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著作 2013年 《中文读写教程》(1)(主编)(第3次印刷),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 2012年 《英汉对比与翻译(2012)》(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4月。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9)(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 《汉英语对比纲要》(第10次印刷),北京:北语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 2011年 《赫兹列散文精选》(翻译专业名著名译研读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上海市文化影视广播管理局编写,本人英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年8月。 《中文研究与国际传播》(1)(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2010年 《中文读写教程》(3)(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 《中文读写教程》(1)(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 《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语错译解析与规范》(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 《汉英语对比纲要》(第8次印刷),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8)(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 《汉英语对比纲要》(第9次印刷),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汉英语言对比概论》(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12月。 2009年 《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T
457.1~10),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年8月24日、9月14日发布 《中文读写教程》(2)(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 《中文读写教程》(4)(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 《汉英语对比纲要》(第7次印刷),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汉语国际推广论丛》(第4辑)(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2008年 《危机下的中文》,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汉语国际教育丛书》(主编)(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汉语字本位研究丛书》(副主编)(徐通锵《汉语字本位语法导论》;杨自俭《字本位理论与应用研究》;鲁川、王玉菊《汉字信息语法学》;孟华《文字论》等四种),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 《汉英语对比纲要》(第6次印刷),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共性·个性·视角:英汉对比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汉语国际推广论丛》(第3辑)(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2007年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History, Philosophy and
Methodology, London: The
Continuum,2007 《中外命名艺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4月 《汉语篇章语法》(A Discourse Grammar of Mandarin
Chinese),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第2次印刷,2007年12月(翻译,原著屈承熹) 《汉语国际推广论丛》(第2辑)(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2006年 《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与谭慧敏合作) 《汉语篇章语法》(A Discourse Grammar of Mandarin
Chinese),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翻译,原著屈承熹) 《汉语国际推广论丛》(第一辑)(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2005年 Translation and Contrastive
Studies《翻译与对比研究》(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第5次印刷,2005年11月 《对外汉语教研论丛》(第三辑)(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2004年 《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第4次印刷,2004年6月 《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视角》(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汉语的构词法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与叶步青、韩洋合作)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5)(执行主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2003年 《朱熹的自然哲学》(The Natural Philosophy of Chu
Hsi)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翻译,韩国金永植原著) 《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第3次印刷,2003年 2002年 《字本位与汉语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2年 1999年 《中国古典文学精粹·文三百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与邓乔彬、龚彬合作) 《赫兹列散文精选》(Selected Essays of William
Hazlitt),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 1998年 《大学活叶文库(第二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Philosophical Maxims of 2000 Years Ago
(二千年前的哲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翻译,原书主编赵昌平),1998年 1997年 《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 《韵图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汉语音韵学论文集》,史存直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995年 Selected Masterpiec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alligraphers (中国当代书家法书选), Leeds:
Household World Ltd.
(与张永正合作),1995年 1994年 《实用命名艺术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1993年 《汉语的构词法研究:
1898-1990》,台北:学生书局,1993年(与叶步青、韩洋合作) 《英国校园散文小品精粹》(汉英对照),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叶步青主编,本人任编委,1993年 1992年 《汉语音韵学引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与汪寿明合作) 1990年 《古代汉语自学指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主编之一) 《中学生百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吴铎主编
(本人任编委,负责语言、文学、音乐、美术、电影、戏剧、逻辑、美学的全部内容),1990年 《古代汉语精解》,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合作) 《大学语文自学考试指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合作) 1988年 《新编大学语文指要》,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合作) 1986年 《大学语文指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合作) II. 论文 2013年 “我的‘古今中外”之路,《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2期,1-5。 2012年 “界面研究的原则和意义”,《外国语文》2012年5期,1-2。 “典籍英译心里要有读者:序吴国珍《论语最新英文全注全译本》”,《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1期,16-19。 “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1期,8-10. “中国译论与中国话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期,1-7. “序二”,吴国珍《论语最新英文全注全译本》,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翻译过程研究的重要成果─序郑冰寒《英译汉过程中选择行为的实证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第2期,90-92 “寻找自己家里的‘竹夫人’—论中西语言学接轨的另一条路径兼谈文章学”,《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93-99 “界面研究四论”,《中国外语》2012年3期,1,110-111 “翻译过程研究的重要成果”,郑冰寒《英译汉过程中选择行为的实证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2月,iii-vii “高名凯在中国现代语言史上的地位——从词类问题大讨论谈起”,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第45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8月,23-30 “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熊学良主编《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52-58. “古籍英译当求明白、通畅、简洁:纪念信、达、雅提出一百周年”,杨晓荣主编《二元·多元·综合:翻译本质与标准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341-358 《作为文化史的语言研究—英汉语的语言研究史对比》,载潘文国主编《英汉对比与翻译》(2012),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4月,
1-8 “发扬优良学风
创新学术研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英汉对比与翻译国际研讨会开幕词》,潘文国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9),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3-11 “‘道可道,非常道’新解:关于治学方法论的思考”,上海图书馆编《上图讲座·3》,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年7豩,156-185 “‘中国文化的对外传译’特约主持”,《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3期,8 2011年 “我们用教外语的方式教母语”,《中学语文报》2011年1月26日第1版。 “‘语文歧视’会引发汉语危机吗?”,《解放日报》2011年2月7日第5版。 “序”,朱一凡著《翻译与现代汉语的变迁》(1905-1936),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2月,i-ii。 “关于中国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思考》,秦晓晴主编《外语教育》第10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1-16。 “汉语独特性理论的研究与汉语教学”,张建民主编《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第1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29-33。 “序”,管春林著《汉英否定对比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6月,1-2。 “序蒙娜·贝克《翻译与冲突》中文版”,Mona
Baker著、赵文静主译《翻译与冲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5-7。 “本体论:语言学方法论背后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月9日第15版。 “序”,冯智强著《中国智慧的跨文化传播-林语堂英文著译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1-2。 《在第六届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载汪榕培、郭尚兴主编《英籍英译研究》(第五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10月,iii-iv。 “文章学翻译学刍议”,载汪榕培、郭尚兴主编《典籍英译研究》(第五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10月,2-10。 “意在字先的翻译方法”,潘文国、陈勤建主编《中文研究与国际传播》第1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39-44。 “建设和谐和语言生活”(笔谈),上海市语委《语言政策研究2011年第1期,48-49。 2010年 “序二”,任东升编《杨自俭文存·学步集》上卷,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6-11。 “序一”,朱晓军著《空间范畴的认知语义研究》,新疆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1-3。 “道可道,非常道”新解,《中国外语》2010年第2期,80-84;92。 “道可道,非常道”新解,《投资有道》2010年第7期,122-125。 “‘读文写白’是提高中文水平的根本途径”,《中国外语》2010年第4期 “对比语言学研究方法论的思考”,杨自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7),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38-43 “新形势,新对策”,潘文国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8),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1-10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闭幕词”,潘文国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8),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11-15 “译学研究的哲学思考”,任东升主编《翻译学理论的系统构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35-52 “变字体之争为字种之辨—跳出繁简之争,走汉字整理之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1-6 “序二”,刘国辉著《汉代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1-3。 2009年 “序”,郦青著《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1月,1-3 “英汉比较研究面临的新形势与我们的对策”,《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41-44 “从‘了’的英译看汉语的时体问题”,
载邵志洪主編《结构·语义·关系:英汉微观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354-366 “当代中国的‘士大夫之学’”,《外语教学》2009年第3期,109-112 “汉字是汉语之魂——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再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75-80 “中文危机拷问语言学理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28-34 “当代中国的‘士大夫之学’”,中国海洋大学报,2009年4月23日第3版 “技而进乎道:中国对比语言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庄智象主编《中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论坛》,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563-570 “对症下药医汉字”,《社会科学报》2009年12月3日第5版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再思考,陈晓兰编《经典与理论:上海大学中文系学术演讲录(II)》,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英语的起源与发展》(第5版)导读”,John Algeo,
Thomas
Pyles著《英语的起源与发展》(第5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5月 “单数乎?复数乎?--唐诗英译二十四品之一”,载刘英凯、李静滢主編《比较·鉴别·应用:英汉对比应用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320-334 “译学研究的哲学思考”,《中国外语》2009年第5期,98-105 “反思:振兴中国语言学的必修之路”,《汉字文化》2009年第6期,87-91 “序”,王骏《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2008年 “中国语言学的未来在哪里?”,陈燕、耿振生主编《继往开来的语言学发展之路》,语文出版社,2008年1月,45-64 “中国语言学的未来在哪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1期,96-102 “从语言学角度谈汉字规范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1期,126-130 “从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到语言研究的哲学转向”,《外语学刊》,2008年2期,17-21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从发展中国戏曲谈起”,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编《中国音韵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5-14 “中国语言学的未来在哪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3期,99-101 “序”,李杰著《现代汉语状语的多角度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6月,1-3 “中国特色语言学的艰难探索”,《中华读书报》2008年7月2日第14版 “语言转向对文学研究的启示”,《中国外语》2008年第2期,68-73 “徐通锵的历史地位”,徐通锵先生纪念文集编委会编《求索者》,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7月,51-57 “纪念建设汉语本体语言学的旗手徐通锵先生”,
徐通锵先生纪念文集编委会编《求索者》,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7月,86-89(本文以“汉语字本位丛书编委会”名义发表,本人执笔) “勤勉守恒,行稳致远”,序杨元刚著《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1-3 “序”,叶军著《现代汉语节奏研究》,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8月,1-5 “序”,陈运香著《汉英数字文化内涵对比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9月,i-ii “从‘文章正轨’看中西译论的不同传统”,张柏然等主编《中国译学:传承与创新》,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13-23 “英汉对比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载潘文国、杨自俭編《共性·个性·视角:英汉对比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1-12 “语言对比研究的哲学基础》,载潘文国、杨自俭編《共性·个性·视角:英汉对比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233-246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载潘文国、杨自俭編《共性·个性·视角:英汉对比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401-441 “换一种眼光何如?”,载潘文国、杨自俭編《共性·个性·视角:英汉对比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520-539 “汉语音译词中的‘义溢出’现象”,载陈宏薇主編《方法·技巧·批评:翻译教学与实践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224-247 “序”,何南林著《汉英语言思维模式对比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8年10月,1-4 “新时期汉英对比的历史检阅——理论与方法上的突破”,《外国语》2008年第6期,86-91 “新形势新对策——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词”,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简报》第25期,6-10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闭幕词”,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简报》第25期,13-15 “序(二)”,丰国欣著《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1-12 “外来语新论——关于外来语的哲学思考”,《中国语言学》第一辑,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61-78 “论‘对外汉语’的学科性”,刘珣等编《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评》(上),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103-126 “建设对外汉语专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刘珣等编《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评》(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103-126 2007年 “翻译与对比语言学”,《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22-125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方向”,《湖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4 “哲学语言学——振兴中国语言学的首要之务”,《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1期,100-102 “关于外国语言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4期,1-3 “对当前社会‘英语热’现象的思考”(上),《语言文字周报》第1209号,2007年4月25日 “对当前社会‘英语热’现象的思考”(下),《语言文字周报》第1210号,2007年5月2日 “100年来,我们用教外语的方式教母语”,《南方周末》第1215期,2007年5月24日,第27版 “序”,胡翠娥著《文学翻译与文化参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第V-VII页 “培养问题意识,促进外语教学——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潘文国”,《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9月,4-7(本期封面人物) “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专业·对外汉语学科”,《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10 “英汉语篇对比与中国的文章之学”,《外语教学》2007年第5期,1-5 “对比语言学的新发展”,张后尘主编《来自第三届中国外语教授沙龙的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33-149 “序”,陈家旭著《隐喻认知对比研究》,学林出版社,2007年8月 “序”,尚新著《英汉体范畴对比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序”,郭富强著《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中籍外译,此其时也——关于中译外问题的宏观思考”,《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第6期,30-36 2006年 “字本位理论的哲学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36-45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潘文国”(附照片),《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封二 “规范汉字和外国文字的使用问题”,《语言文字周报》1161号,2006年5月24日第一版 “二十多年来的对比语言学”,《中国外语》,2006年第1期,7 “关于对比语言学的几点再思考”(陈运香、潘文国),《中国外语》2006年第1期,17-21 “Toward a Re-definition of Language”, in Chiu Ling-yeong (ed.) A
Passion for China: Essays in Honour of Paolo Santangelo, Leiden and Boston:
Brill. 277-308 “语言对比·语言特点·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期,1-5 “对比语言学的目标与范围”,《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1期,25-31 “语言学是人学”,《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4 “重建西方对比语言学史”,《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摘引,162页(与谭慧敏合作) “字本位理论的哲学思考”,《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6年第9期,117-124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再思考”,载庄辉明主编《探索·创新·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集》,上册,133-137 “对比语言学的新发展”,《中国外语》,2006年第6期,14-19 “序”,周上之《汉语离合词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 “哲学语言学——振兴中国语言学的首要之务”,《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111-117 2005年 “重建西方对比语言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70-75页(与谭慧敏合作) “从幼儿学外语谈起”(上、下),《语言文字周报》1130;1131号,2005年10月19日;10月26日 “《文言语法》序”,史存直《文言语法》,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1-4页 “Yan Fu and His Translation
Theory”, in Pan Wenguo (ed.) Translation and
Contrastive Studies
(《翻译与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46-68 “谈语法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外语》2005年第1期,29-36 “序《视觉文化研究》”,李鸿祥《视觉文化研究》,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5年4月,1-4页 “语言研究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1-6 “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纽约人文通讯》2005年总第3期,43-47 2004年 “论‘对外汉语’的学科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1期 “论‘对外汉语’的学科性”,《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7期 “从‘了’的英译看汉语的时体问题”,竟成主编《汉语时体系统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百家出版社,2004年3月 “译入与译出:谈中国学者从事汉籍英译的意义”,《中国翻译》2004年第2期 “汉语特色的音韵学研究”,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编《音韵论丛》,齐鲁书社,2004年1月 “语言哲学与哲学语言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语言哲学与哲学语言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4期 “论音义互动”,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九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 “严复及其翻译理论”,杨自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5),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换一种眼光何如?——关于汉英对比研究的宏观思考”,王菊泉、郑立信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1995-200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王菊泉、郑立信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1995-200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青年人的永不衰老之感”(翻译),王尚文、西渡主编《现代语文》(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年6月 2003年 “从英汉语‘嵌字诗’说起——谈文字游戏对语言对比研究的意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 “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中西的语言与文化研究(一)”,《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年1期 “中西的语言与文化研究(二)”,《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年2期 “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纽约人文通讯》,2003,创刊号 “汉语音韵研究难以避免的论争”,《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3年4期 “从‘了’的英译看汉语的时体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4期 “防止考试对教学的异化——大学英语教学之我见”,《大学英语》,2003年第11期(本期封面人物) “民族文化视野下的译入与译出”,共青团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编《在光辉的旗帜下》,2003年(内部出版) “English-Chinese Contrastive Studies in China: A Century’s Retrospect”
in Tham Wai Mun & Lim Buan Chay (eds.) Translation and Contrastive
Studies: Collected papers, Singapore: Centre for Chinese Language &
Cultur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2003 2002年 “‘两张皮’:由来与对策”,张后尘主编《来自中国首届外语教授沙龙的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176-188 “Singular or plural: A Case Study of the
Difficulty and Charm in Rendering Chinese poems into
English”,CTIS Occasional
Papers,Manchester: CTIS,
UMIST,2002,9-70 “汉语音译词中的‘义溢出’现象”,杨自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1期,60-86 “汉语音韵研究难以避免的论争”,《古汉语研究》2002年4期,2-12 “语言再定义:人类认知世界及进行表述的方式和过程”,(香港)《中国语文通讯》,2002年2月,总第69期,33-36 “‘本位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
Vol. 6
“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中国翻译》2002年第1期,31-34 “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中国翻译》2002年第2期,34-37 “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中国翻译》2002年第3期,18-22 “英国中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载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32-48 2001年 “语言的定义”,戴昭铭、陆镜光主编《语言学问题集刊》,第一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7-40 “论中国语言学的‘落后’”,
上海市语文学会编《语文论丛》第七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3-10 “语言的定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1期,97-108 “毛主席诗词英译中的典故处理”,《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1年2期,60-66 “汉语音译词中的‘义溢出’现象”,(香港)《语文建设通讯》2001年6月,总第67期,35-46 “汉英命名方式差异的语言学考察”,《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1期,60-67 “‘字’与WORD的对应性”(上),《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3期,42-51 “‘字’与WORD的对应性”(下),《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4期,26-29 “‘两张皮’现象的由来与对策”,《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0期,34-35,37 2000年 “汉语研究:世纪之交的思考”,《语言研究》,2000, Vol.
1,1-28 “悉尼:奥运会向我们走来”,《世界之窗》,2000年6期,7-17 “悉尼大办‘绿色奥运’的启示”,《世界之窗》,2000年9期,102-107 “古籍英译当求明白、通畅、简洁――纪念信达雅提出一百周年”,
杨自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393-410 “广韵”、“集韵”、“音学辨微”、“四声切韵表”等条目,载吴士余、刘凌主编《中国学术名著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年12月 1999年 “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兼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设置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吴碧莲主编《对外汉语教研论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2 “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兼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设置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吕必松主编《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年,28-39 “建设对外汉语专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年,487-495 “古籍英译的起始性原则”,《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74-79 “当前的汉语构词法研究”,江蓝生、侯精一主编《汉语现状与历史的研究――首届汉语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201-216 “A Glance A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Its Diffusion In
English World”,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Victoria,1999 1998年 “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兼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设置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语言文字应用》1997增刊,1998年,58-64 “文化语言学管见”,《中外文化与文论》(5),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202-206 “汉字的音译义”,香港《词库建设通讯》,1998年12月,总第18期,26-30 “树式结构与竹式结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语言文字学刊》第一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65-177 “审慎地推行‘千进制’”,胡百华主编《汉语数词现代化讨论集》,香港:岭南学院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1998年,63-7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持续发展对外汉语专业”,
陆炳炎主编《辉煌的历程,科学的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313-318 “汉英语语法研究史比较断想”,
申小龙主编《走向新世纪的语言学》,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565-583 “汉英对比研究是一项综合工程”,萧立明主编《英汉语比较研究》(’97论文选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2-15 “‘原汁原味’说质疑”,萧立明主编《英汉语比较研究》(’97论文选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271-282 “法律语言研究的新成果——读《法律语言学》”,《修辞学习》, 1998, Vol.
4(与杨静合作) 1997年 “诗歌翻译中的语言问题”,
华东修辞学会编《修辞学研究》第七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09-227 “换一种眼光何如?──关于汉英对比研究的宏观思考”,《外语研究》,1997年,Vol.
1,1-11,15 “汉字的音译义”,
《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560-563 “‘原汁原味’说质疑”,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编《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第二集,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年,202-208 “《汉语音韵学论文集》序”,史存直著《汉语音韵学论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换一种眼光何如?──关于汉英对比研究的宏观思考”,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青岛出版社,16-37 “《中外语言文化漫议》读后”,《世界汉语教学》, 1997, Vol.
2(与张晓路合作),101-103 1996年 “字本位和词本位──汉英语法基本结构单位的对比”,
耿龙明、何寅主编《中国文化与世界》第四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357-373 “比较汉英语语法研究史的启示(上)”,《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 Vol.
2,112-125 “比较汉英语语法研究史的启示(下)”,《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 Vol.
3,107-122 “关于对比语言学理论建设和学科体系的几点意见”,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6, Vol.
3,82-84 “‘对外汉语’纵横谈——访华东师大对外汉语系主任潘文国”,
《上海教育报》1996/5/6 1995年 “中国的语言与文化研究综观”,邵敬敏主编《文化语言学中国潮》,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年,276-289 “语言对比研究的哲学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 Vol. 5 “从一滴水看大潮──十年语言文化研究述评”,《 汉语学习》,
1995, Vol. 5 “汉字的音译义”,胡明扬主编《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429-437 1994 年 “中国的语言与文化研究综观”,
胡文仲主编《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年,61-74 “史存直和他的语言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4, Vol.
4,85-86,41 “汉语语法特点的再认识”,
戴昭铭主编《建设中国文化语言学》,哈尔滨:《北方论丛》杂志社,1994
年,247-256 “单数乎?复数乎?——唐诗英译二十四品之一”,
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研究》,长沙:湖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年 1993年 “英译中诗鉴赏论略”,《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第3期,67-74 “八十年代我国语言与文化的研究”,
陈建民、谭志明主编《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年,384-392 “语言与文化参考篇目”,
陈建民、谭志明主编《语言与文化多学科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first of the two
authors),1993年 “汉语构词法研究的先驱”,《中国语文》1993, Vol. 1
(与叶步青、韩洋合作),65-69 “汉语构词法的历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3, Vol. 5
(与叶步青、韩洋合作),58-63 “古书注解的学习与应考”,《中文自学指导》1993, Vol. 5 “古汉语语音部分复习要点与方法”,《中文自学指导》1993, Vol. 8 “三种古汉语自学考试教材的比较与应考问题”,《中文自学指导》1993, Vol. 8 “中国的语言与文化研究综观”,Journal of
Macrolinguistics, 1993,Vol.
3 “杜甫诗十首”(今译),Journal
of
Macrolinguistics,1993,Vol.
3 “韩愈诗十首”(今译),Journal
of
Macrolinguistics,1993,Vol.
4 “李贺诗十首”(今译),Journal
of
Macrolinguistics,1993,Vol.
5 1992年 “阅读与释义”(Reading and
Interpretation),《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第2期,86-96 “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华东地区协作组编《面向世界的汉语教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309-316 “谈谈古代汉语选择题和填空题应试技巧”,《中文自学指导》1992,
Vol. 2 “汉语文化语言学刍议”,《汉语学习》1992, Vol. 3 “李白诗十首”(今译),Journal of
Macrolinguistics,1992,Vol.
1 “王维诗十首”(今译),Journal
of
Macrolinguistics,1992,Vol.
2 1990年 “韵图分等的关键”,
上海市语文学会编《语文论丛》第四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100-103 “汉英构词法对比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编《汉语论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98-117 “英国的戏剧教学法”,《语文学习》1990,
Vol. 11 “初期语文教学的五个弊病--英国中学语文教学
(上)”,《语文学习》1990, Vol.
10 “革新派与传统派的对立 --英国中学语文教学
(中)”,《语文学习》1990, Vol.
11 “教学革新成果的巩固期--英国中学语文教学
(下)”,《语文学习》1990, Vol.
12 1988年 “古文今译例析(一)”,《中文自学指导》1988, Vol.
1 “古文今译例析(二)”,《中文自学指导》1988, Vol.
2 “古文今译例析(三)”,《中文自学指导》1988, Vol.
3 “古文今译例析(四)”,《中文自学指导》1988, Vol.
4 “古文今译例析(五)”,《中文自学指导》1988, Vol.
5 “古文今译例析(六)”,《中文自学指导》1988, Vol.
6 “古文今译例析(七)”,《中文自学指导》1988, Vol.
7 “被动句式及其翻译”,《中文自学指导》1988, Vol.
1 “《大学语文》通假字辑 (上)”,《中文自学指导》1988,
Vol. 2 “《大学语文》通假字辑 (下)”,《中文自学指导》1988,
Vol. 3 1987年 “古文阅读中的“似是而非”现象”,《中文自学指导》1987,
Vol. 6 “通假与古音韵的关系”,《中文自学指导》1987, Vol. 7 “诗韵入声字表”,《中文自学指导》1987, Vol. 7 “常见异读字表”,《中文自学指导》1987, Vol. 7 “互文与并提”,《中文自修》1987, Vol.
9 “什么是双声、叠韵?”,《中文自学指导》1987, Vol.
12 1986年 “评高本汉为《广韵》拟音的基础——四等洪细说”,上海市语文学会编《语文论丛》第三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66-75 “《大学语文》词语例析”,《中文自学指导》1986, Vol.
1 “什么是古代汉语?”,《中文自学指导》1986, Vol.
2 “怎样判别汉字的结构类型?”,《中文自学指导》1986,
Vol. 4 “论总和体系——《切韵》性质的再探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6, Vol. 4 “词义的确定性的概括性”,《中文自修》1986, Vol.
4 “识字要真 选义要切
(古文今译例谈之一)”,《中文自学指导》1986, Vol. 5 “酒须醇正 瓶要更新
(古文今译例谈之二)”,《中文自学指导》1986, Vol. 6 “对文在古文阅读中的作用”,《中文自学指导》1986, Vol.
6 “意仍其旧 序作调整
(古文今译例谈之三)”,《中文自学指导》1986, Vol. 7 “移情写真 更贵传神
(古文今译例谈之四)”,《中文自学指导》1986, Vol. 8 “减其宜减 增其必增
(古文今译例谈之五)”,《中文自学指导》1986, Vol. 9 “难读的古人名、古地名”,《中文自学指导》1986, Vol.
10 “或述大意 或迳搬用
(古文今译例谈之六)”,《中文自学指导》1986, Vol. 10 “音韵与文字训诂”,《中文自学指导》1986, Vol. 11 “反切及其拼读”,《中文自学指导》1986, Vol. 11 “谈谈等韵学”,《中文自学指导》1986, Vol. 12 “上古韵部浅说”,《中文自学指导》1986, Vol. 12 “上古的声母问题”,《中文自学指导》1986, Vol. 12 1985年 “切实地练好基本功”,《中文自学指导》1985, Vol. 1 “怎样学习音韵学”,《中文自修》1985, Vol. 4 “通假字及其辨认”,《中文自学指导》1985, Vol. 8 “韵图排列的方式”,载《研究生论文选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 1984年 “谈谈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
中文自学考试辅导》1984, Vol. 1 “难字难句例析(六)”,《文科月刊》1984,
Vol. 2 “难字难句例析(七)”,《文科月刊》1984,
Vol. 3 “通假字小辑”,《文科月刊》1984,
Vol. 4 “难字难句例析(八)”,《文科月刊》1984,
Vol. 4 “谈谈近体诗的格律”,《文科月刊》1984,
Vol. 5 “难字难句例析(九)”,《文科月刊》1984,
Vol. 5 “词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什么不同?”,《文科月刊》1984,
Vol. 5 “难字难句例析(十)”,《文科月刊》1984,
Vol. 6 1983年 “难字难句例析(一)”,《文科月刊》1983,
Vol. 8 “怎样掌握词的本义”,《文科月刊》1983, Vol.
9 “难字难句例析(二)”,《文科月刊》1983,
Vol. 9 “难字难句例析(三)”,《文科月刊》1983,
Vol. 10 “难字难句例析(四)”,《文科月刊》1983,
Vol. 11 “难字难句例析(五)”,《文科月刊》1983,
Vol. 12 “从模拟考试谈古汉语的复习与解题方法”,《文科月刊》1983,
Vol. 12 III. 编辑杂志 1992-1996年 Journal of
Macrolinguistics(《宏观语言学》),1992-96, Vols. I - VII,
Leeds: Household World Ctd.,
主编:叶步青。本人任常务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