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过可怜的孩子吧,你是什么样,他就会是什么样!

www.iqichuang.cn 企创网 2019-04-08


一心网:媒体上有种说法,说目前中国的新中产阶层,最关心的事情有三——房产、医疗、教育。房产就不必多说了,之前兄弟媒体企创网曾多次发表关于房价和年轻人焦虑的文章,今天这里就不再戳大家的伤疤了。医疗,对于25~35岁这个阶段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感触也不会太深,毕竟还处于身体的旺盛阶段。但是教育这件事,恐怕是困扰30岁上下新为人父母最大的问题。

 

       我身边有个朋友,生活在三线城市,年纪今年大概三十二三岁。十几年前一毕业就进了当地一家小型公司,然后就一直没有变动至今。目前月收入五千左右,并且由于公司已经进入了衰退期,未来基本不会有加薪可能。有一辆车,但是由于觉得邮费和保养太贵基本从未见其开过。两年前卖了住了十年左右的老房子,换了一套一百平左右的三居室。有一个孩子,刚刚上小学不久。类似这样的人,基本上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十分常见。

 

       但是就在今年年初,这个朋友生了二胎。由于三十多岁已经算是高龄产妇,所以为了稳妥起见,他让她老婆辞了干了多年的工作,回家专职养胎和照顾孩子。我身边有不少收入算得上中高水平,夫妻平均年龄还不到三十岁的家庭,都在抱怨育儿成本太高,一个都觉得压力山大,绝对不会去考虑生二胎的事情。于是我就问了问这位生二胎的朋友,你为什么选择生二胎呢?

 

       他对我说:你才二十多岁还年轻,还能拼一拼搏一搏,到了我这个年龄自己这辈子就算没什么希望了。现在竞争压力这么大,生两个成才的概率大些,起码养老时更牢靠些。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但是其中涉及到的信息量,却是非常之大。我不知道大家能够从我这位朋友这两句话中听出什么,但是我却非常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一个工作了十几年的人,竟然从未离开过家乡,也从未跳过槽。


如果说80后、90后的起跑线是如何被拉开的话,那么最大的因素无疑就是他们的上一代,究竟有没有选择背井离乡,到经济更发达的地方去工作和寻找机会。如果他们的上一代努力从山区、农村、乡镇进了城,哪怕是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发展仅仅是三线城市,那么这一代的起跑线就是从三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拼搏。但如果上一代没有选择这么做,那么这一代就需要从0开始,先把上一代因为偷懒或其他种种原因导致落后的阶层追回来,然后再去拼自己这一代应有的使命。


据一心网的实际观察,身边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门外出就业的人,一般都是上一代的人,因为当时的人口流动还远没有像现在这么频繁,城市之间的信息流通也相对闭塞。而我这位朋友是一位80后,进入一家小公司十多年没有跳过一次槽。你可以说这是求稳定,但是在一心网看来,本质是缺乏上进心。

 

二、让三十多岁的妻子放弃工作生二胎,自己刚三十岁出头就自认没有希望


       女性的生育最佳年龄是在二十岁多,不超过三十岁的阶段。因为开放了二胎政策,就让三十多岁的妻子生二胎,而且是还要放弃工作去生,这样的取舍,我只看到了自私与自利。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而且接下来还要带两个孩子,实在很难想像接下来她再求职时的困难程度。


       而相比这位朋友对妻子人生的取舍自如,对自己的要求标准却是低得惊人:刚刚三十岁出头,按理说正是男性拼搏事业的黄金时期,但是却自称这辈子已经没有希望,从而继续着浑浑噩噩的生活和工作,并且提早过上了通过“投资”二胎幻想改变家庭命运的痴梦之中。


三、认为现在社会竞争压力非常大,生两个就可以把成功的概率提升一倍


       我不知道我的读者中有多少朋友有类似观点的,我想告诉你的是,最好从今天开始,彻彻底底放弃这个可笑的念头——人不是流水线批量制造的货物,数量越多就越值钱。生孩子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教育和培养一个孩子,却是需要坚持二十年不松懈的艰巨工程。


       试想,普通家庭父母两个人培养一个孩子,投资巨大,耗时漫长,尚且很难培养成才。现在把原本就微薄的收入,除去房贷、车贷、生活消费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孩子身上,这两个孩子所得获得了培养资源不是增加了,而是被再次除以了二,只有之前一个孩子总数的一半。自己也深知竞争压力大,培养一个成才都没有信心,但是怎么却有信心去挑战更高难度的培养两个了?

 

四、更长远的考虑,并不是真正为了孩子的未来,而是自己的养老


       谈到这儿时,我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件事儿,就是身边有很多适龄的女性在面临结婚对象时,父母往往都会以男方的家庭条件为理由进行一定的干涉。当然,干涉的力度有轻有重,干涉的结果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是理由却惊人的相似——还不是为了你好吗?


       但是实际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就一心网做的调查结果显示:这句为你好里面,最多有50%可信,另外50%,夹杂了太多不可言明的私货在里面:比如父母特别在意的脸面,比如想要为家里的男孩多准备些彩礼,比如远嫁了将来还能不能为自己养老等等。

 

       我们放眼当下的中国企业圈,马云、马化腾、王健林、王石一大串年轻人的偶像们,你不要听他们自己站在高台上总自称自己白手起家,你去百度搜索一下他们的父母是干什么的,岳父岳母是干什么,然后再扪心自问,还敢不敢理直气壮地大喊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们从不否认屌丝逆袭的可能性,但是更要客观理性地知道,这个概率低得惊人。最常见的情况是,父母是什么阶层,孩子基本上不会有大差。所以我才在本文的标题里,明确表达了我的观点——放过可怜的孩子吧,你是什么样,他就会是什么样!

 


       前几天一心网到电影院看了《摔跤吧,爸爸》,豆瓣评分高达9.2的神作。作品很用心,很感人,也很具有正能量。但是里面不可否认有一个价值观的质疑点——爸爸一生未能实现的梦想,是不是该强迫孩子去实现?电影里没有交代,只是通过一个同龄的出嫁少女的几句话,就彻底改变了二姐妹的价值观,后面拿金牌这个梦想,就被默认为是两代人的了。我们姑且不纠结于这一点,我们来看看另外一点,二姐妹之所以能够成为女子摔跤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除了刻苦训练外,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爸爸本人就是曾经的男子摔跤全国冠军。如果没有这个先天的优势,两姐妹怎么可能有机会获得专业的教育资源,从小地方参赛获胜一步步走上全国和世界的舞台?

 

       所以说,一心网所说的“你是什么样,你的孩子就是什么样”,不是用来打击优质年轻人的冷水,而是惊醒那些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的父母。如果你们的人生态度都是得过且过,那么你们又有什么资格要求自己的下一代去拼搏、去奋斗、去改变家庭的命运?又或者说,你无力为下一代提供他们成长所须的平台,你又有什么理由去分享他们的成功和成就?

 

       因为兄弟媒体企创网的优势,一心网得以能够近距离观察了很多出身普通,但志向远大的年轻人,他们为了创业所表现出的吃苦耐劳精神,绝对不比上一代差哪怕一丝半点。相反,因为他们中间的多数人离开了家乡,在大城市和大平台开拓了视野,他们的价值观更具先进性和格局性。梦想的层次也绝不止多赚点钱这么简单,而是愿意为这世界做些有益的事情。

 

       最好的教育,一定不是苦口婆心,而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前几天媒体传的沸沸扬扬的四岁女童在公共场所吵闹被邻座殴打的新闻中,女童的母亲的一句话其实就解释了之所以导致女童会在公共场所完全不顾及影响他人的吵闹行为——她长到这么大,我们从来都舍不得打她骂她。我们完全可以确信,一对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的父母,不会培养出在电影院大吵大闹,在书店里撒泼打滚,在朋友聚会上出口成脏的子女。

 

       最后,我想推荐大家看一部刚刚上影没多久的国内首部反思子女教育中父母失职的纪录片——《镜子》。我认同人之初、性本善,也认同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成长为优秀的人。但是,决定性因素绝不单单是在孩子身上,社会身上,更多是在他们的镜子——父母身上。以父母为镜,我们就会发现,父母身上的毛病,孩子身上一个也不会少,还会变本加厉。



       想要孩子成为科学家,那么父母请先自己做到哪怕是优秀科研人员;

       想要孩子成为企业家,那么父母请先自己做到哪怕是成功的商人;

       想要孩子正直勇敢善良积极拼搏上进,那么父母请现做到以上哪怕一半。


       教育,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总是贪婪奢望一个一身毛病的父母,能够培养出一个完美无瑕的孩子。


作者:林隐丨LinYin

首发:一心网丨onexinwang

微信:93503565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