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君选与精武会

话说佛山
2024-09-01

  林君选先生是著名书法家,以其鸡毫笔书法闻名于世。后人谈及林先生,大多集中于他的书法成就,而鲜有提及他与精武体育会的渊源。其实,青年时代的林君选并不是一个藏于书斋的文士,而是一名致力于国术发展、体育强身的武者。


林君选(1908~1995)
  祖籍广东新会,世居佛山。林君选是二十世纪佛山书法界的泰斗级人物,对书艺研究有素,主张尊碑崇帖,尤擅楷书和行草;特别以纯鸡毫笔所作行草书,纵横恣肆、潇洒多姿而自成一家。其书法艺术得到郭沫若和董必武的推崇。



  林君选15岁即加入成立不久的佛山精武体育会,几年间便成为该会的骨干力量。1925年6月,佛山精武会筹备创办《佛山精武月刊》,17岁的林君选任“记事”主任,主要负责该月刊“记事”栏目的编写工作。不料,林君选在编写完第一期后,即被选派至梧州,协助组建梧州精武体育会并担任国操部主任。


资料图:林君选协助组建梧州精武体育会并担任国操部主任

  
  梧州精武体育会是在佛山精武会会员何心平的促动下筹备成立的。但何心平因商务在身,无法长期驻梧州,后经南中精武主任联合会商议决定选派当时年富力强、身无家累的林君选赴梧州,协助当地精武会的会务发展。




  1925年9月底,林君选赴梧州。临行前,佛山精武会连续两天举行欢送会。李佩弦、黄少强、苏慧哲等会中骨干均发表讲话,对这个负有重任的青年才俊寄予厚望。到梧州后,梧州总商会会长亲自前往拜访,并燃放串炮数万响以示庆贺。后又在酒楼设宴欢迎,为林君选接风洗尘。年方十七,而受到佛山、梧州两地商界、精武会的如此尊崇,用少年得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为不负厚望,林君选也是兢兢业业。1927年元月,梧州精武会举行庆祝北伐胜利大汇演,林君选任总领队,主持一切事宜,充分展现了其组织能力,也说明了其在会中的中坚位置。同时,他不时将梧州精武会的会务情况撰文登载到《佛山精武月刊》,成为沟通佛山、梧州两地精武会发展的重要联系人。


    
  
  1930年代,林君选在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任职,在忙于会务之外,也积极撰写文章。先后在《精武画报》、《体育新声》等杂志上发表《国术裁判员与报界记者》、《国术今后问题的商榷》等。在这些文章中,他有批判也有建议,如不赞成报界记者用武侠小说语言报道国术表演,因这样既有失真实也不够确切。也不赞成门户派别之见,希望国术界团结起来共同研究技艺。同时,他建议国家重视国术课本的编写和国术人才的培养,通过课本来普及国术教育,通过学校来发展国术人才,消除“国术家大多都是文盲”的状态,使国术走向科学,成为一种纯粹的体育学。


  
  总体来说,林君选先生是新文化的一代,革故鼎新是其思想的主旋律,这在其青年时代主要体现在国术发展上,而在中晚年其又通过独树一帜的鸡毫笔书法来彰显。观其书法作品,凝重与灵动之间,总有一种武术家的精气神,而一张一弛之中,又凸显其文武之道,而这正与“乃文乃武,惟精惟一”的精武精神相符合。可以说,作为一名真正的精武人,林君选先生当之无愧。(韩健)



林君出身儒商 终一生云游墨海

  1908年2月15日,林君选出生在南海县佛山镇臣总里(现岭南天地)的一个儒商家庭。曾祖父曾在广州开布铺经营生意,后定居佛山。父亲是光绪年间秀才,但无心功名,只着迷诗词书法。
  林君选幼承家训,5岁跟随父亲开笔启蒙,识字学诗文,尤其喜好临池,一生80余载,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从未间断,对篆、隶、楷、行、草书都有作过深入研究。
  林君儿子林志樵回忆道,父亲为书法艺术“衣带渐宽终不悔”。他10岁入佛山节芳学校读高小,并跟随校长陈祖禧学习书法和诗词,15岁加入佛山精武会,学习武术书法。由于精武会倡导乃文乃武,“当时武术深造之会员,其书法必佳”。“因此父亲书法受益不浅,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如痴如醉,每到一处都与精武会内外有造诣的书家交流观摩。”
  1928年,林君选被调到精武会上海总会,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精武会总会被迫停办,林君选返回佛山。在上海的四余年间,林君选迎来了书法艺术上的两个因缘际会。一个就是他巧遇康有为的一位学生,指导他研临汉魏碑,并送他一本康有为的书法理论《广艺舟双楫》,这为他传承康有为的“兴碑”思想埋下伏笔。另一个际遇则是同事送给他一支鸡毫笔,受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用鸡毫笔画芭蕉树的启发,林君选尝试用鸡毫笔写字,因此自成一家。
  如今,在佛山,只要提起林君选,书家业内都流传着他与董必武、郭沫若之间谈书论字的佳话。
  上世纪60年代初,董必武、郭沫若等南巡佛山时,曾与林君选谈书论字,郭老对林君选的书法艺术极为推崇,并为林氏居室亲笔题赠《庇颜楼》匾额。他还在佛山民间艺术社题句“作字题诗春风满座”,记录当时与林君选挥毫的盛事。董老亦亲笔和诗相赠:“与君同荷一尧天,主义遵从马列坚。君字君诗足名世,何期齿录到衰年。



以柔制刚 鸡毫笔自成一家

  在林君选的书法艺术中,其用鸡毫笔所写的行草,纵横恣意、潇洒多姿的书风,自成一家。
  鸡毫笔是毛笔中最柔软的一种,是用白竹丝鸡鸡翼底的绒毛造成的,它的特点是含墨多,有特别效果,但这种笔没有弹性,较难操纵,一般人用鸡毫笔作书,容易流于绵软肥浊。但林君选的鸡毫笔字由农变枯、飞白过度,继而枯后复浓,富于变化,充分显露其腕、指结合的运笔意趣。
  佛山书法名家庞国钟说,这或许与他在精武会练过武术有关。林君选少年时身体孱弱,有强烈的强身健体愿望。因此加入了佛山精武体育会,成为精武会中最早成立的小团体“健儿团”成员之一。
  庞国钟上世纪60年代曾得到林君选的书法指导。他至今仍记得,恩师林君选曾对他说过,艺术的东西,很多都是相通的,比如太极拳与书法,打太极有抑扬顿挫,就像写书法一样,行笔有快有慢,而且两者都有以柔制刚的一面。“用最软的工具,写出最强有力的线条,练的就是功力。”庞国钟说,林君选曾这样对他说过。不过林君选自己也认为鸡毫笔太软,因此建议庞国钟用好的羊毛笔这种比较软的笔,写具有金石味的碑体字。
  提起林君选的鸡毫笔字,不得不提何汉廉为林君选制鸡毫笔的故事。何汉廉是林君选的入室弟子,从1961年到佛山民间艺术社开始,他便跟随林君选和国画家陈凝丹学习书画,与林君选朝夕相处十多年。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发现林君选保存了几十年的那支鸡毫笔笔锋较细小,只能写比较小的字,于是突发奇想,让老婆买了两只竹丝鸡回来,自己亲手用鸡翼底的绒毛,制作了两支鸡毫笔给老师。这两支笔林君选用了十多年,直到80多岁了仍在用。由于自制的笔毛多饱满,笔锋较长而厚实,因此林君选晚期的鸡毫笔字较大,而且体势奇崛,墨枯后浓,有金石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话说佛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