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现行中医体制和教育体制下,做一个有文化的中医,难!

王昆文 凤凰中医 2021-05-29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热点类自媒体!

来源丨《坐堂医笔记-王昆文老中医从医感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昆文

同步丨公众号内容同步刊发在凤凰中医:视频号、微博号、头条号 敬请关注!投稿微信:FHzhongyi

导读:偶然在图书馆翻到一本《坐堂医笔记-王昆文老中医从医感悟》,读之有趣有料,获益匪浅。这篇文章,既针砭医弊,又言辞恳切,值得一读。

当今的中国,不缺乏所谓“科学的中医”(即以科学为时尚,为真理,为标准),但缺乏有文化的中医。这里的“文化”,是指中医药文化或中华传统文化,因为它是中医的根,也是中医的外展形象。

 

所谓“有文化的中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有医德,有医术,会宣讲,能著述,会传承,有贡献,是明医。


中医有无文化是可以鉴别的。从他的语言谈吐,从他的仪容神色,从他的诊病实践过程及其疗效,从他的书写药方及其著述等,都可以略知其大概。


比如清代医家邹润安,《清史稿》说他“有孝行,家贫绩学,隐于医”,且“通知天文推步,地理形势沿革,诗古文亦卓然成家,不自表暴”,而其所著《本经疏证》一书“深究仲景制方精意,成一家之言”。他无疑是一个有文化的中医。即使是近代有名医家王孟英、张锡纯等人亦对他十分推崇,我们从《温热经纬》、《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内容中就可看出。(笔者曾撰写有一篇“邹润安医古文辞尝析”,发表在《国医论坛》1994年第4期)



再说王孟英,其人虽只活了六十岁,但他的医术和文字功底,绝对胜过当今绝大多数所谓名医。尤其是一部《王孟英医案》,简直是中医学与文学的最佳结合。其阐述医理之透彻,辨析病机之详尽,描述病情之形象生动,可谓入木三分,且文采斐然,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在我所接触过的各家医案中,可谓无出其右者。


还有清代医家陈修园,他中举后曾任知县及代理知府,公务繁钜,仍为人治病,还撰写了不少医书,对后世习医者有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他倡导为医者应努力学习中医经典,并为普及中医知识而不遗余力,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如《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和《医学三字经》等就灌注了他毕生的心血,流传甚广。其著作流畅通俗,深入浅出,易读易记,又结合临床实际,切合实用,因此可当做中医普及教育的理想教材,利于自学。许多人学医就是从读他的书开始而走上了从医之路。其《南雅堂医书全集》是中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个人著作,几乎可与官方编撰的《医宗金鉴》相媲美。

 

陈氏不仅著述甚丰,而且公开讲课授业,所从弟子众多,其对中医传承的贡献功不可没。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念念不忘对自己的医书有两处需要补写。


总之,在中医历史上不乏有文化的中医,从《内经》的作者,歧伯,《神农本草经》的作者,至淳于意,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喻嘉言,徐灵胎,丁甘仁,汪昂,唐容川等历代儒医,他们都是中医学的创建者、推动者和功臣。

 

如徐灵胎的著作中就包含有《道德经注》,文学家和诗人袁枚还为他作传,因为他们是“平素意合”的好友。

 

还有那些在医学上虽然没有建立起什么流派,但仍然有某些建树或医著传世的,如“成书数卷,聊以课徒”的《时病论》的作者雷丰;“案语多俪体,千言立就”,“舟车寒暑,手必一卷”的浙江名医金子久;“儒乃达儒,医是明医”的关月波及其“幼承家学,六岁起熟读四书五经并嗜书法”的关幼波;撰有《中医基础理论通俗讲话》和《素问运气七篇讲解》等的方药中等,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中医。


纵观以上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有医德,品性淳良,以仁义为怀,待病人如至亲,所谓“常将人病如我病,救得他生似我生”。他们精勤不倦,好学深思,从不自满,甚至舟车寒暑,手必一卷,或有感即录,或挑灯夜读。如王孟英之《归砚录》即如此写成。

 

他们领会了中医的精髓,精义入神以致用,故能在临床上取得好的疗效,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迂腐之辈。他们又能够继承前人医术,或整理,或改编,或撰著,甚至有所创立,有医著传世。


如果没有那些有文化的中医,就没有那么多中医典籍,就不可能流传下丰富的中医各科临床经验。如《药性赋》、《汤头歌诀》、针灸歌赋等,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一部《医宗金鉴》,其中包含有多少内、外、妇、儿各科杂证治疗的歌诀啊!没有文化的中医写得出来吗?


我很赞赏和敬仰有文化的中医,他们有的在世时不一定有名,但他们对中医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什么时候有文化的中医多了,中医学的发展前景就会更好。


这里再说一说没有文化的中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给人看病马虎了事,责任心淡薄,不认真思考。除随便应付病者而外,平时不看书,不检阅资料,当然更不会反思和总结临床得失。即使看了多年的病,依然没有提高和进步。


二、会吹嘘,吹嘘的功夫大于自己实际的本领,因而能够迷惑住一些病人。这种医生多半如孙思邈所说的“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或“訾毁诸医,自矜己德”。他们往往在找钱致富方面是能手。


三、在看病的处方上既不写病情病状,包括脉、舌象等,也未作诊断,仅仅是写了几个药名,很难作为复诊时的参考或依据。


四、开的处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而且几乎是不依规则地乱画一气。有时候需要药房里的几个人来认真揣摩或猜测,也仍然难下结论,不知开的什么药,真使人头痛。


五、对中医不自信,甚至有些怀疑,对中医经典也不屑一顾,轻易否定古人的智慧结晶。如此等等。


最后,我要说:在现行中医行医体制和教育体制下,要想产生一大批有文化的中医,结果只有一个字:难!


欢迎关注:凤凰中医视频号,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延伸阅读


· 执业错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回应“中西医结合之路越来越难”
· 中医世家难出大家!成为中医高手必须得师承吗?
· 为什么好中医那么难找? 看病有讲究,这八类中医绝对不能找
· 积弱难反的中医药,我能说你什么?我们不需要赞歌,我们更需要冷静的思考
· 我为什么离开体制去做一个“民间中医”?只因为这才是中医发展之路
· 北中医校长:我和邓铁涛关于中医教育的一次对话
· 为何名医越来越少?现代中医不及古人的根本原因(深度好文)!

  

↙ 阅读原文 了解我们丨关注可留言,喜欢请点 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