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下李淑勤、罗家英,粤剧电影《白蛇传》写错字啦!
近日,由广东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出品的电影《白蛇传(粤剧)》在浙江横店影视城进行了正式开机。该片主创团队阵容鼎盛,由佛山粤剧院院长李淑勤扮演剧中的白蛇——白素贞,特别邀请香港著名艺人罗家英先生出演剧中的许仙。(海报源于:佛山粤剧院、电台、南方影视)
然而,作为电影海报中的江湖体《白蛇传》字体,蛇字是错字。
看看历代书法名家的行书字体“蛇”字的正确写法。
作为书法名城,粤剧发源地的佛山打造的粤剧电影,竟然使用不入流的“江湖体”,并且写错字,认真失礼啦!
通知下李淑勤,快快改正啦,佛山大把国内知名书法名家,点解唔请他们好好题写“白蛇传”三个字呢?
关于粤剧电影《白蛇传》:
日前,电影《白蛇传(粤剧)》开机仪式在浙江横店影视拍摄基地隆重举行。
《白蛇传》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个影视版本的《白蛇传》不断播出,这个故事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整个社会的文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次拍摄过程中,将会把“再现”与“强化”贯彻始终,一是尊重生活现实,让观众在熟悉的故事和人物中产生认同感;二是强化电影的亲切感,在画面设计上将注入现代的审美元素。以浓烈之情寓唯美之景,以真实画面衬深厚情感,情景交融,突显本片的脊柱——“爱”。在思想上,影片没有局限于男女之情,而是提炼升华到对美好自由的追求,在依托于实景的前提下,根据戏曲唱段中的内容,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成为让观众容易深入理解并接受独具魅力的戏曲类艺术电影。
据悉,该影片凝聚了佛山粤剧院团队在粤剧改革和创新上所取得的成果及付出的努力,直观展示了粤剧发源地的专业粤剧院团艺术水平,有利于对外宣传岭南传统文化艺术,促进佛山粤剧振兴与繁荣,使粤剧传得更广走得更远,更好地提高佛山市传统戏剧文化品牌,对佛山文化名城的品牌展示有着深远的意义。
▲现场拍摄花絮▲
现场拍摄花絮▲
提到片中饰演许仙的罗家英,很多人脑海中马上想起《大话西游》中絮絮叨叨的唐僧;《国产凌凌漆》中的神经病发明家达文西……无数经典的银幕角色让罗家英的名字从香港蜚声国际,大胆、搞笑的银幕形象红遍了喜剧圈,深入人心,但现实中的罗家英更是一位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他出身于粤剧世家,父亲罗家权号称“生纣王”,四伯父罗家树为“打锣王”,堂兄罗家宝则以“虾腔”闻名!戏曲家风浓厚,自幼对粤剧耳濡目染,八岁开始登台演出。行哥一路从事粤剧表演,至今已超过六十余年,此次饰演许仙的角色确实令影迷期待。
关于“江湖体”:
“江湖体”这个词,其实很有意思。
因为确实很形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从字面的意思去分析一下。
什么是江湖呢?江湖的本义,其实就是江河湖泊,只是后来渐渐衍生出一些其他含义。
关于江湖,有这样一个解释:泛指古时不接受当权者或是当权系统的控制与指挥,不受法律或是其他规则约束而适性所为的社会环境。
简单的来说呢,江湖可能就相当于是一个“自成规则的社会环境”。
这个环境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存方式”。而这样的生存方式,与我们日常所认知的,或是“现有规则之下”的一个大的“生存环境”有所不同。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江湖体”这个词,是不是立刻就明白了?
我们所说的“江湖体”,大概就是“自成规则”的一类书体。
什么意思呢?
就是这种或是这些书写方式,以及该书写方式下展示出来的字的形态,与现有的传承至今的“书学正统”格格不入。
用现在的网络热词来讲,就是“这年轻人,不讲武德呀!”。
讲到这里,我们大概都清楚,“江湖体”是什么意思了。
当然,这里还要,也必须要补充一点:并非所有与“书学正统”背道而驰的书写方式,或是书体,就都是“江湖体”。
我们认为,江湖体还是特指一些没有经过系统的书法学习,或是没有去认真临习、学习书家书帖,仅学了个皮毛大概,就“随意发挥”,“抒发个性”,挥笔创作的一些人。
这些人可能会抓住普遍大众对于书法不了解的这个现状,利用自己的理解或是一些固有的方式,将字写得很“美”,很“漂亮”;或者使用一些极度夸张的器具或是“身体动作”,将创作的重心转移到表演上,将书法原本应有的内涵“外化于形”,以彰显自我的“高深思想”,进而去吸引大众的眼球。这样的一个“书体”,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江湖体。
关于“江湖体”的辨别,个人以为,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需要门槛。
并不是我们看见一副作品,看到他写的“漂亮了”,写的“夸张了”,写的自己不懂或是“太丑”了,就可以武断地认为这幅作品是江湖体。
因为在它的表象当中,可能掺杂着一些我们这个水平所看不懂的“内涵”。这种内涵可能是作者取法于某部碑帖,或是将多部碑帖之风格糅合在一起进行的一个特殊表达。这样的一个创作,在普通人看来,可能就显得“比较奇怪”。
因为我们不懂呀!眼界相对较窄,审美相对较“低”,与创作者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就造成了“误解”,单纯的以为这是“江湖书法家”所创的“江湖体”。有了这个偏见之后,我们傲慢自然不会放过展示自我的机会,拿起手机,在键盘上轻轻敲下“就这?江湖体!”,而后潇洒的发送评论,自以为识破了一桩骗局。
我们要辨别江湖体,不是去听他人轻易盖棺的结论,而是要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眼界,真正的去学去看,拥有自己的一个欣赏标准与鉴赏水平,这样才能去“鉴别”一部作品到底是不是所谓的“江湖体”。
当然,这是需要时间与精力的,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升的。所以在自身能力尚且达不到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去武断的发表评论,或是随意的听信他人言论。
任何时候,我们的思想都是属于我们的,是独立且不同的。保持我们思想的独立性,是每个个体不同的前提,而这个前提的前提,是我们要获取足够多的知识,去经历足够多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学会思考,产生辨别力。
这或许是我们普通人,想要辨别一幅书法作品是不是“江湖体”的一个方法。
另外的办法呢?倒是也有,只不过有些时候可能不太准确。
我们可以从心理角度去分析,真正的高手,往往会在作品中展示自身的功力,而不是靠行动,或是其他什么一些形式去哗众取宠,这是因为专业的骄傲与不屑。
而一些江湖书家,他们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是由于作品没有那么强的说服力,或者说,由于他们潜意识当中的那一点“自知之明”,导致他们将表现力放在了作品之外的地方,也就是书写的用具、书写的方式之类的地方。所以,我们想要辨别一个书写者是不是“江湖异士”,从一方面其实就可以分辨个大概。
江湖体最常受到贬责的,往往就是它的外观,要么胡写乱画,以图代字;要么浓墨细笔,夸张而无法;总而言之,就是用各类粗浅夸张的线条去“碰瓷”,愣往书法上面去靠,以迎合一部分鉴赏力较低的人的审美。
这种迎合往往是很多艺术家所“不耻”的。
因为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就是因为与众不同嘛。即使是走大众化路线,也不可能完全的去“趴”到地上,总是要在细节之中展现自己的功力与能力的。
其实,书法这门艺术,在某些方面来讲,可能已经走到了“极致”。因为到了“极致”,所以才会出现许多“极端”,想要突破却没有方向,所以只能在一些比较“偏僻”的角落,去延伸拓展,企图“曲线救国”。因为我们所能想到的路径,或是下到的功夫,无数的古人先辈早已去实践创造过了,他们的天资可能比我们更加优越,求知欲可能比我们更加旺盛,付出的精力与心血也比我们多,在此先决条件下,我们又凭什么认为自己能“超过”他们呢?
所以,对于“江湖体”而言,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种字,但是,它不是书法。
如此而已。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