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化走出去:天问?

2016-04-12 语言与翻译 上海语言学通讯

中国文化走出去:天问?

——赵彦春教授讲座


三月四月人间天,玉兰幽香桃樱盛开!受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的邀请,2016331,天津外国语大学赵彦春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楼进行了一场中国文化走出去——翻译何为,翻译为何的精彩讲座。中国科学院外语系高原教授在讲座的开场幽默风趣地介绍道:“赵教授的讲座预告引起了空前反响”。很多校外师生慕名前来,师生济济一堂。赵彦春教授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角度,谈论了他对中国文化翻译不落窠臼的深刻见地,和自己译海拾贝的分享。听众们在诗韵雅趣中体验国学的博大精深,领悟国学文化的美妙,体察语言人生的递归。

教授指出,由于形式意识的缺位,即便《圣经》这居庙堂之高的经典,也难免误译造成的荒谬。他讲到国学外译始自明朝末年,然而译文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中华文明的特质被遮蔽了,古典诗歌的翻译没有对等形式,逻辑混乱。大多外国学者的翻译属于语义解释,而不是自主的译文编码。中国文化走出去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如何突破瓶颈?国学经典能否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并在世界民族之林独领风骚?这是每一个外语学人面临的问题。赵教授认为,在国学经典翻译的诸多遗憾中,形式的缺失是致命的,是中华学术不能独步天下的根本所在。

教授曾在其专著《翻译学归结论》中提出翻译的本体论归结,主张本体是万物的主宰。形式是万物之始,是人类知识的引擎,正如《易经·系辞上》所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区分道器的参照点是形,根据柏拉图,理念世界的依托是形;根据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语言的依托是形;根据俄国形式主义史克洛夫斯基(Shklovsky),文学的依托也是形。形式是贯通哲学、逻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乃至一切知识领域的最隐秘和最关键的思维工具。体现于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形式是先导,是强制约要素,是翻译成功的起点和诗性得以保证的根本。直译尽其可能,意译按其所需,译者应掌握制衡原则,力图逼近原文,正如 Peter Newmark 所言:“As literal as is possibleAs free as is necessary”。

        人类是诗性的动物,翻译是文化和语言的解码。“道常无名”译为Tao is eternal, but has no fame (name)”,或者The Tao is nameless forever”都违背了《道德经》的精神,毁坏了经典,而只有领悟了人类语言的结构和机制并能洞察中西文化之异同才能正确解读和编码。其正确译文当是:“The Word has no constant name”道常无名的真谛是“道无常名也”。翻译的结果当是具有独立价值的文本,具有自主autonomous)和自在(autotelic)的本质属性。国学经典译文的基本要求是形神兼备,这是形式与内容的最佳匹配,是其两者结合而产生的组合函数和张力,是对meaning potential”的寻觅。赵教授认为《道德经》不应被译为The Tao and its Power,这割裂了中西文化,违背了《道德经》抱柔守拙恬淡无为的精神实质,他提出的翻译The Word and the World音意妙合。




教授以弗洛斯特Poetry is what is lost intranslation为切入点,阐明不可译性的虚幻性,进而确立翻译的本体论地位。他以《三字经》、《千字文》、《归字谣》等说明形式的强制约作用,以《长相思》解析形意结合的辩证性。他认为,翻译是transformation 变形),亦是transmigration(化境),遵循形美(phanopeia)、意美(logopeia)和声美(melopeia。他以自己英译张孝祥的十六字令《归字谣》和白居易的《长相思》为例,声情并茂地朗诵并解析了英译三美的绝妙意境:

归字谣

归。

猎猎薰风颭绣旗。

阑教住,

重举送行杯。


Go Ballad

Go.

Sough, sough, the flag does there flow.

The hedge: No.

One more cup, now adieu.

 

长相思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Long Longing

The Bian waters flow,

The Si waters flow,

Flow to the old ferry of Guachow.

The Woodland hills bow in sorrow.

My rues grow and grow,

My woes grow and grow,

Grow until comes back my yokefellow,

We lean on the rail in moonglow.

 

        整场讲座中,赵彦春教授所展现的治学精神和专业素养为人敬仰。在场的师生都拍手称赞,深受启发。赵彦春教授所提出的翻译何为,翻译为何是当下中国翻译学人亟需思考和实践的,是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他致力于为推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在场师生无不深受鼓舞!





长按二维码 → 识别 → 关注→ 让我们一起分享语言研究和翻译的乐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