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盘点2022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为工美发展所作提案!
最近几天,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文艺界、传统工艺界代表委员为传统工艺和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各自的方案和建言,引发了全网热议。2022工美发展会有哪些际遇?快来看看吧!
长按二维码查看代表委员提案的详细内容
以美培根铸魂,加强全民美育
美育作为旨在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各种能力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教育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让美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内在涵养,以德铸美,以美铸品,就必须加强全民美育。因此,要做到如下几点:
① 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确立根本工作目标。
② 完善全民艺术素质教育。
③ 资源融合发展,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方式和新渠道来创造美、传播美。
④ 加强理论研究,推进与美育相关的制度建设。
以文艺赋能社会发展
如何传承、保护与发扬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让民艺之美更好地涵养人们的生活、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是重要的时代课题。就此,潘鲁生委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 振兴民族地区传统工艺,发展特色产业
② 建设乡村道德高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③ 普及民间文艺作品,促进文化传承传播
加强非遗的线下宣传,提升体验感 ① 各地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可以广泛开展非遗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课堂活动② 将非遗场所设施建设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中,推进乡镇历史文化展室、社区村情民俗展示室建设,让群众在开展文化活动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③ 在中小学及学前教育中开设非遗课程,向中小学生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瑰宝,真正做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入脑入心。
厚植非遗人才,点亮乡村振兴 希望各地从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非遗项目的建设,将其纳入职业院校的学科体系建设中,不断强化完善教学软、硬件环境,真正改变过去非遗项目单一脆弱的传承模式。此外,要重点做好3件事:精准合理地设置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技艺类“非遗”专业,科学系统地安排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技艺类“非遗”专业的课程,同时深化教学模式、积极搭建实训平台。
进一步加大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与扶持力度,助力乡村振兴
当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三个问题:一是流失速度加快,核心内容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民族特色减弱,导致民族传统文化被同质化;三是专业人才断层,年轻人才匮乏,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难度大。茸芭莘那建议,第一,要设立保障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专项资金,并且确保专款专用;第二则是健全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的政策执行机制;第三推进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相关项目与产业进一步发展。
传承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振兴
非遗传承必须要融入到时代发展中,“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我带来的一项建议就是希望能够出台更多相关政策,推进非遗产学研融合,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
加强科技艺术学科建设,推动科技艺术发展
我国科技艺术方兴未艾,与世界处于同步发展的态势,现在需要把握机遇,加大力度推动科技艺术学科建设,培养创新人才,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人才支撑,为此建议:① 加大对艺术院校科技艺术专业的支持力度。② 扩大科技艺术的高层次人才培养。③ 鼓励人才培养上的制度创新。④ 促成各地科技馆的艺术化。
让非遗传承职业化,打通非遗与学历教育通道
对于非遗传承的种种现状,成新湘建议,要进一步健全传承人认定机制,推进职业传承,并推进非遗职业管理标准化。在传承人认定机制上,成新湘认为首先要科学设置认定标准,探索集体传承制度;其次要完善多渠道的认定启动机制,构建发现、推荐非遗传承人的个人和单位激励机制,评定传承人除政府组织申报外,还可采取由传承人直接“登记”方式,作为现行认定制度的补充程序。
推动开展人民艺术家评审工作
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反映出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因此,建议在我国推动开展人民艺术家评审工作,由国家层面来评选出在艺术领域的权威艺术家,突出我国民族文化与传统艺术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引领我国艺术领域的发展。
规范文化市场,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批鼓励文化发展的文件。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透过景象看,仍然有一些细节需加以规范。因此,今年高毅进针对规范文化市场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① 传统工艺美术应在城市升级中留有一席之地。② 有效防止资本平台对文化资源的垄断。③ 规范降低文化产业的税收负担。要像保护生态一样做好非遗保护传承
“在国潮风劲吹之下,非遗焕发出崭新生命力。而与从同时,非遗也正引领新国潮。”廖华歌建议,要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各级政府和文化单位要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适当发放补贴,让他们更好培养传人,真正使非物质文化得以很好地继承、创新、发扬光大。廖华歌期望,通过有力的举措让非遗焕发新生,“让非遗的妙成为当下的潮流,背后彰显的是新一代的文化自信。”用好国潮元素,让非遗“火起来”
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一环,除了要重视非遗的保护、传承外,更要考虑非遗的创新融合。非遗产业亟需提高产品创新设计研发人才,需要更多能够将传统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设计者了解非遗文化并参与其中。建议各地尽快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非遗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在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存价值的同时,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功用,融入现代元素,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涅槃。
大家还有哪些建议和观点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相交流~
请至后台回复“转载”二字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