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服务妆点人生 ——访香港台湾客属同乡会会长杨继圣女士

2018-02-02 今日华人CLUB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杨继圣女士人物简介

杨继圣女士,出生于台湾,移居香港40年,从事社团服务超过25年,现任香港台湾客属同乡会会长、香港台湾工商协会荣誉会长暨副会长、港澳台同乡会名誉会长暨副会长。她曾从事欧洲时装生意,后在友邦保险(国际)有限公司任资深业务经理至今,还是至一建筑师事务所营运总监。




杨继圣女士,是一位独立自强且有着奉献精神的女性。她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所以无论是事业上,还是服务上,她都尽最大努力去做,在充实中收获快乐。对于当下的生活状态,她很满意,也很知足,并深深感恩,感恩客户的信任,感恩社团的协助,更感恩家人的支持。她将自身的幸福感化为实际行动,向社会不断传递正能量。




事业之路:彰显自立自强之美


杨继圣女士生长于美丽的宝岛台湾,40年前,从台湾的大学毕业后便与先生一起来到了香港,组建家庭,定居下来。

40年前与现在相比,想要迅速融入新环境不知困难多少倍。70年代,来香港发展的台湾人还很少,所以几乎是“举目无相识”,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而且很少人说普通话,杨继圣女士就是从一词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开始,积极投入全新的生活。



杨继圣女士出席世界客属第二十九届恳亲大会时合影


杨继圣女士的先生从事外贸工作,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就进入大陆做生意,按她的家境,完全可以在家相夫教子,做个全职太太,但她却没有如此。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先生的鼓励:“那时‘文革’刚结束不久,他希望我走出门多看看世界,不管做什么工作,自立自强了,遇到任何突发状况才能独自坚强应对。”性格活泼开朗的她本身也有这个意愿,并找到了一份航空公司的工作。

之后,她又转行,做起了时装生意,在尖沙咀海港城开了一个门店。因为当时她发现,台湾地区的时装主要从欧洲进口,而商家大多从香港批发进货。她正是看凖了这个商机,大胆创业,从欧洲进口时装,再批发给台湾的商家,收益不错。这一做就是近十年。


杨继圣女士出席香港台湾客属同乡会5周年会庆、第三届理事就职典礼暨2017天穿日联欢晚会时合影


杨继圣女士对自己的评价是“性格较外向,敢于尝试”,1990年左右,她再次转行,加入了保险行业。她很有风险意识,为了在香港这个商业社会更有“安全感”,初到香港后她就找agent给全家做了适合的保险计划。有一次,她在朋友的邀请下,抱着“玩玩”的心态听了几次保险课,“觉得还不错,就加入了”。“起初我也不知道保险行业有多难做,但我觉得这个行业前景很好,因为越是发达的地区和国家,保险行业越成熟。”

凭藉此前工作中积累的人脉和热情细心的服务,比起大多数同行,30几岁才入行的杨继圣女士在保险这条路上走得还算平顺。做到现在,差不多27年了。

“一旦进入了保险这个服务行业,就根本停不下来,因为客户购买的产品期限不会只是一两年。我原计划50岁即退休的,年年都讲,但一直退不了,做到了现在。”杨继圣女士开玩笑说,言语中可察觉她对这份事业的热爱,还因为客户给予的这份信赖,“顺其自然吧,只要客户有需要,就一直会做下去。”


 

社团服务:搭建交流沟通平台


70年代后期,随着来香港的台湾人越来越多,一批旨在服务同乡的社团纷纷成立,包括港澳台湾同乡会、香港台湾工商协会、国际华商协进会等。杨继圣女士从港澳台湾同乡会起步,开始了另一项服务的生涯。

2012年11月,为响应台湾客家委员会号召,以加强旅港台湾客属乡亲之间联系及合作,传承客家民俗与勤俭、刻苦耐劳的美德,香港台湾客属同乡会应运而生,隶属于亚洲台湾客家联谊总会,徐圣翔先生任创会会长并连任第二届。2016年,杨继圣女士众望所归,接任第三届会长,带着责任与压力前行,她表示定当竭心尽力传承美德,发展会务。


杨继圣女士出席香港台湾客属同乡会5周年会庆、第三届理事就职典礼暨2017天穿日联欢晚会时合影


在成立的短短近五年时间里,香港台湾客属同乡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积极拓展会务,例如成立客家合唱团、开办青少年华语夏令营、客家乐活美食班、两岸事务台港经济文化讲座、天穿日及年节庆祝活动、客乡恳亲寻根之旅等等。就在2016年,在台湾客家委员会的组织下,香港也组团回到屏东六堆参加了客家歌曲表演比赛,荣获亚军鼓励,令大家非常难忘。在交流与联谊中,客家同胞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增进。


杨继圣女士参加香港台湾客属同乡会中秋联欢晚宴时合影


“世界客属、亚洲客属、香港的客家社团、台湾各地的客家乡亲都是我们追求团结的所在,客家族群的源远流长、客家历史的丰厚博深都是值得我们去追寻的。”杨继圣女士在就职典礼上强调说,今后她将继续重点推动客家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探索等,冀将客家精神代代相传,永垂不朽!

“我们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社团,同时,发展的空间也非常的大。”台湾客家与大陆客家同根、同源、同心、同德,但又拥有自身的特点,杨继圣女士希望推进台湾客家与香港地区的联系,更大的目标是进一步与大陆密切联系,让更多大陆同胞看到台湾客家的美。目标不小,她深知任重而道远。

 



心路历程:

人人都应有服务之心


无论是从事保险行业,还是投身社团工作,都离不开两个字——服务。特别是社团服务,需要出时、出心、出钱,且不是凭一人之力可为,需要团队支持和团结协作,因而比起在本职工作方面的服务,更需要有一颗奉献和包在容之心。

对待服务,杨继圣女士一直以来都坚持“尽己所能,乐意为之”的态度。在她看来,服务就是力所能及地帮助有需要的人:“如果有能力的话,人人都应该要有服务之心。没有施,怎有得。所谓得失,要想收获,先要学会付出。”


杨继圣女士参加香港客属同乡会活动时留影


她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切冥冥中自有安排。她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说,若非一路上坚持服务,也不可能接触和认识到这么多朋友,人脉的积累对其事业发展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在她看来,社团既是一个服务他人的平台,也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首先是要抱着纯粹奉献的心态去服务,在活动中累积经验,经年累月,自然有人会看到你的付出,大家认识你了,了解了你的为人,当有私人业务上的需要时才会放心主动交由你做。其实各行各业的信任,大多也是这样建立起来的。”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只要愿意付出,自然有回报回来,或早或晚,或多或少。但真心服务者,本身也不会计较回报。


杨继圣女士参加香港客属同乡会活动时留影


在平衡事业、服务和家庭三者之间,杨继圣女士的秘诀是做好时间安排。她很感激来自家庭的支持,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例如家里有车和司机,很多时候车子就是她的流动办公室,让她工作起来更轻松,也节约出更多时间。大后方的支持,给了她莫大的力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可以全心投入服务之中。



建议青年:根基一定要打扎实


2017年,香港迎来了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的重要节点,虽然根在台湾,但作为一位在香港生活了40年的人,杨继圣女士见证了香港回归前、后各20年的变化,并由衷感到开心。

“香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回归前几十年是这样,当下依旧如此。”杨继圣女士这样认为。70年代,她刚来香港之时,大陆和台湾还未实现直通,香港就成为了台湾与大陆沟通的重要桥梁。许多台商都需要经由在香港成立公司或开设银行户口,才方便与大陆贸易往来。因此,如香港台湾工商协会、港澳台湾同乡会等一批社团顺势成立,服务台湾乡亲。2008年,虽然大陆与台湾终于实现了直接三通,但香港在促进两岸经贸交流方面,依然有着重要地位。


杨继圣女士拥有一个温馨而和睦的家庭,这是她最温暖的港湾


“我觉得回归是件很好的事。”杨继圣女士如是说,“不可否认,港英政府也曾为建设香港出了力,而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祖国给予了香港充分的自由度和大力支持,助力香港发展。现在,中国发展如此迅速,值得共同庆祝。回归就是回归了,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不争的事实,很奇怪有些人要否定这一点。”作为商业社会如此发达的国际都市,她认为香港应当借力祖国的强大和发展,抓住机遇,以经济发展为重。

而对于未来的栋梁,杨继圣女士则希望身处科学技术、网络资讯发达时代里的年轻人,不要过度依赖互联网,而应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将自身根基打牢。“该学的知识、该掌握的技能,一定要认真学。”她也特别提到了当下香港年轻人在地理、历史方面知识缺乏的现状,“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还是需要好好地传承下去。”

杨继圣女士有两个儿子,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她也作同样的要求:“我们的要求是至少读完中学才能出国留学,目的是打好中文的底子,把中华文化根基打扎实了。另外,就是一定要有一门专业,学一技之长。他们都在美国上大学,分别学的是建筑学和心理学,且分别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两个儿子都十分优秀,学成归来后,各自取得事业发展,杨继圣女士倍感骄傲和欣慰。


杨继圣女士拥有一个温馨而和睦的家庭,这是她最温暖的港湾


拥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和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还能有时间和能力去为社会出一份力,这是何等的幸福!杨继圣女士很满足当下的生活状态,满怀感恩。一直以来,她都以“做好自己”来自我要求,不嫉妒、不强求、不攀比,从内心出发,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活出了真实,收获了快乐,将人生过成了理想的模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