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修古籍!看博士如何“妙手回春”,让古医书迎来新生……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类自媒体!
来源丨合肥晚报 文|刘梅梅 尤志成 摄|卓旻 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责编:木木 商务与投稿微信:FHzhongyi
同步丨公众号内容同步刊发在凤凰中医:视频号、微博号、头条号 敬请关注!
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第一次真实呈现在观众面前。12月1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古籍部迎来今冬首次古籍修复工作,安徽中医药大学古籍部主任、博士邓勇带队对这批距今已400多年历史的古医书进行“科技化”修复。观察纸张纤维走向、测量纸张厚度、测试纸张拉力与耐折度、建立古籍修复档案……打造恒温恒湿古籍书库、建立古籍文献数据库……传统手艺与科技的“相逢”,让珍贵古籍“迎新生”。
400多年前的古籍实现“活化重生”
古籍既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城市史脉与传衍的立体记忆。
偏居于新站区少荃湖畔的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内,“藏”有一座稀奇的古籍部:这里收录了三万三千册的古医书,其中不乏《赤水玄珠》、《医说》、《婴童百问》、《备急千金要方》距今已超过400多年的珍贵古籍;更重要的是,这些古医书对于现世的中医药学研究依旧有积极指导意义。
每一本古书都要小心翼翼地进行装订
如何让这些古籍遗产“抗”住时间的侵蚀,并实现“活化重生”?
“可以说,古籍修复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借鉴。”据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程新介绍,目前在安徽的高校内,包括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皖西学院等院校均设有古籍部,收藏有大量不同种类的古籍。“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也利用科技力量与手工艺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创新,对这些古籍进行修复。同时,也以此为载体,加强学校在中医药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纵深发展。”
“尤其这几年,随着古籍修复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我们也通过系列活动让古籍通过多样方式、以师生喜爱的内容和形式呈现。”程新举例,比如,每年该校都要组织两次“古书制作”以及“中医古籍宣讲”活动,吸引在校生参与其中,以了解古籍保护的意义,进一步增强对中医药学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他是国内第一批“古籍修复”专业毕业生
“虫蛀、发霉、断线是很多古籍的‘伤病’,要经历十几道工序才能还原古籍面貌。”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古籍修复室内,茆可人经常在一张朱红色的修复台前一待就是一整天。
将修补后的古书压平整
作为国内第一批古籍修复专业毕业生,茆可人见证了国内古籍修复的不断发展。“我是2004年在南京的一所院校学习的‘古籍修复’,当时是国内第一个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后来随着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对古籍修复需求的增大,包括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才开设本科专业。”他回忆,学习期间也是承袭了“师带徒”的方式,学生们跟随古籍修复大师们“学艺”。
2009年,茆可人被安徽中医药大学古籍部“特招进校”,正式对这里所藏的三万三千册古籍逐一排查修复。
“你看,这本古籍从上到下出现了大小不一的虫眼十多处,书页下半部甚至都被‘吃’了,需要进行抢救性修复。”面向灯光,他指向这册古书告诉记者,喜欢“吃”古籍的这种虫子叫做“蠹(Dù)鱼”,唐朝白居易的《伤唐衢》一诗中就曾记载“今日开篋看,蠹鱼损文字”。
而“核查”古籍破损情况,仅是古籍修复中的第一步。
“每次修复之前,都要仔细审查古籍年代、装帧形式、破损情况和纸张。”仔细核查古籍破损情况后,茆可人会走向“纸库”,挑选颜色、材质、厚度与原书书页相近的补纸。
修复后,肉眼难以看到修复的痕迹
“我们特设了一处纸库存放古籍修复所需要的各类纸张,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纸大不相同。”打开纸库的大门,迎面扑来一股樟木味。细问之下,才知为了保存这些“纯手工纸”,樟木柜必不可少。“这些古籍补救纸的颜色、产地、厚度全不相同,比如这种‘溜口纸’就是用植物纤维手工制成,透光可见、真正是薄如蝉翼;还有这种‘竹皮纸’,也是古籍修复中常用到的。”每打开一卷纸,茆可人都能详细介绍其由来,有些是他专门去浙江寻访老手艺人的手工造纸、有些是去宣城采买的植物纤维制成纸……
走出纸库,“修复档案”已经在他脑中成型。
“呼吸重一些,古书页片都会被吹走”
“呼吸重一些,这些古书页片都会被吹走。”端坐在修复台前,茆可人屏住气息一片片拿下破碎的书皮,撤捻、分离书页。
接下来,就是古籍修复的关键——“打浆糊”。
将已经碾碎、浸泡12个小时的花椒与黄柏水加热后过滤,取其汁液、加入淀粉、搅拌、打出厚浆;加入白芨水调稀,打出稀浆。“厚浆、稀浆的用法就有讲究了,不同的破损处用法不同。甚至南北地区因为气候不同,古籍修复所用的浆糊也有厚稀之分。”一稀一厚摆放两侧,茆可人开启了古籍的“修复环节”。
“古籍修复中有个重要的原则——‘整旧如旧,保护原貌’,所以在修复中要格外注意不能破坏古籍原有的样貌。”在经过一系列繁杂的工序之后,一页古籍中被蠹鱼咬过的破洞逐渐复原。随后,就是喷水压平、折页、下捻、装书皮、订书眼、订线等等修复步骤。
“一般像这种破损不严重的古籍,一天一个人只能修复两三页,严重的话可能一页都要用上好几天,整本古籍修复完需要几个月时间。”和图书馆其他工作相比,古籍修复“又脏又累”,又需要无与伦比的耐心;古籍修复师常年保持一个姿势,埋头修复小小的古籍碎片,时间长了对颈椎和视力都有损害。但修复好一本古书的成就感,足以让茆可人继续往前。
传统手艺与科技“相逢”,珍贵古籍“迎新生”
古籍修复,不仅仅是一项传统手艺,更需要科技力量的加入。
“每本古籍在入藏之前,实际上我们都对其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在程新看来,将数字化技术用于古籍保护,一方面可以精确记录医学古籍的内容,以数字化方式进行保存;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三维数字资料,为这些距今已经400多年的医学古籍提供可研究、易传播的“数字化样本”。
不仅如此,为了让这些古籍保存更久,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古籍部还设有三个“恒温恒湿”的古籍书库。“我们通过科技手段让书库常年维持在固定的温度和湿度,并做好防尘、防紫外线等处理,经过适当保存,为这些古籍‘延长寿命’。”邓勇介绍。
如今,传统手艺与科技的“相逢”,正让这些珍贵古籍迎来“新生”。
延伸阅读
· 国务院曝光307个“山寨组织”,含多个中医药类!如果出现必有诈骗!
· 真给中医丢人!西安容大中医馆停业整改期间,还有医托继续行骗!
· 谁还敢信中医?!“老中医”诈骗3000万!真中医却失语了!
· 77人被抓!万州警方捣毁“老中医”网络诈骗团伙,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
让中医药服务全社会
↙ 阅读原文 了解凤凰丨关注留言,请点 赞 在看 ↘