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潘涌大街、公正市,到公正路,见证佛山人的“牙齿当金使”

话说佛山
2024-08-31

50年代的公正路,图中“周重光眼科”的广告牌匾想当醒目。


曾是繁华的“公正市”

据记载,公正路前身,是佛山明清时期最繁华的街道之一“潘涌大街”。那时街道商贾林立,都秉承公买公卖。于是公正路被称为“公正市”,在佛山坊间流传开。

50年代公正路

1931年,潘涌大街改建成一条300多米的路,这条街的名字便改成“公正路”。80多年来,公正路与佛山人“牙齿当金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一诺千金”、“一言九鼎”的理念不谋而合,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老佛山的记忆。


“‘柱侯鸡’的老字号‘三品楼’以前就喺果度”,一些老街坊还能记得旧时的样子。另外,创始于1932年的“大可以”一直驻守在公正路,店里的粥、粉、大包、油炸鬼成为街坊的早餐必备。

50年代三品楼


公正路骑楼以营销绸布、鞋为主

骑楼,佛山人对它是再熟悉不过了,旧时在骑楼底,孩子们弹棋、拍公仔纸、跳橡筋,老人叹茶乘凉、开铺做生意,过去佛山没有高架桥,刮风下雨,人们都站在骑楼下避雨……

1958年,公正路

据史料记载,早在19世纪,骑楼已在东南亚的新加坡出现,按照当时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店屋的临街面要留出五英尺(5feet)的公共空间,也就是著名的“五脚基”。为了预留“五脚基”,店屋的一楼后缩,只留下两根柱子来支撑上层的楼房。各家店屋的五脚基相连,成为连续的走廊,从街道的一端直通到另一端,这便是骑楼的原型。后来一些在南洋淘金的广东华侨回乡置业,带回了骑楼这一建筑形式。


1958年,公正路


骑楼是因应南方的特殊气候而建。因避风雨、遮日晒,通行人,又方便商铺敞开经营,骑楼在炎热多雨地区十分流行。

广东、福建等地几乎同一时期出现了骑楼。广州建有骑楼约在上世纪初期,而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佛山也有骑楼建筑出现。佛山的骑楼是伴随着马路开辟而出现的。


1958年的锦华路(公正路口)

原来,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期,佛山古镇都是以街和巷作为交通要道,街道十分狭窄。当时统治广东的粤系军阀代表陈济棠推行城镇化改造,把主要的工商业重镇开拓成城市。因此,佛山开辟马路,修复城市建筑,当时开辟的马路两旁,基本上是骑楼风格建筑,可以称为骑楼街。


经典的公正路公厕


据1988年的《佛山市城市建设志》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升平路、汾宁路、永安路、福贤路等11条骑楼街相继开辟马路。根据《佛山市城市建设志》中记载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骑楼街长度统计,佛山老城区骑楼街鼎盛时期的长度至少达到4905米。


公正路原公厕位置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佛山骑楼街最兴旺的时期,骑楼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商贸行业,也成为佛山最聚人气的商业区。如永安路售卖油豆糖面、咸杂海味为主;公正路以营销绸布、鞋为主;升平路主要有茶烟酒饼及钟表等。

三品楼柱侯鸡声名远播

来个“一盅两件”(编者注:一壶茶,两件点心),摊开报纸,与熟悉的街坊闲聊间,茶香随着蒸汽慢慢升腾,“老佛山”悠情惬意的一天,便由此开始。

事实上,与如今“太平父老清闲惯,多在酒楼茶舍中”不同,旧时佛山上茶楼饮茶的多为生意人,这也与当时佛山发达的商业、手工业息息相关。

由于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物产丰饶,加上又是西、北两江总汇,在粤汉铁路未通车之前,便成为西、北江上游各省的商贸集散地。当时,仅汾江河两岸就有大大小小渡口60多个,而升平街、豆豉巷、潘涌街等老街巷更是商肆云集,各行手工业工场遍布佛山各条街巷,10多个外省、外县在此均设有会馆。这是佛山工商业的鼎盛时期,而在频繁的商业贸易中,少不了的便是应酬,上茶楼谈生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佛山茶楼业也由此兴盛起来。

上世纪初,茶楼如雨后春笋,遍布佛山各个角落。在升平路,有英聚、金殿、新世界、德昌、天海、一品升等,而三品楼、笑尘寰、福华、如珍、龙珍等则在公正路、普君圩一带。


80年代最辉煌时代的三品楼

据佛山饮食界老行尊、中华金厨黄炽华回忆,四五十年前,升平路上英聚楼的蟠龙大鸭、天海楼的陈皮焅鹅掌,公正路三品楼的柱侯鸡等传统菜式已经声名远播,成为佛山传统饮食文化的标志。据了解,柱侯鸡这道名菜有着300多年的历史。


倒闭后的三品楼


相传300多年前,三品楼位于祖庙后边的三元里。有一年,庙会与秋色一同进行,人山人海,三品楼客如云来,食品很快用完了。快收档前,一帮熟客到此要吃宵夜,店家不便推辞,厨师梁柱侯思考了片刻,便走向鸡棚,没过多久,他便将一碟色泽金黄的鸡端了上来。客人用了之后,感觉口味新鲜浓郁,大加赞赏,还提议用厨师梁柱侯的名字命名,三品楼柱侯鸡从此出名,还“衍生”了柱侯酱等产品。后来,三品楼搬到公正路,直到结束营业时,柱侯产品一直都很畅销。这些传统而独特的佛山味道,一直深受街坊四邻喜爱,“食过返寻味”也让各家茶楼酒家有了自己固定的客源。


曾经的三品楼旧址

如今,一排排鳞次栉比的骑楼,一排排沿街的商铺,熙熙攘攘的人群,让人眼花缭乱的商品,都已经埋藏在岁月里。2013年,公正路部分老建筑被拆,其中就包括挥春街的骑楼,还有早已人去楼空的三品楼。


2013年公正路拆除旧建筑路况



《从“潘涌大街”到“公正路”》

一条商业街道见证佛山公正精神源远流长


  在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李建丽眼里,“公正佛山”是这座城市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公正可以说是佛山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符号”,李建丽翻阅了《佛山地方志》,上有记载,明清时期,佛山工商业发达,位列“四大名镇”,当时佛山有一条街,街名“潘涌大街”,商贾林立,是当时佛山最繁华的街道之一。有别于“商场如战场”的观念,这里的商铺秉承公买公卖的经营理念,久而久之,坊间把这个公道的市场称为“公正市”,诚信的意识也开始日益渗透到普通商家、市民的生活中。

  1931年,潘涌大街改建成一条300多米的路,名字也随之改变,长存于商贾内心的公正意识,他们决定将路的名字改为“公正路”,进一步传承公买公卖的经商之道。




  “不仅是潘涌大街,附近的商铺都是这样(公正)的。”民俗专家余婉韶说,公正路建成之后,商铺生意更好,除了原先的潘涌大街,维新街、仁秀坊、古洞街等也迅速发展起来,各具特色。虽然经营侧重点不同,但商铺却不约而同秉承童所无欺诚信经营的理念。




  余婉韶特别提到了一家叫做“公正”的布铺,她说,该店主秉承了“童所无欺,公平待客”的理念做生意,从不缺尺少寸,甚至为了方便顾客,做出了“宁宽量莫紧尺”的承诺。由于诚信,这家公正店一直受到了佛山市民的追捧,至今仍有老街坊念念不忘。



  “这样的店,还有好多啊。”作为一个老佛山人,在市文联名誉主席任流的记忆里,他见过无数间写着“货真价实,童所无欺”标语的商铺,不仅公正路,也在其他道路。他认为,公正是佛山的文化个性,“我去过很多城市,很少有见到命名为公正的道路。”



  他分析认为,佛山人如此“固执”地追求公正,这与佛山人“崇德向善”的本性有重大关系,他认为,正是佛山人的善良本性,影响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经商也坚守不欺客,不作怪的善良信念。



  “我觉得跟佛山工商业发达有很大的关系。”余婉韶认为,影响佛山人在商场上恪守公正在于发达的工商业,“做生意最讲究诚信,”公正路的取名从侧面上反映了当时民众的一种强烈的经商意识和对规范市场的良好愿望。




  李建丽认为,社会公正任重而道远,“公正路的演变史,说明“公正”非一朝一夕能达成,在它漫长的演变历程中,需要不断从文化上给予渗透。”



  “做人、做生意都要公公正正。”如今的公正路依然商铺林立,很多人都已经淡忘了 公正路的历史,但深层次文化渗透让他们和这条路有着莫名的亲切感,陈伯的香烟店已经在这里开了近20年,不到5平方米的店面显得局促、拥挤,生意也不怎么好。但这名年迈的老佛山人说:“生意再差,也要做到诚信。”



  他指着前方的“公正家具店”说道,“之前的潘涌大街就从这里开始的。”

( 张少鹏 孙海庆)



  相关链接


公正路“三品楼”原址上新建的“东方新天地”开业了
公正路原“三品楼”挥春街原址上新建的“东方新天地”露出面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话说佛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