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著推荐|功能文体学的重要著作《语言学、语言与语言艺术》

2017-04-25 上海语言学通讯 语言学通讯



韩茹凯(Ruqaiya Hasan)(1931-2015)是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她于196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她在文体学、语境与语篇、词汇语法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是体裁结构潜势理论的创立者,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语言学、语言与语言艺术》一书里,韩茹凯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艺术,而语言艺术可以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其内部设计与语言符号系统的内部设计是相似的。语言是一个由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位层构成的编码系统。同样,语言艺术也包括三个层面:主题、意象表达和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就是运用语言资源表达意义的过程,是最基本的底层,为主题和意象表达服务的,要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意象表达,应该从语言表达出发,通过对语言特征的文体分析来揭示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象,理解文学语篇中语言表达的意义是理解文学语篇意义的基础。主题是语言艺术作品表达的最深层的意义,是超越了语言表达的具体意义的高度概括,是关于“社会人”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看法和理论。语言表达和主题是通过意象表达联系在一起的。意象表达是由产生主题意义的符号系统构成的,前景化和语言模式的组合在这一层面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表达层提供“初级意义,为语篇意义的理解提供基础。而前景化手段和语言模式的共同作用赋予了初级意义更高层的意义,即二级意义。因此,语言艺术作品中有两个语义层。第一个语义层产生于自然语言这一符号系统的使用,第二个语义层通过初级意义的前景化和重新组合产生于艺术系统。语言艺术作品的特点是,语言模式的组合用来表达第二层语义,语言艺术的技巧存在于意象表达的层面上。结合(韩礼德)的语言模型,韩茹在在书中提出了一个语言艺术的符号系统模型,见下图。

韩茹凯认为语言艺术的根本就在于语言艺术的意象表达层。语言艺术作品的特点是语言艺术的技巧存在于意象表达的层面上,语言模式的组合表达第二层语义的手段。因此她强调语言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必要性,提出文学语篇分析应侧重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功能,语言艺术分析的侧重点在于语言模式的组合,即不同的语言模式如何相互联系,共同为深层主题意义的表达服务。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只是为意义的建构服务,并在具体的语言使用中为特定语类中的语篇建构提供意义潜势。由于语言是建构意义的社会符号系统,通过分析作者选择的语言结构,可以找到语言形式与意义或功能之间的联系,从而阐释文学语篇的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其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目录

《西方语言学视野》总序
《语言学、语言与语言艺术》导读
作者简介
原书目录
第1章 儿童语言审美能力的发展
 简介
 想象功能和语言审美的开始
 重复和对照
 声音重复:头韵、和声和押韵
 排比结构
 重复和排比结构
 排比结构和重复的语篇重要性
 语言模式的基础
 童谣的语言模式
 童谣的形式和内容
 童谣和语言审美的发展
 儿童鉴赏的基础
 鉴赏和评价
第2章 诗歌分析
 语篇
 语篇的逻辑关系
 时态的选择
 在这首诗中谁对谁做了什么?
 这首诗如何表达它所要表达的意义?
 孤独感:及物性系统的运作方式
 噩梦的结构:连接词和从属关系
 消极感:过程配置的更多讨论
 消极感:及物性系统的比较研究
 静止的世界:时间和时态
 托辞的剖析:主位、过程和逻辑关系
 诗歌意义的解读
第3章 故事分析
 简介
 故事片段的划分
 故事中的文体转换
 文体转换和情景变化
 叙事层面
 投射结构和主观叙事层面
 内省、互动与情节
 《必然之子》:故事的主题
第4章 语言艺术研究的框架
 简介
 语言和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里的语言和艺术
 语言艺术概况
 文学、语言和社团
 语言学、文学和读者
附录
 Angus Wilson《必然之子》
 参考文献
 深入阅读书目
 专业术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王竹青, 苗兴伟. 文学语篇的语言艺术分析框架——《麦田守望者》的功能文体分析[J]. 外国语文, 2015, (1):106-111.

推荐语:Hasan(1985)提出的语言艺术研究的三层次理论框架为文学语篇的文体分析提供了一个语言学的理论模式。以哈桑的语言艺术分析框架作为理论基础,对小说《麦田守望者》的文体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语言结构描述入手,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探讨语言表达如何服务于文学语篇的主题和意象表达,从而为文学语篇的解读提供功能文体学的视角。


刘世生, 宋成方. 功能文体学研究[J]. 外语教学, 2010, (6):14-19.

推荐语:国内对功能文体学的介绍和评述多以M.A.K.Halliday本人的研究为基础,很少提及该理论体系的另外一个构建者R.Hasan的理论模式以及功能文体学在新时期的发展。本文在首先对功能文体学的产生背景、理论框架和后期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然后对功能文体学在中国的发展进行综述,最后对功能文体学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本文编辑/ 上海语言学通讯

阅读原文/ 亚马逊链接


上海语言学通讯

上海语言学通讯关注语言文学研究。主要收集发布1国内、外英语语言文学的学术会议、研修班讯息;2上海高校学术讲座;3学术期刊和学术观点推送。近期推送的特色栏目是读书小札和新书推荐,欢迎作者和出版社赠送样书。文章投稿,业务合作等事宜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公众号左上角小图标--“查看历史消息”


敬请关注

上海语言学通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