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身经历告诉你,养育一个自律的宝宝并非天方夜谭

2016-12-24 ki妈 跟娃一起玩
点击标题下「跟娃一起玩」可快速关注




家有酷爱手工绘画的小妞一枚,每天都在尝试不同的亲子玩法,这里把亲历过的好玩、接地气、易操作的方法分享给大家,育儿路上有焦虑、有迷惑,ki妈相信方法永远比问题多,也欢迎来我家围观,一起交流育儿经。

公众号:跟娃一起玩

我的私人微信:maoerhutong

暗号:跟娃一起玩

KI妈说

kiki是一个比较能闹腾的娃,越大越厉害。也许大家都看到是她安安静静的一面,但是闹腾起来有时候真是没完没了。比如玩具乱扔不收拾,睡觉前三令五申都迟迟不睡,时常在一起久了,我就要崩溃,所以我也一直希望在找一些方法来引导她。本文就是讲述了如何让一个孩子有教养有礼貌的话题。



让一个孩子能够遵守规矩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自己控制他的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控、自律,然后就没你什么事情了。


这听起来很疯狂吧,我也觉得,但是自从见识了小米家之后,我的看法就完全被颠覆了。


孩子完全可以做到自律


先来说说我的朋友小米,她家里有两个娃,原以为两个娃的家庭,家里一定天天鸡飞狗跳,让我大跌眼镜的是,两个娃都举止得体,教养的很好。(这让我一个娃的妈很汗颜)当小米让他们收拾玩具的时候,娃们会自己收拾好,晚上睡觉也是平静过渡,不需要三令五申,甚至他们可以自己处理彼此间的矛盾。我就亲眼目睹她那个三岁的孩子,神态很平静的,要求一个刚从他手里抢过玩具的小孩,将玩具归还给他。要是kiki碰到的话,早就拉我去帮忙了。所以当时,我就很惊呆了。


在跟她聊的过程中,小米也一直强调孩子们也有失控的时候,因为他们毕竟都还是孩子。但是,她的孩子真正的挑战底线的时候是非常少的。这才是重点啊,我当然立马向她讨教育儿经。


在普通父母都用的,比如:用惩罚来威胁孩子、给孩子冷静时间、用小礼物来诱惑孩子这些方法上,小米都否定了:“我不会这么做的。如果说我做的对的地方,那么应该就是,在一开始教育的时候,就让他们清楚的知道我对他们的期待,我的底线。所以现在,我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偶尔照看一下他们,应该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这听上去好像是天方夜谭,但是我确实在一些育儿书上也找到了类似的说法:

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父母就明确的表示对孩子行为的期待,这些期待就真的会内化成孩子的行为。换句话说,自从孩子有意识的想去迎合父母的时候,他就会尽量按照父母期待他的方式去做。事实上,孩子在18个月的时候,就会对父母的这种期待有所回应了。


而且值得庆幸的是,让孩子学会自律其实并没有听上去那么觉得不可实现。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如果你一直明确集中的表示你对孩子的期待,孩子就会适应的更快,也会逆反的更少,最终会表现的更好。不过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父母们现在就开始行动起来,都不会太晚。下面的这四项内容,可以帮助爸妈们培养出一个自律的孩子。


建立明确坚定的规则并尊重彼此


孩子都是希望做他们喜欢的做的任何事情,得到他们希望得到的任何东西,所以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会难受,丢东西、发脾气。但是孩子们如果了解到他们的行为是有界限的,他们就会自律,并且尊重规则。


1、告诉他为什么

给孩子明确规则的时候,你不一定要给他们很细节的解释,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明白你制定的规则是有一些简单的原因,他们会意识到这些规则不是你随意制定出来的,就更有可能会遵从。告诉他,比如“宝贝需要在9点钟睡觉,因为宝贝的身体需要睡觉来保持强壮和健康”或者“你必须要收拾好你的玩具,这样下次想玩的时候就能够很容易找到他们”,而不是简单的跟他们说要听爸妈的话。


2、尽量多的给予表扬

不管是铺床,还是收拾碗筷,或者跟朋友分享他的玩具,如果孩子做到了,就为他小小的庆祝一下,以此来加强他对遵守规则的认识。比如说:“你能记得收拾你的床铺这个个规矩,你真是太棒了,你越来越像个大孩子了,我非常为你骄傲。‘’”当你问我要糖的时候,你说“请”了,你真是太有礼貌了,做的很棒哦”


3、家长同样遵守规则

告诉孩子”当你回家的时候把衣服挂在衣柜里,把你用过的盘子放到水池中,当你碰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尖叫“。告诉孩子这些,让他有规则可以依赖,但是爸妈也一样要这样做,如果孩子看到你也是这么做的,就会更加潜移默化的让他们的行为向你期待的方向发展。


4、培养道德心

当你的孩子因为不遵守你的规则而感觉难受的时候,不要立刻去安慰他,减轻他的不舒服。让他感到内疚,是让他从错误回归到正确道路的必经之路。“把内疚当作一次教育的机会”,告诉他:我知道你觉得很不舒服。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我们下次就知道怎么做对了。



锻炼解决问题的本领


孩子行为糟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感到挫败和无助。当你告诉孩子们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他们就会表现的更好,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照顾自己的能力,不会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每次都只能对你尖叫。


1、让孩子做决定

当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比如问“你想要穿裤子还是裙子出门”“哪个点心你想带到学校去,一个苹果还是一块面包”。一旦孩子可以处理这些小决定的时候,就可以给他们提高一个等级了,比如:你的孩子跟玩伴发生争吵,你不用冲他们大喊住手,或者让他们强制分开,你可以问他:”你自己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很快你就会惊讶,孩子居然能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2、多鼓励孩子自己尝试

当然,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完成这样比较省心省时间,但是对于一个还没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让他们能够没有你的帮助下,成功获得一些技能,这对他们非常重要。不管是自己穿鞋子,还是收拾玩具这些。


3、让他们自己考虑事情

尽量拓展孩子的认知技能,尝试让他自己努力找答案。比如,当你的孩子问怎么做的时候,你反问他:你认为你应该怎么做?这样的一个回应可以为他增加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


帮助孩子训练耐心


没有人喜欢等待,特别是小朋友。因为孩子的认知范围中,他们的需要就应该立刻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帮助孩子训练耐心很重要。你想要你的孩子对没有耐心的容忍,这种没耐心让孩子感觉不舒服,所以,他们不会行为不断或者冲动,当他们以后碰到这种没耐心的感觉的时候。


1、让他们学会等待  

不要总是在孩子让你做某事的时候,立马就把事情做完。“让孩子感受到等待的难以忍受,这对孩子来说时一个很大的挑战。”比如不马上给他橙汁,你就可以帮他训练应对不耐烦情绪


2、告诉他们自己的感受

两三岁的小朋友通常不能表达他们等待某件事物的挫败感,但是你可以帮助他们认识的这是种叫什么的感受,当他们能够显示出耐心的时候给他们表扬。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能够耐心等待他的机会的时候,你就可以这样说:“我知道站在这边等很无聊。但是你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很有耐性,这非常棒。”当你确认孩子还为一件事情做心理挣扎的时候,给他一些鼓励,很有可能他会更努力的尝试。


3、尽量多参与一些提升耐心的活动

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不会立刻产生结果,比如搭积木,或者走迷宫,或者种一颗种子,并观察它慢慢长大。尽量让他们不要玩一些高技术的玩具,那些只需要一个按钮的,就可以有活动的电动玩具,对训练孩子的耐心没有一点好处。


强调共情的作用


你有多少次处理孩子间抢玩具大战,或者孩子拒绝跟别人分享玩具。孩子们生下来就相信世界是围着他们转的,所以你越快的让他们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情绪,那么他就越少出现让人恼怒,或者受伤的情况。


1、为孩子庆祝一下他表现出的同情心

一般来说,最好是找到比较自然的机会去教会他同情心。任何时候,你的孩子表现出对别人的关爱,你就用鼓励或者表扬来强化他的同情心。比如,如果你看到你的孩子,用一块毯子给他的娃娃盖被子。你就说:你想让你的娃娃一直暖和,你真是太好了。他肯定是太冷了。


2、问他,而不是告诉他

你不可能向一个孩子解释什么是同情心,但是你可以开始让他去思考别人的感受。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不理解什么名词说教的,但是如果你把问题放在他们能够理解的水平,他们就很容易就了解你说的话,比如,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让他的朋友玩他的玩具,你就说:如果你不跟莎莎分享你的文具,她会感觉怎么样?很显然让他自己去思考比直接告诉他,更容易让他产生同理心。


3、帮助他们认识身体语言

能够认识手势语言或者面部表情,是培养同情心的一个基本方式。比如,给你的孩子指出来:“当你给阿姨分享你的饼干的时候,阿姨看上去怎么样?你有没有注意到,她在微笑啊。你让他感觉很开心。“你的孩子也许不会一开始完全明白,但是这样会帮助她去注意其他人的反应。更容易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给别人的影响。





总之,你不可能花一晚上就教会你的孩子自律。毫无疑问,他们会周而复始的出现不合规的举止,挑战你的底线,不管你如何努力去避免,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但是当你一直坚持上面的这些方法,早晚都会产生作用,他们一旦这样做了,你的孩子就会越来越不需要你出面干预,一个自律的孩子就产生了。



往期相关文章推荐:

孩子必须知道的24个行为礼仪规范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喜欢就请关注我们吧~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