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节:“指尖普法”打通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

平安毕节 2023-12-25

近年来,毕节市深入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充分整合新媒体资源,积极打造集“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法治传播体系,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打通法治惠民“最后一公里”,让法律知识走入寻常百姓家。


创新法治宣传载体,让法治惠民更加便捷。


创新普法载体形式,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采取制作普法故事短视频、开设线上法治讲堂、法律知识有奖竞答等多种形式,整合全市各级各类优势新媒体资源,形成互联网传播矩阵,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拍摄民法典普法系列短剧《法“点”人生》第一、二季(共100集),累计播放量突破亿次,实现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在“毕节司法”微信公众号设置民法典、法律法规知识学考平台,实现一站式普法宣传服务,在线学法38万余人次;开设法治毕节讲台,邀请资深法学专家、律师通过视频在线直播,权威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法律热点难点问题;打造毕节市“守未联盟”平台,开设法治云课堂、云上警示教育基地,注册用户突破40万人次;通过联动各县区融媒体中心,开展多形式的普法宣传工作。七星关区“以案普法”栏目,大方县“法治大方·民法典相伴”栏目,黔西市“生活与法”综合广播平台,织金县《“未”你说法》短剧、威宁县法治音乐课等,将枯燥生涩的法律条文变成通俗易懂的视频音符,实现大小屏联动,让群众电视上看、手机里学、足不出家门动动指尖便可获取法律知识信息。



借助优势媒体资源,扩大普法宣传效应。


加强与央级、省级主流新闻媒体的合作,借助媒体专业优势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挖掘采访法治毕节示范创建的鲜活故事,适时推送有深度、有影响的法治宣传报道,传播法治毕节建设好声音。2022年以来,先后与《法治日报》《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动静贵州》等主流媒体合作,登载法治毕节经验信息98篇,在新华网、人民网、法治网、正义网等媒体宣传报道114篇,《贵州新闻联播》陆续专题报道法治毕节示范创建经验成效。利用好学习强国、法宣在线、中国普法等平台,组织、发动干部群体参加在线学法,覆盖2126家单位15万余名国家工作人员,组织全市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宪法学习和竞赛活动中,注册学生116万余人(次),参加竞赛92.6万余人(次),学习及竞赛人数居全省第一。



建强普法工作队伍,延伸法治宣传触角。


以“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送法下乡”“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为抓手,组织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争议调解、法律援助等多种服务活动4350余场次,向群众发放《民法典》等宣传手册及法律知识读本30.5万余册,受教育群众104万余人次。同时,建立市县乡村组五级普法宣传微信群,对百姓进行精准普法传播,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联户长等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作用,从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到官方媒体定期发布法治信息,再到法律政策宣传解读、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以视频、音频、图文等方式,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元的传播模式进行全覆盖的立体传播。由基层“五员”转发推送至广大群众,一次点击、一次浏览即完成一次指尖普法,加速形成以点带面、以面带片的辐射宣传效应,打通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共培育“法律明白人”1.93万人,人民调解员19043名,配备网格员29128名、联户长12.7万名,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打造法治宣传阵地,让法治成果可感可触。


着力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利用率,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融合,利用好法治毕节讲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法治道德讲堂等阵地,在公园、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显著位置设置LED显示大屏,滚动播放普法宣传片和短视频,推动法治文化有形呈现、生动表达,让法治宣传教育看得见、摸得着、可感触。全市共建设法治文化主题公园13个,法治文化广场396个,法治文化长廊170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69个,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7个、省级283个、市级654个、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4个,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1694户。













来源 | 毕节司法
编辑 | 张诚
编审 | 周璐 周怡庆
监制 | 廖碧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