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王振华教授语篇语义学研究思想撷英
重新认识语篇
什么是语篇?
王振华(2008)从社会符号学出发:语篇是文本/话语生产者通过文本/话语(产品)及其消费者的互动来实现社会目的的系统。它包括生产者、产品、消费者和社会目的(比喻用法,下文同)四个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根据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产品交易,实现自己的愿望或者达到自己的目的。四个子系统在系统内部运作,相互关联,由语篇系统整合和统一。
语篇语义学
语篇语义是什么?
语篇语义的工作定义是语篇的意义,语篇语义研究指对超越小句的语篇的意义的研究。王振华(2009)提示我们,“超越小句”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语篇语义研究的对象不以语篇的长短论而是视语篇是否进入交际而定,另一层是语篇的意义不仅指它的语言学意义,还包括与语篇生产者/消费者的认知和社会文化有关的意义。
语篇语义学的流派划分
(1)Beaugrande & Dressler(1981)的著作《篇章语言学导论》属欧洲大陆学派,受认知科学的影响,提出了语篇研究的规程说,研究篇章的衔接、连贯、意向性、情境性、信息性、可接受性和互文性。
(2)马丁的著作《英语文本:系统结构》(1992)和《语篇研究——跨越小句的意义》(Martin & Rose 2003,2007)属悉尼学派,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范式下展开,运用系统理论和功能理论研究语篇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并在系统功能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评价理论和语篇格律理论,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
反思:上述学者就语篇语义研究的路径而言,虽有提及但仍有发展空间。 王振华(2009)受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影响,提出“一个范式、两个脉络、三种功能、四种语义、五个视角”的语篇语义研究路径,为语篇语义研究提供一个操作方法。
语篇语义学研究内容
如何贯通中西语篇语义研究思想?
Martin&Rose(2003)把识别、联结、概念、格律和评价视为语篇语义的5个方面,后来Martin&Rose(2007)又增加了协商。王振华教授贯通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立足我国文章学传统,获得了中西语篇语义学的交汇点。他认为语篇语义学的研究任务就是研究语篇系统的文脉和义脉(文脉指文本的织体结构脉络,义脉指文本意义的发展脉络)。
研究的内容 | 说明 | |
生
产
者 | 属性 | 生产者具有单数性和复数性:单数性指生产者生产文本/话语只为生产者本人的利益服务;复数性指不仅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同时为所代表的团体或党派的利益服务 |
意图性 | 传递信息、表达信念和态度的意图 | -显性/隐性(visible / invisible), -嵌入/非嵌入(inside/outside), -在场/不在场(present/absent), -文本层面/语境层面(text / context), -单一的/多数的(one/many) |
目的性 | 通过传递信息和表达信念和态度来亲近或疏离消费者 | |
-意图性和目的性的实现策略 | 通过语言和修辞手段来说服:亲近或疏离消费者,涉及的主要因素有: -生产能力(语言驾驭能力), -生产目标(亲近/疏离), -生产策略(表达策略,修辞策略,谋篇布局), -生产方式(口语笔语其它), -生产指向性(预期的消费群体:听者/看者/读者等的性别、年龄、社会地位、教育背景、社会文化背景、政治经济背景、意识形态,等等) | |
产品 | 构造及其特点 | 语篇织体: 衔接、连贯,信息结构,语篇格律,如语篇结构、句子排列、句际关系、会话结构、主位推进、信息度、句子间的语句衔接和语义连贯等 |
意义及其规律 | 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主要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语境意义、语类意义等 | |
承载的生产者信息、意图和态度及其承载方式方法和策略 | 文本/话语实现生产者所传递的信息和表达的意图与态度的效度,主要表现在文本/话语的指向性、信息性、情景性、互文性、主体间性、语义韵、可接受性等 | |
消 费 者 | 反应性 | 双向性:消费者可能是被说服、顺应、入圈子(语篇的顺向职责);或是拒绝、逆反、独立、不被说服(语篇的逆向职责);无动于衷或漠不关心(语篇的无方向职责)。 |
社 会 目 的 | 文本/话语实现的社会目的 | 社会目的作为一个子系统,是通过生产者、产品、消费者子系统来实现的。研究社会目的离不开研究文本/话语的语境(包括情景语境、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和语类 |
王振华(2009)
语篇语义学的研究路径
王振华教授提出的研究路径在系统科学范式下展开,五个视角用来研究语篇的三个元功能在两个脉络上生成的四种元语义。语篇的文脉由语篇的谋篇元功能实现,语篇的谋篇元功能生成织体语义和格律语义,织体语义通过联结研究,格律语义通过格律和识别研究。语篇的义脉由概念元功能和人际元功能来实现;概念元功能生成词汇语义,人际元功能生成韵律语义;词汇语义通过概念来研究,韵律语义通过评价来研究。整个路径归纳如下图:
王振华(2009)
为什么要从系统科学范式下展开语篇语义研究?
语篇作为系统,是人、物、目的三者在文本、话语、多模态等语篇形式方面的集成。过去对语篇系统的研究多是对作为客体的语言的本体研究。对主体的认识研究主要反映在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里。
王振华(2009)对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和马丁为代表的语篇语义学作出如下中肯批评:
(1)整体上看,语用学的主体研究关注的主要是局部性和具体性,缺乏全面性和整体性。不过,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对主体的研究已开始关注“系统性”。
(2)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吸纳了系统思想和功能思想,把语言看作社会语符,把文本看作“物”(object)和“工具”(instrument)(Halliday & Matthienssen 2004:3),强调对语言的理解(understanding)和说明(explanation)(Halliday 1994),为语篇分析进行“相互联系”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基础。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的语篇分析主要以小句为主,涉及的是产品的结构和意义,尚不能全面有效地揭示大语篇的目的性和突现性等。
(3)以社会语言学和以批评话语分析为视角的语篇分析强调语篇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意义,解读(interpretation)和说明(explanation)(O’Halloran 2003:2) 语篇,但在语篇的自组织性、整体生成性、关系性、协同性研究上尚有不尽人意之处。
(4)以马丁为代表的语篇语义学派强调语篇的系统性、目的性、秩序性、能动性,已有较成熟的成果出现,但突现性等方面的研究尚有发展的余地。
系统科学作为语篇语义研究的范式可以帮助我们从注重对语篇的“事物性”研究走向“系统性”研究。
小结
王振华教授认为研究语篇语义应从范式入手,首先考虑语篇的脉络,然后在脉络上考察语篇的功能,在功能上考察意义。具体而言就是,一个范式研究两个脉络,两个脉络由三个元功能实现,三个元功能生成四种元语义,四种元语义由五个视角分析得出。是为语篇语义的研究路径。
(本文编辑: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王峰)
欢迎大家关注上海语言学通讯微信公众号。也欢迎参加我们推送讲座的同学给小编发来学习体会心得,在平台上与学友分享。我们推送1全国范围内的外国语言文学讲习班、研讨会;2上海范围各大高校学术讲座;3本学科的学人观点。另外我们也可以协助各地外国语学院邀请专家来讲学、指导。欢迎联系小编:新浪微博@珞宾王, 微信13917738016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