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储户28亿存款不知情下遭质押担保,银行:已报案

话说佛山
2024-08-31

10月25日,渤海银行网站就“近日有关媒体对渤海银行南京分行有关报道”发布声明称:在与相关企业日常业务办理过程中,渤海银行分行发现企业间异常行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寻求司法解决。

渤海银行承诺将一如既往坚决维护客户合法权益,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此前中国经营报旗下“贝果财经”报道称,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多位经理、副行长当面承认,无锡济煜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其关联方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公司名下28亿元的存款就被用于为另外一家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公司提供贷款质押担保了。

“每日经济新闻”10月25日报道中提到,这场“罗生门”的主角,被担保公司——华业石化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业石化”)的股东,正是中国石油集团,间接持股比例达100%。

而中国石油集团正是大名鼎鼎的A股上市公司中国石油(601857,SH)的控股股东。虽然是被中国石油集团间接控制的公司,华业石化却并不像中国石油集团那般“壕”,甚至曾出现未按时还款的情况。据悉,渤海银行因此从担保方身上划走了4.5亿元。

更令人蹊跷的是,这家2019年方才成立,至今不足三年的公司,股东已经四度变更,直到今年7月26日,中国石油集团旗下100%持股的江苏华之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才受让华业石化100%股权。

华业石化未按时归还贷款,担保方被划走4.5亿元

28亿存款在暗地里成了质押担保,究竟“保”的是什么?

据悉,2020年11月,山禾药业的存款被用于给华业石化的票据融资进行质押担保,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给华业石化开具了半年期承兑汇票,第一笔开票金额为3亿元。

山禾药业与恒生制药在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总存款数为33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总计有28亿元在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于为华业石化的贷款提供质押担保。另外未被质押的5亿元,则是因为2021年8月19日银行柜台给山禾药业法定代表人於江华打电话核实意愿时,被企业明确否认,而未能办成。

也正是这次电话核实,让这笔“不知情质押担保”彻底暴露。

但事情败露并没能阻止质押的继续,8月20日,恒生制药存入全部的三笔“新易存”存款共12亿元已被质押,不能支取。山禾药业和恒生制药后来曾尝试支取每一笔存款,均无法支取。

而更“绝望”的是,8月25日,因华业石化未能在还款日偿还贷款,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强行划扣了恒生制药5亿元存款,后来又退回来5000万元。

华业石化竟是中国石油集团全资孙公司

这场“不知情担保”对于这两家存款企业而言,可谓是天降横祸。

10月24日,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发布声明表示已报警,而上述两家存款企业的上级单位——济民可信集团也在其官方微信发文表态,抛出六问“怒怼”渤海银行南京分行。

如今,似乎只剩涉事的被担保企业华业石化还隐在幕后,揭开层层面纱,华业石化的背后股东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

公开信息显示,华业石化成立于2019年3月1日,注册资本5亿元,法定代表人王军,经营范围包括危险化学品经营;石油制品、燃料油、润滑油的销售等。

启信宝显示,华业石化是江苏华之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之业能源”)的全资子公司,而穿透股权后,华之业能源由北京华昌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昌置业”)100%持股。

华昌置业也许并不被大众所熟悉,但站在华昌置业背后的股东,却是赫赫有名的中国石油集团。

成立不足三年,四度变更股权

每经记者发现,华业石化与中国石油集团的股权关系属实,但股权变更历史却存在蹊跷。

梳理华业石化的股权变更历程,其跻身中国石油集团体系的过程,显得格外匆忙。

华业石化从2019年3月成立至今不足三年,股权却历经四次更替。

华业石化最早的股东应该是江苏润港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港石化”)。2020年6月22日,华业石化发生投资人变更,华龙国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龙国业”)就此入局,而同一时间,华业石化的名称也由此前的润港石化南京有限公司变更为现名。

然而,华龙国业的入股可以说是“惊鸿一瞥”,在不到两个月后的2020年8月17日,华业石化再次发生股权变更,其股东由华龙国业变更为上海芮盈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芮盈贸易”)。

但芮盈贸易也没有在股东的位置上坐满一年,今年6月4日,芮盈贸易退出华业石化股东席位,东方鸿达(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鸿达”)成为新晋股东。

与华龙国业的入股颇为相似,华业石化的股权东方鸿达也没拿够两个月,今年7月26日,华之业能源成为华业石化持股100%的股东,这一股权结构维持至今。

而华之业能源的入局成了华业石化跻身中国石油集团旗下公司序列的重要一环。

我们仍从股权结构来看,与华业石化相比,华之业能源显得更为年轻,其股权变更历程也更为简洁。

公开信息显示,华之业能源成立于2021年7月9日,成立之初其股东为华业石化。7月22日,华业石化退出,华昌置业成为新股东。而股权关系显示,华昌置业为中国石油集团全资子公司。

简单梳理一下,7月9日,华业石化还是华之业能源的100%股东;7月22日,华业石化转让华之业能源股权给华昌置业;7月26日,华之业能源接手华业石化100%股权。

一番股权腾挪之后,“母变子”“子变母”,华业石化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石油集团旗下全资孙公司。如此不难看出,就在最近,华业石化终于穿上了“央企”旗下的“国企”外衣,但这层匆忙穿上的“国企”外衣究竟是真是假?

就在10月21日,据国资委官方认证微信公众号“国资小新”披露:26家中央企业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对外公告了353户假冒国企名单,中央企业正在集体行动打击假冒国企,渤海银行28亿担保“罗生门”究竟真相如何,华业石化的“国企”身份是否存疑,每经记者将继续调查报道。(2021-10-25 10:24·观察者网


评论丨储户28亿存款“失踪”,渤海银行岂能装聋作哑? 



银行是否恪守严谨和专业,操作有无违法违规,公众期待能尽快给出一个权威说法。

10月23日晚,有媒体报道,江西济民可信下属两家子公司存入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的28亿元存款,遭银行方莫名质押为第三方提供贷款担保。10月24日,“济民可信”官方公众号为此发出《六问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一文。对此,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发布声明称:在与相关企业日常业务办理过程中,我分行发现企业间异常行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寻求司法解决。

明明存在银行的钱,却一分取不出来,这种事对任何人恐怕都是一个噩梦。然而,这样一幕居然在现实中真实上演。也正因此,渤海银行储户28亿元存款“失踪”,在舆论场掀起轩然大波。

当然,现在所能看到的信息,都是作为当事一方的江西济民可信单方发布的消息。此事内情到底如何,恐怕还有待警方进一步调查。但是,警方调查归调查,面对储户的质问和公众的疑虑,渤海银行也有责任及时向社会作出相应解释。但渤海银行南京分行一份寥寥数语的声明,实在难以让人口服心服,且只会让渤海银行的公信力进一步“失血”。

从济民可信的指控看,这起28亿存款“失踪”,绝非只是“企业间异常行为”,渤海银行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比如,济民可信指出质押担保过程可能存在犯罪行为时,渤海银行却未及时报警;80%相似度的假公章就能蒙混过关,不联系企业、不依规定面签质押合同;渤海银行一边致歉一边又提出,希望能够允许银行继续用山禾药业5亿元存款,为华业石化从渤海银行贷款提供存单质押;在企业不同意的情况下,强行划扣4.5亿元存款等等。

那么,这些信息是否属实?济民可信提供的证据显示,渤海银行在处理储户存款给第三方贷款做质押担保时,存在严重的审核漏洞;出了问题,银行却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甚至将错就错,牺牲储户利益……种种指控,都是极为严厉的,有违金融行业起码的规范。针对这些问题,渤海银行具体是怎么处理的,理当也把证据晒出来给大家看一看,而不是一味地装聋作哑。

银行是金融业的主力军,是为帮民众管理钱袋子的,因而银行向来被认为是一个谨慎的行业。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银行的管理,远比一般企业规范,相关的业务流程,也更为严格。可倘若济民可信的指控属实的话,渤海银行内部的一套管理流程,不仅可以说是形同虚设,还不排除有“内鬼”参与,已经涉嫌违法犯罪。

目前,渤海银行南京分行面对储户的指控,采取了回避态度。渤海银行乃至监管部门,对此显然不能熟视无睹,而应尽快介入调查。这样的调查和警方调查是并行不悖的,后者是查处可能存在的违法犯罪,前者则是查清此事是否存在银行无视规范、风控失灵等问题,是为了捍卫金融业风险防控的底线。

储户的钱,如果存在银行都不能确保安全,这无疑动摇了立业之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储户28亿元存款“失踪”,关乎的不仅是渤海银行的诚信,也关乎整个金融行业的声誉。这个事件中,银行是否恪守严谨和专业,操作有无违法违规,公众期待能尽快给出一个权威说法。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于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话说佛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