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观点 | 蓝纯 郑霞 :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中的爱情认知模式



点击“蓝色”关注

春暖花开


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中的爱情认知模式


蓝纯 郑霞 







文章介绍


1

研究问题和理论框架

2

有关情感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3

宋词中的爱情认知模式

4

流行歌曲中的爱情认知模式

5

总结




研究问题和理论框架




本文拟对体现在宋词和当代流行歌曲中的爱情概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比较, 以期回答下述问题:1) 宋词中的爱情认知模式是怎样的 2) 当代流行歌曲中的爱情认知模式是怎样的 3) 从宋朝到当代中国, 爱情认知模式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本文的理论框架由三个部分组成:1) 理想认知模式理论;2) 概念隐喻理论;3) 概念转喻理论。下面分别论述。



1.1 理想认知模式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 理想认知模式是人类用来构建知识的基本模式;每一个理想认知模式都是一个有内在结构的复合体, 一个完形, 其内在结构一般为4种:命题结构, 意象图式结构, 隐喻投射, 转喻投射 (Lakoff 1987: 68)。 


比如, 在[大学生]这个概念背后, 存在这样一个认知模式:有一个人类社会, 该社会里有一个特定的教育体制, 在该体制下, 学龄儿童应该进入小学接受初级教育, 之后升入中学接受中等教育, 在通过一定的考试之后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这些人就是大学生。这一认知模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学生]的概念, 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小学生]、[中学生]等概念。


本文认为, 体现在宋词和当代流行歌曲中的爱情概念也有各自的理想认知模式。本文的研究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部分宋词和当代爱情歌曲的分析, 勾勒出这两个时代的爱情认知模式, 并比较其异同。


1.2 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

认知语言学家从认知的角度出发, 对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和人类思维中的隐喻方式做出了迥异于传统修辞学的解释 (Lakoff 1987, 1990, 1993; Johnson 1987; Yu 1995; Kövecses 1986, 1990等) 。他们认为:1) 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层面的, 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2) 隐喻是有系统的, 不同的隐喻概念共同构成一个协调一致的网络体系, 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和思维;3) 隐喻由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和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构成;前者的图式结构被映射到后者之上, 帮助我们构建和理解后者;4) 隐喻映射不是随意产生的, 而是植根于我们的身体经验。 (蓝纯2005)

认知语言学将转喻也理解为一种认知方式, 即一个概念实体为处于同一理想认知模式内的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思维通道 (Radden & Kövecses 1999;贾冬梅2011) 。能够产生转喻的关系有两种 (Radden & Kövecses 1999:30) :1) 理想认知模式的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整体-部分) ;2) 理想认知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部分-部分) 。转喻和隐喻一样植根于人类的生活经验, 并影响着人类的认知和语言。



有关情感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情感是人类语言表达的永恒主题之一。有关情感表达的研究, 包括愤怒、幸福、恐惧等,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Kövecses 1986, 1988, 1990, 1991, 2001, 2002; Lakoff & Kövecses 1987; Yu 1995等) , 其共同结论是人类主要通过隐喻来理解和表述情感 (Yu 1995: 60) 。

关于爱情隐喻的研究在认知语言学界尤其受到重视。Kövecses (1986, 1988, 1990, 1991, 2002) 归纳出24条英语中的爱情隐喻, 包括[爱是人], [爱是商品交换], [爱是战争], [爱是容器中的液体], [爱是植物], [爱是火], [爱是旅程]和[爱是营养]。近年来, 关于爱情隐喻的跨语言研究也开始出现。例如, Yesim & Kanter (2008) 对比了英语和土耳其语的爱情隐喻, 发现因为宗教、哲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二者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中国学者近年也开始从认知的角度研究汉语中的爱情表达, 并进行汉英对比分析 (尚博 2006;孙亚莉 2006;李欣 2008;郑洁&宋加高 2008) 。研究发现:1) 汉语的爱情表达也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隐喻;2) 汉英爱情隐喻有同有异, 英语中有些爱情隐喻不见于汉语, 如[爱是营养], 而汉语也有一些特色鲜明的爱情隐喻, 如[爱是丝绸]和[爱是缘分]。


现有文献中关于爱情表达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 对英语中的爱情表达研究得比较彻底, 对其他语言的爱情表达研究则在深度、广度和系统性上都有待提高;2) 多以隐喻为切入点, 但关于爱情的表达并不限于隐喻, 隐喻不能被预设为爱情认知模式的唯一构建原则;3) 跨语言对比研究尤其是英语和其他语言的对比研究比较多, 但在同一语言内部展开历时分析、勾勒一个文化对爱情的认知所经历的发展变化的研究很少见。


本文拟在爱情理想认知模式的大框架内对体现在宋词和当代流行歌曲中的爱情表达进行分析, 以期勾勒出宋朝和当代中国的爱情认知模式, 并对比和解释二者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的语料由20首宋词和20首流行歌曲组成, 其主题均为爱情。前者选自《宋词鉴赏大辞典》 (贺新辉1987) , 主要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作, 另外也选取了豪放派词人苏轼和陆游歌咏爱情的名篇。后者选自互联网 (www.mp3.baidu.com) , 主要为90年代至今有影响的爱情歌曲。




宋词中的爱情认知模式




在20首宋词中, 共出现29处有关爱情的修辞表达, 其背后可以观察到[爱是液体]、[爱是力量]和[爱是春天]这3条概念隐喻和[爱的结合代爱]这一概念转喻。此外, 还有一些伴随爱情主题大量地、反复地出现的意象、情感和动作, 它们与隐喻和转喻一起, 共同构筑了宋词中的爱情认知模式。伴随意象所占比重最大, 包括以杨柳和花卉为代表的植物, 以燕子、喜鹊等为代表的动物, 以及日月星辰、风雨烟霭、小径流水等自然景观。概念隐喻和转喻出现的频率则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频繁。


3.1 宋词中的爱情隐喻

1) [爱是液体]

这一隐喻的出现频率最高, 共计16次。[爱]作为液体, 盛放它的容器可以是人体, 亦可以是恋人的心。爱意在体内可以从心头流动到眉头, 又从眉头返回心头:

[1] 一怀愁绪 (陆游《钗头凤》)

[2]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3] 都来此事, 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蝶恋花》)


液体是柔软的, 没有固定的形态:可以浓稠, 亦可以淡薄;可以深, 亦可以浅;可以沉淀, 亦可以被搅动。这些特点都被投射到目标域[爱情]上:

[4] 柔情似水 (秦观《鹊桥仙》)

[5] 独抱浓愁无好梦 (李清照《蝶恋花》)

[6] 欢情薄 (陆游《钗头凤》)

[7] 人前深意难倾诉 (苏轼《蝶恋花》)

[8] 沉恨细思 (张先《一丛花令》)

[9] 重搅别离心绪 (范成大《鹊桥仙》)


装在容器里的液体可以有量的差别。这一特征投射到[爱情]上, 就有了“多情”和“寡情”之分:

[10] 新欢不抵旧愁多, 倒添了、新愁归去 (范成大《鹊桥仙》)

[11] 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


作为液体的爱情有其味道, 在宋词里, 以“苦”为主:

[12] 明月不谙离恨苦 (晏殊《蝶恋花》)

[13] 生怕离怀别苦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2) [爱是力量]

这是出现第二频繁的隐喻, 共计10次。爱的力量可以将相爱的人结合在一起:

[14] 此时拚作, 千尺游丝, 惹住朝云 (晏殊《诉衷情》)

[15] 此时愿作, 杨柳千丝, 绊惹春风 (张先《诉衷情》)


也可以使人心绪烦乱:

[16] 离愁正引千丝乱 (张先《一丛花令》)


更可以让人消魂、消瘦、憔悴、断肠:

[17] 莫道不消魂 (李清照《醉花阴》)

[18]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19]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20] 愁肠已断无由醉 (范仲淹《御街行》)


3) [爱是春天]

爱情在宋词里经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爱人的心是“春心”, 思念爱人的愁绪是“春愁”, 爱人眼中的景色是“春色”, 山脉是“春山”, 而爱人则是“春风” (例[15]) :

[21] 已觉春心动 (李清照《蝶恋花》)

[22]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柳永《蝶恋花》)

[23] 春色三分, 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苏轼《水龙吟》)

[24] 敛尽春山羞不语 (苏轼《蝶恋花》)


3.2 宋词中的爱情转喻

我们认为, 爱情是一个庞大的事件 (event) 认知模式, 包括[爱人]、[爱的感受]、[爱的动作]、[爱的表情]、[爱的过程]等组成部分, 其中[爱的动作]以各种表示爱人之间的结合的动作最为典型, 比如牵手 (手的结合) 、拥抱 (身体的结合) 以及更抽象的心心相印 (心的结合) 。我们发现宋词中存在[爱的结合代爱]这一以具有典型性的从属事件代整体事件的概念转喻, 如:

[25] 两心同 (张先《诉衷情》)

[26] 愿妾身为红菡萏, 年年生在秋江上 (欧阳修《渔家傲》)

[27] 重愿郎为花底浪, 无隔障, 随风逐雨长来往 (欧阳修《渔家傲》)


值得一提的是, 这一转喻经常与爱情隐喻共同出现。比如在[14]中, 男子被喻为“千尺游丝”, 女子被喻为“朝云”, 爱情则被喻为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力量。在[26]中, 女子被喻为“红菡萏”, 男子被喻为“秋江”水, 爱情则被喻为二者相互依存的关系。


3.3 宋词中爱情的伴随意象、感觉和动作

宋词中爱情隐喻和转喻的种类并不多, 出现也并不频繁。宋词中的爱情认知模式更多地是由与爱情主题相伴随的意象、感觉和动作来搭建。


3.3.1 伴随意象

首先是植物意象。在20首宋词中, 有15首出现了花、草、树和果实等与植物有关的意象, 其中杨柳更是反复出现, 这应该与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有关。花则主要包括菊、兰、梅、桃、菡萏等:

[28] 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蝶恋花》)

[29]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苏轼《水龙吟》)

[30] 离愁正引千丝乱, 更东陌、飞絮蒙蒙 (张先《一丛花令》)


其次, 有8首宋词出现了动物意象, 以鸟类为主:

[31] 忍顾鹊桥归路 (秦观《鹊桥仙》)

[32] 双鸳池沼水溶溶 (张先《一丛花令》)

[33] 却是姮娥怜双燕 (苏轼《少年游》)

[34]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35] 寒蝉凄切 (柳永《雨霖铃》)


喜鹊在中国被视为吉祥鸟, 而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更是经典爱情故事。另外, 古人喜欢将相爱的人比作比翼双飞的鸟, 鸳鸯更是恩爱夫妻的象征, 所以在宋词中出现鹊桥、双鸳、双燕等意象是不奇怪的。至于大雁和寒蝉应该更多地与惜别怀远的情绪有关。


第三, 全部20首宋词中都出现了大量的自然景观意象, 如:

[36] 纤云, 飞星, 银汉, 金风, 玉露 (秦观《鹊桥仙》)

[37] 露, 轻寒, 明月, 西风 (晏殊《蝶恋花》)

[38] 骤雨, 烟波, 暮霭, 楚天, 晓风, 残月 (柳永《雨霖铃》)

又可细分为:

1) 天上的景观:日, 月, 星辰, 银河, 云

2) 气候景观:风, 雨, 露, 烟, 霭, 雾

3) 地上的景观:水, 土


自然景观意象的大量出现一方面与中国传统诗歌写作中的比兴手法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恋爱中的人比一般人更敏感, 更容易注意到自然景观的细微变化, 而随时随地想起意中人。


第四, 共计有16首词作中出现了与爱情场景有关的人造物品意象, 如:

[39] 罗幕, 彩笺, 尺素 (晏殊《蝶恋花》)

[40] 酒, 残粉, 花钿, 夹衫, 山枕, 钗头凤, 灯花 (李清照《蝶恋花》)

[41] 香砌, 珠帘, 酒, 残灯, 枕头 (范仲淹《御街行》)

又可细分为:

1) (女性) 室内陈设:罗幕, 熏香及香具, 床上用品 (枕, 被, 帐, 簟) , 帘, 灯, 窗纱, 画梁, 画屏

2) 女性饰品:绣袂, 罗裳, 香粉, 钿, 衫, 钗, 鲛绡, 香茵

3) 书信用品:彩笺, 尺素, 锦书


与女性相关的室内陈设及饰品充斥宋词, 说明词人在创作时或者选择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来吟咏爱情, 或者选择女性为爱情的倾诉对象。书信用品的出现应该与[爱的结合代爱]这一转喻有关:当爱人相距遥远, 身体的结合成为奢望时, 书信往来就成了维系二人感情的纽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共有9首词作中出现了酒这一道具。


3.3.2 伴随感觉

虽然爱情应该是甜蜜美好的, 但在我们所分析的宋词中, 与爱情主题伴随出现的却多是负面的感觉。最频繁出现的是“愁”, 共计10次, 如前例[5]、[16], 又如:

[42]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其次是“恨”, 共计6次, 如前例[5]、[16], 又如:

[43]飞星传恨 (秦观《鹊桥仙》)

[44]明月不谙离恨苦 (晏殊《蝶恋花》)

[45]苦恨阻从容 (张先《诉衷情》

其他的负面感觉包括凄切、无绪、无奈、凄凉、惆怅等。比较正面的感觉只有各出现了一次的“欢”和“乐”, 但“欢”是不抵旧愁多的“新欢”, 而“乐”是无味的“强乐”。我们认为这一现象与宋词中的爱情词作多写离别和相思、甚少写欢聚和重逢有关 (蓝纯 2011) 。在所分析的20首词作中, 只有6首写的是重逢, 而且都是强调重逢的短暂和思念的绵长。在这样的语境下, 负面感觉大量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3.3.3 伴随动作/表情

与伴随爱情主题大量出现的意象相比, 宋词中的伴随动作/表情则有限得多。比较典型的有登高望远、把酒、落泪、孤眠和执手相看, 前三者出现得更频繁一些。登高望远的频繁出现应该也与宋词多写离别和相思有关。如:

[46]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47]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48]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柳永《蝶恋花》)

把酒在宋词中也较常出现, 如:

[49] 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50] 对酒卷帘邀明月 (苏轼《少年游》)

[51]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 先成泪 (范仲淹《御街行》)

前文提过, 酒在宋词中是伴随爱情主题出现的常见道具。与此相应, 把酒寻醉的动作自然也就反复出现。但是, 爱情的痛苦不会因此而减少, 所以流泪也是宋词中恋人的常见表情, 比如:

[52] 泪融残粉花钿重 (李清照《蝶恋花》)

[53]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

[54]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流行歌曲中的爱情认知模式




与宋词相比, 流行歌曲中关于爱情的修辞表达数量剧增, 其背后的爱情隐喻也数目庞大。在20首歌词中, 共出现97处有关爱情的修辞表达, 从中可以观察到[爱是水]、[爱是火]、[爱是物品]、[爱是梦]、[爱是神话]、[爱是戏剧]、[爱是信仰]、[爱是小鸟]、[爱是植物]、[爱是人]、[爱是光]、[爱是风]、[爱是战争]、[爱是游戏]、[爱是陷阱]、[爱是旅程]和[爱是力量]这17条概念隐喻和[爱的结合代爱]、[爱的给予代爱]这两条概念转喻。但是, 伴随意象、感觉和动作则急剧萎缩, 尤其是伴随意象, 在不少歌曲中甚至完全没有出现。


4.1 流行歌曲中的爱情隐喻

出现最频繁的6条隐喻依次为[爱是旅程] (17次) , [爱是物品] (11次) , [爱是光] (9次) , [爱是游戏] (6次) , [爱是植物] (6次) 和[爱是力量] (5次) 。


1) [爱是旅程]

这一隐喻为流行歌曲所独有, 不见于我们所分析的宋词。作为始源域的[旅程]有着相对清晰和丰富的内在结构, 能够在语言使用者头脑中激活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如:旅程有起点, 有终点, 旅途上可以借助不同的交通工具, 旅程可以一个人完成, 也可以有旅伴相随, 旅人既可以坚持到终点, 也可以中途放弃, 等等。这些都随着[爱是旅程]这一隐喻被投射到作为目标域的[爱]上。


比如:

[55] 终于找到所有流浪的终点 (《大城小爱》)

[56] 跨越101, 那是理想标地 (《LOVE, LOVE, LOVE》)

[57]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流年》)

[58] 要和我手牵手, 一起走到时间的尽头 (《我们的爱》)

[59] 分岔的爱情, 让眼泪隔出银河的距离 (《何必在一起》)


[55]、[56]强调的是爱情旅程的终点, [57]~[59]强调的是爱情是两个人的旅程:爱的开始是两人的相遇, 爱的延续是两人的携手前行, 而爱的结束则是两人旅程的分岔。


与这一隐喻相呼应的还有[爱是旅伴]和[爱是交通工具], 它们与[爱是旅程]一起构成一个和谐的体系,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比如:

[60]唯有真爱追随你我, 穿越无尽时空 (《美丽的神话》)

[61]爱的巴士总是走了又停 (《日不落》)

[62]爱情不停站, 想开往地老天荒需要多勇敢 (《爱情转移》)


2) [爱是物品]

这一隐喻也为流行歌曲所独有。[爱]本来是一个抓不住摸不着的抽象概念, 将其喻为[物品]就是将其具象化。作为一种物品, [爱]可以被握在手中, 也可以放下;很多时候, [爱]不是一种普通的物品, 而是珍贵的、奇妙的物品, 可以被当作礼物送出或者珍藏:

[63]放手你的爱 (《爱情买卖》)

[64] 我要送你日不落的爱恋 (《日不落》)

[65] 感情是用来浏览, 还是用来珍藏 (《爱情转移》)

[爱]作为一种物品, 还可以被赋予价值, 成为商品, 买进卖出:

[66] 就算付出再多感情也再买不回来 (《爱情买卖》)

[67] 爱情不是你想卖想买就能卖 (《爱情买卖》)


[爱]还可以被装进行李, 随爱侣一起旅行;当[爱]已结束, 这件行李会转化为负担, 阻碍旅人前进的步伐。[爱是行李/负担]这一隐喻与[爱是旅程]相容。比如:

[68] 我要把爱全都装进行李, 陪我一起旅行 (《日不落》)

[69] 我们的爱, 我明白, 已变成你的负担 (《我们的爱》)


3) [爱是光]

在黑暗中, 光能带来明亮、温暖和希望。在这一点上, [爱]与光有相似之处, 这大约就是[爱是光]这一隐喻产生的基础。具体地说, [爱]可以是日光 (如前例[64]) 、月光、星光, 还可以是闪电:

[70] 回忆是抓不到的月光 (《爱情转移》)

[71] 你在我旁边只打了个照面, 五月的晴天闪了电 (《流年》)

[72] 两个人相互辉映, 光芒胜过夜晚繁星 (《爱就一个字》)


4) [爱是植物]

植物的种子需要埋进合适的土壤里, 需要水的浇灌, 需要生长的空间。这些特征通过[爱是植物]这一隐喻被投射到[爱情]上:

[73] 这份爱会埋在我心底 (《在我的心里从此永远有个你》)

[74] 用心浇灌的真爱, 枯萎才明白 (《爱情买卖》)

[75] 床单上铺满花瓣, 拥抱让它成长, 太拥挤就开到了别的土壤 (《爱情转移》)


5) [爱是游戏]

这也是流行歌曲中很有特色的一条隐喻。游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其娱乐性, 游戏的结果有输有赢, 要想在游戏中取胜, 需要使用一些计策和招数, 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些都通过[爱是游戏]这一隐喻被投射到[爱情]上, 赋予了现代人的爱情迥异于古人的随性和娱乐的特点:

[76] 是谁开始先出招没什么大不了, 见招拆招才重要 (《爱情三十六计》)

[77] 爱情三十六计就像一场游戏, 我要自己掌握遥控器 (《爱情三十六计》)

[78] 我像是一颗棋, 进退任由你决定 (《棋子》)

在流行歌曲里, 还有两条与[爱是游戏]相关的隐喻, 即[爱是战争]和[爱是陷阱]。如果说游戏突出的是爱情的娱乐性, 那么战争突出的是其暴力性, 而陷阱突出的是其危险性。三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爱情中的双方有胜负之分:

[79] 想逃离你布下的陷阱, 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 (《棋子》)

[80] 想走出你控制的领域, 却走进你安排的战局 (《棋子》)


6) [爱是力量]

与宋词一样, 在流行歌曲中, [爱]的力量也是强大的, 可以拉近恋人之间的距离, 可以让人身不由己:

[81] 透过念力距离又拉近 (《LOVE, LOVE, LOVE》)

[82] 我想你身不由己 (《爱就一个字》)


4.2 流行歌曲中的爱情转喻

我们在流行歌曲中发现了两条以具有典型性的从属事件代整体事件的概念转喻:[爱的结合代爱]和[爱的给予代爱]。前者与宋词共享, 且出现较为频繁;后者为流行歌曲所独有。

[爱的结合]可以是双手相牵, 身体相拥, 也可以是两心相连:

[83] 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 (《流年》)

[84] 你的距离和我只差零点几毫米 (《LOVE, LOVE, LOVE》)

[85] 心牵着心把世界走遍 (《日不落》)

与宋词一样, 这一转喻在流行歌曲中也经常与爱情隐喻一同出现, 比如“心牵着心把世界走遍”就同时体现了[爱是旅程]这一隐喻。

[爱的给予]可以是情感、时间、精力的给予, 也可以是心的给予, 后者源自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中对心的认识:我们视心为情感的容器。比如:

[86] 是否对你承诺了太多, 还是我原本给的就不够 (《过火》)

[87] 给了他的心, 你是否能够要得回 (《过火》)


4.3 流行歌曲中爱情的伴随意象、情感和动作

与流行歌曲中爱情隐喻的极大丰富相比, 与爱情主题伴随出现的意象、感觉和动作均大幅度萎缩, 这与宋词形成鲜明对照。

4.3.1 伴随意象

流行歌曲中极少出现与爱情主题相关的植物意象和动物意象。出现相对较多的是自然景观, 与宋词中一样, 也可分为天上的景观、气候景观和地上的景观, 但是与宋词相比, 其种类和频度皆呈锐减态势。流行歌曲中伴随爱情主题出现的人造物品较植物和动物意象略多, 如:

[88] 明信片 (《日不落》)

[89] 塔罗牌 (《LOVE, LOVE, LOVE》)

[90] 橱窗, 双人床, 床单, 戒指, 烛光 (《爱情转移》)

不过, 相比宋词, 人造物品的数量也大为减少, 且大多褪去了古典色彩。此外, 流行歌曲中的人造物品不再局限于女性闺房的陈设和女性饰品。这说明现代词人在创作时不再仅仅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来吟咏爱情, 也不再仅仅选择女性作为爱情的倾诉对象。

4.3.2 伴随感觉

与宋词相似, 流行歌曲中与爱情主题伴随的也多为负面的感觉, 尤以苦、痛、伤和寂寞为代表, 如:

[91] 心痛, 苦痛, 冷漠 (《美丽的神话》)

[92] 忧郁, 伤, 迷惘, 心酸, 牵挂, 遗憾, 期盼, 心伤, 心慌 (《信仰》)

[93] 疯, 放纵, 后悔, 寂寞 (《过火》)

不过, 与宋词中负面感觉占压倒多数的情况相比, 流行歌曲中有时也会出现正面感觉, 如:

[94] 甜蜜 (《大城小爱》)

[95] 痛快, 愉快, 浪漫, 勇敢 (《死了都要爱》)

[96] 美妙, 喜悦 (《欧若拉》)

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现代人对爱情的体验更复杂, 另一方面流行歌曲除了写离别、相思、失恋, 也写欢聚、爱的决心和誓言等, 主题更广泛。

4.3.3 伴随动作

相对于爱情伴随意象的寥落, 流行歌曲中伴随动作/表情要丰富一些。不过今人不再登高望远, 取而代之的是拥抱、大声呼喊、亲吻、交换戒指等, 前两者出现的次数略多:

[97] 终于再将你拥入怀中 (《美丽的神话》)

[98] 凭感觉去亲吻相拥就会很愉快 (《死了都要爱》)

[99] 让我大声的对你说I’m thinking of you (《大城小爱》)

[100] 在遥远的地方你是否一样听见我的呼喊 (《信仰》)

总体来说, 流行歌曲中爱情的伴随动作少一些含蓄, 多一些直白。






总结



对比宋词和流行歌曲里的爱情认知模式, 我们发现二者有同有异。


共同点为:1) 二者都由概念隐喻、转喻、伴随意象和伴随感觉与动作/表情一起构筑;2) 二者还共享一些概念隐喻、转喻、伴随意象和伴随感觉与动作/表情。这说明当代中国人对爱情的认识、理解和表达与一千多年以前的宋朝人有诸多一脉相承之处。


但是两种爱情认知模式也表现出很大差异:1) 宋词里有关爱情的修辞表达很少, 而流行歌曲里则很丰富;2) 与此相应, 宋词里的爱情隐喻也很少, 只有3条, 而流行歌曲里则多达17条;3) 宋词里的主打爱情隐喻是[爱是液体], [爱是力量]和[爱是春天], 流行歌曲里的则是[爱是旅程], [爱是物品], [爱是光], [爱是力量], [爱是游戏]和[爱是植物]。后者更加突显爱的过程性、物质性、魔幻性、随意性和脆弱性;4) 宋词里有大量的伴随爱情主题出现的植物、动物、自然景观和人造物品意象, 这些在流行歌曲中均大幅度萎缩。总体说来, 宋人主要通过伴随意象, 以比兴手法委婉地吟咏爱情, 爱情于他们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同时有水的柔软和春的美丽;今人则主要通过概念隐喻浓烈地唱响爱情, 爱情于我们是不可预测的旅程, 是可珍藏亦可弃置的物品, 可以带来光明和力量, 也像游戏一样不可知, 像植物一样脆弱。


文献来源




学习文献:蓝纯,郑霞.宋词与当代流行歌曲中的爱情认知模式[J].外语研究,2011(05):51-58.

摘    要: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想认知模式、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 对体现在宋词和当代流行歌曲中的爱情概念进行比较, 发现二者之间有同有异。共同点主要体现在:1) 二者都由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伴随意象和伴随感觉与动作一起构筑;2) 二者还共享一些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伴随意象和伴随感觉与动作。差异主要体现在:1) 宋词里有关爱情的修辞表达数量很少, 而流行歌曲里则很丰富;2) 宋词里出现的爱情隐喻的数量也很有限, 只有3条, 而流行歌曲里则出现了多达17条爱情隐喻;3) 流行歌曲里的爱情隐喻更加突显爱的过程性、物质性、魔幻性、随意性和脆弱性;4) 流行歌曲中伴随爱情主题出现的植物、动物、自然景观和人造物品等意象均大幅度减少。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爱情; 理想认知模式;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作者简介 蓝纯, 博士, 教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郑霞,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义学(卷I)

认知语义学(卷II)

!

长按二维码可购买上方《认知语义学》两卷汉译本。发票信息请自行备注在地址栏下方留言处,包括抬头、税号和接收电子发票的email


本文编辑: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李莉

文本审核:吉林大学 王峰

公众号外联: 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商谈。





微信:语言学通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