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耶鲁教授:东西方医学,不是要互相取代,而是互为补充。中医药国际化出路在哪

凤凰TCM传媒 凤凰中医 2021-05-03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新闻类自媒体!


来源丨中国日报、经济日报等

征稿丨征集中医药行业热点评论及深度分析稿,投稿荐稿微信:aicaojilu


凤凰中医讯,此次疫情大考,危中有机,中医药显著疗效在全球开花。古老的东方智慧冲击着全球人对健康领域的认知。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医药国际化道路的种种可能。

“中医药走向世界是时代需求,不是我们强行向海外推广中医药,而是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迫切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对新形势和新需求,中国医药健康行业亟需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此次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中医药早介入、主治疗的中国方案迎得了世界的关注。

6月16日,匈牙利国家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匈牙利副总理兼内政部长品特·山多尔代表内政部接受了由中东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于福年转交中方捐赠的部分中医药防疫物资,他赞赏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疫情传播和主动分享经验帮助其他国家抗疫的国际担当,并对中医中药在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中的作用给予肯定。

于福年(左)向品特副总理(右)介绍中医防疫香囊和药茶

困境与破局

未来医学的发展没有国界,西方医学与东方医学,不是要互相取代,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将来会走到同一条路上。

——美国耶鲁大学郑永齐教授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医药在海外传播取得喜人成果。

据《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统计,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

但是一直以来,中医仍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中医药从中国走向国际的道路异常艰难。

这主要因为:

一是中医药的文化和科学认同问题。由于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分属不同文化背景,具有迥然相异的理论体系、治疗原则和方法。尽管中医药作为医学科学的独特疗效和科学内涵正逐渐被世界上更多的政府和民众认可,但仍然存在很多质疑;

二是管理与法律障碍。大部分国家建立在现代医药科学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存在政策、技术壁垒,对中医药准入形成限制。

美国耶鲁大学郑永齐教授表示,中药要想得到国际承认,必须在药材制备一致性、基于证据的临床疗效、药物作用机制和安全性等方面下功夫。

对于中医药国际化路径,广东省中医院禤(xuan)国维教授曾坦言,“中医药要走向国际化,必须有效、安全、可控。目前中医治疗方案的‘有效’和‘安全’已经可以肯定,但‘可控’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则表示,制定中医药技术标准规范,包括常见病的诊疗指南及常用技术操作规范,掌握中医药话语权,这是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安全保障。

国际化标准


创新不足、低水平重复等问题是阻碍中药国际化进程的主因;需尽早建立一个科学的、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医药标准,将中药材列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加强保护、研发和合理利用。同时,大力推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保证中药材的可持续供给,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

中医药面临着文化背景差异、理论难以理解、法律法规缺位、难以与现代科技沟通等困难。尤其是中药领域,标准化工作矛盾更为突出。

据悉,中药标准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着行业内标准化意识不强、认识不一致、标准适用性不强、推广运行机制不健全、基础条件薄弱、缺乏标准化专业人才等等问题,这些都难以满足医疗、科研、教育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需要。

同时,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着国际上的法律阻碍和贸易壁垒,首先是上市注册壁垒和认证制度壁垒。主要发达国家采用化学药物要求来管理中药药品的上市注册,同时国外监管部门在药品生产和管理过程中设置的技术规范,我国多数小型企业难以通过国外各种类型的认证制度。其次是技术标准壁垒。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凭借技术优势,设置诸多技术标准。另外还有绿色贸易和环境保护壁垒。不少国家提高贸易门槛,加强贸易保护,甚至制定带有歧视性的政策来阻碍中医药走向国际化。

有专家表示,健全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实现国际化无缝连接。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家建立既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点,又具有实证科学特征的、能为西医界所理解与接受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与标准;发展符合中药特点的中医药标准如有机、绿色、无公害中药标准等等,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诊疗规范、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同时,建立反技术性贸易壁垒服务体系,开展有关技术法规、信息咨询的服务,并就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战略性意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国内的机构和个人申报中医药专利;通过和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对话和交涉,遏制外国人将中医药传统方剂、技术等知识申报专利现象。

国际市场有其复杂性,存在宏观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风险,不同国家的准入制度也各不相同,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市场需求和规则,稳健推进。

人才国际化

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6月2日习近平主持专家学者座谈会时的讲话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已习惯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西医理论,对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医药“整体性、宏观性”的内涵难以理解,加之中医药的研究基础还很薄弱,若中医药专业术语在翻译过程中不规范,则会更加阻碍人们对中医药内涵的理解与接受。

只有加大国际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才能有效应对传统医药国际标准化的严峻形势,掌握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

加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尤其要注重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采用中医思维方式、熟悉经典文献、专业外语纯熟的专业型国际人才。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医,这既是中医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探索,这也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中药现代化

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

中医药走向世界,需要实现产业化和现代化。

目前,国际上部分国家出现了只认可针灸而不认可中药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中药产业化进程,让数据说话,将传统中药优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中药现代化。

国家对中医现代化非常重视。目前,科技部已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纳入国家重点专项。据媒体报道,这一重点专项工作已于近日完成。此次共立项43项,中央财政投入经费高达4.27亿元。

据悉,“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包括中药开发、质量控制等多方面领域,从基础、临床和产业等三个环节,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全链条。还把专利研究的任务,分解成中医药理论的创新和传承,其中还包括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药国际化、民族医药的创新与传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等六大任务。

目前,中医药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四个中成药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开展Ⅲ期临床研究;一批中成药正在开展欧盟注册研究;一批中药材品种纳入《美国药典》和《欧盟药典》;国内多家大学及中医药专业医疗机构在海外建立中医药中心,覆盖范围包括中亚、欧洲、美国、澳洲等地区。

专家表示,中医药现代化要全面提升中医药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能力。

首先,加大中医药的继承工作。系统总结、研究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系统整理中医药古籍文献,从中挖掘出学术价值和诊疗思想。

其次,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成果,促进中医药的创新;深入开展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研究,科学评价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相对优势,形成技术规范和治疗方案进行推广;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临床疗效及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等方面争取有所突破,提高中医药的自主创新能力。



中医药在国内还处于受争议的阶段,是因为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对于老祖宗的东西国人反而质疑较多,接受较少。

反之,中医药在外国环境中变成了“舶来品”,带着神迷的东方色彩,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

不论是因为“太老土”受排斥,还是因为“太神迷”受推崇,凤凰中医评论员李洋认为,都不可取。对中医的态度应该关注疗效和人才,而非更多地关注文化和意识层面。

因为无论中医西医,殊途同归的是全人类健康的守护;无论中药西药,归根结底,看疗效。

美国医学博士:西医奴役了患者一个世纪!西医治于“病”,中医专治“人”

 中医在治疗瘟疫,西医被瘟疫治疗!看中医如何在这种病上完胜西医!

德国专家一针见血:中医药在中国未受到虔诚对待,而是教条式的轻视!



公益活动  振兴中医  免费参会  扫码咨询

  
凤凰TCM传媒  入群请加微信:aicaojilu

↙ 阅读原文 了解我们丨关注可留言,喜欢请点亮 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