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关将近 辛苦挣来的钱究竟该怎么花?

2017-01-20 企创 ckshikong 创客时空网



        2017年农历春节即将来临,对于一个骨子里农耕文化思想浓厚的国家而言,长途跋涉,返乡过年大戏又将再次拉开帷幕。每年春节不变的是春运拥挤的人潮,三姑六姨年复一年的问题。但每年的经济大形势和个人的工作情况,却往往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波谲云诡,变化万千,跌宕起伏,大开大合……虽然用了很多形容词,但依旧无法准确形容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中国的经济形势到底有多复杂。几个重点是:GDP增速全面放缓、人民币加速贬值、资本市场全面严控、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


       通俗点来讲,就是挣钱越来越不容易,加薪越来越难,但物价还将进一步上升,钱还会越来越不值钱。那么春节作为每年消费的一个最大旺季,在面临今年这种经济形势下,究竟该不该花钱,该花多少钱,哪里该花钱,哪里不该花钱,就是本文想要和各位探讨的话题。提前申明,本文只针对普通工薪阶层,土豪请随意。

 



1.   如何购买理财产品?


        2016年,实体经济依旧举步维艰,大量热钱只得流入房地产和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几乎被中国企业玩得血肉模糊。一窝蜂式地涌入,然后死掉其中的绝大部分,是中国每一个新兴行业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传统传销、高利贷、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团伙,也浑水摸鱼,借“互联网+”之名,行诈骗钱财之实。今年我也曾在反网(fanxwang)公众号中多次分享此类案件,提醒大家注意,这里不再多说。


        目前几乎所有的财经类平台都有提供理财产品服务,种类遍及短期、长期、冒险型、稳健性、基金型、证券型、保险型、众筹型、贵金属、原始股等等,让人看得目不暇接,难辨真假。其中一些“概念”产品,更是吹得天花乱坠,一副九天揽月、下海捉鳖的逆天改命式创新,你不投点钱就感觉自己错过好几个亿似的。


        其实,投资理财产品这件事,最忌讳的就是“贪”。明明知道大型银行、大型平台、A级机构正常的收益率范围,但是却想要更高。理论上讲,高风险带来高收益这件事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有一个合理范围。依照目前的经济形势,短期(即时可取)理财产品年化超过5%就应该谨慎;长期(季度年度)理财产品年化超过10%就应该谨慎。对于一些标榜年化动辄百分之几十甚至过百的产品,应该保有最基本的商业和经济学常识。除了犯罪,我还真想不到有什么手段能实现这样的超高收益。




2.   先买房还是先买车?


        因为每逢经济处在紧张阶段,投资环境就会出现一些异动,陷阱型的理财项目就会如雨后烂泥般此起彼伏。但经济不乐观,才更应该理财,不然在货币快速贬值下,手中的钱会越来越不值钱。那么在经济情况不乐观的背景下,我们究竟该如何进行理财?


        我个人最大的建议就是,收紧钱袋子,消费型支出要严格控制,投资型支出要慎重细选。什么叫“消费型”支出,通俗来讲就是从购买开始,随着时间推移必然贬值的支出;什么叫“投资型”支出,通俗来讲就是从购买开始,随着时间推移有较大可能升值的支出。生活中我们最常遇见的此两类大额支出,就是买车和买房。


       汽车是最典型的消耗品,从你购买开始,油费、保养、保险、停放等等,都是不断在支出和消耗的商品,更典型的两点特征是:从新车购买后开始,汽车随着时间推移,第一同款新车会不断降价,第二使用后的汽车会不断贬值。


       房产则是与汽车相对应的典型的投资品,从你购买开始,首先减免了租房成本,其次随着城市发展二手房价格也和新房一样都会逐渐上升。虽然房产同样受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影响价格有所浮动,但是从长线上看,房产的价值是毫无争议地在不断上升的。


        所以,当我们手中的钱不足够同时满足购房购车时,究竟该如何选择就成了个问题。我个人的建议是,在经济环境不乐观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房产而非汽车。理由如下:第一,相比汽车代表的改善型出行(基础型出行指公共交通),居住型需求显然更为基础和重要;第二,如果你觉得当下购车和购房都比较吃力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购房,因为房产会不断涨价,而汽车会不断降价。第三,在经济形势不佳的前提下,国家往往会对房产有所调控,历史的经验证明了一件事,房价在政府出台调控政策的半年多时间里,往往是这一周期房价的较低点。


       当然,如果你是某些行业的从业者,比如业务人员、施工人员、司机等等对汽车有较强烈刚需的伙伴,那么就不能把汽车当作单纯的“消费型”支出,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再有一点,就是很多朋友听到2017年度国家对于楼市目前的口风是要确定“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后,认为房价一定会有明显下跌,这个观点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参考每一次政府调控,目的都是在稳房价,而非砍房价,因为房地产和国家GDP及税收骨肉相连,早已无法割裂。另外,如果是购房自主,那么就应该打消到底什么时候买最合适的顾虑,因为作为你的唯一住房,无论接下来是涨还是跌,你都需要安身之所。所以这样的顾虑,还是留给二套房时再深入思考吧。




3.   老家的房子值得买吗?


        2016年秋季的这一波全国主要城市房价大幅上涨,应该说触动了很多刚需族的购房信心。其实我们抽丝剥茧来看,房价上涨其实一点都不难理解:首先是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水平不断下滑,投资实业的收益开始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于是大量手握资金的企业和精英阶层开始把投资方向转移到房地产,造成房产库存下降,供给关系变化自然直接影响房价;其次是人民币加速贬值,也就说房产的价格上涨,只有一部分份额是真实价格上升,另一部分份额却是用以抵消不断贬值的货币所致;最后是投资渠道收紧和投资手段严控,中国的投资渠道本身就相对较少,一旦国内经济形势有变,相关部门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控制资金外流,但如此一来更加重了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形势的悲观判断,大量资金无法走出去,只能回过头又重新进入了相对稳健的房地产,造成行业过热的假象。


       那么有小伙伴问了,我现在在一二线城市工作,但是收入水平明显无法满足在当地购房置业的可能,那么我是不是该考虑在老家或老家周边的三四线城市购房置业呢?这种情况似乎已经普遍出现在80、90这两代人身上,既是无奈之举,也是现实之选。但是我却觉得,虽然大的前提大家一样,但是小的前提却差异明显,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是具体是哪一座三四线城市,这一点其实非常重要。并非所有的中小城市房价就没有泡沫,也并非所有的中小城市就都不值得投资。举个例子说,如果是东三省的中小城市,我是不建议购买的,因为整个大区域的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支撑房价上升的两个关键点人口流入和经济增长都不具备,很可能大概率上无法得到应有的收益,甚至不排除亏损的可能。但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的中小城市,在价格还处于相对合理的前提下,其实是值得选择的。本身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就相对不错,房子价值稳定,价格就不会有明显下滑的可能性。


       其次,是持有成本。房子的最根本价值和属性,就是居住,如果买来后只能空置,那么无论如何都要深思熟虑一下了。购房城市的租售比情况,应该提前有所了解,如果房子每月的租金和房贷金额相差不多,那么说明当下房价的泡沫并不算太大,反之则要慎重。如果是买在老家的房子,是否父母或亲人可以使用和居住,如果能够产生居住价值,那么这样的房子就满足了相应的需求(改善型居住),也是值得选择的。


       最后,就是房子的地段、户型、学区和开发商之类的了,这些东西其实也和供求关系一样支撑着房子的核心价值。假使城市是固定的,那么接下来影响房价最大的因素,其实就是地段。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市中心的房价始终是比较坚挺的,而一些炒概念的楼盘,往往因为概念的破灭而随之破灭。

 



4.   年后还要不要再回一线城市?


熟悉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唯一线城市主义者。诚然,一线城市聚集了这个国家最多的工作机会,最丰厚的薪酬,依旧最具前景的公司。但是,我想要告诉所有人的是,选择工作、生活的城市其实和选择恋爱的婚姻一样,最帅的、最美的永远都比不上最合适的。


所有的小伙伴们,其实最应该的是深入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专业情况、人脉情况、能力情况,然后再决定自己应该何去何从。在当下中国社会阶层已经接近高度固化的前提下,寒门出贵子这种事情,虽然还有发生,但概率已经低得惊人。


我给出一个我个人的建议,就是选择生活和工作所在的城市,最好不要和自己的综合水平相差两个层次以上。通俗来讲,就是如果你出生在一个三线城市的普通家庭,选择到二线城市发展相对比较稳健踏实,选择到一线城市有所困难但也所有机会。但是如果跨度太大,成功的概率实在是太低。假如你在一线城市混了十年,青春过去了,也挣到了点钱,但是最终还是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你就会悔恨,为什么当初不选择更理性务实一些的二线城市,这样这十年的人脉和资源积累,就不至于因为一朝离去,满盘皆输。


我不喜欢说太多什么“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种鸡汤话,我从来都是务实主义者,我希望说的是“梦想一定要理性现实,以便最大可能性去实现它”。选择发展较快的,且符合自己综合能力的城市,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上,步步为营,一生前行不辍,且借得城市高速发展东风,才是真正智慧的人。

 



5.   如何更好地处理负债率?


负债,可能是一个成熟理财者无法避免的问题,无论你是富还是贫。很多人谈债色变,生怕借钱和欠钱,其实这是一种较为落后的理财观念。这里分享一下我这一年来对负债率的一种个人理解:


普通人一生中接触的最大额的负债情景,往往就是房贷,一般在几十万到百万之间居多。申请房贷时,银行往往需要申请者提供收入证明和银行流水,要求房贷月供的金额不超过月收入的50%。这个50%,其实就属于负债率的一个参考参数。


官方定义中,负债率等于总负债除以总资产,但是对于目前中国的普通家庭而言,买房一般是齐家上阵、伤筋动骨的一件事,能够不借外债付完首付,已经算难能可贵的了,所以往往购房之后的短时间内,除了工资收入,基本没有什么多余的“资产”了。


其实负债从来都不怕,但关键一点在于,负债用以做什么。我把负债目的大致分为三个类别:首先是稳健型投资项目,比如说买房,大概率面上会升值的项目,那么负债就是借自己明天的钱,来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增加财富,所以适合较大比例的负债。其次是冒险型投资项目,比如说股票、创业,这种项目盈利面较小,亏损面较大,但是一旦成功获利很丰厚,不建议负债进行,但如果足够有信心可以尝试操作,但是负债率不宜超过偿还全额亏损时长三年以上的比例。最后是消费类项目,比如购车、奢侈品,这种几乎是必然性贬值项目,最不适合较高负债购入。甚至于,我不建议在消费上使用负债,因为得不偿失。

 



6.   家庭的财产配置如何处理?


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如果逐渐养成了较为成熟稳健的理财经验,你身上背负的责任其实远远不止于自己家庭那么简单。目前很多80、90年后出生的小伙伴们,都是独生子女,一个新的家庭成为连接两个原有家庭的桥梁。那么父母手中或多或少的资金,可能也需要你去思考和运作。


这代人是幸运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赶上了快速变化的年代,财富从匮乏逐渐过渡到充裕,理财几乎成为了新一代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理财观念和经验相对也学习和实践较早。但是父母这一代人,往往是完全没有培养出成熟的理财观念的。所以这也就衍生出一批专门以“高回报理财”为噱头的诈骗公司,把父母手中为数不多的钱洗劫一空的案例屡见不鲜。所以你不帮你父母看好养老钱,那可能他们的一次错误判断,就会伤筋动骨。


我个人的建议是,一般的工薪家庭,稳健投资项目应该至少占到50%左右的份额,冒险型投资项目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从10%~30%之间为益,剩下的部分则可以用以一些小众的投资方向和领域,尤其推荐投资自己学习新知识,或许持之以恒几年后,有可能获得最大回报的领域,恰恰就是因为投资自己后,发现了更大更广阔的投资方向。


最好的理财方法,其实就是交几个从事银行业、投资业、证券业的朋友,这远比自己道听途说要来得靠谱得多。另外,无论掌握了多少理财的知识,实践永远都是和理论不相同的,要做好合理亏损的准备。


最后,希望2017年,所有人都赚到钱,生活过得更幸福。


作者:林隐·LinYin

首发:创业空间网丨ckshiko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