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筷子路
有一段时间,天天去朝阳医院理疗,于是天天经过筷子路。那一刻,感觉自己走进了通向四五十年代的时光隧道。8点钟的阳光不偏不倚的洒落在临街的骑楼上。楼外的滕蔓过滤了阳光,映照在步履匆匆的行人脸上,一切多美。只是骑楼上的窗户像是永世也不再开启,为那个远去的年代默然不语……那时还是初夏。
仲秋之日转眼来临。上星期表姐婚嫁,车队说必须要经过筷子路,取“快子”的好意头。农历八月,正是婚嫁旺季,平静的筷子路居然还有这样一个热闹的理由。周末,我又百无聊赖的来到这里。斜阳同样对骑楼上紧闭和窗户和绽放的滕蔓作最后的装点。五金、电子、画相、打饼、打金,我看到了昔日佛山古老的行业,还有武馆,还有小学。无论是老板还是打工,在周末的黄昏,大家都像在安享晚年。
唐伯一直坐在街口,微笑着看我下蹲上跳地拍照。该回家了,我最后问他:大叔,给你来一张?唐伯摆了摆手。好奇心又在不断的替我搔痒:(唐伯说他在筷子路已经生活了40年,开了这个补鞋的铺子也就七八年的日子,都是为了家里的老太婆。唐伯的话匣子渐渐的打开,大概他在铺子坐了一天难得逢上个聊伴吧。我在小板凳上坐了半个小时,大半时间唐伯都在念叨着家里的老太婆。“她病了,病了十多年。糖尿病,还半身不遂,就是那种右边身动都动不了的半身不遂。住医院,一天就1000块钱。”妻子的病,让唐伯大半年没有再喝早茶,“我现在每天买一些炒粉。回家就替她擦身、煮饭、洗碗。衣服我就洗不了了”。值得唐伯欣喜的是能请一个便宜的工人,才100块一个月,“现在没钱就不能病!”唐伯日日守着这个潦倒的补鞋铺子,也正为了这个原因吧。“生意最差的时候,一天才收到1块钱,买了一个鞋垫。”唐伯今年已经81岁,妻子比他小12岁,一个年轮。“现在我能做的日子也不长了,赚一点算一点吧。”快5点钟了,一个老太婆颤颠颠的向唐伯走来。“要收铺了。”唐伯首先看了一下那个发出吭吭呀呀音乐的半导体收音机。“大叔,让我帮你拍一个,冲晒出来我送给你。”“那就拍吧。”“笑一下……”
四季从从容容的轮回,滕蔓与紧闭的窗始终相濡以沫,就像我眼前的这一对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