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国战疫、大药神威:振兴中医、抢救国学,构建中国特色的卫生体系的5个实际办法

陈文玲 张瑾 凤凰中医 2021-05-29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新闻类自媒体!

作者丨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张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说明丨本文为《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网络首发论文,由作者投稿并授权凤凰TCM传媒公众平台首发。因全文较长,本平台将分篇刊发,标题为编者所加,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征稿丨征集中医药时事热点、深度点评类文稿。欢迎成为凤凰中医创作人,编辑微信:aicaojilu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下决心构建中西医并举、并重、并跑的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
 
本次“战疫”是振兴中医、抢救国学的一个重大契机,也是重新焕发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造福人类的勃勃生机、重现历史辉煌的一个巨大机遇。


要真正重新恢复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医疗方针,真正解决医疗卫生界的陈疴重疾,造福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根本,是构建保留精华去其糟粕、更为科学现代的中医药教育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

构建具有中国独特优势的中西医并重、并举、并跑的医药卫生体制,不仅补足在本次疫情中暴露出的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短板,而且我们要把眼光放远,放到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之后更长的历史时期,为世界人民贡献宝贵的真正的中国创造,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中国梦和世界大同的梦想,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把中医药传承作为
我国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大领域
是战略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中西医并重,毛泽东、习近平对此都有重要论述和指示,关键是如何真正形成国家战略。

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重视发展中医药,主张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实行中西医结合。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国如果说有东西贡献全世界,我看中医是一项。广大人民迫切需要的是依靠中医,中医关系到几亿劳动人民防治疾病的问题,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独立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一部分工作。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东西。这样道理才能讲通,也才不会丧失民族信心。”

呦呦应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作演讲时,引用毛主席对中医的批示。

习近平总书记曾30多次对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做出重要论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中西医并重,在国内外推广中医药。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的总体战、阻击战中,习近平主席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亲自指导,做出中医药全程参与、深度参与救治的部署,对取得抗击疫情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关于中医药论述真正转化为国家战略和制度性安排,把中医药传承作为我国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大领域,这不是战术选择,而是战略选择。

中医药是我国最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主导权和制高点的领域之一,是我国参与国际知识产权博弈的重要战略筹码。必须从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重新认识中医药的战略价值和历史价值,把中医药作为我国新时代参与国际竞争,发挥国家竞争力的重大领域。必须制定振兴我国中医药、推动中医药迈向世界的国家重大战略,把此作为构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的重中之重。
 
全面总结我国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取得的成绩,乘势而为,提出到2035年乃至2050年全面振兴中医药的国家规划。
 
第一,疫情结束后应全面总结和肯定中医药在救治中的经验和做法。不能再重现非典之后的情况,抗疫有功但并没有获得应有的褒奖和重视。邀请中医药界参加疫情总结大会,并通过主流媒体向社会作客观介绍,向世卫组织作系统报告,通过世卫组织向全球推介,理直气壮向全世界宣布中医药就是抗击新冠病毒的有效办法,中西医结合应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操作模板。总结中医药成功治愈的案例,拿出成熟有效的药方和治疗方案,及时向全球发布,扩大对中医药疗效的宣传力度,把这次危机转化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契机。

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之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急救体系。必须给中医明确的地位,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当前凡是卫健委出台制度,在预防、医疗、康复三个阶段有“医”的领域,都应有中医参与,必须赋予中医平等的地位和同样的救治机会,让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的同志和精通中医的领导或者专家,成为各级卫健委主要领导或者进入领导班子。
 
第二,出台《振兴中医药2035国家规划》或者《振兴中医药2050国家规划》,把扶持中医药发展作为我国新时期卫生医疗工作的战略重点。推动全民中医,大力发展中医药传统疗法;把中医作为城乡社区医疗保障的基础手段,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战略支撑;把发展中医作为应对瘟疫、亚健康和老龄化的有效途径。

切实推进落实中医药传承战略规划的重点任务,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立健全有中医药参加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必须抓紧制定和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质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追溯体系,人才培养、财税金融和医保政策支持体系。探索改革中医药注册管理制度,巩固和强化我国在世界传统医药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我国从中医药大国走向中医药强国。加强中国文化自信的宣传引导,对社会上有组织的“中医黑”、对故意诋毁中医药的有害信息,要进行严格管理,对打着中医药幌子的“伪中医”加强惩处,创造有利于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健康空间和社会环境。
 
树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理念,构建发挥中国独特优势的中西医并重、并举、并跑的医药卫生新体制。中医和西医各有特点,理论体系、管理方式和管理流程也不相同,是并行的医疗体系,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西医对急性、重病抢救手段无可替代,现代化、数字化、规模化、规范化都体现了现代医学的特点,诊断手段给患者直观可量化的数据。化学药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分子结构、药理、副作用可以清晰表达,更适用于广谱疾病的治疗。

对慢性病改善、功能性、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医的优势则更加突出,可以治疗很多西医无法治疗的疾病。

西医应更多地从观念、理论、指导思想上真正落实世界卫生组织《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提出的要求:“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原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身心综合治疗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

中医要在保持传统特色优势基础上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人文与科技的结合,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尊重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积极利用当代新的理论成果和现代科技技术与方法,促进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重视形成有数据支撑、万物可视的人体虚拟空间的现代化表达,实现中医的与时俱进。

中西医相互学习整合,可以形成一个从整体出发、重点关注“人”的、真正有效保障人类健康的新的医学体系。

中医是道,西医是器,中医是哲学,西医是生物学,中医重宏观,西医重微观。中西医并重唯一的路径是中医为本、西医为用、中医为纲、西医为目、中医主导、西医辅助,这样才能创造出中国独具特色的医药卫生体系。

创造独具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系
这三个问题要紧抓落实

我国的医药卫生工作的方针应是:“预防治疗并重,预防优先;中医西医并重,中医优先。”中西医在基础科学层面,并存并重、共同繁荣;在临床技术层面,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在临床经验层面,相互借鉴,为我所用。要彻底改变中医药长期被西医化、边缘化和矮化的状态,真正实现中医西医“齐步走”。
 
尊重中医药自身规律,推动管理架构和流程再造,建立适应中医药传承和保护的检验、注册、评价、管理体系。

战胜疫情后,应从适应基本矛盾阶段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加的需求出发,构建中国现代新型医药卫生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彻底解决当前医药卫生体制中重西薄中、重末轻本的问题,创造真正体现“中西医并重”的医药卫生体系。给中医不亚于西医的地位、发展机遇与施展重要的平台,从思想认识、法律地位、教育体系、学术评价、标准与认证认可等方面,落实中西医并重、并举、并跑的原则。

当前最紧要的是抓紧研究建立独立于西医的中医卫生健康管理系统,建议成立独立于卫健委的中医委。赋予中医委以下权力。

(1)确立中医药和西医药在行政上、医疗上、地位上的平等原则及法律,使它们在为人民治病上获得同等地位。由中医委起草有关中医药的法律法规,上报人大批准;对以前限制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宣布不适宜中医药界,只适用于西医药界。

(2)将中医药的教育规划权从卫健委移交给中医委。

(3)确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鉴定和药品注册标准,拥有中药药品注册审批权;建立体现中药特色的中药注册模式、评审标准和评审办法。

(4)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发展特点的质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体系。

(5)中医委有按照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审批中医师职称和设置临床机构的权力。

(6)将道地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储藏、交易等管理权限划归中医委,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建立健全从中药种植、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全过程、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

(7)医保政策中要给予中医药更大支持,体现中医技术劳务价值,合理确定中医药治疗价格和报销额度,促进投入产出效益好的中医药特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8)由中医委制订、细化和补充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加快中医人才培育,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保护、挖掘、抢救民间高手、验方、秘方。

第一,努力办好各级中医教育。

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成立纯正的中医高等专科院校,设立纯正的中医临床专业、剔除中医院校的无关专业,院校教材主课以《易经》《难经》《针灸大成》《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医宗金鉴》《濒湖脉学》等经典为主,同时学习西医基础理论,在传承中医药理论基础上创新发展。恢复几千年来切实可行的中医师徒传承的传统做法,降低师承者和民间自学者的入学门槛,将有中医特色的师承制申遗。

改革中医院校的招生办法,加大中医院校招生力度,成立针刺、艾灸、正骨等细分专业或中医学校。全民中医应从娃娃抓起,推动中医药知识培训进入中小学义务教育体系,成为必修课程。全国推广浙江省“中医药文化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工程的经验和做法。中医理念从孩子抓起,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第二,设立名医大师人才挖掘培育工程。

设立中医药人才专项计划,设立国医大师人才工程,挖掘、抢救和保护民间中医高手,将其纳入人才专项。全国动员,紧急拯求民间中医人才,特别是抢救濒临绝迹的各种特色中医绝技绝活。

开展民间中医资源普查工作,对民间遗留下的宝贵遗产加以收集整理,保护传承,并引导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积极参加确有专长的考核,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组建一支发掘、整理和研究民间验方秘方的队伍,拯救一批濒临失传的奇珍异宝。对合格的针灸师、艾灸师、正骨师及其他理疗师颁发证书,并准许行医。

加大对中医院的投资力度,把中医院的占比从目前的6%逐步提升到与西医院同等的比例,增加中医的就业机会。建立纯正的中医医院和诊所,借鉴韩国中医发展经验,取消中医院混用西医输液等疗法,为纯正中医院和院校提供经费保障。
 
抓紧构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维护理应属于我国的合法权益。

第一,对已经流失到海外的中医药配方,我国应保留知识产权诉讼权。

明确这是中国的国宝,必须进行授权,对经方、验方和秘方的知识产权进行定价,改变无偿从我国拿走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现状。同时在借鉴西方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的自身特点,健全完善现行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第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秘密法》中增设中医药保护的专门条款或单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保密法》。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总局(未来或称中医委)下专门设立中医药国家秘方保密局,专门负责将被临床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而又容易遭他人仿制、剽窃的中医药配方和成熟的院内制剂,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纳入国家保密配方的范畴。

第三,健全完善其他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建议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将中药品种保护的范围延伸至中医药院内制剂,而不仅限于已经取得中药准字的药品。对于重新挖掘、整理出来的民间传统药方或民族医药方,如已通过院内制剂大规模和长时间的临床使用,对治疗重大疾病、慢性病等确有显著疗效的成熟院内制剂产品,也可以纳入中医药品种保护范畴,予以保护。

第四,实施分步骤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根据中医药自身特点实施分步骤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现阶段可将对重大疾病有独特疗效的中医药纳入国家保密配方,设置一定的保护期限。

在保护期限内,拥有国家保密配方的企业或个体应积极推动以原配方为基础的研发创新,通过研制新的化合物走国际通行的专利保护道路,或借鉴日本“专利网”模式构建严密的专利保护网,在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进程中,逐步推动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

作者简介>>
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研究方 向为国际战略、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流通经济。主要著作有《中国与世界——以中国视角解析国际 问题(上、下)》《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与布局》《未来十年中美经贸关系》等。
张瑾:中国国际经济 交流中心研究员,国经中心《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研究》等课题的组长和主要研究人员。、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查看)

李洪河,《毛泽东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思想和实践》,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GB/85037/8568984.html。

叶利军,2019,《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对确立党的中医政策的历史性贡献》,《毛泽东研究》,第11期。

岑孝清、颜维海、韦兆钧,2019,《习近平中医药发展重要论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思想的新发展》,《中医药文化》,第12期。

习近平,2019年,《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李克强做出批示》,《中医杂志》,第12期。

陈文玲、张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共同打赢这场总体战和阻击战》,昆仑策网,http://www. kunlunce.com/gcjy/fzzl/2020-02-19/140631.html。

陈文玲、张瑾,2020,《对打赢重点地区阻击战的紧急建议》,《经济日报》第41期。

陈文玲、张瑾,2020,《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关键》,《南京大学信息》,第9期。

陈文玲,2015,《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上)》,《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下)》,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陈文玲,2015,《药品现代流通研究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陈文玲易利华,2011,《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报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陈文玲、张瑾,2019,《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研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重大课题。

陈文玲、张瑾,2019,《加快构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美经贸斗争的一个崭新视角》,CCIEE2019年《要情》。

刘清泉,《如何以中医之道驭西医之术》,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223001.html。

仝小林、李修洋、赵林华、李青伟、杨映映,2020,《从“寒湿疫”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药防治策略》,《中医杂志》,第2期。

黄璐琦,2020,《战“疫”亮剑,彰显中医药人才力量》,《光明日报》,3月1日,第7版。

高树明、马英、杨丰文、张俊华、于春泉,2020,《张伯礼: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过程发挥作用》,《天津中医药》,第2期。

《中医是万年中华文明的守护神—学者线上研讨会》,喜马拉雅,https://xw.qq.com/amphtml/20200301A0HVKN00。

王永炎,2017,《试论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及其现代创新》,《光明日报》,8月12日,第10版。

王君平,2019,《中西医并重让古老瑰宝重焕光彩》,《人民日报》,12月2日,第5版。

张超文、王小波、周宁,2020,《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国特色医疗急救体系》,《经济参考报》,3月11日。

王薇、王玉伟、马爽、李瑞锋,2020,《各省中医治疗策略及中医治疗参与率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效果初探》,《世界中医药》,3月6日,网络首发。

杨丹,2019,《从中医存废的百年之争探讨中医的继承与创新》,《中医药学报》,第4期。


大国战疫、大药神威:认清这13个问题!中医存废,性命攸关
大国战疫、大药神威:数据不会说谎,中医药抗疫辉煌成绩必将载入史册!大国战疫、大药神威:中医药守护国人健康千年,到了正本清源的时候
中医能够独立抗疫,为何无人敢说
中国古代认识与防治疫病的医史文献摘录

公益活动  振兴中医  免费参会  诚邀支持
  
凤凰TCM传媒  入群请加微信:aicaojilu
↙ 阅读原文 了解我们丨关注可留言,喜欢请点亮 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