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度人物】永不磨損的螺絲釘 ——記宏德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司徒宏博士

2017-02-15 今日华人出版社 今日华人CLUB


《傑出人物》2016年度人物特輯

司徒宏博士個人簡介


13歲返回廣州讀書,畢業後參與祖國建設。1964年,他回到香港參與經營家族企業,1970年至1971年在日本深入研究造船技術,後將學到的技術帶回香港,不但令家族企業改革升級,得到很大進步,還為國家提供了造船方面的寶貴經驗,為滿足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做出了相當的貢獻。當前,他擔任香港宏德發展集團、平德置業有限公司、海堅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亞洲知識管理學院院士,身兼香港房地產協會副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資深會員、香港工業總會資深會員、油塘灣重大土地資源重建專案召集人、香港司徒氏宗親會會長、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校友會香港分會榮譽會長、香港少年警訊名譽會長(副主席)、開平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名譽主席、廣州培英中學校友會名譽會長、香島中學校友會名譽會長等多項公職。


      “我的追求,就是社會的進步。在社會進步的前提下,我的理想只是:默默地做一顆永不磨損的螺絲釘。”

                             —— 司徒宏

 

司徒宏博士是一位香港歷史的參與者、推動者與見證者,身上烙印着許多歷史的印記:曾歷經路有餓殍、戰火紛飛的悲慘歲月,又曾受到民族愛國主義思潮的影響,毅然回內地受教育,開創新的天地;他更是一位時代的弄潮兒,靈活變通,開拓創新,善於接受新鮮事物,助力家族企業邁向一個又一個新台階,努力為家園的建設奉獻力量,更為推動內地經濟發展、加強港深兩地的聯繫做出貢獻,譜寫了平凡而傳奇的人生。



前言

司徒宏博士面慈心善,給人以一種親切感,他神采奕奕;採訪過程中,他思路清晰,言語輕緩,很容易將人帶進他所描述的世界。而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這樣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既在造船業受人矚目,又在宗親裏受人敬仰,他的人生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


童年,歷經路有餓殍、戰火紛飛的悲慘歲月


1941年的耶誕節,港英政府在半島酒店向日軍投降,香港正式淪陷,從此香港陷入了3年零8個月的黑暗歲月。許多人飽嘗戰火離亂之苦,畢生忘不了那段悲慘日子。那時,司徒宏博士還不足5歲。

“我1936年出生在香港,家中共有十個兄弟姐妹,我排行第九。”當年生活的環境並不太平,身為家中最小的兒子,司徒宏博士小小年紀便經歷戰亂,與香港共風雨,同命運。“那時,日本佔領香港,整個香港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大家都紛紛逃往內地,我的哥哥姐姐們都逃回去了,就剩下比我年長兩歲的哥哥、我和妹妹三人,還有大哥留下來協助父母做一些小買賣。”


司徒宏博士榮獲亞洲知識管理學院頒授榮譽院士時留影


“最饑荒的時候,連最基本的蕃薯葉都沒得吃,只有吃一些蕃薯梗。那時,我的妹妹一歲。”兵荒馬亂之中,司徒宏博士一家艱難度日,想方設法從內地買進鹹菜、豆豉等生活物資回香港銷售,艱難維生。童年的他,就已開始跟隨媽媽穿梭在市場吆喝、做買賣。在今天的孩子看來,那麽小便開始幫助養家糊口簡直不敢想像,不過對於那個特殊時期來講,能活著已是一種幸運。據他回憶,從開戰以來,燈火輝煌的香港夜市便失去了當日的繁華,取而代之的是——蜷縮在街頭的缺衣少食的逃難者,再加上日軍掠走大量的糧食,香港饑荒嚴重,常常能見到有人餓死街頭。“有些地方還傳出因饑荒而吃小孩的事。”



返回內地,與新中國共同成長


悠悠的歲月,沖不走中國人心中的國恨家仇。“那時,我常常想,為什麽我們中國人要受這樣的欺壓和痛苦?沒有真正經歷過的人很難感同身受。”所幸的是,小學五年級時,司徒宏博士就讀愛國學校香島中學,從而迎來了人生的新篇章。他外向好動,原本是令老師們頭痛的“淘氣包”,然而在這裏,他並未受到以往的訓斥與鄙夷,相反,老師們看中他身上的優點,循循善誘,從而激發了他強烈的學習願望,成績步步攀升,學習欲望更強。與此同時,師長們友愛、同學們團結上進,令他前所未有的渴望在學校,與大家在一起。

13歲時,帶著與生俱來的愛國之情,帶著對師長們的敬重與崇拜,司徒宏博士不顧一切,從香港回到了廣州。田徑成績突出的他,從高中時便一直代表校、市出席各種田徑運動,頻頻得獎,還曾作為廣東省代表參加全國運動會,是廣東省三級跳破紀錄的其中一人。


司徒宏博士在日本新瀉NIIGATACOVERTER CO.LTD擔任銷售代理時獲總裁授獎


1961年,司徒宏博士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後受聘為該校助教。具有超前思維的他,在假期回香港期間有機會接觸到各種當時新科技的東西,後回應中央號召,他遂將各種新科技產品進行組合設計,以改進傳統式課室枯燥和虛無的講學,優化和活化提升學生的思維空間為教學目的。故將攝影、電影、音響等聯繫起來,率先創建“電化教育”研究科室。

另一方面,他熟練掌握攝影機、相機,對時事具有敏感性且具有獨特的理念和看法,從而,順理成章地,他成為了《羊城晚報》的兼職特約攝影記者,為當時發生的多件重要事件留下了珍貴資料。



事業騰飛,伴隨香港共進步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香港迎來了經濟騰飛,司徒宏博士的家族企業亦走向了輝煌時期,因缺乏人手管理,1964年,遂返回香港協助。

最初,司徒宏博士在家族企業裏擔任採購,負責採購各種維修船隻的原材料,在這時他就顯現出非同一般的經營才能。“當年,我們整個企業總開支中的40%是材料,所佔比例很重,加上當時的銅管金屬等原材料屬於戰略物質(越戰仍在進行中),故價格波動很大。”抓住這一點,他在採購時就特別留意,在價低時就給一部分訂金、大量購進,並給予一個底價給五金店,倘若有人高出底價即賣出,這即是現在人們常說的“期貨”。

如果說,低買高賣只是商人最基本的遊戲,那麽,掌握核心技術才是商人的高境界。那時,在擔任採購時,司徒宏博士抽空將其哥哥們以往搜集到的相關造船和修船的技術材料一一分類、整理,“我是學理科的,高中時期擅長數理化,機械繪圖更是班上數一數二,加上又有在工廠裏當學徒的經歷,實際接觸到各種機械,因而在整理材料的過程中,我就系統地將造船和修船的知識聯繫了起來。”

鑒於其求知好學的態度,以及他在造船方面的潛能,司徒宏博士故向兄長們提出到日本深造的心願,得到兄長們的認同和允許,於1970年至1971年期間在日本居住和工作,期間能深入研究造船技術。當年,日本堪稱世界級的“造船王國”,但技術從不外泄,為了能學到造船的核心技術,他以造船監督師及總工程師的身份,在七八十年代赴日本“日立造船廠”工作及深造,在日本“新鐵工”進行技術和業務合作,深得日本造船技術的精髓。


司徒宏博士获颁”警民合作“荣誉奖牌


回國之後,司徒宏博士首先考慮的是“洋為中用”,他將日本造千萬噸級大船的技術轉化,使其很好地運用到實際中,甚至工廠當中。同時,利用這些技術,他在家族企業從修船到造船的轉變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且能保證造出的船隻在保質期內百分百無返修,還為國家提供了造船方面的寶貴經驗,先後配合內地建造了多種技術領先的不同類型的船隻,滿足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做出了相當的貢獻。

當年,宏德集團受深圳蛇口招商局之邀,在蛇口計劃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中宏製氧廠有限公司。“正是當年,我在日本掌握的自行製造氧氣、乙炔等技術及時地將有關資料提供給家族參考,繼而配合1978年國家的經濟開放建設政策,招商局及其他外資企業,在蛇口興建生產鋼結構工程、製作廠、造船廠、(浮法)玻璃廠、能源配置等工業中該氧氣廠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該公司的成立,大大助推了蛇口工業的迅速發展。

之後,隨着國家的經濟開放政策影響,香港工業北移和香港港口的西移,司徒宏博士亦將事業重心從造船方面轉型至從事陸上工程,與時俱進。一直以來,他保持着“會必決,決必行,行必果,果必勇,勇必慎”的行事風格,即使轉至陸上工程,他亦一如既往地表現優異,如今“尖東”“港島”“元朗”天橋又配合英國財團建築公司,興建港島的東區走廊等鋼結構工程、香港仔往南丫島的海底食水管道工程、大埔吐露港的排汙海底管道鋪設工程、“西鐵”鐵路隔音屏障工程等等,即是他轉型後的優秀代表作。


司徒宏博士擔任檢閱官參加香港輔警畢業檢閱典禮時攝


回想當年協助長沙灣昂船洲的搬遷,司徒宏博士記憶猶新,當年由於眾船廠行家與政府協商搬遷、補償及重建、交通安排等方面存在異議,作為其中一中堅份子,他積極周旋,擇取周全、共贏之策,讓政府及各船廠東主都欣然接受。最終,他不負眾望,使機場和港口順利搬遷,更配合政府西鐵工程,完成了全線有關隔音屏障的工程。

“回想那時工作量和壓力都極大,也感到充實和滿足……為趕進度,我們不眠不休,無論烈日或暴雨,全心全意地工作和付出,回顧起來也是最大的收穫和享受,本人也可自豪地告知後輩,在這些重大的建設中,本人也曾經參與。”


 

我的理想只是:默默地做一顆永不磨損的螺絲釘


“我的發展,無非是跟隨整個社會發展之需,並圍繞其不斷變通,擁護社會的不斷進步,而不是做一塊絆腳石。”不單是自身事業,司徒宏博士在擔起社會責任之時,亦是如此,支持宗親的發展。

承傳父輩和哥哥們以往的優良傳統,司徒宏博士接過團結宗親、服務宗親的理念,出任香港司徒氏宗親會會長。多年來,他們一家著重教育工作,自其哥哥們開始,就曾創建了開平司徒氏中學(後更名為教倫中學),“剛建校之時,司徒氏中學排列當地中學的倒數第二。”當年,教學、師資力量、生源等問題,成為該校發展中需要突破的難題,隨着一批批司徒氏宗親和全體師生的努力,經歷25年不斷地發展、壯大、革新。其中,司徒宏博士亦大力支持該校的發展,全心全意給予協助。2005年,在海內外司徒氏宗親的齊心協力之下,教倫中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學品質不斷提升,躍居廣東省一級學校。


司徒宏博士與日本新瀉NIIGATACOVERTER CO.LTD總裁於天星小輪上合影


司徒宏博士強調,育人重要的是人思想品德的培養教育,他常常分享,做人“要志氣,要朝氣,要骨氣,要傲氣,要和氣”,他相信,一個人的品德端正,無論做什麽,都會在其領域裏成就一番大業。


 

側記


在當前香港人均享受着和平年代,司徒宏博士偶爾會回憶起以往的逃亡歲月,也常與移民海外的親朋好友保持着密切聯繫。“在與他們(華裔外國人身份)的多次閒談和討論過程中,我能深刻地體會到:他們雖身在外國,但仍對國家和香港懷有深厚的感情,並擁護和支持‘一國兩制’,他們對極少部分支持‘港獨’的人抱以反對態度,更強調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司徒宏博士與這些身居海外的同胞保持同一立場。

針對當初極個別議員在宣誓時的鬧劇,他強調,宣誓是一個莊嚴的儀式,需要誠心誠意,豈能兒戲,又豈能借此機會“辱華”?最終,引起這場鬧劇的兩位議員被取消資格,真是咎由自取,大快民心。


司徒宏博士將日本的造船專家引薦到內地交通部時於火車站合影


“前幾天又出現一條新聞,一名內地男遊客攔住男廁所的門,不讓別人進入,原因是其太太正在使用男廁所。針對這件事,一些媒體大勢炒作,將事態越炒越烈,負面影響越來越大。但是,我們能不能換位想一想,是不是那位女士當時有特殊情況呢?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抱以更多寬容。”司徒宏博士表示,香港社會雖說言論自由,但一部分媒體並沒有站在理性、公平、公正的立場發聲,相反,他們煽風點火,將輿論引向歧途,最終損害香港的利益,乃至整個國家的利益。為此,越來越多的愛國愛港社團站出來,發表正面、正義言論,為整個香港輸入正能量,這種做法是非常值得讚賞的。

白駒過隙,幾十年平凡而精彩的人生路,司徒宏博士於公於私都不曾懈怠過,他常這樣說:“我的追求,就是社會的進步。在社會進步的前提下,我的理想只是:默默地做一顆永不磨損的螺絲釘。”而他這顆“永不磨損的螺絲釘”,正是當前年輕人應該學習的好榜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