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0年来,他用中医药为无数无孕不育家庭圆梦,这位老中医被患者称为“送子观音”……

赵扬 凤凰中医 2021-05-28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行业评论类自媒体!

来源丨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征集丨
中医药行业热点评论及深度稿,投稿微信:aicaojilu

于增瑞(左)在为患者把脉诊病


他是北京中医医院平谷医院(平谷区中医医院)的奠基人,是北京市平谷区医学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一人。他就是于增瑞,今年80岁了,是平谷区中医医院第一任院长。


从1986年医院成立至今,他亲身经历了平谷区中医医院起步、发展的重要阶段,目睹了平谷中医事业逐步发展壮大的可喜变化,也因为他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收获了无数的荣誉。


青海行医8年,学有所成


1940年,于增瑞出生于平谷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6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后,他响应毛主席“要把医疗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毅然踏上了奔赴青海的列车。


青海地广人稀,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望着一望无际的青海湖、广阔的草原,还有连绵不断的高山,于增瑞立志要把自己所学的医疗知识,贡献给这里的各族人民,把党的温暖送进雪域高原的千家万户。在青海的基层卫生院,他一待就是8年。


在那段条件艰苦的岁月里,他潜心刻苦学习,在青油灯下,手抄整本的《傅青主男女科》一书,做中医文摘。为寻求特效秘方,他曾多次拜访过民间中医,也曾耐心总结已故老中医临床经验。他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深入探索,总结出一些治疗疑难病症的成功经验。8年高原行医,数以千计的疑难杂症患者在他手上得到了救治。


响应国家政策,组建平谷区中医医院


1982年4月,原卫生部在湖南衡阳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药院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要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的指导思想,强化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这次会议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中医事业迎来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春天。


为认真贯彻衡阳会议精神,北京市提出中医发展“一片红”,要求每个区县都要成立一所中医医院。之后的几年间,北京市的其他区县都相继成立了中医医疗机构。到了1986年,只剩下平谷一个县还是个空白点。为确保全市中医发展“一片红”,建设中医医院成为当时平谷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于增瑞参与到筹备建立中医院的工作中。


1986年4月28日,平谷县中医医院(后更名为平谷区中医医院)正式成立了。医院没有建设新址,而是在原城关卫生院的旧址上改建而成,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都不足2000平方米,职工只有67人,医院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艰难起步了。


开特色门诊,一切为患者着想


医院建院之初,就坚持突出中医特色,走中西医结合道路。于增瑞专门开设了男性不育症门诊,利用中医理论治疗男性不育症,当年就收治病人627名,特色门诊很快打出了名声,全国各地患者闻声而来。


北京混凝土制品厂工人张某,结婚9年不育,其胞弟在北京灯头厂工作,结婚4年不育,兄弟俩皆为肾虚精少不育,曾跑遍北京几家大医院求医,均不见效。在服用了于增瑞开出的中药后,兄弟俩双双喜得贵子。


患者王某家住北京西城区,结婚9年未育,既往有过2次胎停育、5次生化妊娠。夫妻二人五六年来奔波于多家三甲医院诊治,均未如愿怀孕生子,2012年11月慕名到于增瑞门诊就诊。经过半年的治疗,患者终于怀孕了,2013年12月产一足月男婴;又过了3年,再次喜得麟儿,夫妻俩乐得合不拢嘴。


不仅如此,当有的病人遇到困难时,于增瑞总会出手相助。患者李某是一名驻扎在东北的军人,结婚6年一直未能生育,他慕名找到于增瑞并道出了自己的难处:作为一名军人,不能像普通患者一样每周前来就诊。于增瑞安慰他说:“没事,趁现在你有时间,咱们把相关检查都做了。确诊后我给你开方,并把电话告诉你,以后你随时联系我,把病情、化验检查告诉我,我再给你调药方。我帮你把药方抓好,邮寄过去,就不会耽误治疗了。”就这样,一包包草药带着馨香,传递到了千里之外的东北。


精湛的诊疗技术、高尚的职业操守,让找于增瑞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44岁的台湾患者刘某, 8年流产3次后一直未能怀孕。她初次就诊的日子并不是于增瑞的出诊日。于增瑞接到院里的电话,当即告诉电话另一端的患者:“你别走了,等我马上到。”半辈子没打过车的于增瑞,为了患者自己头一次学会了打车。经过悉心调理,7个月后刘某怀孕了,她被于增瑞严谨的工作作风、朴实的人格魅力感动,相继介绍了7位不孕不育的台胞专程来京找他问诊。


“拥有一个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梦想,作为医生有责任帮助他们。”为了这个梦,于增瑞坚持了50多年。患者们赞誉他为“京城送子观音”。这么多年来,他对患者送的礼物均一一婉拒,只要求给自己寄一张孩子的照片。所以,每年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明信片纷至沓来,其中还有很多外国患者寄来的照片。每每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的照片,于增瑞都备感欣慰、欣喜不已。


小小中医处方有大美,心存大美定会成大医。于增瑞潜心中医医学研究,其精湛的医术赢得了人们的认可,许多人拜他为师,他慨然应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于增瑞给弟子们上的第一课,就是传授 “三个合一”:心生合一,天人合一,医患合一。他诲人不倦,倾注大量心血培养新人,无私地将自己的几十年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年轻的医护人员。在他的精心培养下,许多得到真传的弟子挑起了平谷中医药事业的大梁,成为平谷区中医学界的骨干力量。


2009年年初,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建立了“于增瑞传承工作室”。2017年6月,于增瑞被评为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2017年12月被评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现今,近80高龄的他仍然带领弟子,坚持每周一、三、五门诊,孜孜不倦,每天接诊患者近50名,为中医事业和平谷区中医医院的发展奉献了无怨无悔的一生。


延伸阅读


行医20余年难“转正“,江苏这位民间中医将省卫健委告上法庭!

探秘中国民间医1:山西运城侯晓峰配的草药,治脉管炎,绝了!

探秘中国民间医2:他自制中医机器人,让肺癌、乳腺癌、膀胱癌等患者得到了康复

为学中医76岁大爷参加高考!激励人心的背后藏着多少民间中医的辛酸

身怀绝技却无行医资格,专家把民间医生压的喘不过气,话都不敢说

实拍中医“放血疗法”治头痛 额头喷血近两分钟

  
微博:凤凰TCM   入群请加微信:aicaojilu

↙ 阅读原文 了解我们丨关注可留言,喜欢请点亮 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