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好书消得一天半:叶嘉莹眼中最美的唐宋词
从前在看周振甫的《诗词例话》的时候,看到里面摘录了一些俞平伯《清真词话》的片段,讲周邦彦的词,惊叹赏玩不已。老先生讲得真是细致绵密,解人所不能解,遣句行文,亦的是论词家当行语,真是读得痛快。不过,读叶嘉莹此书,我竟要用酣畅淋漓、食髓知味来形容了。“食髓知味”这个词好像不大妥当,但食的确实是精髓,品的确实是至味,姑妄用之。 我一直觉得词比诗要难读。大约正如叶嘉莹所引王国维所说的:“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在很多时候,那种思想,那种意境,那种气象,那种风神,是直面人心的,即心可感的。词更有一种曲曲折折、曲径通幽的意味,作者的情思更似难以捉摸。更何况词之遣辞用句的妙处又似与诗完全不同,这一点我也觉得颇有隔阂。不过叶嘉莹的讲解,几乎快把我心中的这些迷信破除得差不多了。
其二,讲词人则特色鲜明,讲词史则脉络清晰。书名为《唐宋词十七讲》,从唐末温庭筠、后蜀韦庄、南唐冯延巳及李氏二主,到北宋晏殊、欧阳修、晏几道、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再到南宋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共十六位词人,除晏几道几乎略过,其余十五位词人之间在词史上的开拓、继承与发展关系,兼五代十国、北宋、南宋之间的融通与分野,讲得鞭辟入里,很是清晰深刻。讲词人,以其身世为线,而以其词篇为珠,更细揆其心灵之根本,深掘其词章之特色。是以人大略可知温庭筠词,其破解点在其语码之联想轴;南唐及北宋诸人词,其破解点在其感发之生命力;周邦彦以下南宋诸人词,其破解点则在其思笔之安排法。
私人品味 | 独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