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7日,商品车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公司八号码头等候装船。
8月16日晚,李克强总理在深圳主持召开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的消息经《新闻联播》播发后,“经济大省”再次引发热议。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在7月28日召开的会议上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会议结束后,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地纷纷召开工作会议,立目标、表决心,对全力以赴稳增长作部署。
无论是在经济结构转型、机制改革还是科技创新等领域,经济大省所发挥的效应都是其他省市所不可及的。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下,要让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经济大省的作用不言而喻。有专家指出,抓住经济大省,就抓住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大头。
何为“经济大省”?
△ 2020年9月2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在生产数字网络产品。
△ 图为:珠海横琴一角。
如何“挑大梁”?
8月16日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和广东省长王伟中发了言,江苏省长许昆林、浙江省长王浩、山东省长周乃翔、河南省长王凯、四川省长黄强通过视频发言。
李克强总理在座谈会上表示,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挖掘自身政策潜力,保市场主体激发活力,保障物流主干道、微循环畅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同时,李克强总理指出,6省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四成以上,贡献了40%以上的就业。要结合实际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帮助他们恢复活力,在吸纳就业上继续当好“主角”,努力稳定本地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港区。
“挑大梁”的重要抓手
“地方在补短板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精准。”陈鸿宇指出,各经济大省要充分分析国情、省情,针对本省市情况制定目标。发挥营商环境、人居环境等方面的改革中的潜能。除此之外,在大变局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地方也要学会从开放过程中释放潜能。比如在“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从国际市场上创造需求,增加出口量。
此前一段时间里,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市场供需遭遇冲击。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走向常态化,工厂恢复生产,供给端已几近恢复,而需求端仍面临着收缩难题。
△ 乘客准备登上由重庆沙坪坝站开往成都东站的G8608次“复兴号”高铁列车。
今年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对此表示,补短板扩内需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确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措施,促进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7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则再次明确,推动消费继续成为经济主动力。
从各省市的工作部署中,基建也被当作“压舱石”。江苏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布局交通、能源、水利、环保和新型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广东表示,结合实际新推出一批有含金量、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用足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和专项债券资金,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发挥好并联审批机制的作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湖北也明确提出,要着力抓项目、抓进度、抓招商,全力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压舱顶梁作用。
△ 图为:2021年通车的云南三清高速一景
此前在谈及广东区域内建设问题时,陈鸿宇就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三角产业转型、沿海经济带布局等方面,广东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工,特别是多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都让投资进入一个’水涨船高’的阶段。
“各地区之间要加强联动。”陈鸿宇说,尽管当前大型基建日渐完备,但还需进一步细化,区域间的城际轨道交通就是基建投资值得细化的方向之一。
陈鸿宇提醒,扩大基建投资、拉动消费需求也许能较快为经济增速带来量级的变化,但经济大省能否挑大梁并不仅以经济增速来衡量,而是要在推进国家的各项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起龙头的作用,可持续地激发市场活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和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带动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2022-08-17 中国报道)
相关链接:
广东省2022年半年GDP近日公布,深圳、广州、佛山还是牢牢占据前三位
2022“中国百强区”榜单发布,前10强广东占8席,佛山有南顺上榜
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