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威武!华人中医专家回国探亲后留下抗疫,非典之后再次主动投身一线
王维武医生赤子之心♥
威武!!!
抗疫逆行赤子心
大医精诚故乡情
——记定居瑞典咸宁籍中医专家王维武博士
作者:
咸宁市中心医院院长
咸宁市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和专家组常务副组长
杜光
在我们咸宁抗疫队伍中有这样一位学识渊博却默默无闻的中医专家——王维武。
王维武,中国中医科学院、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中西医双博士后,现任瑞典Amedicin医药公司董事长、瑞典侨领、国际中医药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职务,定居瑞典多年。今年远涉重洋回国探亲,恰遇家乡疫情,主动放弃返回瑞典及赴哈佛大学访学机会,主动投身抗疫一线。和他相处短短的20多天里,我从他身上感觉到的,不仅有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也有先进的现代医学理念,还有那份游子的家国情怀和朴素的人性光辉。作为,今天,作为咸宁市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和专家组常务副组长,我也讲述一下他的抗疫故事。
一番交流,
刷新了我对疫情系统的认知
初见王维武博士,是在1月28日的中午。他个头不高,一件蓝色呢绒大衣,一双普通的布鞋,头发半白,谦和儒雅,丝毫没有中西医双博士后、国际知名专家的架子。
吃过简单的快餐,我们没有任何客套,就直接进入正题。王维武博士将自己对这次疫情的分析,以及自古以来大疫表现及治疗方法娓娓道来。他认为,“中华民族几千年,遇到瘟疫无数,当时是没有西药的,用的就是中药,而我们的民族并没有绝种,反而更加人口兴旺,这充分说明,面对瘟疫,中药是可防可治的。我对中医、西医没有学科门类的任何偏见,在行医中,也是结合病情实际决定是用中医疗法,还是西医疗法。因为瘟病多变,光用西药对症治疗不行,比如非甾体治疗高热,只是暂时抑制了炎症反应,体温降了但还是会反弹,治标不能治本。一般从中医着手,整体调理则完全可以做到平稳降温无反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起病迅速、传播速度快,符合中医‘风性善行数变’的特点,为风温伏邪致病,非大家所认为的湿温。而且病位定位非常明显,如咳嗽、胸闷短气;肌肉酸痛、肢体乏力;呕吐腹泻等。其病寒热错杂,不能纯用清解或温逐之道,必须针对这样一个伏气特点,扶正祛邪,则病易治愈。本病发病因素单一,病程路线清晰,完全可以用传统中药治疗。”
王博士不但精通中医,同样精通西医,他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生物学特征、诊疗方案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给我详细讲述了古代中医传统讲究“辨证论治”以及此次为什么要运用“辨病论治”的道理,以及他创立“肺毒清”专方的思路。他剖析问题,思路清晰,入木三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医博大精深,专业性非常强。没有扎实的临床功底,如何积累这些独到的经验?
我本人也是中医中药科班出身,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药临床药理,所以无论是对“辨证论治”,还是“辨病论治”都不陌生。在王博士支援之前,我市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抗生素等西药为主,结合化痰药、中成药联合治疗,我也一直在思考并专门研究了应对这次疫情的配方,并在我院推行试用,但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听了王博士的精辟论述后,我茅塞顿开,临床治疗中发现的如病情反弹易反复等问题迎刃而解,对当前临床治疗新冠肺火有了新的思路。
一剂良方,
坚定了我对抗疫防治的信心
王博士毫无保留奉献出多年科研智慧的结晶“肺毒清”。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12味药,每剂不到20块钱。他第一次提出“可防可治”时,有人说他是“口出狂言”,我心里也在打鼓,会有这么神奇吗?那天晚上,我非常慎重地把每一味药都进行了研究和比对,并结合这次疫情的特点从药理的角度进行了认真分析,惊喜地发现,该方搭配精妙,中正平和,药味精简,真的是一剂良方。加上王博士荐方后,我在黄陂、武汉等地亲戚朋友的应用反馈(饮用肺毒清短短两至三天时间症状就大为改善),我心里有了底。经专家组讨论后,于1月31日在全市推荐,并在嘉鱼、通山等县率先推广使用。临床实践发现,“肺毒清”无论在“治未病”还是“治已病”方面确实都有非常好的疗效,截至2月22日,通山治愈率达65.5%、嘉鱼治愈率达60.3%,远远高于咸宁其他县市和湖北省的平均水平,通山县的死亡率为零。也许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偶然,但疫情发展至今,还没有人能提出可一方通治这种新型疾病,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举措。
在抗击疫情期间,他踏遍了咸宁各大小医院、卫生院、甚至隔离点。不论所到之地条件多么艰苦、面临的感染风险多么严重,他总是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地督促患者服用肺毒清方。短短10天时间,在他的精心治疗下,60多名核酸阳性患者仅剩4例阳性,王博士用自己的智慧可以说是创造了医学界的又一个奇迹,也是给家乡人民最深情的回馈。
我们都向他表示祝贺,而他淡然一笑说,只希望有更多人饮用预防,能救治更多的患者。2月2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同志带队来咸宁检查工作,王维武博士对大疫之时施用统方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对肺毒清的施用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他思路清晰,甚至有点小激动,我完全能体会得到他希望肺毒清广为施行、救百姓于水火的仁心仁术。余书记在得知王博士的情况后也甚为感动,临行前希望我们对王博士的事迹与方剂多加报道。我坚信,王博士与他的肺毒清必将造福于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
一个电话,
潮湿了我这个七尺男儿的心房
17年前,“非典”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战,投身抗击“非典”一线,有一次连续奋战了39个小时没下岗,并用中医药在危症患者救治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7年后,他回家探亲,再遇新冠病毒,又毅然取消行程,主动请缨,留在家乡支援抗疫。和平年代,疫情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作为医生,谁都知道面临的风险是多么巨大,但他从未退却,两次都可以置身事外,两次都主动请战,体现了一个中华医者的大义担当。
据了解,王维武博士自小丧父,是母亲一个人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把5个孩子一个个抚养长大,一个个培养成人,一个个考上中专、大学,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作为家中的幺儿子,母亲更是疼爱有加。年前,母亲80寿辰,他万里迢迢赶回家乡崇阳,本想和亲人好好团聚,却因疫情来临,兄弟姐妹们连个团年饭也没陪母亲吃成。得知他要来咸宁抗疫,80岁的老太太泪眼婆娑,临行前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好好地保护好自己。由于小区封闭,老太太执着要求所有子女都严格按政府要求不出门,就自己一个人独住。抗疫期间,王博士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给母亲打电话,有时无法接听母亲的电话,深夜回住地想打电话又怕影响母亲休息,每天仅能通过姐姐发的监控视频照片了解母亲的生活起居情况。
2月5日,我们一起到崇阳、通城及通山巡回督导救治工作,在我们离开崇阳县人民医院时,才得知她母亲住地与医院仅一墙之隔。王维武博士望着家里的那栋楼,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大致意思是,我回崇阳了,刚从医院出来,但我行程紧,不能回来看您,您多保重。我不知老母亲在电话那头说了什么,只知道王博士声音哽咽了,说,“我知道,我一定会保护好自己,您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自古忠孝难两全,男儿有泪不轻弹,那一刻,我的眼前也湿润了。
一幅画面,
暖化了这个迟迟未到的春天
到专家组20多天来,从没提过任何要求,包括自身安全防护的装备。他总说,最好的防护只能给战斗在最一线的医护人员,包括每一个N95口罩,不是出入重症病房,他都只戴最普通的医护口罩。即使出入重症病房,有时防护装备也无法达到三级防护。每天都是最简单的盒饭,他却能吃得津津有味。他治学十分严谨,每一个特殊的病例都会仔细分析病机,不确定的就亲自到临床把脉诊断,和我一起几乎跑遍了各个县市定点医院,深入最危险的地方。由于没带换洗的衣物,一件原本光鲜的呢子大衣早已褪色,一双布鞋也沾满泥土。
医者仁心,药王孙思邈有云,“凡大医治病,必发大慈恻隐之心,不问贵贱贫富,皆如至亲。”王博士正是这样,其所索所求,所来所去,所给所取,正如孔子所言,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每到一处,王博士从不顾及个人安危,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他负责的医疗点,他总是仔细对待每一项防治工作,就像治学一样严谨,及时发现隔离、消杀、煎药、服药等方面的漏洞,及时督促整改。他还亲自到里面抓药、熬药,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细致精致极致。有一次,我们去督查工作时,看到他正躬着身子,一遍遍地往外捞泡沫,并亲自试药,恍如见到孙真人(孙思邈)当年“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如此可做苍生大医”,这份爱心,就像是对自己的亲人一样。
这一刻,我突然有一种错觉,眼望窗外,仿佛场景不是医院,而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暖化这个迟迟未到的春天……
本文来源:新浪微博,“香城都市报”。
喝中药,扎针灸!雷神山出院患者直呼“中医太神奇”!
人民日报整版图文报道:战疫,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西医院士樊代明:我为何力挺中医?
新华社:战“疫”有“方”,中医确有疗效!
中纪委:中医抗疫 传承数千年民族智慧!
国人在反对中医时,美国已开了8000家中医诊所
刘力红 | 针灸深入一线后的一点思考
当主流都迷信西医时,我为何对中医情有独钟?
邓铁涛:中医不是落后,而是跑得太前了!
让中医药服务全人类
欢迎关注:凤凰TCM传媒 编辑微信:aicaojilu
↙点击 阅读原文 更多精彩丨喜欢请点亮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