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皇朝”帝業 打造餐飲標杆 ——訪皇朝集團行政總裁林奕權先生
林奕權先生主要職務與履歷
皇朝集團行政總裁
英國密德塞克斯大學時裝設計及管理學士
英國上海華人華僑聯合會名譽會長
倫敦華埠商會副主席
“林奕權獎學基金”創辦人
歐洲華人高爾夫球協會理事
中國僑聯青年委員會委員
香港基督教青年會A-Fife Academy副主席
新界鄉議局第三十四屆顧問
香港新青會副會長
香港菁英會會員
上海黃浦區政協委員
大埔南華莆村原居民代表
上海黃浦區海聯會香港聯會副會長
北京、上海海外聯誼會理事
世界華人創業楷模協會常務副會長
2011年與友人成立“A-Life Academy”計劃
榮獲2016年榮獲世界傑出華人青年大獎
大本鐘獎·全球十大傑出青年
飲食天王榮譽大獎
滿懷成為父母靠山的宏願
年輕的他接班父業,打造“皇朝”帝國
在世界樹立了“吃中國粵菜,首選皇朝”的口碑
心裝讓世界共用中國滋味的夢想
他努力地將事業版圖擴張
從海外到國內,固守傳統,演繹經典
肩擔責任,胸懷使命,善心迸發
一個做“華人慈善的龍頭”的信念
在異國他鄉激蕩起向善的漣漪
如一束熱烈的陽光
照進了人們的內心
打造經典 經典助力業長青
1990年,一家名為“皇朝”坐落在英國倫敦女王大道(Queensway)上,在林道明先生的打造下開啟了中華傳統四大菜系之一——粵菜在異國他鄉的發展之路。十來歲時,在英國求學的林奕權便生活在這家酒樓裏,他的成長也伴隨着“皇朝”的壯大。對於餐飲,他有一份從小到大相伴相隨的情誼,因而長大之後選擇餐飲,接手父業成為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之事。
林奕權先生獲頒世界傑出華人青年大獎並致辭
林奕權先生早期在“皇朝”做散工,十八歲起開始進入公司寫字樓,從事會計、人事管理的工作。2004年,他開始接管皇朝集團家族業務,尤其注重拓展環球業務,在面對中國市場的變化時,敏感地捕捉到了這些變化,他被對高端和多樣化飲食文化有巨大需求潛力的中國市場吸引,考慮以上海為起點,將以高端粵菜為主打的皇朝集團推廣到中國市場。十多年間,“皇朝”集團發展迅速,時至今日,已有六十多間餐廳,包括皇朝會、皇朝尊會、金桂皇朝、文興酒家、黃龍軒、金龍軒、皇朝漁苑、K歌之王、龍記香港茶餐廳、小山葵等,遍佈英國、杜拜、泰國、新加坡以及上海、北京、蘇州、杭州、武漢、重慶、成都、深圳、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粵菜,中國傳統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更因為選料嚴格、做工精細、中西結合、質鮮味美等特點而名揚天下。“皇朝”集團便是以粵菜為主,並以打造正宗、經典的粵菜為安身立命之核心,一步步打造經典。因此不論中式點心、傳統粵菜、明爐燒味,或是港式茶餐廳,都獲得廣大食客的讚譽,並備受追捧。
林奕權先生獲頒世界傑出華人青年大獎並致辭
2007年,“皇朝會”被《標凖晚報》知名食品家Far Maschier譽為倫敦最好五十家餐廳之一,是英國商務宴請指定食肆,政要、名人飯堂;2009年皇朝集團在上海另一品牌——金桂皇朝獲得由《香港飲食天王》所頒發“點心天王”的獎座;2012年-2017年,“皇朝”在英國連續六年獲評米芝蓮推薦的中餐廳;2013年,剛開業的“K歌之王”已顛覆行業原有模式,被《新民週刊》籲為“我們影響主流”,直至現在仍保持不斷創新,成為業內神話;同年,“文興酒家”的招牌燒鵝被Financial Times譽為The best roast duck in the world;“杜拜皇朝”被Time Out評選為杜拜最佳中餐廳及最佳餐廳Top10……
林奕權先生支持“三千大千世界和平大成就塔”籌款活動並發表講話
自1990年創立至今,皇朝集團已經成功躋身餐飲品牌尖端,在倫敦華人餐飲業中,皇朝集團無疑是一個標杆,是外國人認識中華粵菜廚藝的管道,“皇朝”是一家只有預定才可進入就餐的頂級餐廳,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英國商務宴請定點在那裏,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駐倫敦機構也是那裏的常客,並在世界樹立了“吃中國粵菜,首選皇朝”的口碑!
獨愛傳統 欲留傳統至永久
餐飲,是一個傳統的行業,從手到口,從口到心,中國人延續着對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與外國菜肴相比,中國的菜肴更講究色、香、味、形、器。而在這一系列意境的追逐中,中國的廚師個個都像魔術大師,都能把“水火交攻”的把戲玩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這是中國廚師數年、數十年、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修煉的結果,手藝傳承的結果。有人評價說:“只要點燃爐火,端起碗筷,每個平凡的人都在某個瞬間參與創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詩。”
林奕權先生支持“三千大千世界和平大成就塔”籌款活動並發表講話
年輕的林奕權先生獨愛這種由人的雙手創造並延續着的傳統。他身上有着十分濃烈的中國人傳統觀念——擁有手藝才能安身立命,而手工技藝的溫度更能讓人體會食品的溫暖。“有一千雙手,就有一千種味道。”對此,林奕權先生深信不疑。當快節奏的經濟模式充斥整個經濟所有領域之時,工廠批量生產很大程度上迎合了當下這種快節奏的經濟模式,並為企業在成本上大大縮減,對於“賺錢”來說是一條捷徑,但是林奕權先生卻並不宣導,甚至有些排斥,他依然固執地堅守手工傳統,欲留傳統到永久。他說:“與創新相比,怎麽保留真正的味道更加重要。”
所以在“皇朝”自1990年創立至林奕權先生2004年接班之後,一直堅持的便是“手工製作”,永續中國飲食文化。“中華廚藝,這種手工技藝必須要用雙手來一件件完成,手工技藝亦需要一代傳一代這樣傳承下去,如此才不改變中國滋味,才更珍貴,更正宗。”林奕權先生如此認為。
林奕權先生獲頒飲食天王榮譽大獎,由楊貫一先生為其頒獎
猶記得十四年前“皇朝”集團旗下之龍記茶餐廳進駐上海之時,那時的上海餐飲界基本上被“不正宗”的粵菜佔據着,食客們已經習慣了工廠大集成、模式化的食品。當正宗的“皇朝”粵菜進入之時,卻因為食客常年食用“不正宗”的粵菜而不知“正宗”粵菜滋味,而將“正宗”視為“不正宗”,並斥責“皇朝”粵菜“不正宗”。那一兩年裏,生意慘澹,林奕權先生曾冒出了關閉兩家店的打算,所幸,他堅持了下來。不久之後,隨着自由行的開放,上海往來於香港的人逐漸多了起來,逐漸明白,原來粵菜就是這個味道,食客們的飲食習慣逐漸改變,“皇朝”與龍記茶餐廳的生意有了起色。
在進入上海的第四年,即2008年,被聞名全球的生活雜誌《TIMEOUT上海》評選為滬上最佳100家餐廳之一。2011年又獲得“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頒發“國際餐飲業著名企業家”及“中餐名店”兩項殊榮。
林奕權先生獲頒飲食天王榮譽大獎,由楊貫一先生為其頒獎
而林奕權先生管理六十來家店,除了同屬於皇朝集團,均獨自經營,出品各不相同,他很努力地讓不同的師傅保留自己的想法,讓不同的調味大師用不同的調製手法,經過精心烹飪製作,呈現了不同的味型與氣質引領食物,到達更加美味的境界。
林奕權不僅繼承了家業,更使之得到增值,而將這種傳統的味道留下,並帶到全世界,以“正宗”為核心,讓世界人瞭解中國的味道和中國的餐飲文化,是林奕權先生一直想做,且正在做的事情。
赤子丹心 世界共用中國味
在英國長大的林奕權先生骨子裏有根深蒂固的中華情結,他說:“我永遠以自己流着中華民族的血液為傲。”
林奕權先生致力於通過美食,讓世界各國人士有滋有味地認知中國這個東方古老國度,讓世界各國人士認知中國人在飲食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和獨特的味覺審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層面的東方生活價值觀。
“大多數英國人並不曾去過中國,他們甚至沒有去過唐人街,他們對中國的印象大多來自於電視電影,而電視電影拍攝的中國不少是三四十年代的中國,也常常讓他們對中國產生誤解,認為現在的中國便是電視電影中的樣子。”林奕權先生說,“而在英國倫敦,去中餐館,則是他們瞭解中國的一個很直接、便利的重要場所。”
廣東省統戰部到大埔區考察時合影(後排右一為林奕權先生)
中國人自古以來十分注重餐飲文化,正所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便是從‘吃’的細節中看到一個人的修養。他們可以通過中餐廳看中國的傢俱、中國的飲食,中國人如何使用筷子?中國人的用餐禮儀是怎樣的?中國人如何煮菜、煲湯、喝什麽茶?對於從未到過中國,只曾從電視、電影上見過的外國人來說,一切都是新奇的。而林奕權先生能夠做到的便是借助自己在行業的優勢,盡己之力推廣中華美食。2012年,他在飲食天王頒獎典禮中奪得榮譽大獎,以表揚他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
履行一份自己作為中華美食傳承人的責任,讓世界共用中國滋味,透過美食瞭解中國,這是林奕權先生的責任,彰顯的是他一顆火熱的中國心。
善者仁心 做華人慈善的龍頭
數年來,林奕權先生交出了讓人嘆服的答卷,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傑出青年的代表,事業蒸蒸日上,而其除了拓展事業外,亦關心社區事務。他說:“對我個人生活來說,我覺得錢夠花就好。但是金錢可以幫助更多有困難的人,同時我尊重我的事業。”他希望通過在事業上獲得的社會影響,可以資助大學生的社團活動,為2008年四川地震類似事情捐款,立志做“華人慈善的龍頭”。“哪怕是做義工,我都會覺得很有意義。”
他為善最樂,不遺餘力。2007年開始擔任倫敦華埠商會副主席,凝聚當地的華人,維護華人華商的利益;他在英國成立“林奕權獎學基金”,為表揚及鼓勵在英國成績優異的香港原居民學生;2011年,他與擁有共同信念的朋友成立了“A-Life Academy”計劃,向缺乏社會支持、生活窘迫、彷徨無知的年輕人提供師友計劃、工作實習、學科補習及導修小組,又直接與年輕人對話,深入瞭解他們,並加以鼓勵,協助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及自信。
林奕權先生每逢農曆新年都會參加英國華人舉行的新春活動
一天,林奕權先生巧遇在倫敦“皇朝”用餐的香港“慈善女皇”趙曾學韞教授,對方談及她正在為打造“三千大千世界和平大成就塔”籌集善款一事,一直對佛教極有興趣的林奕權先生對此燃起興趣,並感動於趙先生及趙曾學韞教授熱心公益、活躍慈善界的大愛善舉,直言他們是自己的學習榜樣。在對方邀請下,參與了這次善款籌集活動,他說:“這是造福大家的事情,因此有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
林奕權先生說:“佛家有句話說‘捨得,大捨才有大得到’。”他參加了許多社團,希望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形式,點燃年輕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希望成為一盞明燈,指引人們前往更仁慈、慈悲的世界。
側記:做父母的依靠
林奕權先生一直記得父母在他年少時,言傳身教教給他的努力、上進、勤勞、不怕挫折、用付出換收穫的優秀品質,“可能是因為我的父輩從小生活的環境告訴了他,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想要的收穫,因此,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走向社會時,必然要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創造自己的人生。”林奕權先生說。他身上的教養、責任感、主動性、抗挫折能力,都來自於他父母的功勞。在他十來歲的時候,他便常在放學之後或者假期裏在自家的餐廳以及不遠處姑姑家的餐廳幫手,招待客人、上菜、派發傳單、外賣等,各種活都幹,表哥會根據他的勞動給他一些零花錢,這在當時的他看來是一筆很大的收入,他可以買下自己喜歡的東西,而花着自己辛苦掙來的錢,他感覺踏實,滿心喜悅。
林奕權先生每逢農曆新年都會參加英國華人舉行的新春活動
二十來歲時,這個正在攻讀時尚品牌管理專業的皇朝“少東家”,主動要求課餘去餐廳打工。他從最基層的侍應生開始,無論多麽瑣碎、辛苦,林奕權都做得一絲不苟。“平時,一般工作兩到三天,假期工作的時間會更長一些。不工作,便沒有零花錢。父親用他的方式告訴我什麽是壓力,什麽是責任。”林奕權先生笑着說。對於父母的培養,他心懷感恩,也正因此,從小到大,他無論做什麽事情,都做得很好,備受人肯定與讚揚。
有人說,父母的終極責任是培養適應社會的孩子,而孩子的責任呢?在林奕權先生看來,應該是成為父母的依靠,做父母最堅強的後盾,為父母擋去風雨,撐起一片晴天。
文章看完了吗?
不过瘾吧?
小编把下面四个二维码推荐给大家。
各种好文都在下面
別光看,長按關注呀!
別光看,長按關注呀!
別光看,長按關注呀!
別光看,長按關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