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diy“大自然水循环”展示瓶——ki妈科普启蒙之天气4

2017-02-27 ki妈 跟娃一起玩

 点击上面「跟娃一起玩」即可关注


   很多的爸妈内心都期待给孩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但是很多都卡在陪孩子玩什么的阶段,曾经我也是这样。育儿的道理大家都懂,看的也就更多了,为什么家庭教育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关键还是缺少一套系统的家庭陪伴方案,能够给予繁忙的爸妈一个参照与指导,“跟娃一起玩”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就是为了能让家庭陪伴系统化,孩子的玩、学习应该更系统起来,这样陪伴才会更有效率,孩子的成长才会更快。 

公众号:跟娃一起玩

私人微信号:maoerhutong

KI妈说

     昨天夜里天黑的时候,kiki还不忘提醒我查看顶楼的雨水测量仪(diy简易“雨量器”观察降雨),于是我们拿着手电筒跑到顶楼,去检查楼顶的雨量器,雨量器还在,漏斗的底部结满了小水滴,如果没有这个漏斗装饰,水蒸气早就跑到天上去了。我们对照了一下读数,水面还保持在零刻度,如果水份蒸发掉的话,那么我们需要在下个雨天来临之前,把水加到零刻度,这样记录才会更准确。

     回去的时候想想,很喜欢这种被好奇心驱动着做事情的方式,于是又想到了鸡蛋理论。李嘉诚说: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任何时候,孩子的内在驱动力都是最重要的,比如对事物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求,只有这种内在驱动力能够让他在自我成长路上越走越远。教育的艺术也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让孩子品尝到学习的快乐,有学习的愿望,如果孩子缺少这种内在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反观kiki,因为好奇心而促使她想多多去观察,而这样不断的观察跟积累,又让她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于是她开始认识到有些事情,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到结果,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耐心,持续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够获得结果。观察是孩子必备的获取知识的途径,然而持续观察又是更高阶的观察,综观历史上多数的艺术家或者科学家,都是通过持续不断的观察实验才获得结果的,孩子通过持续观察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并在家长的引导下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到理性的认识,由此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观察能力,锻炼孩子敏锐的双眼。


周末的时候做了雨量器,虽然没有下雨,但是已经引起了kiki的极大兴趣,每天都要上楼去观察一下,昨天睡觉前还跟我说:我们有没有楼顶看过雨水计量器。我说看过之后,她才放心的睡下了。今天,kiki感冒在家,于是白天又跟她去楼顶检查了一下,雨量器上凝结了很多水滴,跟kiki讲着水蒸气产生的原因,心里萌生了做一个简易直观的自然水循环的念头。于是,在温暖的午后,把这一行动付诸实施。

    之前两期天气主题的游戏看这里:

和孩子一起认识天气(双语-附天气记录表素材)——ki妈科普启蒙之天气1

如何跟孩子解释下雨(含艺术手工和小实验)——ki妈科普启蒙之天气2

diy简易“雨量器”观察降雨——ki妈科普启蒙之天气主题3


1跟kiki聊聊水蒸气怎么形成的

虽然雨量器里的小水滴kiki能够很明确是水蒸发的上去的,但是具体到大自然中的水遇到太阳晒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她还是有点模糊的。对4岁的娃讲太过宏观的自然现象也许有点难,但是考虑到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只要涉及到天气,就肯定会有关于水循环,雨雪雷电这些都是跟水密切相关。kiki已经知道了,水会被太阳晒干,水会跑到天上去,然后又从云里变成水下下来。有了这个小小到基础,了解自然中简单的水循环并不是什么大挑战。

    我拿出纸笔给她演示了简单的雨水怎么从海洋、湖泊跑到天上的云里,又变成水滴下来,她边听边看,也在自己的纸上开始涂涂画画。如果画面还是糊里糊涂的,那么接下来的水循环瓶就可以更直观的让kiki去了解。


2准备材料

1、塑料罐(找到一个小核桃仁的小罐子,用电吹风把标签吹热,撕掉标签,注意别离太近,避免塑料瓶变形)

2、水彩笔

3、双面胶带以及小棉球(不必须)


3制作过程

步骤1、按照水循环涉及到的主要地貌,用水笔在瓶子的下段整个一圈画上大海、湖泊、树木、山、房子等。主要的布局ki妈来操作,kiki画上了山、房屋、小朋友等。

步骤2、天空画上太阳和云朵,然后在瓶子里放上一点微蓝的水,边画边跟kiki演示,海水变成水蒸气跑到天上变成云,云层很厚的时候,就凝结成雨滴落到地上,地上再由河流、湖泊流到大海。(关于地貌水源的解释可以参考这篇文章:ki妈地理启蒙之地形地貌)然后水不断的变成水蒸气飞到天上落下来变成湖水,这样一直不停循环下去。画上水蒸气上升的箭头,画上云朵,画上积满水蒸气的云朵冷凝后变成雨降下来。为了让瓶子更美观,我们还用棉球再里面做装饰。

放在太阳下小半天,瓶壁上都挂满了细密的水汽,看起来就更直观了。虽然很简单,但是这种展示方式让kiki觉得很新奇,对这个小小的手工也是连连的说真好玩。

当然,如果温度更高的时候,水汽蒸发更明显,那么顶端的水汽受冷成水滴,就变成雨滴下来,所以这个小小的循环瓶可以一直让孩子观察下去。

    关于天气观察主题,后面还要持续更新,感兴趣的请继续关注。




“儿童教育探索实践群”微信群

想加入“儿童教育探索实践群”,与热心的家长们共同探索学习各种儿童启蒙课程,实践并交流育儿心得,免费获取各种育儿资料,请

(1)分享本文至朋友圈

(2)截屏发送给微信号:maoerhutong

(3)受邀入群,一起学习吧。

推荐阅读

1、和孩子一起认识天气(双语-附天气记录表素材)——ki妈科普启蒙之天气2、如何跟孩子解释下雨(含艺术手工和小实验)——ki妈科普启蒙之天气2

3、diy简易“雨量器”观察降雨——ki妈科普启蒙之天气主题3

4、小小蒲公英蕴藏的自然秘密——ki家的自然观察笔记1

5、当妈妈的最好感受:孩子在陪着我玩——亲子陪伴最佳状态

6、孩子地理启蒙,这招管用——ki妈地理启蒙之地形地貌

7、麻省理工超级妈妈的养育秘诀——ki妈读书笔记之《佩蓉的妈妈经》

8、边玩边学《I like my car》含纸箱汽车手工——ki妈英语启蒙之car

9、“火山喷发”实验周末玩起来——ki妈科普笔记4之模拟火山喷发

10、边玩边学《fish color》(含鱼旗手工制作)——ki妈英语启蒙之fish1



关键词阅读

您也可以通过下面关键词,查找内容,关注公众号:跟娃一起玩,对话框回复下面任意关键词,就可以查找你需要的的内容

回复“启蒙”: 英语启蒙  艺术启蒙 数学科普 地理启蒙

回复“拓展”: 户外活动  亲子旅游 自然探索 生日派对 儿童影音

回复“儿童行为”:儿童行为发展  情感发展

回复“父母成长”:读书笔记 、健身、理财、私家美食

很多的爸妈内心都期待给孩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但是很多都卡在陪孩子玩什么的阶段,曾经我也是这样。育儿的道理大家都懂,看的也就更多了,为什么家庭教育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关键还是缺少一套系统的家庭陪伴方案,能够给予繁忙的爸妈一个参照与指导,“跟娃一起玩”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就是为了能让家庭陪伴系统化,孩子的玩、学习应该更系统起来,这样孩子的成长才会更快,陪伴才会更有效率。


微信号:跟娃一起玩

ki妈微信:maoerhuto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