当时我没有更大的能力了。回到家后,我又稍微做了一点修改,至少不能有错别字,然后我按照要求把申请书交上了。
因为申请书通过与否的通知要通过QQ邮箱发送,我在手机上下载了QQ邮箱,方便随时查看有没有邮件发来。7月13日下午,刘天庆老师给我发来一封邮件,内容是我的申请书没有被通过,原因是我将申请写成了论文而不是职业生涯史或阅读史,并且告诉我职业生涯史和阅读史应该怎样写,并鼓励我修改申请,再次发给他,他会再次给我审核。
对于这个结果,我有心理准备,我也觉得自己写的不好,刘老师这样说已经很委婉了,我觉得很对不起刘老师的劳动。于是,我把从网上摘抄的语句都删除掉,开始认真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和阅读史,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把自己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期许毫无保留地写出来。
突然发现,这是自己第一次回看自己的人生轨迹。之前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平平无奇,没有反思的价值,更没有写出来的勇气,这一次,我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过去,虽然没有傲人的成绩,但有真心的付出;虽然没有别人的喝彩,但有内心的笃定;虽然一直在寻找,但心中一直有美好的样子。
虽然书读的不多,但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理论已经深深根植在脑海里,陶行知、陈鹤琴、魏书生、李镇西等这些中国的人民教育家的教育情怀也深深烙在我的心里,我把对教育的一份赤诚之心写出来,把对自己的教育水平的困惑坦诚地写下来,这一次,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敲,终于写出了五千字的入学申请书。
我把修改好的申请书发给了刘老师,我想,又得麻烦刘老师看一遍了,他这几天要审查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的多少申请书啊!真不该给他添麻烦,应该一次就写好的,我一边自责,一边等待刘老师的回复。
7月15日,我再次打开邮箱,看到了刘老师的回信,当看到审核通过时,我真是太开心了,我想得到帮助和认可的心终于有了归宿。扫码进入新网师微信群,标志着我真正成为一名新网师人。
从那天起,我开始认识郝晓东老师,他每天的“早安新网师”分享,总能用寥寥数语却直达心底,说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他像指路明灯,站在我们不远的高处,向我们招手,鼓舞我们前行。
我作为暑假新学员进入新网师算比较早的,因为要到半个多月后报名才结束,然后才是选课和培训活动。在开课之前,郝老师和教务处郭丽丽老师建议我们阅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年度主报告》、魏智渊老师的《教师阅读地图》、郝晓东老师的《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等书籍,我第一时间从淘宝网上买来看。
因为暑假里有的是时间,而且两个孩子都要学习,所以我以从未有过的积极状态去读书,一边读一边标注,也一边在小程序中打卡心得体会。每天一杯茶、一本书坐在窗前读书,突然发现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状态。
原来,成年人也需要仪式感,每天的打卡和共同体生活就是我们读书的仪式感,它让个人的读书活动可以被看见和被评价,读书不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这种读书方式让我们欲罢不能,唯恐落人之后。
8月15日至20日是选课的日子,按照群里的讨论和榜样学员的建议,最好选择一门课程比较方便深入学习,但是,因为暑假里的读书非常顺利,我对开学后的困难估计不足,当然也是想着快点进步,于是我选了《积极心理学》和《教育写作》两门课程。趁着开学之前,我抓紧时间购买相关书籍,然后尽量早一点完成作业,这样可以在新学期开学时多关注班里的事务。
我没有申请点评员的工作,因为有两个孩子要照顾,而且我是个新手教师,有很多工作不能应付自如,常常要晚上回家后加班,当然,自己缺乏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最重要的,所以,特别佩服和感恩新网师义工们对我们共同体所有教师一视同仁地付出,你们就像天使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路。
教育写作课程是李镇西老师亲自授课,通过阅读《爱心与教育》,我看到了李老师的教育家情怀,通过李老师与学生们的真实的生命故事,我懂得了为什么教师职业是奉献的、光荣的。
李老师在课前录制好小视频,每个月15号左右跟我们见面,如果不是看到李老师本人,我会认为李老师是“神”一般地存在,李老师的“教育神话”只能存在于书本中。但是,当李老师的音容笑貌出现在屏幕上时,让我真实地感到,教育就是你我,通过你我的努力也会成就更好的教育故事。
李老师提醒我们要做到“四个不停”: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实践。李老师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要不停地前行。朱永新老师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可见读书对人的成功起着最重要的引领作用。
每个月我都尽量早一点完成作业,本来也想多完成几次打卡,但还是因为读书不够,实践不够,导致反思不够,所以数量不多,但令自己满意的是大部分都被选为“精华”,也特别感谢点评老师的鼓励。我写的文章大部分是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后来学习了吴正宪老师和华应龙老师的数学课后,写了两篇教学实录,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积极心理学》课程是陶新华老师亲自授课,每两周一次,都是在周五晚上。我喜欢这个时间的学习,因为周五晚上工作压力相对比较小,后面两天的休息时间可以用来做作业。我的第一次作业得了90分,我特别高兴,因为我的心理学基础还是比较好的,所以学起这门课来比较轻松,然后与自己的教学实际联系起来,有无尽的素材可以用。
但是,后面几次成绩却一路下滑,到了第五次作业,我得了84分,我很内疚,我觉得自己不能光想着完成作业,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才行。于是,之后的学习作业布置过后,我不再着急交作业,而是经过回看陶老师的授课视频和课件,先给作业打好草稿,然后再慎重选择内容填充。这样,到了第七次作业我终于得了92分的高分,也让我体会到一份辛苦一份收获的真谛。
积极心理学真是一门令人精神振奋和治愈身心的课程。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抑郁气质的人,这种气质对于自己的家庭和教育事业都有不好的影响。
学习这门课时,陶老师每节课都给我们穿插几个心理学小测试,开始,我很不理解在宝贵的课上为什么要做这些看似“没用”的测试。听过几节课后,我发现我开始变得期待做小测试了,也许是大家的测试结果感染了我,也许是陶老师“润物细无声”的积极暗示治愈了我,与其说我在学习积极心理学,不如说我用积极心理学治愈了自己。
陶老师教给我的是,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激励和暗示,而不仅仅是纠错,定义教育是“长善救失”更为准确。“新教育”认为,中国教育有弊端,怒目金刚似的教育虽痛快却无济于事。我觉得,运用积极心理学去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展优势,弱化劣势,让他们的生命成长更加丰盈幸福,应该成为教育的本质要求。
新网师教育提倡“三专成长模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我才真正理解其专业内涵,这“三专”,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但又是最辛苦之路,需要我们极度自律,克服人性的懒惰和虚荣,脚踏实地地付出,与真理为伍,追求精神的富足。
当然,只要我们足够努力,成功会成为额外的奖赏。朱永新老师还开办了一个“成功保险公司”,他说如果谁可以每日写作一千字,坚持10年后还没有成功的话,就可以找他理赔。我当然相信,每日反思一千字,10年至少36万字啊!可以抵得上3本书了,哪能不成功呢?
我们不仅从所选的课程中受益匪浅,学到专业的理论知识,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而且,新教育组织的各种“新教育网络交流大会”“新教育云端论剑”等活动,也让我大开眼界。
特别是教育界的先行者们,给我们做报告,跟我们互动,让我们对教育的改革和方向有了明确的认识。特别是一些名校长把自己学校的好的经验方法跟我们分享,感谢他们无私的付出,感动于他们对新教育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创新。
这个学期加入“新网师”以来,短短几个月,我自己都感觉到了明显的变化和进步。因为懂得了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我对待学生们不再如临大敌,我学着去跟他们“编织生命”,因为师生的生命成长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需要互相成就,互相欣赏。
这个学期,我开始开展各种班级生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亲子日记、记录“三件好事”等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师生拉近了距离,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关注和爱。心理学上说,人只有在安全、归属和尊重等基本需要满足的前提下,才会去实现“学习”这一高层次的需要。
这学期,因为激励措施不够完善,所以有部分学生和家长没有参与进来,下学期我要从学习共同体上下功夫,利用我们“新网师”的模式,带动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来。
至于额外的奖赏,我本人是不太在乎的,因为学习本身就是获得。本学期,我在我们县参加了“班主任班级管理论坛培训活动”,会后要求写教育叙事和开展班会活动。当时,我正好有一篇教育叙事被评为“精华”,于是,我稍作修改就上交了,要是换作以前,还不知道要多头疼写作呢。
开展班会活动内容也正是我苦思良久的,我一直在思考用积极心理学来激励学生的优势品格,用长善救失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所以我很快完成了班会设计和视频录制。当把它们交到教育局后,我有的不是想得奖的激动,而是对自己成长的感动。
前不久,我还以“双减背景下,用积极心理学促进学生生命个性成长”为题提交了一份课题申请,也已经被立项。这虽然都是我“现学现卖”得来的,但却对自己的教育专业成长最为实用。
以前我只知道“尊师重道”,现在我更懂得教师应该是一团火,教育就是用生命去点燃生命。成长的捷径就是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下学期我准备“深耕”一门课程,学会“啃读”,还要更多地进行专业写作。在“新网师”学习,不是以拿文凭和尽快毕业为目的,学习即是过程也是目的本身,感谢“新网师”的不弃,我会拼劲全力追随!
作者:李春,新网师学员号:212061,教龄4年多的乡村小学数学教师。
编辑:杨茜
审核:刘悦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