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刮骨疗毒才能重建学术生态

2017-08-11 李云 海南观察

拥有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厦门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等多个头衔,蔡建春近日再次被举报:其申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涉嫌抄袭。被“抄袭”的文章来自于他的两名硕士生。【更多信息请戳我】


记者将蔡建春的博士论文和这两名硕士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比对,发现蔡建春的论文内容与后两者内容大面积重合。


又一起涉嫌论文抄袭,是见怪不怪,还是“零容忍”?



笔者认为,无论你头衔多少,抑或光环无数,都必须为抄袭行为付出代价。“处罚当事者,警示其他人”。处罚虽是治标之策,但在现阶段是必须的措施。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才可以消除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只有及时挖掉“烂苹果”,才能有效保护学术的“小苹果”,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学术生态。

  


学术论文是一面“镜子”,不仅可以折射出写作者的学术水平,而且可以照出写作者的“坦荡”或“惶恐”——有的经得起苛刻的把关,经得起学术的评判,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而有的在被层层剥开之后,只能“裸奔”。“照镜子”是为了“正衣冠”,唯有潜心科研才能写出真材实料的论文,而一切弄假成真最终都会弄巧成拙,让自己的学术尊严与个体颜面扫地。

  


既是一次“洗洗澡”,更是一次“治治病”。7月27日下午,科技部公开《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调查处理情况,所涉107篇论文的事实总体已经核查清楚,各涉事作者所在单位正在按照统一的处理规则,区分涉事作者参与论文造假的事实情况和具体情节,依据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对涉事作者进行处理。如此刮骨疗毒才能重建学术生态。

  

重构学术载体的价值,或是治本之策,也是对学术不端的一次釜底抽薪。打击学术不端是门“技术活”,有必要抓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中,评价体系的改革与改进至关重要。告别“论文崇拜”,让论文的价值回到学术探讨与交流的轨道上来,既可以让论文维系学术尊严,又可以拒学术不端于门外。


来源:《海南日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饶思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