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令和”:日本天皇新年号意蕴什么?真与中国古典无关?

范之 话语生态研究 2019-07-15


“令和”:日本天皇新年号意蕴什么?真与中国古典无关?




今天,日本公布了新的年号:“令和”。


日本天皇年号的生产过程


日本时间4月1日11时30分,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首相官邸举行记者会,公布了日本的新年号“令和”。

如今在位的明仁天皇,是明治维新以来151年间,第一位宣布“生前退位”的天皇——日本政府很忌讳“让位”一词,坚持使用“退位”一说。

明仁天皇今年85岁,退位时间,定于今年4月30日,他要趁自己还算健康之时,把皇权和平地移交给自己的大儿子——德仁皇太子(58岁)。

早在明治元年(1868年)10月23日,政府就颁布了今后年号“一世一元”(一代一号)的政令。1889年制定的旧皇室典范第12条,又规定“即位后,立年号,一代之内不再更改,遵从明治元年之定制”。

明仁天皇时代的年号是“平成”,他退位后,皇太子继位,需要选定新的年号。



日本为了规范选年号的程序,1979年,国会特别制定了《年号法》,将选择年号的权限,从法律的角度,从天皇手中收归内阁(政府),不再体现天皇的意志,还明确了选年号的几项硬性条件:

  第一,要具有符合国民理想的美好意义

  第二,应为两个汉字

  第三,应易于书写

  第四,应朗朗上口

  第五,不应是过去的年号或作为谥号用过的名称

  第六,不应是日常通俗词汇

年号的产生经过三个步骤:首先是日本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学者和财界领袖们等“国民代表”组成的“年号选定专家委员会”,其中包括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世界iPS细胞的研究权威山中伸弥教授、著名作家林真理子等,由年号选定专家委员会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选出了5个年号,并确定了2个首选年号;继之,首相在3月29日拜会天皇和皇太子,听取了天皇和皇太子的意向;最后,由内阁正式确定并宣布。

不过,由于明仁天皇到4月30日才正式退位。因此,应该从2019年5月1日起才是“令和”元年。

                 

天皇年号意味着什么


“年号”是日本“唐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中国唐朝时,日本派遣大批的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并在公元646年(唐贞观20年),颁布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大化”。从那时开始至今,日本历史上总共出现过247个年号。日本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依然在使用年号的国家。

迄今为止,日本的年号都是从中国古代典籍的词句中选取的。如:

“明治”,取自《易经·说卦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昭和”(1926年启用,裕仁天皇),取自《尚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一年号蕴含了昭和天皇要“协和万邦”的野心。



现行年号“平成”为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去世,皇太子明仁即位所改。“平成”取自两部中国典籍,即《史记·五帝本纪》“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还有《尚书·大禹谟》“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平成”年号,比“昭和”内敛了许多。

“令和”新年号的出处来自哪里?

菅义伟的解释是:来自于日本的古代典籍《万叶集》中的“梅花颂”的第32集中的诗句:

“時に、初春の令月にして、気淑く風和ぎ。”



安倍首相在随后的记者会上表示:

“令和”这个新年号,选自1200多年前的日本最古老的诗歌集《万叶集》,这部诗歌集既收录了天皇、皇族和贵族的诗词,同时也收录了一般市民和农民的诗词,是日本的国民文化和悠久文化的象征,体现了日本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和美丽的大自然。“梅花之歌”象征着日本的精神,寒冷的冬天过去,温和的春天就要来临。所以,这个新年号包含了追求和平、充满希望,开创新时代的美好愿望。



参加新年号选定的山中伸弥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令和”是一个很美丽的年号,也是第一次从日本的典籍中选出,显示新时代的新气象,也给予我们的时代一个新挑战的机会。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所收诗歌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长短和歌。成书年代和编者众说纷纭,一般认为《万叶集》经多年、多人编选传承,约在8世纪后半叶由大伴家持(公元717~785)完成。其后又经数人校正审定才成今传版本。其中署名的作者约450人,更多的是无名氏的作品。



可以看出,日本的这一个新年号的选定,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文化上,它第一次避开了中国的典籍,似乎在有意割断与中国长达千年的年号因缘关系。

第二, 思想上,第一次从日本古代典籍中选取年号。这似乎暗示日本的“文化自信”,昭示日本“新时代”的开启。

第三,政治上,特意避开了安倍的“安”字,以淡化与安倍个人的关联。


“令和”真与中国古典无关?


   不过,已经有网友指出:在中国古典中,“令”、“和”已经相对出现在一个句子中。张衡《归田赋》便有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这是否意味着,不管如何追求“文化独立”,“文化交流”一旦开始,便永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分割,也不应分割?


本文作者:

亦名     范之





▼往期精彩回顾▼致敬英雄,更致敬悲剧性的英雄!寻找那场战争的“失踪者”
作为“事件”的流行语与中国“十字架身份体系”的崩裂  ——从“万元户”用法的兴衰看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
春晚社会语言学 | 三大问题,不仅是低级错误!可谁能给个解释?




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干训楼622室

电子邮箱:hystyanjiu@163.com

话语生态研究向权力说真话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