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度人物】非凡的鄉村教育家 ——記香港大埔教育界文化交流協進會會長鄺啟濤博士

2017-02-08 今日华人出版社 今日华人CLUB


《傑出人物》2016年度人物特輯

鄺啟濤博士個人簡介



祖籍廣東新會,香港官立鄉村師範專科學校同學會主席。他一生專注鄉村教育事業發展,曾擔任17年教師,25年校長,將一生當中所有的時間都付諸於此,苦心耕耘,卓有成就,曾獲英女皇頒授榮譽勳章、香港特別行政區頒授榮譽勳章、香港教育學院“榮譽院士”、韶關市榮譽市民、乳源縣榮譽市民等。同時,他專注社會各領域的公益事業,大愛無私,多有建樹。

 

 

      他,生於亂世,明白教育對一個人、一個民族和國家的重要性,自強於憂患,躬親力行“生活教育觀”,一生春風化雨不言倦,將畢業精力貢獻於鄉村教育事業,成為香港倍受人愛戴的卓越教育家。

       他,澹泊名利,一心希望為公益事業做多一點事,幾十年來捐資助學,孕育萬樹春芽,福澤萬千,成為一位被人稱道的社會慈善家。

       他,真可謂是:“啟迪新韻培桃李,濤翻古風譽杏壇。”



他,是鄉師的一面旗幟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國難時期,戰火連年,鄺啟濤在患難中完成學業,就讀於廣東曲江河邊廠省立北江師範學校。1949年9月,他正式成為一名鄉村教師,這一年,他25歲,風華正茂、氣宇軒昂。

曾經,鄺啟濤在粵北地區學習、成長的歲月中,瞭解到“人才是國家真正的基礎”,早早就樹立了樹木育人的志向。走上工作崗位後,他愛崗敬業,認真執教,在實踐中摸索教學的創新模式:為了能讓學生學得完整的知識體系,他常常緊跟教學提綱熬夜備課,廢寢忘食;為了能讓學生見多識廣,他翻閱了大量的課外資料、古籍經典,旁證博引;為了能讓學生得有更好的成就,他不斷請教名師,四處求解……為師之路,他孜孜不倦,追求着更強的教學能力。



兩年之後,遵循自己的追求,鄺啟濤以優秀的成績,順利考取了香港鄉村師範的招生名額,接受了更加系統全面的師範教育,距離其目標更進一步。據悉,香港鄉村師範的設立,源於戰後的香港農村人口多、文化基礎弱、學齡兒童入學率低的狀況而設立,旨在培養一批能長期紮根郊區教學的教師,不但指導識文認字,也教授實用的農村生活常識,以增加教育實用性來吸引鄉村家庭對教育的投入。

鄉師的辦學理念與鄺啟濤的理想完全一致,在這裏,他的理想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求知欲得到進一步的滿足。一方面,他深入加強教學技巧的積累,勇於攀登和鑽研各種教學難題;另一方面,他學習掌握各種生產技術,以適應未來鄉村學校教學之需,克勤克儉,被人稱頌。1953年,鄉師畢業後,他早被聘定回以前教學轄區任教。

這一次,鄺啟濤更胸有成竹,亦更加認真、努力、用心。開學前,他積極展開社會調查和村訪,走進鄉村,走進人群中瞭解孩童受教育情況、當地的經濟專案、民風民俗、生活狀況和文教水準。

往後,他不斷展開相關調查,足跡遍及周圍上十平方公里的村莊。因而,發生了這樣真實的一幕幕:鄺啟濤與村民們促膝長談,共同研究生產技術,彼此交上了朋友,與長輩們談論仁義道德,與老婦們拉家常,與孩子們擊掌做遊戲……久而久之,他成為了村民心中的良師益友,一批批的學齡兒童被送到了學校,學習各種科學知識。



他,推進“生活教育觀”,造福民眾


“學校教育決不僅僅是開班上課,更是一門博大的社會活動。”——投身鄉村教育,鄺啟濤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觀。

以往,他從村民那獲得的各種資訊,成為他從教一方的出發點,並根據實情制訂出了可行的育人計劃,在之後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實際教學中,他開啟思維,新意無限,圍繞“生活教育觀”之理念,大膽探索教育管理改革、致力提高素質教育,細化到教育的每一步:為了引導學生深入觀察生活、寫出生動活潑的文章。鄺啟濤曾專門挑了一個清風徐徐的清晨,帶領同學們步行一里多去“觀鵝”。當天,只見兩隻美麗的白鵝閒遊於碧波之上,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看大家的趣味正濃,鄺啟濤博士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白鵝游水的各種動作,隨後又吟出《詠鵝》一詩,令大家恍然大悟,懂得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同時也懂得了寫出好文章源於仔細觀察的道理。


鄺啟濤獲得香港教育學院“榮譽院士”


在教學中,鄺啟濤努力灌輸給學生們學習為人的道理,在香港率先推行二文(中文、英文)三語(母語、普通話與英語):“作為香港人,一要懂母語即廣東話,二要懂國語,即普通話,三要懂英語,這是走向世界的首選語言。”前瞻性教學方式,使學生受益終生。

與此同時,他組織朗誦比賽、書法比賽,策劃面向社會開放的學生文藝演出,成立中樂團、鄺啟濤兒童合唱團等,定時比賽,在社會上引起良好的反響;他重視中華傳統美德的傳統與教育,注重愛國愛港愛家觀念的培養,圍繞此亦開展相關活動;為激發山村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他還邀請受惠於英語學習的學生家長言傳身教,鼓勵家長與孩子互教互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成績喜人……

除了教知識,鄺啟濤扎根基層,還負責傳授給學生一些務農的技術,例如種田種地、養雞養鴨等相關知識,令得學生們不但掌握課本知識,還學得一些種植方面的科學知識,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步入鄉村校園中,孩提花蕾影相重;金風化雨師生醉,虎躍龍騰舞長空。”——這首《校園抒懷》,抒發了鄺啟濤在校園中看到莘莘學子的欣喜心情,以及希望孩子們學業有成的殷切希望。

“教於斯,學於斯”——鄺啟濤教育學生們適應社會和發展社會,擔任教師17年,就任校長25年,數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成績卓越,成為香港鄉村教師的代表人物。

2003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指出:“明確農村教育在全國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地位,把農村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鄺啟濤博士早在幾十年前就已踐行此思想。

2010年,終生育桃李,一生不言悔,被香港教育學院(2016年正名為香港教育大學)授予最高的榮譽院士,讚詞中稱讚他是“一位在平凡的教育事業上做出非凡業績的優秀教育家”。



他,將扶貧助學當作一種事業


1992年,鄺啟濤放下教鞭,光榮退休。在“退休闔家歡晚會”上,他決定與家人捐助內地的希望工程,開展扶貧助學活動。

一般而言,退休是大多人所盼望的一天,可以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然而,鄺啟濤博士卻踏上了艱辛而漫長的助學之路。“人生七十方開始,服務社群正合時;無拘無束樂其中,為人為己譜新詞!”——這首由他撰寫的《晚晴頌》,正道出了內心所向、內心所往。

廣東省韶關市——鄺啟濤在戰亂時期所生活的地區,雖說清貧,卻蘊含着他很深的感恩之情,助學的首站自然而然選在了這裏。1993年,他帶領香港鄉村師範同學會教育訪問團來到這裏,經過實地考察,決定捐助乳源必背小學。在他們的協助下,該小學進步迅速,次年就榮獲“廣東省僑資辦學獎”,此舉,令到他的信心大增。

隨後,他與訪問團考察了乳源縣第二小學,決定興建“香港鄉村師範同學會大樓”,1994年,該大樓順利落成,取名“金禧小學”,意指該校是在香港鄉師建校金禧紀念之年時由該校同學會捐建。為了提升該校的硬體設施,他們又籌款35萬配備語音室、電腦室、閱覽室等,又由鄺啟濤本人資助該校多名品學兼優的學生;為了提升乳源縣的英語教學水準,自2001年起,他每年都會介紹一名香港中學英語教師到當地辦班,集中對英語教師進行專業培訓……


鄺啟濤九秩榮壽與兒孫合照留念


在鄺啟濤等善長仁翁的關愛之下,金禧小學的發展成為希望工程中的典範:1996年,金禧小學成為乳源縣一級學校,1999年成為韶關市一級學校;2005年獲第一屆廣東希望工程學校辦學成果獎,該校學生操行優良率達92.5%,三好學生率達30%以上。

以此為範本,鄺啟濤希望將助學之路延伸至更遠的地方。

鄺啟濤助學團一路坎坷來到貴州,興建了高潮希望小學教學樓。據悉,該教學樓在當時的普安縣已屬最宏偉、最壯觀、最漂亮的那一棟,令得學校的師生笑顏逐開,歡歡喜喜在新教學樓接受教育;隨即,貴州平江縣的平江鄉希望小學又收到了他們的愛心捐助,一棟取名為“香港鄉師金禧小學”在當地拔地而起,讓更多學生得以入學。

二十多年來,他先後在廣東、貴州、廣西、福建、雲南、安徽等地捐建了二十多所希望工程學校,還捐助了清華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等高等院校的教育扶貧專案,捐款支持了一批文化、藝術、出版專案,個人累計捐資近兩千萬元人民幣。

然而,龐大的助學事業,並非單靠其個人積蓄就能實現,其中也全靠他不知疲倦地發動各界愛心力量,共襄善舉,意義深遠。



他,是一位受人敬重的社會慈善家


相比助學,鄺啟濤加入其他社會服務的歷史更為久遠。

1954年,他開始加入社會服務。“我對服務的抱負是多方面的:一、從教育入手;二、從社會服務著眼;三、從實際行動去實踐。”半個多世紀來,無論身處哪一項社會公職,他都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以童軍為例,因十分認同童軍的社會教育觀,他歷經嚴格訓練,考取“基維爾木章”,成為世界童軍領袖成員,開啟長達五十多年的服務。他先後歷任童軍領袖、旅長、區總監、地方總監等,屢獲殊榮。

1988年,童軍總會頒授他青龍勳章;

1996年,榮獲服務女童軍35年長期服務獎章;

2002年,被授世界童軍基金院士名銜;

2004年,被授予銀龍勳章;

2006年,獲服務女童軍45年長期服務獎章;

2009年,更被授予香港童軍最高的金龍勳章;

2011年,鄺啟濤已服務童軍整整55年,香港童軍總會頒發給他四星長期服務獎章,這是當時香港童軍最高的長期服務獎章。

服務童軍的精神,一樣在鄺啟濤參與的其他公職上閃光。繁忙的工作,也展現了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公共事務的參與熱情。



他是乳源縣政協委員,興建龍南衛生院,維修縣人民醫院門診大樓,提升當地辦公條件,為支持當地發展奉獻心力;

他是國際獅子會成員,參與“視覺第一•中國行動”光明行,將光明與健康帶到白內障患者的身邊,讓他們重返光明、重獲生活的勇氣。因積極籌款並親切探望患者,世界獅子會於北京授予他“光明使者”稱號;

他是香港之醫療輔助隊顧問,義務任大埔及北區顧問,推動救急扶危輔助服務,發揮助人精神,實行人道主義救援,服務社會,千里流芳;

他曾是香港大埔區議員,瞭解民意、反映民意,下傳政府決策,規劃公眾事務,同時,還多年出資鼓勵大埔區傑出服務公民外出考察旅遊,使其見多識多,更好地服務大埔區,令區內的市民受益;

他是公益金百萬行的大埔區聯席主席,發動身邊愛心人士加入慈善的隊伍,引導大家獻愛心,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

他還是香港鄺氏宗親會理事長、首屆全球鄺氏宗親懇親大會主席等,服務多元,長年助人精神十分可貴。



他,是教育家中不可多得的藝術家


無論是忙於教育,還是公益事業,使得鄺啟濤博士的生活緊張而繁忙,而說及其中的調劑味,那就是他長年所熱衷的藝術生活。

他出生在一個書香之家,父親也是一名教師:“託書香門第福蔭,讀過古書,懂得國史禮教。”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中,他亦得到很好的傳承,對各種文化藝術尤為喜愛,不斷鑽研之下,皆有所成。

抓住少量的休息時間,鄺啟濤博士見縫插針地研習書法,自成一格。其擅長多種書法體,行、草出色。其行、草,遒勁灑脫、風骨卓然,動靜結合,虛實相生,饒有趣味,是書法藝術中的精品。

平時,他研究書法理論,以書作觀人惜時奮進;又常組織書法比賽,成立勁草藝田會,互相切磋交流,鼓勵更多師生和市民熱愛書法,弘揚傳統文化。書法之外,不得不提鄺啟濤博士在丹青之路上的追求。

早年,鄺啟濤博士在杭州繼續高中學業時期,再一次受到良好的藝術薰陶,學習了油畫技藝,多以山水為題材,從而打下了扎實的根基和高超的筆法,後以油畫之彩色創造國畫,韻味雋永。

他嘗試在國畫中加入了色彩,打破國畫以往固有的黑白兩色的局限,另有風韻。“油畫的色彩豐富,立體質感強,表現力強;而國畫以明重起伏,不求形似而追求高境界之意境,若以油畫的豐富色彩,助推國畫的意境之美,將有增色之功,提升審美價值。”


鄺啟濤參加世界童軍活動,獲瑞典國王致祝賀並頒發紀念品


他的這種創新之法,中西合璧,在不斷地深研過程中得以昇華,以其畫作《武夷山》、《斯樂山居》為例,畫面清新、生動靈氣,用色淡雅、層次豐富,富有悠遠意境,使人觀之倍有清爽、輕快之感。

2013年,鄺啟濤博士因在藝術方面的造詣,攜繪畫作品《龍宮》、《軒轅柏》等,書法作品《秋怨詞》、《下江陵》等,應邀參與了日本·香港“國際交流藝術展”,其中畫作用色厚而不板、豔而不俗,耐人尋味,書畫作品蒼勁有力、張馳自如,皆為書劃畫之中的精品,一些作品還獲日本京都市長獎。

而在各種助學、旅遊之路上,還成就了鄺啟濤博士專業的攝影水準。這原本亦是他年輕時的一大愛好,可惜無法投入全部精力,只好借用各種空隙時間加以練習。欣賞他的攝影作品,人們都有如此之感:看似普通的場景,由其精心獨到的構圖之後,便能突顯出生活中的感人之處,或者大自然中的神奇一面,從中可見,別具慧心。

他喜歡無論走到哪,都可以將沿途的自然景觀、人文地理、風土人情攝入相機,借此來留住這大好時光、生活中的平凡點滴。這一點,無不與他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本質有著密切的聯繫。

無論是畫作還是攝影作品,鄺啟濤博士善詩畫搭配,使整幅作品不落單調,更富有欣賞價值。為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他亦時常欣賞各大名家之作,“習劃之人,要多欣賞名家的佳作,多看多思考,從他們的名作上得到啟發,最終在自身不斷的練習之上得以提升。”



他,以藝術帶動社會進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在豐富自身精神世界的同時,鄺啟濤博士大力推動藝術活動:在人與人之間架起友誼與共同進步的橋樑,令人體會到更多真善美。

就讀鄉師時,鄺啟濤因擅長體育、唱歌,又能拉琴奏樂,多才多藝,被同學們視為“白馬王子”,在推行鄉村教育中,他就在孩子們中推廣文化藝術活動,例如精心培育合唱團之工作;

1967年,他被選任為元朗區文藝會要職,推動該區的文藝活動,1981年,大埔兒童合唱團就是在他的管理之下得到長足發展,之後出演了大埔區文藝會周年音樂會、“友誼飛越京港穗”等,演出成功;進入九十年代,遠赴韶關、乳源等地巡迴演出,受到了很好的反響;

1983年,鄺啟濤又着手創辦了大埔區中樂團,團員達到百多人,在名師的指導下自強不息,演奏水準不斷提升,為樂壇輸送人才,亦讓民族文化在香港大地開花,至今,中樂團仍屹立藝壇爭奇鬥豔。


鄺啟濤於2016年香港國慶書畫展中展出的書法作品


在藝術之路上,除了在香港,他還關心內地的文化藝術活動。

在內地活動期間,他時常與當地的文藝團體聯繫,並邀請其到港演出,在他的牽線搭橋下,上海小熒星藝術團、廣州少年宮藝術團、乳源民族藝術團、昆明市歌舞團等曾赴香港交流演出,將香港與內地之間的藝術交流進一步加深,促進雙方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由於支持各種中樂團,鄺啟濤在音樂方面的造詣日益加深,從他以前編劇的、受到良好反響的大型兒童舞劇《沙螺仙子》,到他所填詞譜曲的甚多都流傳久遠,以及他依據美國民歌的曲子填詞創作的《我的家園——大埔》到今天也一直流傳。

以各種形式推廣藝術,使得參與的人群從藝術中汲取營養,而在追求藝術生活之中,他也收穫頗豐,彰顯了其豐富的精神世界,並體會其中單純的快樂,正如沈從文所言:“我們是不是可以為藝術簡單解說,‘藝術,它的作用就是能夠給人一種正當無邪的愉快’。”

——他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

——他是一位知名的社會活動家,幾十年如一日促進社會進步;

——他是一位享譽香港的文化藝術家,卓有建樹;

——他砥礪數十年,榮譽載身,2008年獲榮譽博士稱號;

——鄺啟濤博士,正是愛與善的化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