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推荐|诗歌翻译中的框架操作:中国古诗英译认知研究(赠书)
赏夏花
听夏音
品夏夜
标题
请输入标题
读书 消夏
标题
请输入标题
当古诗词遇到英译
当翻译研究遇到认知语言学
本书以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为对象,旨在解决背景知识缺失引起的诗歌译文理解问题,采用认知科学有关知识表征模型理论,以背景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框架为切入点,分析译者在翻译中如何通过框架操作,实现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知识系统的对接,从而促进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著作构建了诗歌翻译的框架操作模型,并对诗歌翻译的基本问题,以及诗歌文化对外传播路径作出认知主义探索。
诗歌翻译中的框架操作:中国古诗英译认知研究
作者:肖开容 博士
内容提要
《诗歌翻译中的框架操作:中国古诗英译认知研究》为认知视角的诗歌翻译研究,旨在构建诗歌翻译的译者认知操作理论模型,并以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为案例分析译者的认知操作策略。
认知翻译研究源于霍姆斯翻译学图谱中描述翻译研究三大分支之一——翻译过程研究。翻译过程研究关注译者的翻译行为和翻译过程,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和当时研究条件所限,该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进展甚微。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不断发展,认知翻译学研究也获得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认知翻译学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范式,逐渐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和研究领域,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究体系的确立和理论模式的构建。在此背景下,本书以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领域的框架理论为视角,探索译者的翻译认知过程规律,提出译者认知操作理论模式,并以中国古诗英译为例,探讨诗歌翻译中的译者认知策略。
本研究以三个理论假设为前提:
一是框架所表征的知识系统是读者对文本意义理解的背景参照。
二是框架的文化差异是造成译文读者理解困难的根本原因,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对此差异进行认知操作加以解决。
三是译者的翻译过程不只是语言形式上的转换,也不仅仅是符号转码的过程,而是在概念层次上的认知操作过程。
以这三个假设为前提,本研究旨在探索以下问题:
第一,译者如何调用信息资源,如何进行认知操作,解决读者由于知识系统差异所造成的理解困难?
第二,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选择的认知过程、机制和基本模式是什么?
第三,诗歌翻译,特别是中国古诗英译中译者的认知操作有何体现,这对于文化信息的跨语言传递有何启示?认知翻译过程观如何看待诗歌翻译的基本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书从已有翻译认知过程理论模式的评析出发,总结了这些理论模式的成果和不足,提出本研究出发点,即以框架理论为视角探索译者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操作问题。在回顾框架理论在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认知语言学、话语分析、翻译研究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专著对框架的概念、构成和基本属性进行了界定,然后提出翻译的框架操作模式。随后以该框架操作模式为指导,分析中国古诗英译中译者的框架操作方式和视觉化的框架操作路径,并以一首诗的多个译本为样本,论述了译者选择对框架操作的实现,最后在翻译框架操作理论模式下对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了认知阐释。
科学社官方微店
扫二维码购买此书
优惠价 ¥57.60
加入购物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缘起
1.2 定位
1.3 目标
1.4 思路
第2章 认知视角的翻译过程研究
2.1 认知视角的翻译过程理论模式
2.1.1 意义阐释模式
2.1.2 信息加工模式
2.1.3 社会学与心理语言学模式
2.1.4 知识系统论模式
2.1.5 关联认知模式
2.1.6 认知努力模式
2.2 翻译认知过程理论模式存在的问题
2.3 意义的百科知识观与翻译认知过程
2.3.1 意义的百科知识观
2.3.2 认知语义观视角下的翻译认知过程
第3章 框架理论与框架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
3.1 语言学以外的框架理论研究
3.2 语言学领域的框架理论研究
3.2.1 Fillmore框架语义思想的演化
3.2.2 框架理论视角的语言学研究
3.3 框架理论视角的翻译研究
第4章 框架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
4.1 框架的定义
4.1.1 框架及相关术语
4.1.2 框架的工作定义
4.2 框架的构成
4.2.1 特征一值
4.2.2 结构常量
4.2.3 限制条件
4.3 框架的基本属性
4.3.1 框架的层次性
4.3.2 框架的原型效应
4.3.3 框架的动态性
4.3.4 框架的文化差异性
第5章 翻译中的框架操作模式
5.1 框架理论视角下的翻译认知过程
5.2 译者框架操作的原因
5.2.1 框架的文化差异
5.2.2 文本类型转换
5.2.3 文化地位和意识形态制约
5.2.4 译者的翻译意图
5.3 框架操作类型
5.3.1 理想化框架操作
5.3.2 非理想化框架操作
第6章 中国古诗英译中的框架操作
6.1 中国古诗英译中的理想化框架操作
6.2 中国古诗英译中的非理想化框架操作
6.2.1 框架成分更换
6.2.2 框架成分增删
6.2.3 框架层次调整
6.2.4 框架关系改换
6.2.5 框架视角更换
6.2.6 框架移植
第7章 框架操作与中国古诗英译中的视觉化
7.1 视觉化翻译的理论依据
7.2 框架与翻译中的视觉化
7.3 中国古诗英译中的视觉化与框架操作
7.3.1 中国古诗的视觉化创作
7.3.2 中国古诗英译中的视觉化框架操作
第8章 框架操作与译者选择:《天净沙秋思》多译本分析
8.1 译者选择对框架操作的实现
8.2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其框架
8.2.1 《天净沙秋思》原文介绍
8.2.2 《天净沙秋思》原文表达的框架
8.3 从原文框架到译文框架:《天净沙秋思》英译中的框架操作
8.3.1第一组译本:散文译本
8.3.2第二组译本:诗体译本
8.3.3第三组译本:模仿原文诗体译本
8.4 框架操作中的译者选择
8.4.1 文本类型框架对译者选择的制约
8.4.2 框架操作中的译者选择与译文效果
第9章 框架操作模式与中国古诗英译基本问题
9.1 中国古诗的可译性问题
9.2 文化差异与中国古诗英译
9.3 诗歌翻译中的对等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期编辑:珞宾王
赠书
语言学通讯为公众号热心读者提供一本赠书,获得赠书的步骤如下:1.在本文留言处说明获得赠书理由;2.将本文发到朋友圈后,截图发给公众号;3.我们在9月15号选择完成上述两步,并且留言获得点赞最高的第一名读者提供赠书(而且包邮哦)!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号内搜,全面检索本公众号发布的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