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观点|王立非、艾斌:改革开放40年来商务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与再思考

通讯君 语言学通讯 2021-03-17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改革开放40年来商务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与再思考

王立非 艾斌 

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商务英语教育不断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总结和梳理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自诞生以来专业体系、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学术体系逐步构建与完善的过程。专业体系建设方面, 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指南》的发布, 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5种知识、5种素质和5种能力进行界定;学科体系建设方面, 尝试在学科内或跨学科设置硕士和博士点的三种模式;理论体系建设方面, 提出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贸易学和企业管理学的交叉融合;学术体系建设方面, 核心期刊论文、高水平立项和专著不断增多, 形成了8个明确的研究领域。文章最后对当前商务英语专业的目标定位、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评价方式、教材编写和教师发展等提出思考, 谨以此纪念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外语教育所取得的发展创新和巨大成就。

关键词:商务英语; 英语教育; 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 再思考; 

作者简介:王立非, 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100083, 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商务英语、语言服务、语言经济。艾斌, 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特任研究员, 200433, 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商务跨文化交际。

文献来源:王立非,艾斌.改革开放40年来商务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与再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41(01):3-19.

本文受编辑部委托,独家授权推送

 

王立非教授






引言




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 高等外语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外语人才,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外语专业经过40年的发展和创新, 出现了商务英语和翻译教育的新型专用外语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开放经济和“一带一路”经济和文化建设, 高等外语教育在通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 探索出复合型和应用型的多元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为高等外语专业教育, 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及时回应了国家的实际关切, 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回顾改革开放初期许国璋先生的教育思想, 我们倍感老一辈外语专家的远见卓识:“当前, 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时候, 什么是符合我们国家利益的外语教学方针?我个人的看法是:根据需要与可能, 培养既通外语又学各种专业——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科学的、技术的、文学的、艺术的, 等等——的人才, 取人之长, 为我所用, 是当务之急。” (许国璋, 1978:10) “也就是说, 从培养专职的、其实并无专业训练的外语干部、翻译人才, 变成为各行各业既通外语又通本行业务, 能够用外语直接汲取我们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 (同上:7) 。

许国璋先生的外语教育思想对我们深刻认识商务英语专业设立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 英语类专业1教育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文化对外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 其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正日益凸显。本文将全面回顾商务英语教育在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 总结近10年来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和学科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对未来外语教育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问题提出思考, 谨以此纪念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外语教育取得的创新发展和巨大成就。








  一、商务英语的发展历程




1. 商务英语的历史沿革

商务英语的发展在我国已有百年的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晚清的洋务运动, 那是中国第一次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由于清政府当时开放了上海、广州、宁波、泉州等通商口岸, 对商业英语的需求开始出现。据考证, 京师大学堂开设的《富国策》就是基于内容的“经济英语”, 晚清的私塾堂采用《华番贸易言语通晓》开展贸易英语教学 (莫再树, 2014)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商务英语发展至今, 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

(1) 外贸英语阶段 (1951—1977) 

1951年, 为了满足外贸英语人才的需求, 我国创办了对外贸易专科学校, 开设了外贸英语系, 专门培养新中国的外贸干部。当时, 全国范围内成立了数所外贸学院, 直属国家外经贸部, 如北京外贸学院 (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广州外贸学院 (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上海外贸学院 (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天津外贸学院 (现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 等。学生毕业后获得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 或外派到驻各国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工作, 或分配到国有外贸公司, 代表我国与各国开展外贸活动。这一时期的外贸带有很浓的国有和计划经济体制色彩, “外贸英语”的概念恰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和烙印。

(2) 经贸英语阶段 (1978—2000) 

1978年, 中国宣布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各国的经贸往来倍增, 外贸不再是国家垄断行业,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二十多年。在这个时期,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文件, 鼓励个人和民营企业扩大经贸业务, 个体外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经贸英语的发展。经贸英语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色, 我国对外贸易领域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外贸学院也将校名改成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经贸英语的出现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

(3) 商务英语阶段 (2001—2017)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并开始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我国履行WTO入世承诺, 商务活动、人员交流、资本流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多, 商务活动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旅游、金融、交通、电信、教育等各行各业的开放使得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不断扩大。根据商务部和教育部发布的人才需求信息, 我国对国际贸易投资、跨国经营管理、海外市场营销、国际商事仲裁、国际商务谈判等人才需求强烈, 现有从业人员存在复合性低、外语能力差、国际竞争力弱等不足。即使在北京和上海等这样的特大城市, 懂法律、通经贸、会外语的高层次人才也严重不足。在5 000名律师当中, 能开展跨国诉讼业务的人数不足50人 (文秋芳、苏静、监艳红, 2011:4) 。培养合格的商务英语高级专门人才、满足中国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是我国高等外语专业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 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立正是应对这种挑战的有效途径。

(4) 新时代商务英语阶段 (2018至今) 

党的十八大宣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扩大开放, 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习近平主席强调, 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 突破人才瓶颈, 做好人才储备, 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习近平, 2017:450) 。可以预见, 面向开放经济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外语产业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 中国特色鲜明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将会迎来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2. 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历史

(1) 本科教育

截至2018年, 新中国的商务英语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在我国已有67年的历史。1951年, 在北京成立了中央高级商业干部学校 (后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设立了外贸英语系, 培养商务英语的专门人才, 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当时的外贸英语本科专业为5年制, 学生既学外语又学外贸业务知识, 毕业后授予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于2006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向教育部申请并获得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 2007年, 作为目录外试办专业开始招生。2012年, 商务英语专业成为目录内正式专业 (专业代码为050262)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 到2019年初, 全国共有393所高校开办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 年招生数达到3.5万人, 在校生人数接近10万人。此外, 全国还有540多所高校的英语专业都设有商务特色方向。根据2017年教育部对近三年申报最多的新专业的数据分析显示, 商务英语专业名列文科专业申报数第一名, 在全国十大热门申报专业中名列第四, 表明高校的英语专业正在实施向“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型和改革, 商务英语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就业需求和发展前景, 毕业生就业普遍向好。

(2) 硕士生教育

商务英语研究生教育在我国也有近40年的历史, 国内部分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招收商务英语硕士生, 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近年来, 湖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高校也加入商务英语硕士生培养的行列。据不完全统计, 依托英语语言文学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 开始培养商务英语方向研究生的国内高校已达29所, 培养毕业生累计近万人。2007年开始, 国内高校开始尝试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部分高校也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开设了商务翻译、商务口译、商务法律翻译等方向, 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商务英语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科学学位到专业学位培养。

(3) 博士生教育

商务英语专业开办后, 原有的语言文学类背景的教师面临转型, 高层次的商务英语骨干教师短缺现象严重。2012年, 国内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商务英语博士生的培养, 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目录外自主设置了商务英语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尝试跨学科培养模式, 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目录外自主设置了商务外语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2;中国海洋大学则在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目录外自主设置了国际商务语言与文化二级博士点。经过6年的努力, 全国已有博士生陆续毕业, 博士论文体现出跨学科和商务英语的特点, 如《英美CEO风险认知话语对企业绩效预测的建模研究》《企业谈判综合竞争力对外贸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商务会议冲突管理过程中的高效信息交换》《英语商业广告语篇隐性连贯的认知识解机制研究》《基于语料库的中美上市公司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印象管理研究》《中美上市公司年报话语质量对资本市场反映的影响对比研究》《语言与文化障碍度对我国“一带一路”投资选址的影响研究》等。这些博士论文选题聚焦语言的经济和管理价值或应用, 体现了语言如何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在商务行业中的应用。








二、商务英语教育体系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 特别是近10年来, 商务英语教育在专业体系、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学术体系等方面不断发展完善, 取得可喜成绩。



1. 商务英语专业体系发展

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关键是专业体系建设, 而专业体系的建设需要明确以下问题:专业定位与内涵是什么?培养目标、知识、能力和素质构成是什么?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是什么?2014年, 教育部启动了本科专业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织全国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的专家历时4年, 先后完成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国标起草工作。2018年1月30日, 教育部颁布实施全部92个专业类共587个专业的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商务英语专业也列入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国家标准。教育部制定和颁布的各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以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2—2020年)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一系列精神、文件为指导, 对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坚持质量发展和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普通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指导我们开展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 《普通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指南》 (简称《商英指南》) 由新一届教育部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修订和完善, 将于2019年年底正式发布。

《商英指南》是外语类专业国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理论基础和专业内涵进行了明确阐释, 突出强调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规定了服务于我国开放经济需求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商英指南》对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的描述如下: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 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 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 (国际商法) 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 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 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

专业素质要求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高尚品德、人文与科学素养、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敬业与合作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和健康的身心。

专业知识要求包括语言知识、商务知识、跨文化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跨学科知识。(1)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等; (2) 商务知识包括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国际商法知识, 如国际金融知识、国际营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等; (3) 跨文化知识包括中外文学知识、中外文化知识、中外商业文化知识等; (4) 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区域国别知识, 如国际政治知识、国际关系知识、世界历史知识、外交知识等; (5) 跨学科知识包括科技与人文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交叉融合知识。

专业能力要求包括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1) 英语应用能力包括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策略能力; (2)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指跨文化思维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指商务沟通能力、商务合作能力、跨文化管理能力; (3) 商务实践能力包括通用商务技能和专业商务技能。通用商务技能包括信息分析技能、公共演讲技能、商务礼仪实践技能等;专业商务技能包括国际商务谈判技能、国际贸易实务技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国际市场营销技能、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财务管理技能等; (4) 思辨与创新能力包括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思辨能力指质疑批判、分析论证、归纳总结、评价反思等;创新能力指创新意识、创新素养、创新知识、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等; (5) 终生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指自我规划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跨学科学习能力指跨学科思考能力、跨学科交流能力、跨学科整合能力、跨学科合作能力、跨学科创新能力等。

《商英指南》中商务英语专业体系的描述, 对各院校根据本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本校学科优势和特色, 科学合理地修订和优化适合本校的专业培养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商务英语学科体系发展

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经过40年的发展, 在学科理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队伍等方面不断完善。从学科理论看, 专用英语理论 (ESP) 、话语分析、外语教育学、跨文化交际学、语言经济学、语言管理学等构成了核心学科理论;从研究对象看, 商务英语教育教学、国际经济话语、国际商务文化、国别商业环境等构成了核心研究领域;从研究方法看, 话语分析、叙事分析、修辞分析、案例分析、语料库方法、统计方法、计量模型等定量和定性方法构成了核心研究方法;从研究队伍看, 商务英语师生、商务专家学者、国际商务从业人员等构成研究主力。

商务英语学科实践在我国有三种不同模式:外国语言文学模式、应用经济学模式、工商管理学模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依托外国语言文学设立商务英语研究二级博士点, 开设了商务语言研究、商务英语教育、商务文化与交际三个方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依托应用经济学设立商务外语研究二级博士点, 开设了商务英语研究、商务翻译研究、跨文化研究三个方向;中国海洋大学依托工商管理学设置了国际商务语言与文化二级博士点, 开设了国际商务语言学、国际商务跨文化两个方向, 以上三种模式的商务英语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都是我国学科建设的有益尝试。

对于希望设置交叉学科的高校, 需要思考学科交叉领域和重点, 应用经济学交叉模式可由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与国际商务、国际贸易或世界经济等二级学科交叉, 形成交叉学科方向, 如: (1) 与国际商务交叉, 形成国际商务话语研究; (2) 与国际贸易交叉, 形成语言服务贸易研究; (3) 与世界经济交叉, 形成国际语言经济研究。

工商管理学交叉模式由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与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二级学科交叉, 形成交叉学科方向, 如: (1) 与企业管理交叉, 形成企业话语管理研究; (2) 与财务管理交叉, 形成财务叙事与沟通研究; (3) 与文化产业管理交叉, 形成跨文化管理研究。

商务英语应用涉及多个领域, 如商务英语教育、商务翻译服务、国际商务沟通、企业语言管理、国际经济贸易、跨国公司治理、跨境电子商务、商务法律服务、语言咨询服务等。这些学科交叉方向拓宽了商务英语研究和应用的领域, 是学术研究的增长点, 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先行试点, 成熟后逐步推广。可以预见, 未来学科的交叉性将更加突出, 以问题为导向的交叉学科方向为商务英语应用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自己的独特性,“没有明确的概念,就不会有恰当的判断,就不会有合乎逻辑的推理与论证”(金岳霖, 1979:24)。概念使用混淆会扰乱研究者的思路,进而造成研究结果的混乱;概念边界不清会模糊研究者的视野,使其很难从本质上把握研究对象的运行规律。Wilss(2001:15)和Mason(2001)都提过“译者行为”的概念,只不过 Wilss 将“译者行为”仍旧局限于文本分析,而 Mason 用“译者行为”来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周领顺(2013:73)将“译者行为”分为“译内行为”和“译外行为”,旨在解决“翻译行为”概念泛化的问题。“翻译行为”不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因为如果从广义入手,一切不属于翻译范畴的行为都被归入到翻译行为中,涉及的不仅仅是译者主体本身,还统摄了赞助人和出版商等干涉翻译行为的主体,这样就会混淆对“翻译行为”本身的探讨。“译内行为”是指那些基于语言操作的本质性行为,即Jakobson(1959)分类中“语际翻译”范畴内的“翻译行为”;“译外行为”是指在翻译策略选择过程中,译者受那些不属于翻译范畴但又影响策略抉择的因素所产生的行为,如赞助人的要求、出版政策的规定以及读者的阅读期待等。“译者行为”便是融合“译内行为”即“翻译行为”和“译外行为”的概念范畴体系,其目的便是将语言层面上的研究问题交给语言学范畴,将语言学无法解释的社会层面的问题交给社会学范畴。“凡学科研究都有内外之分。译内研究指对翻译行为本身的研究,译外研究指翻译行为之外的相关研究。译外研究不可或缺,译界学人可借其他学科知识回眸译内研究,但外因必经内因才起作用,译内研究才是译学界的看家本领”(黄忠廉, 2014:10)。简言之,语言的回归语言,社会的回归社会,学界的责任便是将两者有效互动起来。

3. 商务英语理论体系发展

商务英语的概念具有中国特色, 国际上并没有对应的表述, 国际通用的概念是商务通用语 (business lingua franca) 。商务英语指跨国贸易投资和经济外交等各类交往中使用的英语, 涉及贸易投资、国际金融、海外营销、国际旅游、国际新闻、涉外商事仲裁、跨国公司治理、海商海事等各个领域, 表现出职业话语和专门用途的鲜明特点。需要指出的是, 商务英语是一个不可拆分的完整概念, 商务和英语不是有主有次或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而是跨学科形成的特有话语体系, 包含普通英语、通用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三个层次, 相互联系, 层层递进, 语言和商务融为一体, 形成有机的整体 (王立非, 2015:3) 。由此可见, 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和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融通的话语体系, 需要跨学科地去探索教什么、用什么、如何教和如何用。

商务英语学科的核心理论基础是话语语言学, 话语语言学研究特定场合的连贯性话语, 指任何在内容和结构上构成一个整体的言谈或文字, 包括整段讲话、对话、整段篇章等。商务话语不仅将语言看成一个词汇语法系统, 更强调语言和语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强调商务语境中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功能和使用 (王立非、张斐瑞, 2015:18) 。商务话语包含商务词汇句法、商务体裁、商务沟通、商务语用、商务认知等。此外, 商务英语学科理论还包括外语教育学 (foreign language pedagogy) 、语言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nguage) 、语言管理学 (language management) 和跨文化交际学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

商务英语理论体系包含三个层次和若干核心要素。学科理论层次横跨文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门类, 涉及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 具体二级学科理论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三个学科, 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理论性。理论层次涉及话语理论、体裁理论、评价理论、语用理论、认知理论、语言经济学、语言管理学等, 理论重点涉及商务领域的语言问题。如以话语理论视角, 分析商务谈判的会话结构;以体裁理论视角, 分析企业或商业文本与篇章的体裁特点 (如语步结构等) ;以评价理论视角, 研究网站话语或总裁话语的态度和情感;以语用理论视角, 研究电商客户投诉和代理商请求等商务言语行为;以认知理论视角, 研究经济隐喻的使用;以语言经济学视角, 考察语言的经济价值与关系;以语言管理学视角, 探讨企业话语管理和沟通障碍对跨国公司治理的影响等。

4. 商务英语学术体系发展

(1) 学术成果丰富

国内有组织和规模的商务英语学术研究开始于1999年。当时, 在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支持下, 中国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成立, 截至2018年已经成立20年, 累计召开12次全国商务英语学术研讨会, 参与院校达几百所, 会员上万人。此外, 2011年成立了中国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 加强了学术研究和师资培养, 分别出版了《商务外语研究》《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国ESP研究》等学术辑刊, 商务英语学术体系不断完善。

商务英语学术论文发表量逐年增加。改革开放40年来, 共发表商务英语论文15 013篇, 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50篇, 近5年发表CSSCI期刊论文222篇。商务英语论文呈现跨学科、经济学、教育学和语言学跨学科交叉性等特点 (王立非、李琳, 2013:9) , 经济学和教育学更加关注如何有效培养英语学生的商务专业知识, 如何设置商务知识课程。然而, 外语界对商务英语关注不够, 商务英语论文在选题、学术性、研究性、学术写作上仍需加强。

学术专著出版也空前繁荣。2014年,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了国外原版的商务英语学术专著《商务英语教师学养丛书》, 涉及商务谈判话语、商务体裁、商务语用、商务话语、法律话语、财经新闻话语等多个研究领域。2016年, 清华大学出版社引进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学术文库》, 涉及商务英语教学、学术英语、专门用途英语等多个领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商务英语研究丛书》, 主要为国内学者原创性的专著和文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商务语言与文化研究学术丛书》, 包含《商务英语名物化研究》《英美总裁风险认知话语对企业绩效的预测建模研究》等学术专著。学术专著的出版对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师资教研能力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高级别科研立项开始出现。据不完全统计, 近10年来, 该领域的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总数达19项, 如“商务英语名物化的语料库考察与研究”“中外上市公司年报话语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预测对比研究”“基于体裁的商务英语话语研究”“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教育研究”“英美总裁风险认知的评价话语特征研究”“商务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基于语料库方法”“中美贸易纠纷话语研究”等, 研究内容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 涉及商务话语研究、商务翻译研究、跨文化商务交际研究、商务语用学、语言经济学等, 反映出国家和相关专家对商务英语的认可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加, 同时也反映出高级别课题立项的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 学术研究重点形成

商务英语研究形成以下重点领域:

(1) 商务英语教育教学, 包括教材教法、商务英语测试、教师教育、课程研究、教学理论等。

(2) 国际经济话语, 主要关注国际经济组织话语、国家经济话语、企业经济话语、个人经济话语, 如经济政策话语、央行降准降息话语、企业年报话语、组织管理话语、企业网站话语、总裁话语、话语的经济价值、话语与经济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等。

(3) 国际商务文化, 主要研究商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涉外文化产业、对外文化贸易等。

(4) 商务翻译, 主要研究翻译理论在商务翻译中应用, 商务翻译的规律和特点, 商务翻译的经营模式和经济价值, 翻译项目管理、产品营销翻译等。

(5) 国际商务沟通, 重点关注跨文化交际理论、国际商务沟通、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跨文化管理等。

(6) 国别与区域营商环境, 重点研究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商务环境, 如美国、欧盟、独联体、拉美、中东、东南亚等, 从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外交、媒体、文化等对投资环境、经贸关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7) 语言服务产业, 重点研究语言服务经济、语言的经济价值、语言与经济的关系、语言服务产业链和价值链、语言服务贸易、贸易和投资中语言成本等。

(8) 语言管理, 研究跨国公司的语言规划、语言审计与评估、语言障碍管理、企业语言管理成熟度、语言服务标准化等。








 三、关于商务英语的再思考




商务英语作为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一项重要实践, 作为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和专业, 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和学习, 只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勇气去大胆实践, 努力创新, 认真思考, 并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学科和专业建设, 推动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为此,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 认清形势, 找准定位

商务英语专业要服务我国开放经济的根本定位, 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的契机, 确立适合本校的学科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 力争在“双一流”建设中有所突破。部分有条件的高校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和内涵, 与国家和区域产业定位和转型升级需求准确对接, 紧紧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及国际化办学水平, 力争建成国家级或省级的一流商务英语学科和专业点。各商务英语办学院校在确定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时, 要坚持“分类和分层”建设的指导思想, 即根据高校类型不同 (如综合性、师范类、外国语类、财经类、理工类、应用本科类等) , 结合学校的定位及学科优势和特色, 办特色商务英语, 如应用型本科可开办跨境电商方向;根据学校层次的不同, 可面向国际经济组织培养高端国际化复合型经济外交或国际财经人才, 或面向行业和企业培养复合型应用性实务人才, 避免简单照搬、千校一面。

具体而言, 商务英语专业应该明确外语类专业的属性, 隶属于文学门类, 是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不是经济学专业,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是复合型培养模式, 除语言文学知识外, 学科知识与经济学和管理学有交叉。该专业是以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 (国际商法) 等学科为基础, 突出商务语言运用、商务知识与实践、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该专业定位突出强调外语与商务的复合和应用, 以及跨学科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因此, 在大学一、二年级, 应强调教会学生国际商务中所需要使用的通用商务英语, 培养商务意识、商务素养, 了解商务文化, 教学重点以语言应用能力为主, 即培养正确使用商务话语和体裁的能力, 学会沟通, 掌握商务语域、商务体裁、商务思维、商务语用、商务功能、商务语篇等。所有这些都与商务语境密切相关, 通过商务英语语言的学习, 将语言、文化、商务三者的学习有机结合, 为高年级学习商务知识做好充分准备。高年级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工作, 重点培养商务实践能力, 在继续打牢商务英语基本功的同时, 重点学习商务专业知识体系, 掌握从事国际商务所需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律、金融、贸易等基本概念和专业知识, 强调在学习商务专业知识的同时, 加强专业商务英语词汇、体裁特点的学习, 不断提高商务谈判、商务演讲、商务写作与翻译、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子商务等行业沟通能力, 提高创业和就业能力。

(2) 打造金课, 完善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应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商务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不同之处, 其培养模式以语言为基础和依托, 面向国际化, 强调知识复合、应用和实践能力导向, 将语言、文化、商务、素养四个要素结合, 体现商务英语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 要打造一批“金课”, 淘汰一批“水课”, 应重点建设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谈判、商务翻译、商务模拟实训、跨文化商务交际、全英商务英语知识等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要在公共基础通识教育的基础上, 加强专业通识教育, 构建专业通识课程体系。各校根据自身办学的定位、特色和其他需要, 重点开设人文社科、商务、法学三类校级通识课程:人文社科类可开设中西方文明史、东西方哲学通论、中外艺术鉴赏、科技发展简史、文科数学等;商务类可开设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基础、中西经济思想史、东西方管理哲学、经济外交导论、国际商务概论、世界经济概览、中国经贸史纲等;法学类可开设国际商法导论、国际关系概论、外交学导论、国际法入门、国别与区域研究通论等。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应突出强调三种专业能力的培养。第一是跨文化商务交流能力, 即在商务环境下, 按照国际商务规则和商业文化惯例, 采取跨文化策略、商业策略、跨文化策略进行有效跨文化沟通的能力。第二是商务实践能力, 包括通用商务技能和专业商务技能。通用商务技能包括办公文秘技能、信息调研技能、公共演讲技能、商务礼仪等;专业商务技能包括商务谈判技能、贸易实务技能、电子商务技能、市场营销技能、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财务管理技能等 (王立非, 2015:5) 。第三是国别营商环境调研能力, 这也是学生宽口径和厚基础的具体体现, 以校级通识课程为依托, 广泛深入了解贸易投资对象国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宗教等区域国别知识, 学会国际商务调研方法, 从而培养跨学科、跨国别和跨文化的能力。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要突出信息化重点和特色, 以应用驱动为导向, 加快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 整合社会和企业的信息化课程和资源, 将信息化和大数据背景下的MOOC教学、翻转课堂、在线模拟实训应用到课程建设之中,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 引进与创新结合, 不断完善教材体系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开办10年来, 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商务英语教材, 教材体系不断完善。最具代表性的教材包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自主研发的《新世纪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进改编的《体验商务英语》系列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引进改编的《新标准商务英语综合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引进由剑桥商务英语改编的《新时代商务英语综合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研发的《新国标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系列规划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出版的《“融通”商务英语专业系列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写的《新视界商务英语系列教材》等。

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体现出三个特点:第一, 引进和原创相结合, 不仅引进国际知名的Market Leader和Intelligent Business等教材, 而且还自主开发了一批商务英语教材;第二, 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不仅继承了外语技能教学的优良传统, 又提出了语言、文化、商务三结合的新理念, 很好地解决了在打牢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又学习文化、培养商务意识和商务素养的问题;第三, 教材和课程建设相结合, 通过编写教材, 开设了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谈判、全英商务知识课程, 有力地推动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和课程建设。下一步要按照《国标》的要求, 完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体系, 聚焦“金课”教材, 淘汰“水课”教材, 编写适合商务英语专业的语言、文化、商务、人文素养四类教材。首先, 加强产出导向理念的商务英语技能教材编写, 优化商务写作、商务翻译、商务口译、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商务沟通等教材。其次, 开发难度适合的商务知识全英文系列教材, 以知识学习和应用为导向, 编写全英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基础、国际商法入门系列教材。最后, 要结合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开发跨境电商英语、国际商事仲裁、国际贸易实务、商务模拟实训等一批在线课程的教材和资源库, 满足新时代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需要。

(4) 建立评价体系, 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

从2010年开始,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领导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专家, 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企业协会, 开始研发商务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 期间开展了4次大规模试测和考试数据信度效度分析, 并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 于2016年6月正式推出“全国商务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 (Test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Band 4 and 8, 简称为TBEM-4, TBEM-8) , 全部采用机考形式。《全国商务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大纲》遵照科学、客观、有效、可信、可行和公平的教育评价原则, 考查全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情况, 主要测试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商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为评价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提供客观和科学的评价标准与手段。四级考试重点考查大二本科生的通用商务英语应用能力, 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意识培养导向;八级考试侧重考查大四本科生的专用商务英语应用能力, 突出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培养导向 (王立非、许德金、江进林, 2015:5~11) 。到目前为止, 累计已有2万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参加了考试,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测试的数据分析看, 大部分考生的语言基本功和商务知识与技能还有待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将同时作为高校评估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5) 加强培训, 打造双师型队伍

商英专业特色体现在师资队伍复合型上, 商务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通用英语, 更应掌握商务知识和技能。当前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不够, 教师转型存在思想观念和机制体制障碍, 商务英语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复合型知识背景不足, 教师对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怎样培养学生认识不清, 对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心中无数。为此, 新一届教育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将会有计划地开展师资培训, 在各家出版社的配合下, 有计划地选择举办商务英语教学开放周、教师发展论坛、科研工作坊等, 帮助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和课堂行动教学研究, 提高教师的教学知识、学科知识、信息化知识、科研方法等。三年来,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已经先后举办了6期商务英语教学开放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批英语水平高、商务知识好、实践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队伍正在成长, 刚刚结束的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外语教学大赛商务英语专业组决赛和“融通杯”全国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邀请赛就集中反映了近几年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果, 特等奖选手的英语基本功、教学基本功、商务素养都表现出色。

合格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在语言能力、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上下功夫 (王立非、葛海玲, 2016:17) 。语言能力指教师的语言基本功;教学能力应包含课堂教学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行动研究能力;专业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教学知识、跨学科知识。语言知识指语言文学知识;教学知识指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跨学科知识指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等。实践能力指实践教学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应当指出, 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是多种知识与技能的简单叠加, 而是多种知识和技能融合, 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技能。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下一步努力的目标是达到“双师型”“双证型”和“双创型”的要求, 不仅能教学、而且能实践;不仅有教师资格, 而且有职业技能资格;不仅能创新, 而且能创业, 从以下五个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英语技能教学能力、商务知识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教学能力、人文社科教学能力、商务实践教学能力。商务英语教师要教有专长, 不仅能上好英语技能课程, 而且通过培养和个人努力, 能够独立开设1~2门全英商务知识或实务类课程, 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公司合同法、市场营销、国际物流、企业文化、商业伦理、商务谈判、跨境电子商务、创业管理等。各高校应根据《商英指南》的要求, 制定教师中长期发展规划, 通过学历教育、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交流、行业兼职或挂职等方式, 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 提高理论素养、教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改革复合型教师培养和评价的机制体制, 为新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师资保证。教师个人应明确职业目标, 加快转型, 定期进行自我评价、接受学生评价, 满足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结语




作为高等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增长点, 商务英语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面向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要求,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外语产业人才, 主动适应中国经济国际化对高层次外语人才的需要, 打破传统观念束缚和机制体制障碍, 以更大的理论勇气不断探索和实践, 办“对得起良心”的外语专业。




编者按

参考文献略。欢迎查询知网或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纸质期刊了解详情。

本文编辑:上海理工大学 孙雨

本文审核:吉林大学  王峰

公众号外联: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商谈。

欢迎加入语言学通讯读者群,添加时请自报实名,单位和研究方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加群联系人:sflsy0803 孙老师

文学与翻译加群联系人:Nicole2397471433 李老师

长按二维码赞赏语言学通讯


欢迎加入语言学通讯读者群,添加时请自报实名,单位和研究方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加群联系人:sflsy0803 孙老师

文学与翻译加群联系人:Nicole2397471433 李老师

 推 荐 阅 读 

学术会议 | “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的话语分析”学术研讨会 会议(2020年7月3-5日)

科研助力 | 长江学者关于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建议

科研助力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讲:从选题到结项

科研助力 | 怎样提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中标率?

科研助力 | 如何提升文献检索能力?告诉你…

科研助力 | 王宁教授的方法课:30讲带你搞懂质性研究方法

科研助力 | 研究设计35讲重磅上线!浙江大学耿曙教授亲授

科研助力 |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刀熊博士:7大实证研究方法逐个击破

期刊征订 | John Benjamins旗下语言学电子期刊征订(中国官方代理)

新著推荐 | 束定芳等: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the Study of Chinese

读书小札 |  迈克尔·图兰《短篇小说叙事进程:语料库文体学方法》

文学悦读| 从《百家讲坛》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听中南大学杨雨教授谈论古诗词

文化解读 | 郑培凯教授:中国戏曲文化解读

科研助力| 如何理解政治?25部经典重识西方文明

文学悦读 | 诺奖作家写作时,我们也以某种方式参与其中?

文学研究 | 走近文学大师 :陈众议、陆建德等11位专攻学者权威解读


八万学者都关注的公众号

语言学通讯

学术观点|专著推荐|读书小札|博士招生|招贤纳士|学术会议|教师研修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