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说中医:中西医要大检验,为中医正名、为西医定位
说明丨本文为刘加平先生《大国崛起说中医》开篇,凤凰中医公众号经作者投稿授权刊发。因全文较长, 本平台将分篇刊发,故标题为编者所加。在此,特别感谢作者刘加平投稿。
征稿丨征集中医药时事热点、深度点评类文稿,编辑微信:aicaojilu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中国人民展示了空前的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政府一声令下,全国响应,自我隔离,使病毒难以猖狂漫延。中医在抗疫之中展露锋芒,从配合抗疫到主导抗疫,立下了汗马功劳。
全国上下,人们从一开始怀疑中医到接受中医、到相信中医、到赞美中医,使中医在短短的时间内经历了从涅槃到重生的过程,中医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展示了自己的优势,中医不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医有效性不容置疑
科学性却一直被质疑
但是,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中医依然披着神秘的面纱,她的有效性不容置疑,她的科学性却一直被质疑。
中医是什么?她的科学性如何?该不该发展中医?该如何发展中医?中西医有何差别?中西医该如何相处?等等,我相信是很多人都想搞明白的事情。不搞清楚这些问题,发展中医就得不到从上到下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失去持续的推动力。
我国现在是中西医并存,在人们心目中,中医代表了传统医学,西医代表了现代医学。百余年来,西医逐渐取代中医,成为我国的主流医学,科学文化逐渐取代传统文化,成为我国的主流文化。科学现在已经深入人心,成了正确的代名词,西医是科学的应用,所以老百姓对西医就有了天然的信赖。中医由于对现代科学手段的应用较少,这一方面有中医被边缘化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中医对疾病有自已的认识方法,不依赖科学的手段。中医的理论和对病因病机的解释又近乎玄学化和哲学化,让老百姓包括科学家们难以理解。用现代科学实验验证的方法,又难以对中医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全面的验证。所以,中医被打上了不科学的烙印,受到主流医学西医的打压和排斥,也难以得到老百姓的认同和政府的支持。
中西医大检验
将为中医正名、为西医定位
中医和西医是建立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体系上的医学。中医建立的基础里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称为道学;西医建立的基础是科学。道学是内证观察与对外观察相结合、形而上与形而下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考察自然万物,追寻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本质规律,形成的整体观系统论的知识体系;现代科学已经从广义的哲学科学走向了狭义的试验证明科学,以解剖物质、还原分析的方法考察世界,属于还原论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范畴。科学是偏于向外的、形而下的、局部的、微观的方式观察自然万物,追寻事物的物理变化规律,形成的还原论的知识体系。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科学是道学的一部分,道学可以包含科学,并鼓励科学探索。
中国传统文化即道学,本属于汉民族文化,因受三百年异族统治者的打压和削弱,被后来处于上升期的西方科学文化侵入,再与西方科学文化共存,并处于绝对的弱势期。科学文化与西医思想于是成了中国人民思想的主流,道学文化与中医思想成了不被人认知的玄学。科学无法认知道学,西医无法认识中医,所以,就有了排斥和打压道学与中医的前提;道学是大道之学,真理之学,包容一切,所以,道学和中医可以认识和包容科学和西医,不会出现排斥和打压科学与西医的现象。与科学和西医的狭隘形成鲜明的对照。
但中医毕竟是一门应用技术,她是可以被检验的,尤其是在百口莫辨之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检验中医的方法是临床和疗效,科学实验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中医。而西医习用的以药验医的方法,不符合医学以疗效为标准的原则,同样需要重新接受疗效标准的检验。介于人道主义精神,不宜设置非治疗性对照试验。所以,本人接下来将陆续在凤凰中医公众号平台将尝试提出中医和西医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求、检验标准及疗效评判的原则和方法等。中西医大检验将是为中医正名、为西医定位、为百姓明理、为政策指路的一项必然的和举世瞩目的大行动。
中医应该走中医的道
否则,将越行越远!
中医的现状十分堪忧,中医被贬为伪科学,《执业医师法》让90%以上民间中医失去了行医资格,剩下部分在苟延残喘;体制内的中医给西医打工去了,大部分西医化了,不会用中医看病了!中医药大学、中医科研院所、中医医院都一股脑走到科学化、西医化形而下的医道上去了,已发现走不通却还在继续走,因为没找到回头的路!因为丢失了中医的道啊!
要振兴中医,首先要明白中医的路该怎么走,要找准方向,中医应该走中医的道,按照中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发展,否则,将背道而驰,越行越远。
中药要拨乱反正
不能以西药研究中药
中药方面,则要拨乱反正,不能再走以西药研究方式研究中药的路子。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保证中药材的药性和质量,放在中药的种植、加工技术和标准的研究上;中医诊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方面:一是建立各种疾病的中医疗效评价标准。二是研究方证对应,发掘疾病治疗的最佳中药和针灸处方。三是加强以中医为主导的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医人才培养方面:解决中医药人才问题,最根本办法是真正按中医药自身规律特点培养人才。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和服务方面:要始终保持中医以人为本、本质疗法为主、医养结合、绿色治疗、无伤害治疗和简便廉效等持色。
此外,中医还需要在系统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吸收西医医学成果,强化技术治疗手段,并研究在中医的主导下,中西医给合与融合的道路,在我国打造中西医一体的人民医学,并带动科学文化向中国道学文化靠拢,使科学的研究有益于揭示更多的真理和大道。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的传统道学文化和以中医为主导的人民医学走向世界,促进全人类的健康与幸福。
作者简介:刘加平,笔名杏园春晓,泸州中医师。原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爱好国学、深研中医二十余年,2014年提前退休,专心从事国学和中医文化推广,同年考取师承与确有专长医师资格。坐诊多年,求医者众,医名远播。善治各类疑、难、重、大疾病。早期临床医案和心得在民间中医论坛发表,深受欢迎,点击量超100多万,受到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关注并约稿,于2011年结集出版中医著作《经方修习日记一一我是这样学习中医的》。2011年应邀为西南医科大附属中医院国家中医传承工作室成员,并成为《茎突异常症古今医鉴》编委。系泸州市《快乐中医》讲座发起人和主讲人之一。参与筹建了泸州市民间中医学会(筹),并担任副秘书长,协助筹办了四届民间“药王会”和泸州“非常中医讲坛”。
如有想跟作者进一步交流的,可加编辑微信:aicaojilu
可建群讨论,为中医药献计献策!
请转发出去,为中医发声!
欢迎关注:凤凰中医公众号 入群请加微信:aicaojilu
↙ 阅读原文 更精彩丨关注可留言,喜欢请点亮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