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耿福能:让中医药重回伟大!应该更进一步定义“中医药”

耿福能 凤凰中医 2022-04-09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新闻类自媒体!


来源丨中国工业报

原题丨好医生董事长耿福能:让中医药重回伟大

征集丨中医药行业热点评论及深度稿,投稿微信:aicaojilu


近年来,中医药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配套制度逐步落实,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中医药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年初,中医药深度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为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做出了突出贡献,重塑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目前,我们肩负着让中医药重回伟大的历史使命,作为从事中医药工作三十多年的“追梦人”,我谈几点感想。



第一,应该更进一步定义“中医药”,明确“源于中华各民族医药和现代医药”,将之均纳入中医药学科,并通过中医药的优势来增强民族自信。《中医药法》对“中医药”的定义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这解决了民众以往一说中医药就想到汉医汉药的错误认识,中医药不应该单是汉医汉药,应该是中华各民族的医药,是中国人的医药。


我认为,中医由医学哲学、医药学、适宜技术三大部分组成。哲学从《易经》开始,医学哲学来自《黄帝内经》,这就是“顶层设计”。《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十大名著是完整的传统的医学体系,刮痧、火罐、推拿、针灸就是适宜技术。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中医药没有吸收现代科技的成果,没有进入分子、细胞领域,这是十分危险的。



目前,需要把现代科学的技术纳入中医药学科,各学科的科学成果为中医药学所用。难道中医药到了细胞层面就是西医学了?到了分子层面就是西药了吗?这完全不合理。比如屠呦呦教授发明的“青蒿素”,这是源于中医药的,但是好多人说这不是中药,按现行的药品监管分类也列为化学药,这是不对的,有损中医药的自信心。


在过去,我们只把中药的定义聚焦在“传统”二字上,以传统理论指导、用传统方法炮制、按传统方法应用,认为这样的药物才是中药。我认为,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应该给中医药一个更准确更广阔的定义。我们把这个定义定准以后,我们的后代就不会有争议了,分子、细胞这个层面也是中医药的范畴。



第二,相关部门应该重新制定中医药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这次与新冠病毒的遭遇战,是一场全球200多个国家针对同一个病种的大比武,比出了各国政府应对疫情的处理能力,比出了不同社会政治体制的治理能力,更比出了我们医护人员的治疗水平,还比出了我们专业人员的奉献精神,最实质地比出了长期以来对中国人医药认识的偏差。


长期以来,我们把未知的科学当作不科学,致使中医药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对待。而在此次疫情中,国人也再次提高了对中医科学性的认识。譬如对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我国采用中医药方式及时治疗,有效防止轻症转重症,而其他很多国家却缺乏这种措施,只能让病人在家隔离。我的一位美国朋友跟我说,他们那边查出一个阳性的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者,医生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回去“自我隔离,多喝开水”。而我们国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及早介入干预,取得了决定性的战略成果。



在“科学未知领域”,我们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生活实践中探索出了现代医学近200年都没有发现的规律,这就是中医药学,我们不能再去争论“中医药是不是科学”,不能用“已知”来完全否定“未知”。对于科学未知部分,要从我们传统的中医药当中,经过我们现代科研的手段,重新设定中医药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


第三,应该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和品牌商标保护。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与疾病的不断抗争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最具原创性的知识产权,理应得到保护。从实践来看,按照化药的保护方式,并不能实现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从工艺处方、保密配方、品牌保护等多维度,建立中医药自己的整套保护方案。


瞭望丨张伯礼:在某些关键环节,中医药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人民日报:中医药,为增进世界民众健康福祉作出贡献

勿让“价廉”成为阻碍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中医药价值决不能以盈利能力为标准!

中医“脚”怎可穿西医“鞋”?人民日报:用现代科学改造中医就是害中医!


公益活动  振兴中医  免费参会  扫码咨询

  
微博:凤凰TCM   入群请加微信:aicaojilu

↙ 阅读原文 了解我们丨关注可留言,喜欢请点亮 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