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IS制图的几个误区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是:
GIS制图人员的自我修养——制图误区
公司资深工程师李远祥同学从一个“老制图人员”的角度,告诉所有从事这一方向工作的人一个铁铮铮的现实——要做好GIS制图,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
下面就开始进入正文:
关于GIS制图,很多从业人员都会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制图的效果和工作效率。
由于GIS制图很多地方受制于数据。但是往往会出现同一套数据,有人的地图赏心悦目,有人的地图惨不忍睹。因此很多人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做好一张地图,必须具备非常高超的技术。
其实并不是。
比如一些使用率极高的网络地图,其颜色、符号都搭配得相当不错,既能体现制图者对地图的理解,也能让民众容易判读,但是,其实,这类地图所需要的技术是最低的。
因为这种地图每一类的要素都有相对固定的符号、颜色和简单的分布规则;对于那些有固定制图规范,或者隐性制图规范的地图来说,只需要严责执行,地图都不会丑到哪里去。
当然,这样的地图也就是一张没什么特点的“整形脸”。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很少有人刻意去区分它们。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三张图,除了色彩风格上有一点差异之外,如果隐藏掉网页标题,估计很难辨别是哪一家的地图吧。
因此可以看出具备规范的地图,往往只需要考虑符号的制作(符号形状、大小、颜色、组合规则)、图层的组织(上下叠加和可见比例)、渲染方式(单一值渲染和唯一值渲染)、标注(标注样式、分布规则)等,这些对于一般制图人员来说,几乎一点压力都没有。他们只需要认清楚目标,细读制图规范并且严格执行,一张“整形脸”的地图就非常容易出来。
互联网地图的制图人员所掌握的制图技术,绝对没有GIS专业人员掌握的多,但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出相对漂亮的地图?
原因就是他们能够跳出一些技术的误区,结合自己现有的数据和自己掌握的有限的技术,进行快速的地图制作(为什么说快速,因为互联网讲究的就是速度,不可能像GIS的制图人员一样每个地方都去斟酌,先配出来看看,先发布看看响应效果,不行继续修改)。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那需要高深技术,大多数时候,GIS制图都是使用非常低级和接地气的技术就能够完美的完成一张合理的地图。
除了技术流误区之外,更多人则会陷入另一误区,就是过多的将失败归结于“美工”,就是我们所说的美术误区。
有这样论调的制图人员比比皆是,但是实际情况是——就算给他十个美工,估计也不会制作出让人惊艳的地图。
原因很简单,美工是不懂地图技术的,就像技术人员不去做美术工作一样。从来就没有GIS制图必须掌握深厚的制图技术和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这种论调。
GIS制图,首先必须要自我催眠,告诉自己“我既是技术又是美工,我无所不能!”这并不是夸张,优秀的制图人员,应该具备的是非常细腻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比如:这张水立方效果图看似是美工的杰作,实际却是将泰森多边形直接应用到水立方的表现中去。这时候需要多是强大多观察力和想象力。
如果世上真有那么一款可以非常省事的制作出精美地图的工具,那制图人员可以考虑一下转(下)岗了。
“唯工具”论,也是一个误区,会导GIS制图员浪费大量的精力去尝试和寻找不同的制图工具,因为他们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工”。
GIS制图中,对于工具的定义,不在于“找到合适的刀”,而是“如何熟练的运用好手边的几把刀子”
其实,GIS制图的技术基本上不存在太大的差异,无论你采用哪一款GIS软件,几乎都提供一模一样的制图技术。
在GIS制图中,如果将重要性分为10级,工具使用顶多只能在3级左右。试想一下,在计算机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地图是怎样制作的?没有GIS的时候,地图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其实答案非常明显,GIS制图中,工具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选好一个自己熟悉的软件,都可以配置出自己想要的效果,所谓的“熟能生巧”,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这个“巧”,就是我们所谓的技巧,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当然,有时候为了辅助一下地图的制图,也会有一些小工具。例如快速制图插件、航路通生成工具,甚至连一些比较小巧的浮雕效果一键工具等。但这些是抽取出来的操作,而非工具本身。
所以,GIS制图什么最重要?不是技术,也不是工具,也不是数据,而是技巧。技巧有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
由于GIS制图一定需要GIS数据进行支撑,很多时候问题会出在数据上。数据太少,显得地图比较空白;数据太多,地图很拥挤,显示都成问题。那么,到底要什么样的数据才可以生成好的效果。
答案就是“贱人就是矫情”!
地图配得好不好,不能归咎于数据。在GIS制图中,如果要制图出精美的地图,无一不是针对数据进行精细的处理。地图每改进一点,意味着多出一步或者十几步的数据处理操作。
抱怨数据少效果不好的同学,可以看看下面的两幅图,这个是一个典型的数据非常少的案例,就只有一个行政区面图层。如果只是简单着色一下,做个唯一值渲染就足够了,但效果怎样都不会好,最多只有中规中矩。但我们想办法多迈出一步,就做出一幅“凹凸有致”的浮雕效果地图。
再看数据质量问题,一个路面显示的例子,由于路面采集时没有采集道路边界,所以,其直接显示效果非常差劲。
通过图层复制后叠加,上层采用填充去轮廓,下层只显示轮廓,利用最传统的层叠加概念,这样不需要做任何的处理就可以将这个数据变废为宝了。
如果是个有追求的GIS制图人员,他还会进一步的对数据进行处理,尽可能去模仿现实世界的情况,例如在路口处加入一些渠化的效果。适当的做一下数据融合,然后再做一些平滑处理。几乎所有的GIS桌面工具都会提供面平滑的工具。最后得出的效果非常感人。
实际上还可以通过简单的叠加或者进一步处理,可以屏蔽掉数据质量问题,让地图更加叠合实际。
植被填充或者楼块的立体效果,无一不是从已知数据生成辅助数据,更好的去表达地图。
新增随机点模拟植被填充
立体楼块效果
楼块的辅助数据
而如果具备大量的高精度数据,可能会比没有数据更加头痛,那就涉及到地图缩编的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
所以,数据问题其实真的不能成为地图效果不好的借口,世界上实在有太多的方式和方法去处理数据了,只要适当多走几步,就肯定能走得比原来远。
还有一点就是,千万不要迷信制图模板,GIS制图是基于数据的制图,模板只适用于同一个结构的数据。不要心存侥幸,好的地图都是在现有的数据基础上“处理”出来的,而不是“配置”出来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前面所说的就是GIS制图人员常见的几大误区。如果能够规避了这些误区,少犯些错误,地图的制作会比较顺利。认清这些误区并不困难,但很多人都会在地图制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又陷进去了。
因此,为什么我们要谈论GIS制图员的自我修养,要提升制图的自我修养,就是要从根本上杜绝GIS制图的各种“歪风邪气”,从地图学和GIS的基本原理中去提升地图制作水平。
—本文转自 Esri中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
-END-
【重磅】注意了!7月1日起,自然资源系统一律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