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娇艳:跨过千重浪 | 新网师2022年度十佳生命叙事

新网师 2024-01-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垦读者 Author 方娇艳

「新网师2023春季招生开始,1月30日截止,点击“招生”不再错过。」


十六。在全家抗原转阴后的第一天,婆婆在厨房里张罗着热腾腾的早餐,先生带着小宝宝还在酣睡,而我则坐在阳台上,沐浴着冬日久违的温暖晨光。

自从上海全面放开,新冠感染的高峰期已经悄然逼近,“阳过”的人越来越多,药店的货架重新填满,“阳康”的人,也逐渐在上班的高峰期的高架上排起了长队,早餐店门口挤满了争相购买煎包的食客,附近的图书馆也挂出了“恢复开放”的告示。一切都好像预示着,2023年,生活即将恢复风平浪静。而2022年就像一片危机四伏、风起云涌的大海。回顾这一段航程,生命在触礁、启航、破浪、扬帆中几经周折,险象环生。然而,航向没有改变,彼岸也终究遇见。2022年,浪遏飞舟,我握紧了方向盘,跨过一重重巨浪,带着自己的信念,终于抵达。

01

certainty in uncertain life

触礁:不确定的生活里的确定性

我们死亡不是因为生病,而是因为我们活着。
——蒙田
2022年3月,上海的疫情突然呈现出扩大化趋势。6日开始,我所在的楼栋开始实施封控管理。除了中间外出过一天,连续封控在家93天。
4月9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确认病例1006例,无症状感染者23937例,再创新高。彼时的上海,已经成为了全国的风暴中心。 
那一段日子,每日的优先次序,变成了核酸—抢菜—关注上海发布的实时数据。自封控开始,核酸检测成了家常便饭,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让步。有时深夜核酸,清晨抗原成了标配。如此大费周章,是为了快速筛查出高危人员,并达到精准隔离,尽快实现动态清零。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一轮又一轮的核酸中,不少人由于排队间隔不足引发感染,或者轻视防护,导致疫情快速扩散……对于我来说,核酸的麻烦可以忍耐,但更可怕的是,日复一日的核酸,解封却遥遥无期。一面害怕自己感染,同时又如困兽般封印在家。那种绵绵无绝期的困守,令身心无所适从。自由从未显得如此奢侈。而生存反倒成了头等大事。封控最后一晚,我和先生奔向附近超市采购,蔬菜已经扫空,货架被搬空,结帐处挤满了山丘般的购物车。有一位小伙子一口气搬运了三箱方便面,回来时,我们都笑了。后来,物资慢慢消耗完了,还没有解封的消息,我们才真正恐慌起来。在微信中加了无数个各样物资的团购群,接下来的日常,便是在核酸之外,定好闹钟,见缝插针地选物资、跟团、接龙,盼着物资尽快到楼栋。叮咚、美团从来没抢上过,小区团购群倒是撞上过几次好运,总算还能度日。随后,终于等到了政府免费发放的物资,一共三次,分别有蔬菜、罐头、猪肉、速冻食品、日用品。感动之余,又不得不叹息物资的捉襟见肘,毕竟对于一家五口,这无疑是杯水车薪。给呦呦煮面条时,不小心掉出了几根在灶台上,咬咬牙,又捡起来冲洗,竟还是舍不得丢弃;午餐剩下的蔬菜,留到晚餐,就可以节省一些菜;甚至小区里还有的人家,在吃过期的面粉……谁曾预料到,一场反扑的疫情,让上海的体面被生存的恐慌撕得粉碎。然而,困守在家,除了核酸、抢菜,我们的生命如何安放?面对不确定的生活,我们能够把握什么?作为一名教师,我如何引领极光班的孩子们?孩子们从最初对网课的期待到新鲜,渐渐地开始厌倦,怀念学校,极度渴望着重返校园。在网课之余,一种疫情之下的虚无和生命的无意义感悄无声息地爬进了孩子们的作业、备忘录里。作业显然没有以往那样细致了,多了应付和潦草;课堂上少了目光如炬,而是散漫无神。我知道,在疫情阴影的笼罩之下,处于风暴之中的孩子们,很难专注于学业。即使三令五申,也过于苍白无力。当生存需求受到威胁时,有几人能安心学习?但不能让孩子的生命随波逐流。极光之绚烂,在其于暗夜中依旧夺目璀璨。在网课中,极光班的孩子们,也当紧握自己生命的方向盘。如何让云端汇聚的40个人,依然紧紧围绕在一起?第二周起,我们在早上第一节课前增加了10分钟晨会,让孩子们得以在线上互动。每日晨会由班委轮班主持,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分享,让我们大开眼界、享用精神大餐的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云上班会课,我们和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家长现场连线,了解疫情消息和防疫进展,我们也一起聆听学霸同学的网课学习经验,对标自己,成为更好的极光学子。为了让学习基础弱的孩子能够养成读英语的习惯,我们还成立了极光晨读联盟,由10位同学发背诵视频,领读员点评,并评选出每日的晨读之光,激励这些孩子打好基础的同时,增强自信。还有英语课前的点歌、演讲、读报,钉钉班级圈里的作文大赏,同学主持的5分钟的文化小讲堂……也许这些,在疫情的洪流面前还微不足道。也许在疫情的变幻莫测中,这些不值一提,但是带着孩子们,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感,去做那些他们可以把控的事——或者是一次精彩的晨会,一次流利的录音,一份用心倾注的作业,所有这些,却能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看到自己的力量。即使作为老师,在日复一日的核酸、抢菜和等不到头的解封日期面前,在两个孩子的轮番教养中,我也有过恐慌和焦躁。在不确定的生活中,紧紧握住确定的事。对于我而言,这也是我击败虚无、创造意义的最好方式,也是在生命触礁之时,做出的最坚定的选择。而这,在我告别极光班之后,或许也将化为他们在生命遭遇险滩时的一种勇气。

02

a third choice: beyond giving up or restless race

启航:躺平和内卷之外的第三种选择

仅仅是在昨天,我认为自己只是一片碎片,无韵律地在生命的穹苍中颤抖。现在我晓得,我就是那穹苍,一切生命都是在我体内有韵律地移动的碎片。
——纪伯伦《沙与沫》
2021年,在呦呦出生后的半年,我回到了学校。在返校前,我不断地追问自己:回到学校,再接新班,继续模式化的工作吗?在一个平均年龄近40岁的备课组、成绩内卷而专业发展躺平的“教育工厂”里,继续做一枚不被关心是否有专业成长的“螺丝钉”吗?在职业生涯的第7年,在W校工作第4年,经历过3个学校的颠沛流离,还折腾得起吗?但不重新选择,我视之为生命的教育理想和专业尊严,终将会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化劳动中消磨殆尽。这一次,我鼓足了勇气,提出了换单位的申请,几经周折,最终得到了批复。2022年9月,告别这一所承载了太多回忆的民办学校,我全身心投入了X校——这是一所由特级英语教师领衔的刚满3年的公办校。一切都是全新的,一切都蓄势待发。和学校一样全新的,还有一个全新的身份:在承担新的班主任和英语教师角色之外,我还承担了建设六年级备课组团队的使命,和4名新手教师、1名前辈一起接受历练。不是没有过怀疑、否定和恐惧。事实上,我无数次怀疑过自己:没有完整带过一轮,没有领导过团队,没有干练的领袖气质……还有手术后休养的婆婆,和两个幼小的孩子……在惴惴不安中,回想起郝晓东老师时常说的,不是优秀了才承担,而是在承担中逐渐优秀,不是准备好才做,而是做着做着才变好。教务主任沈老师温和而坚定的鼓励还言犹在耳:相信自己,你也可以!那就保持空杯心态,一切从零开始!一面是星宇班组建。经历过7年的锤炼,深知新班组建的凝聚力和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以往所带的班级相比,如今的星宇班似乎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群孩子,但是这并不影响我投入全身心的关注和爱。从第一天确立班训让我们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开始,我在第一天叫出所有人的名字,并且始终陪伴在孩子身边:和孩子们在新生军训时的烈日下暴晒,在校运会赛前培训时一起挥汗如雨,在英语戏剧排练时一起打磨表演,在班会上就班级事件一起热烈地讨论,也在面临封控网课之前,真诚地互诉彼此的不舍……

我和星宇班第一天立下的“班级契约”

我们在一次次班级活动的共同经历和诗歌晨诵、核酸检测的穿越中,逐渐构筑起班级共同体内心的道德金字塔:我不给我们添麻烦、我想为我们做点事、我想为我们带来荣誉和光。几个月前我们还是陌生人,而在此时却成了彼此的家人、亲密的伙伴。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建设,星宇班呈现出整体积极向上,向心力极强的班级氛围,成绩水平也位于同等前列。星宇班,正在成为一支真正的“梦之翼”中队。比班级组建更具挑战的,是备课组团队建设。12个水平各不相同的班级,6个背景不同的伙伴教师,如何相互磨合,快速适应新学校的文化?对于刚入职的新教师,如何站稳全新的课堂?首先,扎进教材,从基本的备课、听课、评课、磨课开始。为了让伙伴之间取长补短,第一个月起,我们打开了彼此的教室大门,互相听评课。一面是借鉴上海空中课堂的设计模式,改造后在课堂上模仿实施;一面是就校本资料,采用独立备课+集体备课双重模式,探索和优化六年级阅读、听说、作文、复习等专题课的课堂模式。作为其中一个小伙伴的导师,我们彼此定期开放课堂,听课笔记写满了整整一本,我们的研讨也在办公室、餐桌和图书馆里随时进行着。其次,融合新课标改革理念和校本教研文化,共同研制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历案。以学历案为抓手,抛弃传统教案以教师为中心的设计模式,转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形成从上位的课标要求、单元整体设计到具体每一课时的学习设计,尝试着把新课标所倡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学评一体化落地实现于每一个家常课中。通过这种研究方式,让新伙伴们以课堂为教学研究的场域,让研究时时发生,日日发生。而为了让新伙伴们尽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业教师,我们还借着学校每年一度的英语文化节活动,通过分工的方式,让每个新伙伴承担了一项赛事,从设计、组织、实施,以完全卷入的方式,全面地盘活她们的思考力和行动力。“爱拼才会ing——英语音标大赛”、“我歌我心——英语歌曲大赛”、“追寻科学先驱的荣光——英语舞台剧大赛”,一项项缤纷吸睛的赛事精彩亮相,英语学习热潮席卷全校。尽管因为疫情和时局的变幻以及经验的局限,我们的备课组团队还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但幸运的是,经过半学期的历练,伙伴们变得更加沉着而自信,伙伴们的亮相课,获得了专家团队的一致好评。更可贵的是,在教学成绩逐步提升的同时,我们也收获着来自于讲台和课堂的幸福感。“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在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帕尔默如是说。尽管面对新组建的星宇班和新备课团队时,依然会遭遇各种问题和挑战,尽管内心的自我怀疑和恐惧依旧挥之不去,但选择了启航,就不再眷恋往日的风平浪静。更何况,这一程,也遇见了波澜壮阔的风景。

03

weaving from aleniated teaching

破浪:打破格式化的、分离的课堂

当你们劳作时,你们是在实现大地最深远梦想的一部分,在那梦想诞生之际,就已经分配给你了,你们劳作不止的时候就是在真实地热爱着生命。你们通过劳作来热爱生命,也就是在亲近生命最内在的奥秘。
——纪伯伦《先知·论劳作》

(一)围着篝火起舞——加入英语研课

2022,加入网师第5年。即便情随事迁,斗转星移,也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也依旧坚守在新网师中。因为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坚定的信念。与以往的学习所不同的是,今年,我怀着忐忑和期待,加入了英语研课。忐忑在于,自知自己的教龄短、资历浅,不知能否经得起高密度和高强度的专业学习的考验?而期待则在于,作为英语专业出身,专业发展势必绕不开本专业学习的精进和打磨。扎入课程,还是从老老实实地啃读、批注开始。以前几乎没有细读过的义务课标、高中课标、《任务型语言教学》,成了每天阅读的案头书。对于我而言,阅读已经不是什么难事,然而,要把课标、专业书籍中的术语,和真实的课堂串联起来,把抽象的概念读通、读活,却着实考验着我的理解力、思考力和行动力。而在英语研课群里,我也深受其他优秀学友的感染,譬如把每次打卡当作论文来书写的唐艳老师;对于课程如琢如磨的陈婷、武彩霞、徐静、高兴娟老师等,让我看到了网师人勇猛精进、围着知识篝火追求真理的求知和钻研精神。因此,每次打卡,我也设法就课标中的某个关键概念,与自己课堂中的实践打通,从而形成立足于课标理念下对一线课堂新的理解。在家人睡去、万籁俱寂的每个清晨或深夜,带着这种啃读式的阅读法,我竟读出了课标的别样滋味来,内心感到充盈的喜悦。我也深深感动于共同体中相互学习、彼此感染的美好。

研课学习导图,每次课都是大餐

但,理解是一回事,实践却是另一回事。更大的考验来自于预习作业和课程实践。什么是单元八要素设计?如何打破教材壁垒,适应陌生教材?怎么理解和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怎样设计一节推翻纯知识中心,而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课?……无数的疑问冲击着我,每一周一次大课,每两周一次小课实践,高密度和高难度的学习和作业,让我感到手足无措,时间总是不够,思考总是不够深入,作业永远都欠缺通透的理解……第4次小课,我接到了唐老师的邀请,鼓起勇气录制了《西游记》阅读课的微课。针对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我大胆地融入了KWL学习模式,同时在设计中,深入挖掘文本中隐含的文化信息——改革开放和中西方英雄的对比,以激发学生获得超越文本和固有观念的学习体验。这虽然是一节没有学生的课堂,却浸透了我在课程学习中所习得的理念和视角。事后这堂微课受到了学友们的肯定,但更大的受益者是我——不知不觉中,我也开始打破原有对阅读课的刻板印象,而真正体会到了语言、思维、文化相互激荡的高峰体验。自此,我完全颠覆了以往阅读课的固有观念,而把每一次阅读课当做历练自身专业水平的试金石。它甚至重构了我对英语课堂的理解。

微型课尝试把《西游记》放在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解读

愚钝如我,但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每一次艰难的穿越之后,都带来了全新的超拔体验。8次大课,14张密密麻麻的思维导图,还有合计数万字的打卡和作业。我终于体会到干国祥老师所说的,课程即人,即我们行走的这段旅程中的全部。在与新网师相伴的这一个春天,我种下了一颗桃核,等待它悄然蔚然成荫、绽放枝头。

(二) 与学生分离——降级的公开课

下半年,一方面,我继续义无反顾地追随王辉霞老师的秋季课程,探索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综合课型:写作课、复习课、讲评课怎么上?预习单怎么用?怎么在课堂和作业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另一方面,在有幸成为新网师英语学术团队一员的同时,相约每周日,共同啃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探索怎样向真正的理解和深度学习进发。我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期待着把理论学习的硕果,迁移到真正的课堂上,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022年10月,幸运女神终于眷顾了我。在学校教研组推荐下,我获得了一次闵行区区级公开课的历练机会。这是我的职业生涯中第一次亲历区级公开课,我视为珍宝。新上任的教研员老师指定的课型是听说课,但设计完全放开让我尝试,于是我锁定了英语研课中最关键的课标理念——英语学习活动观作为本课的核心。带着这个全新的理论视角,我全新解读了这页上了不下5遍的教材文本。搜索前人的备课实录和文献、打印学习英语研课中以往讲义和优秀听说课课例、用研课的单元8要素框架重新梳理整个单元,并且利用逆向设计理念,设定了本课的表现性输出任务……在备课组、教研组、专家前辈以及研课学术团队伙伴的指导和建议下,我前后进行了3次试讲,一遍遍地暴露问题、改正问题。从学习目标的呈现、课堂中的教学评价方式、输出的支架取舍,每一个细枝末节,都成了我日思夜想的内容。终于,正式录课当天,孩子们穿着整齐的正装,笔直地坐在录播室里。可是,由于我事前的“温馨提醒”,课堂上孩子们高度紧张。即便我一次次微笑着鼓励和引导,还是举手者寥寥,上台展示也频频出错,最终整个课堂虽有好转,还是留下了败笔。我心里一沉,搞砸了。一个多月来的心血终付了空。我恨自己无能、恨自己决策失误!我以为还有机会可以弥补,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组长沉吟许久后,沉重地告诉我,这节课降级为校级研讨课了。事实上,在上一次教研员来试听时,已经做了决定……组长的解释,一字一句地撞击在我的心上:可能是教研员不太习惯我的教学风格,可能是我的民办出身还没有向新校文化转化,可能设计上没有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终于没有控制住,在办公室里嚎啕大哭!真正痛心的,不是公开课的失败,而是来自教研员的成见!但痛定思痛,难道我不是在一叶障目、夜郎自大地回避自己课堂的问题吗?再次回顾这堂课,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控制过多从学习目标的呈现、主线问题的提出,听力的预设选项开始,整堂课给听课老师的感受是控制过多。首先,对学生限定过多,无论是听力预测的预设,还是在学生输出时,被严格限制了角色,限制了学生的发挥。其次,学生的生成性太少。没有灵活捕捉学生的生成性回答,当回答打破预设顺序时,及时灵活、动态地调整授课顺序,随着学生的动态生成来组织,而不是固守教案设计。控制过多的背后是什么?是对学生的不信任、是对教师中心主义的执念、是对课堂失控的恐惧这是长期潜藏在我的课堂冰山之下的症结。正是由于不信任,把自己摆在课堂中心,所以教学设计事无巨细,却不敢放手让学生尝试。此时的课堂,我与学生是分离的,学生与知识是分离的。在和组长、前辈们进行深入沟通后,我不再任由情绪淹没自我。毕竟,通过这次磨课亮相,我也获得了校内同仁的肯定。同时,当我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冷静下来。这堂课犹如是一记响亮的巴掌,让我看见了自己一向忽略的问题。从教7年,我以为自己的课堂是师生共振,或以学生为主体的,而事实上,我还是在恐惧下牢牢地控制不放。学生或许零星地体验过主体地位,但根源上,直到这一刻,我才意识到我成了学生与知识这一伟大事物之间的隔阂。但,我还是深深困惑着: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把话语权留给学生并不容易。如何收与放?如何给支架又撤去支架?甚至,如何权衡自己的真实教学水平和别人对我的客观评价之间的平衡?是不是教研员的否定,就是对我能力的全盘否定?……一堂被降级的公开课,成了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弱点和问题。尽管如此,我仍然庆幸,这一次我选择勇敢地承担挑战,从舒适区步入了恐惧区。虽然结果并不如意,但我获得了可贵的顿悟,而这,非得要打破自己、推翻自己、重塑自己方可实现。我仿佛站在生命航船的甲板上,迎浪而行。浪袭浪沉,潮涨潮落,我始终紧紧握住手中的方向盘,破浪前行。穿过风暴,穿越雷电,闯过去,就是晴空万里!

04

set off with courage and  belief

扬帆:带着勇气和信念再度启航

勇气,是生命在艰难时间奋不顾身的相信。相信,是时间赋予生命坚韧恒久的勇气。
——《南方周末》2023新年致辞
2022年结束前的倒数两天,我终于没有幸免,成了“阳过”一员。在躺在床上,发着高烧的迷迷糊糊中,脑子里快速地过了这一年。庆幸的是浇灌了勇气,结出了硕果:继续打理自己的公众号,撰写了39篇文章,包含了以“侵晓之语”之名,每天在朋友圈中发布的90余则复盘反思;在新网师开学典礼上,进行了两次以教师教师专业读写和新网师学习的主题演讲,还在郝老师的邀请下,有幸为“一丹奖”全球教育峰会撰写个人专业成长案例。在年末,我如愿加入了英语名师基地,甚至还破天荒地获评了区优秀嘉奖,我所组建的星宇班也被授予优秀班集体称号。信念,也凝成了坚持的勇气阅读了13本书,收听魏老师近60场共读和讲座,也解锁了得到和喜马拉雅的听书若干。和笑笑坚持了三个百天读书计划,开启了笑笑小剧场和故事会,培育了一个爱阅读、爱表达的小书虫,连小宝宝,也学会了翻书和自言自语。
而每当回望时,我绝不后悔启航的选择,也知道,那些暗礁、险滩、巨浪还在,甚至还可能出现后生命未来的航程中,但正如独臂女孩Bethany面对着大海上一波波汹涌而来的巨浪时所说的,“生活很像冲浪,当你被困在冲击区,你需要立刻爬起来,因为说不定下个浪就是绝好的机会。如果你有信念,一切皆有可能。”跨过千重浪,等待下一个扬帆启航的时机。生命中的无穷可能,就在浪里。

作者简介




方娇艳,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初中英语教师,从教7年,就职于上海市七宝中学附属鑫都实验中学,新网师英语学术团队成员。论文、课题曾多次获取上海市、区级一、二等奖,《班主任之友》年度优秀作者。

连续三年蝉联新网师年度十佳生命叙事。


重磅 | 新网师2022年度生命叙事评选隆重揭晓

新网师年度生命叙事 | 合辑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
作者:方娇艳
编辑:武华云审核:刘玉军  黄鸿志

新网师成立于2009年,全称为“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原名“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是新教育实验旗下的教师培训机构,是面向全国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在线专业学习共同体。

“新网师”秉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实验理念,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愿景,以汇聚“真正热爱教育、真正热爱学习、真正热爱生命”的尺码相同者为感召,遵循教师成长规律,践行教师专业成长理论,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三专”模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