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三维青岛” 助力自然资源与规划管理效能提升
绵延百里的湾区海滩,风格迥异的万国建筑,高楼耸立的街区、林荫蔽日的小路,这是青岛的城市特色。现在,利用实景三维技术,精准复刻了一座立体数字化的国际滨海之城。
实景三维并不止于记录城市的形态,也不仅仅是一张图片、一个场景,它更多的是可量测、可分析、可语义化(机器识别)、可叠加静态专题和动态感知信息的新型基础测绘成果。实景三维将为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提供更多纬度的空间地理信息支撑。
实景三维中国由自然资源部牵头,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建设。围绕履行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和“十四五”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两支撑、一提升”的工作定位,实景三维为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其他行业、部门管理提供重要手段。
实景三维支撑自然资源立体化管理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可在实景三维中叠加国土调查现状数据及耕地保护线、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区界线、水源地保护线等规划保护界线,更真实地掌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体量和变化趋势,实现国土空间和自然资源的立体监管。
在西海岸新区某矿山修复治理工作中,技术人员定期利用无人机对治理现场进行航飞,获取当前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制作成实景三维模型。通过前后模型的变化对比、量测和分析,计算治理工程的进展情况,为管理部门进度监管提供精准数据,相比传统审查报表方式更加真实、直观。治理工作验收时,可利用实景三维进行治理前后的填挖土石方量计算,也可将治理成效与设计方案进行对比,为工程决算、项目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在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领域,面对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建设要求,传统二维框架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已无法支撑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2022年2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实景三维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提供数据支撑。
青岛市在推进实景三维建设过程中,顺势而为,将平台升级为新一代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具备二三维一体的数据集成、服务分发、综合展示分析和运维管理能力,为自然资源管理由二维向三维转变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按照实景三维中国“人机兼容、物联感知、泛在服务”的统一建设要求,青岛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同时支持实时流、物联网数据的扩展接入,如森林防火摄像头、地质灾害、风力、洋流等监测感知数据,实现智慧城市的信息感知、数据汇聚、空间分析和共享分发。
实景三维正在推动城市规划设计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规划方案论证工作,通常采用图纸、PPT形式进行展示,或花费精力和财力制作实体沙盘、三维动画展现。这些方式要么不够直观、缺乏立体感,要么带有很强的人工修饰痕迹,更无法体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难以表现真实的建成效果,方案的设计缺陷难以被发现,一旦落地实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在以实景三维技术建造的虚拟数字城市空间,城市规划者可将设计方案融入其中,进行全方位浏览、分析和论证,发现潜在问题,遴选出最优方案。
凭借直观、立体、可量测、可分析的显著优势,实景三维正在为城市规划设计和方案论证决策带来一场变革。它将现实场景与规划方案融合,直观展示方案与现状的融合效果;对规划方案进行现场评审和动态交互式调整,帮助决策者和评审专家科学选定合适的规划设计方案,规避风险,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实景三维让规划工作者的想象力有了落脚点,是验证设计方案最好的试验场。
在某商业综合体方案论证中,论证人员通过实景三维场景全方位浏览、分析,对两个方案的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性进行比对,最终筛选出与周边建筑风格融合度更高的方案。
在某片区改造方案论证中,在实景三维场景下与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对比,查看对天际线的影响。专家发现原方案顶部整体轮廓较高较平,存在遮挡南侧山体轮廓,且与山体走势不协调的问题。经专家建议,调整个别建筑楼高,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轮廓,整体形态与山体更加和谐有序。
青岛火车站前湾广场改造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改造后“出站即看海”的特色将成为青岛的又一道风景名片。
方案论证从一开始就将各设计方案融入实景三维场景中,让论证专家在真实场景下以游客视角模拟走出火车站后的视野和感受,精准发现问题,找出最优方案。在方案融合过程中,也发现个别方案模型采用标高不准确,解决了高精度场景融合的问题,提高了设计精准度。
当前,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从国道省道品质提升、轨道交通建设到市政道路改造,从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老四方工业区复兴到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从公园城市建设到街头巷尾的微更新,实景三维在各项工作的前期论证、规划设计和项目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技术保障作用。
不久的将来,随着公众认知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实景三维将实现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实时映射,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和公众生活方方面面提供更加智能的时空信息泛在服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